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来,原本同样的事物或问题,只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就能够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一位老母亲有两个有出息的女儿。长大后,大女儿经营雨伞生意,二女儿开了鞋店,两家的生活过得非常充裕。可是这位母亲期盼着女儿们能够过得更好,她希望大女儿雨伞生意好,也希望二女儿的布鞋生意旺。
于是,每当天空阴雨绵绵,老人家就为二女儿的布鞋生意而担心,每逢晴空万里,老母亲又为大女儿的雨伞生意而发愁。的确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过度忧郁中老母亲染上了疾病并卧床不起,尽管两个女儿多方求医问药,可就是不见病情好转。
一位智者忽闻此事,特意上门给这位母亲送来忠告。几天后,老母亲慢慢从疾病中走了出来,之后便容光焕发,全然一个非常健康的人。然而,智者只是让这位母亲换个角度思考而已。把原来的担忧反过来思考,就变成晴天想二女儿布鞋生意好,雨天想大女儿雨伞生意好,如此一来,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老母亲的心中总有庆幸和欣慰。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要总是直线思考,而需要转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遇到困难,碰上苦闷,也不要唉声叹气、蹉跎不前,或许这正是磨炼心志的难得机会。换一种角度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总有一种是我们最终期待的……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而无法成功。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目标时,从来不会犹豫不前。但可惜的是不会换位思考和灵活变通,所以终究难以成功。如果当他们感到这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敢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另一种方法,也许成功就不那么困难了。
有这样一个典故。很久以前,人们听说有一位大师身怀绝技,他可以轻松把一座大山移走。一天,有人把这位大师找来,要求大师当面表演一次。大师坐在一座山的跟前,没过多久就起身跑到大山的跟前,然后说他的表演完成。
众人迷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移山大法,唯一可以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秘诀和捷径,更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灵活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才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著名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认为,通常人的思维是“纵向思维”,就是主要依托逻辑,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为此,他提倡“平面思维法”,以多条思路进行思考。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已经具备了成功的素质。如果再加上下面两个建议,这些人的期望结果将更容易出现。
第一,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五年以后,只有其中的小部分能够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如果你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第二,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有人常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退,因而看不到新的解决方法。成功办事的秘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智慧人生
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是艺术。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弃盲目的固执,学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