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我南方集团军,主要的骨干都是在南京行动中,被特遣队解救的原国民党军官兵。原华北集团军副司令员苑永贤,率领部队从南京城里冲杀出来时,兵力已经达到了3000余人,而且兵员的素质高和战斗力强。原来华北集团军的野狼团,抽调的战士本来就不多,在南京撤退担任掩护时又牺牲了一些,基本上都是新加入的官兵,原来野狼团的老战士担任连排长都不够。因此,基层指挥官有不少的人,都是新加入的原国民党军军官。为什么这支新部队还有很强战斗力呢?
首先,他们都被长官抛弃而陷入敌手,要不是八路相救早已命丧黄泉,实际上都是已经死了一回的人,没想到又获得了二次新生。所以打心里往外感激八路军,对国民政府早已大失所望,死心塌地地跟着劳动党干了。
二是亲身经历了生死考验,见证了鬼子的残暴,失去亲人和战友的仇恨,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决心同日寇血战到底。
三是看到劳动党领导的八路军,官兵关系亲密如兄弟,武器装备十分精良,尽管现在是孤军奋战,但是有实力雄厚的延安劳动党的后盾。因此,对胜利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是大多是战斗经验丰富的优秀士兵,只是没有像样的长官。结果士兵熊熊一个,长官熊熊一窝,元首熊熊一国。在文武双全的八路军长官的率领下,净打十分像样的歼灭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快。而且,从军多年头一次见识到,把打仗当成了一门艺术的军队,长官挖空心思要在打仗时,不仅要大量地歼灭敌人,还要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并且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撤退时又总是走在后面,跟着这样的长官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苑永贤副司令员带领南京的部队冲杀出来后,夹带着南京日寇窝里杀敌的余威,又横扫了一大批日伪军的小据点,以及所有妨碍部队行动的各色武装,同时又收编了大量的零星小股武装,整个部队的兵力已近万人。
遵照当时基地刘剑锋司令员的指示,立即开辟南方抗日根据地,并筹建南方集团军。由于部队扩编尚未形成战斗力,不宜勉强同强敌作战,所以要避开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故将部队拉到江苏与安徽交界处进行一个月的休整,然后再根据形势展开下一步行动,随时保持同基地的联络。为了便于部队的行动,苑永贤副司令员命令拿出一部分钱粮,分到被解救并随部队行动的南京市民手里,将他们初步地安顿下来。而后,将部队拉到苏皖交界处的,来安县雷官集一带进行休整。
部队到达雷官集后,苑永贤副司令员立即将部队进行了整编。同华北集团军有所不同,为了适应当前的斗争形势,暂时以团为最大作战单位,但是却搭起了三个师的架子。苑永贤副司令员知道在这一带,不仅有许多的国民党军的溃兵,各种地方的抗日武装也很多。在华北集团军时就碰到这种情况,一个胜仗打下来出了名,来投奔加入的武装也应接不暇。因此,既然有了经验就要提早做好准备,再说部队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最终还是要大发展的。
使苑永贤副司令员有点感到头痛的是,由于未来力量的介入,在华北和山西的大规模行动,使历史进程偏离了原来的轨迹。本来应该在1938年上半年发生的,国民党军同日寇的徐州和武汉会战都没有发生,使得目前的周边形势同苑永贤掌握的历史有很大不同。不仅在徐州附近集结了大批的国民党军,在本地也有很多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即将产生的新问题,苑永贤心里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有一点苑永贤坚信不疑,那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前面已经介绍过,在南京获救的,九死一生的****被俘人员,在加入我军后,战斗力和纪律性都很强。不仅仅是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日军的残暴使他们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以暴治暴,每一个我军战士都是他们的榜样,野狼团的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这支刚刚诞生的部队,又有一只狼崽正在孕育中!的确是这样,从南京的腥风血雨中诞生的这支部队,每一个成员都对倭国帝国主义,有着血海深仇和刻骨的仇恨,杀起日军来格外地残忍,成为未来即将诞生的“南方集团军”的特种部队。
现如今,这头狼崽已经孕育成熟呱呱坠地,在倭寇的血肉哺育下将茁壮成长,发育成熟后将会同他的母亲“野狼团”一样,以百倍的疯狂向侵略者发动无情的,血腥的攻击,直到将侵略者彻底地吞噬。
1937年8月10日,叶剑英受党中央的委派,从西安乘飞机到达南京,参加国民党的国防会议。会议期间,蒋介石设置了层层障碍,对《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其中不同意提“民主”,要求一律改为“民用”;不同意提同国民党获得谅解,要求提共赴国难。当即表示,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第二天,倭国军队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侵略者的炮火打到了南京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迫切需要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18日,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的协议。但是,由于双方对部队改编、员额等问题上仍有斗争,上述协议到22日才正式发表。但是,对于红军游击队,蒋介石仍不肯给正式番号,千方百计地想要削弱和控制,甚至采取了“北和南剿”的方针,致使新四军比八路军还迟两个月改编。
1937年7月,在上海遇到了叶挺,曾经一同出生入死,创建了人民军队的战友,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心中百感交加。尤其是叶挺,对于自己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时,没有同党在一起感到有些难为情,对说:“副主席,我在革命低潮时离开了劳动党,同您和其他同志比我的革命性还差啊,我”叶挺有些说不下去了。
却安慰着叶挺:“希夷呀,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要有任何负担,当时的形势的确十分严峻,有很多劳动党人甚至背叛了组织,就是坚持下来的同志也有不少动摇过。你毕竟没有背叛组织,现在不是又回来了嘛,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呀!”十分诚恳地说。
叶挺十分感动地说:“谢谢党组织的信任,谢谢副主席!不知党组织能分配给我什么工作?”
同叶挺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希望他能出山将南方八省,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游击队集中起来,组建起一支抗日新军,并说明这也是中央的意见。叶挺此刻也充满了奔赴抗日前线,要为国杀敌立功的激情,当即痛快地答应下来。末了,嘱咐叶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和身份,多和国民党上层的实力派接触,这样在组建部队的过程中会减少很多阻力。
第二天,叶挺就赶到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找到了当时在上海指挥作战的陈诚,想通过陈诚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关系,做通国民党上层的工作,使组建新四军的工作会更顺利一些。门口值班的军官听说是叶挺不禁十分惊讶,北伐中的名将,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有几个人不知道的?惊讶之余便飞快地去通报了。
不一会,一身戎装的陈诚迎了出来,老远就张开双臂满面春风地喊道:“希夷兄我的老同学,哪阵风把你给吹来的!”
在陈诚的办公室里,勤务兵上完茶后退了出去,陈诚端起茶碗,一边用盖子拨着浮茶,一边笑着对叶挺说:“希夷兄不会是专门来看我的吧,我猜定是有什么难处需要老同学帮忙,但说无妨!”
叶挺对陈诚说:“辞修,你我同为保定军官学校同窗,您老兄率领千军万马同日寇作战,好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兄弟我却在国难当头闲暇无事,做一个安稳的寓公。”叶挺似乎在发牢骚。
“希夷兄无论为人还是能力都在兄弟我之上,如果当年你不同校长分道扬镳,现在统帅的何止千军,咳!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提它了,只要回来就好!但不知希夷兄有什么想法没有?”陈诚很同情叶挺的境地,有心帮他一把。
叶挺同陈诚谈了在南方组建新军,并率军同倭国鬼子作战,有生之年再为国立功杀敌,并希望老同学助一臂之力。陈诚满口答应过段时间到南京述职,顺便向蒋介石转达叶挺的想法。
陈诚是浙江省青田县人,蒋介石的亲信,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1923年,陈诚入粤军任职,曾经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过两次东征。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诚指挥的部队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中原大战中任第18军军长,后来又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多次被工农红军击溃。全面抗战爆发后,陈诚担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参加上海抗战。从这段简单的历史中不难看出,陈诚的建议对蒋介石有一定的影响。在陈诚的斡旋下,加上日军加紧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等地,国民政府才同意同中共中央达成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最大的一次是在津浦铁路上,袭击了第6师团先行的运送给养弹药的军列,不仅掠夺了大量的粮食和各种弹药,还将津浦铁路炸毁多处,鬼子的工兵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修复。而后,又突袭了几处第6师团的物资集结地,能拿走的全部拿走,拿不走的一律彻底销毁,硬是把第6师团钉在原地动弹不了。在后期由于鬼子加强了防卫,“血狼团”毕竟实战经验不多,产生的伤亡较大。
1938年1月,********正式发布命令,将新成立的新四军划归南方集团军。想当初新四军成立时,国民政府百般刁难,设置了重重困难,劳动党因为要靠国民政府拨军费,也只好忍让再三。八路军特别纵队归属后,劳动党的力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再也不用向国民政府祈求军饷了。所以,拥有了盘谷基地和特纵的几个集团军的兵力后,很快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别说是一点军饷,就是“新四军”这个番号要不要都不在乎了,反正八路军要在适当的时候统一进行整编。
还提出了调整南方集团军的主要领导人的人选方案,即:苑永贤任司令员,授中将军衔;柴聪伟任政委,授中将军衔;叶挺任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周子昆任参谋长,授少将军衔。项英调回太原另有安排,原新四军的部队由集团军统一整编成一个师,师长为陈毅,授少将衔;政委为谭震林,授少将衔;副师长为张云逸,授大校衔。调走项英是了解了未来的发展后做出的决定,并征求了李爱国和刘剑锋的意见。项英同志是革命立场坚定的老红军,暂时到中央党校学习,准备将来充实东北部队的政工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部队的综合战斗力有很大提高,苑永贤司令员将已经连续作战一月余的“血狼团”转入休整,将已经憋得嗷嗷叫的其他部队,投入到扩大根据地,破坏日寇集结的战斗中。苑永贤司令员根据********的命令,近日准备同大名鼎鼎的叶挺、陈毅等老前辈会面,共同引领南方的抗战重任,其迫切的心情也只有柴政委等,几个来自未来的“老兵”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