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邓艾①进至阴平②,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③趣成都。绪以本受节度④邀姜维⑤,西行非本诏,遂引军向白水⑥,与钟会⑦合。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
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军食乏,欲引还。邓艾上言:"贼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⑧亭趣涪⑨,出剑阁⑩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权之子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豫未纳;崇再三言之,至于流涕,瞻不能从。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往绵竹。艾以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列阵以待艾。艾遣子惠唐亭候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引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斩瞻及黄崇。瞻子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策马冒阵而死。
注释
①邓艾: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军事将领,公元263年与钟会一起伐蜀,出其不意率先进入蜀汉都城成都,后被钟会与司马昭害死。②阴平:地名,今甘肃省文县。③江油:指江油关,位于今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④节度:调度,指挥。⑤姜维:蜀汉后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伐魏,但由于蜀汉实力不足,蜀汉最终灭亡,后来姜维打算通过假降钟会,利用钟会反叛曹魏来实现蜀汉的恢复,钟会反魏失败,姜维也被杀。⑥白水:白水关,位于今四川广元市青川县。⑦钟会: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将领。公元263年与邓艾一起攻灭蜀国,妄图据蜀地自立,失败被杀。⑧德阳亭:在今德阳市境内。⑨涪: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⑩剑阁: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西南。诸葛瞻: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的儿子。尚书郎:官名,东汉时开始设置,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绵竹:绵竹关,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黄皓:三国时期蜀汉的宦官,深得刘禅的宠信。
译文
邓艾进兵到达阴平,挑选了精锐部队,想要与诸葛绪一起经江油关直奔成都,诸葛绪因为本来接受的命令是阻截姜维,向西行并不是他的任务,所以率军奔向白水关,与钟会会合。钟会想要专擅军权,就秘密报告说诸葛绪畏惧敌兵不敢前进,并用囚车把诸葛绪押送回洛阳,钟会趁机掌握了全部军权。
姜维构筑营垒据守险要之地,钟会进攻不能取胜,而且运粮道路既险又远,想要领兵撤回。邓艾上书说:"敌兵已经受到摧折,应乘胜进军,如果从阴平出发由小路经过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县,从剑阁西面一百里处进军,离成都三百余里,在这里出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那么剑阁的守军必然往回奔赴涪县,而钟会就可以两车并行着向前推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往回撤,接应涪县的兵力就会很少,蜀军难免顾此失彼。"于是从阴平出发走了七百余里的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桥建道,山高谷深,非常艰险,运来的粮食也将吃尽,濒临危险的绝境,邓艾用毡毯裹住自己翻转着滚下山去,将士们也都攀缘着树木崖壁,鱼贯而进。邓艾首先到达江油关,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率诸军抵御邓艾,到达涪县后,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是黄权的儿子,他屡次劝说诸葛瞻应迅速前进占据险要,不让敌人进入平地,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再三劝说,甚至向他哭求,但诸葛瞻仍然不听。于是邓艾长驱直入,击败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兵驻扎在绵竹关。邓艾写信劝诱诸葛瞻说:"如果你投降我们,我一定上表奏请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杀掉邓艾的使者,排开阵势等待邓艾的进攻。邓艾派他儿子惠唐亭侯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派司马师纂等人攻其左翼。邓忠与师纂战斗不利,都撤兵而还,说:"我们不能攻破敌兵!"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别就在此一举,有什么不能的。"怒叱邓忠、师纂等人,说再攻不破就要杀了他们。邓忠、师纂回师再战,大败蜀军,杀了诸葛瞻和黄崇。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叹息说:"我们父子蒙受国家重恩,没有早点杀了黄皓,致使国败民亡,活着还有什么用!"于是骑马冲入敌阵而死。
原文
汉人不意魏兵卒至,不为城守调度;闻艾已入平土,百姓扰扰,皆迸山泽,不可禁制。汉主①使群臣会议,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光禄大夫谯周③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今若入吴国,亦当臣服。且治政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称臣,为小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已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或曰:"今艾已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皆从周议。汉主犹欲入南,狐疑未决。周上疏曰:"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以兵威逼之,穷乃率从。今若至南,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其叛必矣!"汉主乃遣侍中张绍④等奉玺绶以降于艾。北地王谌(chén)⑤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汉主不听。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注释
①汉主: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蜀汉后主,投降曹魏后被封为安乐公。②南中七郡: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七郡指牂柯(zāngkē,治所在今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越嶲(suǐ,治所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朱提(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市)、建宁(治所在今云南省曲靖市)、永昌(治所在今云南省保山县北)、云南(治所在今云南省祥云县)、兴古(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七郡。③谯周: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学者。④张绍:张飞的次子。⑤北地王谌:刘禅的儿子刘谌。
译文
蜀汉人没想到魏兵突然而至,没做守城的准备;听说邓艾已经进入平坦地段,无险可守,百姓们惊恐万状,都逃往山林大泽,禁止不住。汉后主召集群臣讨论,有人认为蜀与吴本来是友好邻邦,应该投奔到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山势陡峭险峻,容易防守,应该奔向南面。光禄大夫谯周却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居别国仍可做天子的,如果到吴国去,也当臣服于吴。而且治国之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同,大国吞并小国,这是形势发展的自然趋势。从这点上说,魏国能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同样是称臣,对小国称臣就不如对大国称臣,与其忍受两次受辱之耻不如一次受辱!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应当及早计划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敌已经临近,灾祸将要降临,而且众小人之心,没有一个可保其不变,恐怕我们出发的时候,其变化不可预料,怎么能到达南中呢?"有人说:"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怎么办呢?"谯周说:"现在吴国还没有臣服魏国,形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礼。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给陛下的话,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众人都听从了谯周的建议。汉后主仍然想入南中,犹豫不决。谯周上疏说:"南方偏远蛮夷之地,平常就不交纳供奉租税,还多次反叛,自丞相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们,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顺服了。如今如果去南中,外要抗拒敌兵,内要供奉日常粮食物品,费用浩大,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取,只能耗损各个夷人部族,那他们必然会反叛。"于是汉后主就派侍中张绍等人奉御玺向邓艾投降。北地王刘谌愤怒地说:"如果我们理穷力屈,灾祸败亡将至,就应当父子君臣一起背城一战,共同为社稷而死,这样才能见先帝于地下,为什么要投降?"汉后主不听。这一天,刘谌哭诉于昭烈帝刘备之庙,先杀了妻子儿女,然后自杀而死。
原文
张绍等见邓艾于雒(luò)①,艾大喜,报书褒纳。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艾至成都城北,汉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chèn)②诣军门。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检御将士,无得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辄依邓禹③故事,承制拜汉主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④、诸王驸马都尉,汉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⑤刺史,陇西⑥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艾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皓赂艾左右,卒以得免。
注释
①雒: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②面缚舆榇: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反绑双手面朝胜利者;舆榇,用车拉着棺材。③邓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④奉车:奉车都尉,原为掌管皇帝乘坐御车的官名,后成为有名无实的闲散官职。⑤益州:行政区域名,辖境包括今四川盆地、汉中盆地一带。⑥陇西: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洮(táo)县。
译文
张绍等人在雒县见到邓艾,邓艾大喜,写信褒扬接纳蜀汉降臣。汉后主又派遣太仆蒋显去命令姜维向钟会投降,又派尚书郎李虎把士民户口簿交给邓艾,共计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十万二千兵士,四万官吏。邓艾到达成都城北,汉后主率太子、诸王以及群臣六十余人,缚手于后,拉着棺木走到军营门前。邓艾持节解开缚绳,焚烧了棺木,请进军营相见;约束控制将士,不许掠夺百姓,安抚接纳投降依附之人,让他们恢复旧业;然后就依照东汉初年邓禹的事例,秉承皇帝旨意授予汉后主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之职,蜀汉其余官员各随其职位的高低授予王官,或担任邓艾属下官吏;让师纂任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人担任蜀中各郡的官职。邓艾听说黄皓为人奸诈阴险,把他收押起来,准备杀掉,后来黄皓贿赂邓艾的左右亲近之人,终于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