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凤城这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遇了里氏8级强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持续震荡时间12秒。
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绝无仅有,从渤海湾到蒙古高原、从黑龙江到扬子江,大半华夏都感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震感,房屋倒塌和剧烈的摇晃同样惊醒了正在进行国事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根据后来的测算,这次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凤城全市66万栋高楼房屋几乎在瞬间被夷为废墟,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54万多人轻伤,上万个孩子成了孤儿,这次灾难也成为了20世纪世界地震史上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
驻扎在荠县的43团是距离凤城最近的快速机动部队。虽然43团也受灾严重,但团里还是决定抽调近一半的兵力紧急支援凤城的抢险救灾。团首长再次启用赵国春,由其临时代理二连副连长,率领3个排作为先头部队驰援凤城。
赵国春从小生长在凤城,对凤城的感情特殊。更何况现在所有亲人也都生活在凤城,虽然不再地震的中心,但是,在他听说了凤城大地震的消息后,仍然恨不得立即飞回家中,看看父亲、妻子的情况如何。
危急时刻,时不我待。接受命令后,伴着刚刚升起的太阳,赵国春点齐3个排、30辆大小车和战备物资,立即奔赴凤城。
赵国春心里牵挂着家人,但自己有任务在身,他明白,凤城需要自己,自己不能抛开部队而只想着自己的小家,他只能在心里为家人默默地祝福。一路上过来,赵国春这股复杂的心情丝毫没有减弱。相反,随着距离凤城城区越来越近,赵国春的心越是紧紧地揪在一起。
地震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大,公路两旁都是断壁残垣的凄凉景象,公路本身也越来越难走。等到卡车再无法前进,赵国春只好组织驾驶员以外的所有干部、战士清理道路,车队则一边清理一边前进。
28日中午,赵国春带领的先头部队终于开进了凤城。虽然一路波折,但赵国春带领的这3个排仍然是第一个到达震区中心的抢险救灾队伍。
此时的凤城,放眼望去,仅仅留下了一栋较为完整的建筑——凤城军分区所在地。赵国春远远望见这栋6层小楼,差一点就流出泪来。望着满目疮痍的家乡,赵国春顾不上休息,而是迅速采取行动,带领所有战士投入到震后救援工作中来。
救人首先是第一位的。赵国春亲自带领2个排的战士,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分散开来,分头组织广大群众搜寻生命迹象,尽最大努力解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考虑到救灾道路通畅的重要性,赵国春指派了3名排干部各自带领一个班,力争沿三个方向打通凤城与外界联系的主干道,与部队进城道路一起形成四个方向的通道,确保后续部队和救援物资能够尽快进入凤城。这三路人马完成道路清障后,又立即投入到伤员与物资转送的紧张工作中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赵国春要求剩下的一个班带着粮食和水到凤城军分区集结,想办法向团部报告受灾情况后请求下一步行动指示,同时,既要保证参战战士的吃饭,也要力所能及的为灾区群众提供帮助。
由于凤城已经断水断电了,凤城军分区也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万般无奈下,领受任务的这个班只好派出了一名战士独自驾驶一辆“双排车”,赶回团部报告当时情况,并领受新的指示。
灾民遍地,随处可见的哭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夕阳西下,一直饿着的人们忙碌了一天,不得不开始注意到生存的基本问题——吃饭。来自43团的战士们刚刚集合到一起准备用餐,就被周边围拢上来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了。
望着身边群众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赵国春一横心:“同志们,咱们等会再吃,大家手里的饭先让给老乡们吃吧!”
百余人的饭一抢而光。
第二次送上来的饭菜还是被抢光了。
第三次送上来的仍然没轮到战士们吃。
第四次,周边的群众大多吃过了,赵国春和战士们狼吞虎咽的吃了晚饭,几分钟就吃好了。赵国春担心过会儿再有群众聚拢过来,而自己实在力所不及,所以,催促战士们取消休息,立即动身分赴各自岗位,开始了夜幕降临后新一轮的救灾工作。
第二天早上,赵国春和几个排长一合计,特意更换了早上的集合地点。这样,既可以避免人群因为争抢造成聚集,又可以帮助昨晚之外的另外一部分群众吃上一顿热饭。
奋战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显得非常疲惫,但他们脸上仍满是前进的坚强。这种坚强是有力量的,那种力量,足以在震后废墟上开出花来。
赵国春和战士们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夜里,得益于他们在凤城东北和西部开辟的两条救灾道路,沈城军区和津口军分区的兄弟部队已经分别到达凤城东部和西南,并都开始了各自的救灾工作。
赶回43团报告情况的战士还没有回来,后续部队也没有赶到。赵国春显得有些着急,毕竟就这两顿饭,就已经把带过来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即使今天中午不吃,那也只够晚上一顿饭的了,最多再顾及到为数不多的几个群众。
终于挨到了晚上,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40个小时了。在万分焦急和忐忑中,赵国春带领战士们又忙活了一天。
人身都是肉长的,不能像钢铁一样只做不休。为保证战士们有足够的体力,晚餐的集合点放在了凤城军分区大楼内,战士们分两班用餐,用餐完成后又分别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就在第二班用餐的战士休息好准备出发的时候,有一个战士跑进来报告:“连长,大部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