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什么是人?一半是畜生,一半是天使。”波德莱尔也说过,在每个人身上,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两种要求,一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撒旦。祈求上帝或精神是向上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堕落的快乐。但丁在《神曲》中说,人们“不是生来去过野兽生活的,而是要去追求美德和知识”,人们“应当从怠惰中摆脱出来,因为坐在绒毛上边,或者睡在被窝里的人是不会成名的”。人类最大的不幸,不是人的过失,不是饥荒、地震、病痛或癌症,而是在于人自身,在于人类自身的惰性,不学无术,盲目无知。懒惰,是世界上最大的蛀虫,它吞噬了光阴,留下了无知与悔恨。如果懒惰不产生恶习或祸患,那通常也一定产生沮丧。懒惰和愚昧在一起,勤奋和智慧在一起。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一个人想要成为合格的人,就得时时向敌人开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暖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罗曼·罗兰说的“时时向无形的敌人开战”,就是要向兽性开战,要自己战胜自己。而惰性,正是人的本性中的使你堕落、使你自己毁灭的“最致人死命的力量”之一,也是兽性的表现形态之一。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绩,要想“追求知识和美德”,积极向上,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勤奋刻苦。安逸的结果是衰退,怠惰的结果是颓废,勤奋的结果才是成功。美国的米切尔·柯达总结的高效工作的六种方法是:培养动力;控制惰性;顺乎自然;抵制厌倦;推动记忆;善于幻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舒曼有一段名言:“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了锤炼就可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同样,你也要好好利用上天赋予你的‘一磅铁’。”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的“一磅铁”,但如果对自己的“一磅铁”
不加以锤炼,不充分利用,那它只能是一块死铁,废铁,天长日久,还会生锈。
契诃夫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借一个人物的口,说出了一句含意深刻的话:“虚伪吃灵魂,锈吃铁。惰性对人的侵蚀,其危害之处,也真如“锈吃铁”的惰性,对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的剥蚀,也如铁锈一样,开始是从某些认为无足轻重的小斑点开始的,比如有的青年一次高考落榜便心灰意冷,不再进取了;一次失恋就感到人生黑暗,没有光明了。从此多少个晨曦初露的清晨,他都在懒散的梦境中消磨;多少个星光灿烂的静夜,都在唉声叹气、无所事事中虚度,将自己生命的航船,自卑自暴自弃的滞留在失望的海滩,不敢从忧伤、失望的暗礁中驶出。惰性,会使人陷入逆境中不能自拔,它给人带来的是伸不完的懒腰。
惰性是一种消极因素,是堕落的媒介,它包含着永久的失望。这正如法国作家莫伯桑在一篇小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世上不知多少人,为着舒适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颜氏家训》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克雷洛夫也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惰性的恶性发展,不仅使才能丧失,而且会跟着产生一连串的恶念和恶行:贪婪、自私、怯懦、凶残、卑劣、虚伪、软弱等等。而以勤奋为生活基调的人,则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美德:勤劳、朴素、坚韧、顽强、自尊、自强等。无怪乎德国的谚语说:“懒惰与贪欲,是刎颈之交。”拉丁美洲的谚语说:“虫蛆在死水中孵化,罪恶在懒惰中成长”。
惰性不仅无助于人的思想,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好处可言。古人说: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懒惰能使青春未老先衰,懒惰生萎靡,萎靡生衰老。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动则盛,惰则衰。懒惰者,懒于思考,懒于行动,不思上进,四肢懈怠,久而久之会使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引起思维迟钝。
因为人的大脑功能是“用进废退”的。勤于用脑,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对战胜挫折的积极情绪的培养,是具有良好作用的。而懒惰的人,大脑机能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呔及脑内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降低。若长期如此,则使大脑功能呈渐行性退化,思维和智能会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同时,惰性产生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对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惰性虽然可怕,但不是不治之症。在运动物理学中,有人把惯性也称作惰性或惰行,或许有它的道理,但若把它视为人类生活中无可克服的惯性,则是错误的了。要战胜惰性,首先要对惰性的本质有个清醒的认识。被誉为当代保尔的跨时代青年的榜样张海迪说过:“惰性不是我们的属性。”惰性,意味着甘居平庸,因循守旧,消极悲观,碌碌无为,这和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惰性也意味着信念、理想的动摇和主人翁责任感的缺失。所以,要战胜惰性,必须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力量的源泉。古人说:“无愤愤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看不清目标,就会被身边的烦恼、安逸所困扰。如果没有不断的努力,也就不会有大的成功。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的持久不懈热情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事业,就是大志。民族英雄岳飞说:“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一个人只要一心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自然就能克服惰性。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生活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志向来。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只要真正立下大志,就能经受各种磨难和考验,就能“谁谓胆苦,甘之如饴;谁谓薪棘,卧之如毡。”世代流传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就很能说明立志对于逆境顺转的至关重要。春秋时代,在现在的我国的东南部有两个相邻的国家:越国和吴国。公元前493年,越国和吴国在夫椒(现在的江苏省太湖地带)打仗,越国被吴国打败,降为吴国的附庸。越王勾践带着妻子到吴国去,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夫差叫他们夫妻俩住在石屋子里喂马。夫差出去的时候,就叫越王勾践拿着鞭子走在车子的前面。勾践在吴国受尽了欺凌和侮辱。过了3年,越国百姓用无数珍宝,终于把勾践换回来了。勾践回国后,立志要发愤图强,报仇雪耻。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他怕安逸的生活会消磨了他发愤图强的意志,怕惰性泯灭了自己所受到的耻辱,就用艰苦的生活来磨炼自己。
他从宫殿搬去民房里住,夜以继日地进行艰苦的劳动,冬天很冷,还常常抱冰;夏天很热,还要烤火;睡觉不用被褥,就睡在柴垛上,吃饭不吃肉,穿衣不穿有纹彩的衣服,自己又在坐卧的地方,吊着一个苦胆,每天起床、睡觉、吃饭、喝水的时候,都要先尝尝苦胆的味道,用来激励自己,并且经常问自己:“勾践,你难道忘记了国耻了吗?”他还常常对人说:“不怕国弱,人少,就怕志气短。”在政治上,勾践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规定7年不收税,鼓励农民耕种田地。他还亲自扶犁,耕种田地,帮助农民干活。在军事上,勾践请了最有本事的人教士兵射箭和剑术,并日夜加紧训练。这样,经过“十年生聚”(发展生产,增加人口,积蓄力量),“十年训练”(教育人民和训练武装),越国富强起来了,终于打败了吴国,一雪国耻。著名戏剧家曹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创作的历史剧《胆剑篇》,为越王勾践设计了声情并茂的内心诵白——“咏苦胆”,这里仅引其中一段:“胆哪,你颜色黑而绿,你不美,你不香,你性寒,你苦而涩,一看见你,就知道你的气味是多么难以入口。你像苦成,苦成又多么像你啊。你苦啊,胆!
可你是清心明目的,你叫我们眼亮耳明,看得见希望,听得进一切忠言善语。你苦啊,胆!然而你是退热的,定神的,使人镇定,你叫我不焦躁,不慌张。在敌人面前,深思熟虑,知机观变,要沉静。
“胆,你是多么苦啊。但是你能教人胆壮,叫人勇敢,敢于面对一切残暴和不平。胆,你苦啊!但你是驱毒的,除不洁的。你教我们把一切懒惰、苟安的毛病都一起抛却,教我们敢于把这肮脏的世界洗得干干净净。胆啊,你不巧言令色,你外面那样的不动人,你心中却藏了这么多治国治人的道理!苦成,这一个胆就顶替了你的千言万语。这一个胆就说出了多少死了的壮士百姓深深的心意。我要天天尝它,夜夜尝它,千言万语。
“这个胆寄寓着多少死去的将士和百姓的心意。我要天天尝它,夜夜尝它,日夜不离它。见了胆,就如同苦成在我的身边。见了胆,就如同见到多少被杀戮的黎民百姓。见了胆,就会想起‘千古的胜负在于理’,而这理是要多少劳心苦行才能争取到啊。”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富有极深刻的教育意义的。它鼓励人们在逆境的情况下,即使是处在如勾践那样的亡国君、阶下囚的情境下,只要志气还在,就能设法克服困难,发愤图强,艰苦奋斗,逆境也会转变为顺利的。意大利的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向都不是顺风。”要明确自己是“驶向哪个码头”,就必须立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气,立了志,就有了目标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但志向和目标决不改变,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战胜惰性,搬掉障碍,变逆境为顺境,达到期望的目标。“卧薪尝胆”的故事,虽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但对于肩负着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青年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努力。我们今天所做的是我国历史上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困难、挫折,道路是坎坷不平的。青年们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有一股炽热的爱生活、爱工作的激情和不可遏止的力量,就能够战胜惰性,粉碎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取得成就,作出贡献。
惰性是一把软刀子,是无形的,也是无孔不入的。有人说,惰性是一种使人们的肌肉松懈的习惯势力,是一种最易为人们所接受、也是最易把人们征服的势力。或者说,惰性是一种甜蜜而又黏糊的势力,是一种轻如风、柔若水的软绵绵的势力。它对人的侵蚀和毒害,是在不知不觉、舒舒服服、痛痛快快、悠闲自在之中进行的。惰性的这种特点,使我想到古书上说的一种猴子,叫猱。它特别机灵敏捷,有锐利的爪子。古代有一则关于猱的寓言,说的是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给它搔痒,猱就用爪给老虎挠痒,老虎感到特别舒服,头发一发痒就让猱给它搔痒,久而久之,竟把老虎的头搔出个洞来,老虎却还不知道呢。后来,猱把老虎的脑浆掏出来吃,猱还把吃剩下的脑浆给老虎吃。老虎十分赏识猱的忠诚顺服,越发喜爱亲近猱了。待老虎的脑浆被掏空了,疼痛发作了,方才恍然大悟,再去捉猱时,猱早已逃之夭夭了。由此,我想到人的惰性很像“猱来搔痒”,不知不觉、舒舒服服,最后的结局便是“脑浆被掏空”,悔之晚矣。我们了解了惰性的这种特征,也就找到了战胜惰性的方法,这就是坚持以勤治懒,以勤补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自我克制的能力。
惰性,其性如火,方发之初,戒之尚易,即已燃炽、发展起来,则会焚山燎原,不可扑来,岂不甚可畏哉。古人告诫我们,要在惰性刚刚滋生时,就坚决地把它除掉,不以小而失大,这是很有道理的。惰性的表现形式不一,而最为普遍的则是消极等待明天。有这样两句谚语,一是“懒人明天多”,一是“懒汉无明天”。其实,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公平的。
明天,对勤奋者而言是希望,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的起点;明天,对于懒汉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只是对这种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姑息和推托。惰性,往往是在寄托明天的廉价的许愿中日益加重的。贪睡的人看不到朝阳美丽的光辉,放弃今天的人,今天也抛弃他。这种人当别人正伴着灯光刻苦夜读时,他却早已进入梦乡,鼾声如雷了;当别人披着晨曦攻读外语时,他却还在“春眠不觉晓”,大睡黎明觉;当别人奋力写作,攻关科研课题时,他却在柳绿花红之中信步,在碧波之中泛舟,在歌舞厅、影视厅消磨时光……这种人在浪费人生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却不觉醒。如果说,人生的价值要用成就的砝码来衡量,而成就的取得又必须靠时间的金印来支付。那么,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时间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谢的青春花瓣,不能浮起成功的巨轮。
善于偷懒的人才会用“等待明天”来作为借口,是怠惰的推托。屠格涅夫尖锐地指出:“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去坟墓了。”坐等明天谈青春,莫如抓住今天。一个人无论处于怎样的逆境和困境之中,只要抓住今天,勤奋苦干、实干,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的。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苦学力文”,“不遑寝息”,用勤奋的汗水浇灌而成功的。鲁迅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福楼拜由于写作,灯光彻夜不息,他的窗子成了塞纳河上夜间行船的灯塔;达·芬奇坚持十年如一日的画蛋精神;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的勤奋作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描写他自己:“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其原因就是,“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这些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的光辉,是用辛勤劳动的火把燃烧起来的。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笔直的大道,只有靠刻苦勤奋、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每个人都有青春,但并非所有人的青春都能闪闪发光。生命的琴弦,只有用勤奋才能奏出时代的乐章。勤奋,是颗红宝石,它在黑夜里发光,在阳光下闪亮。只要我们能够拥有它,就不怕逆境和厄运墙壁的幽禁,而终会冲出它的牢笼。
要克服、战胜惰性,不能光说不练,而要切实地采取行动。
行动派一定比思索派更为有利,而且可靠。战胜惰性,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距离,要根据自己所具有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勤治懒,自觉磨炼。这让我回忆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