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它由340多个岛礁组成,面积约为185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多人。其中索莱达岛(东福克兰岛)和大马尔维纳岛(西福克兰岛)是两个最大的岛屿,两岛被一条长60海里的海峡分开,南端入口宽约25海里,北端入口为3.5海里,海峡内主航道最窄处不到2海里,海峡内有大小岛屿10多个。马岛另有两个附属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在其东偏南1324公里处,南桑德威奇群岛在南乔治亚群岛东南,距马岛2000公里。
马岛多山,港湾林立,大岛周围布满小岛与礁屿,这里属海洋性气候,但气候恶劣,风大浪高,6级以上的大风屡屡出现。岛上树木稀少,遍布河流、浅滩和沼泽地。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多数岛屿无人居住,有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也只有15个,其中,马岛首府斯坦利港是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斯坦利港位于索莱达岛的东部,面积6760平方公里,岛上半数居民住在这里,是马岛的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港口建于1845年,位于威廉港的南侧,港口向北,东面是半岛,西面及西南面群山环抱,数十个山峰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阻挡了常年来自西面的强风,使这个处在南半球西风带、受穿越南极大陆与合恩角之间的低压影响的港湾变成了理想的码头。这里有3个150米长的码头,是英国南极考察队考察船“约翰·比斯科”号、“布斯菲尔德”号及海军流冰侦察船“忍耐”号的基地。港口平时不开放,只在接到申请时才予以开放使用。市区内有政府办公大楼及总督府,驻岛英军驻扎在市区西北部的穆迪·布鲁克兵营。市区的东面有一个不大的机场,阿根廷航空公司于1972年在港内设立了办事处。
马岛交通不便,除斯坦利港有近20公里的柏油路外,连接几个主要居民聚居地及港口的只是一些简易公路。尽管马岛天然资源比较丰富,比如,岛上有泥炭、铝、银、铁、铅以及制造玻璃的原材料,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马岛地处偏远,运输不便,岛上又没有最基本的能源原材料煤或石油,所以岛上没有工业,又不生产粮食,岛上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及渔业。岛上居民靠出口羊毛、羊脂、羊皮、鲸油、海豹等维持生活,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靠岛外供给,就连岛上驻军的给养也完全靠海外供应。大海成为他们的命脉,一旦海上运输线受阻,他们的生命也就难以长久延续。
尽管马尔维纳斯群岛如此之荒凉,管理它就意味着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但它的地理位置却不能令人忽视。这个西距阿根廷265海里,距麦哲伦海峡240海里的岛群,占据着大西洋与太平洋航线之要冲,是经过麦哲伦海峡与合恩角的必经之路,这个扼守着麦哲伦海峡以东大西洋口岸的战略要地,虽然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其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另外两个作用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是马岛周围的海底石油。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状态下,开发海底石油,找到新油田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进入70年代末期,世界各国的石油地质专家一直在对马岛附近的海域进行探测,埃克森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都在这里勘探过。据地质学家分析,这里的石油贮藏量很丰富,极有可能达到日产200万桶的产量,而且可供开采10年以上。二是南极考察、开发的前哨阵地。目前,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科学家们在那里研究地壳的结构及变迁,研究大气层的改变,还在那里寻找人类所需要的矿藏,据说南极大陆西半部的石油储量高达450亿桶。而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处南大西洋和南极之间的海域,是赴南极最理想的前哨阵地和物资补给站,而且对日后开发、利用南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地处北半球的国家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就越发显得重要。况且,由于马岛离南极很近,占有马岛还可以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尽管1961年的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但开发、利用南极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马岛地处偏远,但由于它在军事上的战略位置,战火还是蔓延到过这里。两次世界大战,这里都发生过海战,而且都是以英国海军战胜德国海军而告终。
无论是马岛的军事价值还是它潜在的经济价值,都使人感到这是一块肥肉,而到了嘴边的肥肉谁又愿意放弃呢。历史上与马岛主权相关的国家有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西班牙在失去了阿根廷这个殖民地的同时失去了对马岛的占有权。现在只剩下英国和阿根廷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事实上,英阿两国马岛主权之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两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马岛的主人。形成这一局面有其历史渊源,这要从马岛的发现说起。
英国人认为马岛是他们首先发现的。1592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在一次航海探险中被一股强大的海流带到了过去从未见过和听说过的群岛,即为现在的马岛。两年后,另一位英国人理查德·霍金斯爵士来到这里,称该岛为“霍金斯的处女地”,而“霍金斯的处女地”是否是马岛还有争议。最具有说服力并被世界所公认的记载是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的马岛之行。1690年,约翰·斯特朗航海到了南美,大风把船吹到了马岛附近,他驾船穿过两大岛之间的海峡并登上了马岛,又用当时海军司令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海峡为“福克兰海峡”,而这里的群岛也随之被称为“福克兰群岛”。
而阿根廷人则否认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是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20年航海经过南美时,发现了这些岛屿。
不管怎样,随着殖民列强在南美的激烈竞争,马岛曾几易其主。1764年,法国人在岛上建立了圣路易斯港及居民点。1765年,英国人的船队登上了桑德斯岛并于次年建起了爱格蒙特港及居民点。1767年,西班牙以1761年西法协定为依据协迫法国将圣路易斯港转卖给它,两年后又从英国人手中抢来了爱格蒙特港。1771年西班牙又将爱格蒙特港交还给英国,3年后,由于经费原因,英国撤回了驻岛军队。1785年西班牙总督将马岛划归阿根廷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德塞阿多管辖。1816年,阿根廷独立,成立“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布继承西班牙在马岛的主权,并于1829年向该岛派驻军队。同年,英国宣称阿根廷侵犯了英国在马岛的主权。1831年,美国因与阿根廷驻马岛官员在捕鱼问题上发生纠纷出兵将驻岛人员掳走并将圣路易斯港破坏。1833年1月3日,英国出兵占领了马岛,从此,马岛一直在英国治下延续了150年,因而岛上的居民也都是英国人。
尽管如此,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多次将这一要求提交联合国讨论。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建议两国就这一问题通过谈判解决,然而双方态度都很强硬,经过多次谈判均无结果,而且势态越来越严重。阿根廷强烈要求英国就马岛问题明确表态,而英国则迟迟不予理睬,阿根廷对和平解决马岛争端失去了耐心,渐渐地做好了武力夺回马岛的准备。阿根廷之所以决心走这条路不仅仅是因为对谈判失去了信心,另一因素也不能忽视,即国内的经济形势。
阿根廷多年来经济形势逐步恶化,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失业人数居高不下以及巨额外债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且人心浮动、危机四伏。1981年11月,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独裁的军政权登上了总统宝座。总统是当上了,但要保住它谈何容易。加尔铁里深知,管理国家他是个外行,对经济又一窍不通,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经济状况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何才能收复民心、巩固已到手的权力呢?加尔铁里想到了马岛,武力收复马岛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民族英雄,而且可以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坐稳总统宝座。况且,他自恃与美国关系一向很好,自以为在这件事情上美国会站在他这边,至少会保持中立。第六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曾于1979年9月做出决议,坚决支持阿根廷共和国收复那一领土以及对那一地区的主权要求,这使得加尔铁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国际社会是同情和支持他的。同时,他认为,马岛距英国本土万里之遥,而英国海军自从二战后规模越来越小,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海军经费逐年缩减,这个昔日海上霸主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主要作战舰只不足100艘,其中仅剩下的两艘轻型航母中的一艘还卖给了澳大利亚,只是尚未交货,英国在这种状况下绝不会与阿根廷为一个小小的马岛开战。不管怎样,战争对英国是相当的不利,撒切尔政府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的。
为了达到夺回马岛的目地,加尔铁里秘密地做好了一切军事准备,只待时机成熟。南乔治亚事件成了这一行动的触发点。1982年3月19日,60名阿根廷工人根据英阿两家公司的协议前往南乔治亚岛准备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其中50人因被拒绝登陆而返回,剩下的10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被岛上的英国南极考查科学家发现报告了马岛总督雷克斯·亨特,亨特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伦敦当局。英国政府对此事极为不满,由驻阿大使向阿方提出抗议。阿根廷当然不买英国的账,月初曾派一架空军运输机前往马岛侦察,并宣布有权以任何方式解决马岛争端。
4月1日,加尔铁里与里根总统通了电话,通报了阿根廷准备以军事手段收复马岛的计划。里根总统则劝加尔铁里放弃这一计划,他认为,在马岛武装登陆将会导致一场严重的流血冲突,而且英国一定会进行军事报复,因为他是了解撒切尔夫人的。而加尔铁里则以采取这样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不作任何政治估价来表示他的决心。
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实施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随着这一计划成功的实施所带来的短暂喜悦之后,阿根廷人则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马岛的英军武装力量极其薄弱,只有一只由42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及后增派的几十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另有12名警察及120多人的民团。尽管如此,阿根廷还是调集了强大的海陆空力量以确保登陆的成功。他们组成了三个特混舰队,其中第40特混舰队负责收复马岛主岛、占领首府斯坦利港;第60特混舰队负责夺取南乔治亚岛;第20特混舰队担负掩护这次军事行动的任务,另外还配备了步兵团随时准备空降。
4月1日傍晚,舰队悄悄逼近马岛,大约凌晨2点开始了登陆行动,一切进展顺利,阿军只遇到轻微抵抗,伤亡极小,仅以死一人、伤两人的代价便于9点左右占领了马岛首府斯坦利港。3日,阿军又占领了南乔治亚岛。随后,阿根廷开始向马岛增派大批兵力及装备,挖战壕、修工事,严阵以待准备保卫他们的胜利果实。阿根廷国内一片沸腾,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胜利。
2日,舰队街首先传出阿根廷出兵马岛的消息,紧接着,各电台、电视台中断了正常节目插播这一消息。人们震怒了,舆论界及反对党纷纷指责政府软弱无能,没有充分估计到马岛危机将会导致的军事行动,下院中的反对党要求撒切尔夫人及外交大臣、国防大臣等立即辞职。
突如其来的消息的确使撒切尔夫人感到意外和难堪,但仅仅就此而指责她软弱无能就显得不公平了。并非撒切尔夫人缺乏国际事务的洞察力以及忽略了马岛危机的存在,事实上,政府一直关注着马岛地区局势的变化,但是,他们想以一贯的手段--外交拖延的办法来对付阿根廷,马岛在英国人手中,拖下去只能对阿根廷不利;另外,政治上的强硬决不代表好战,撒切尔夫人以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是在马岛失手后,她也一再强调:首先通过政治、外交、经济等和平手段加以解决,如若无效,再使用武力。种种迹像表明,政府为此做了相应的准备,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快。
尽管不愿打仗,但还是做了些军事准备。3月26日,在地中海参加“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一艘战斗补给舰奉命南下;3月29日,当国防大臣约翰·诺特把阿海军舰队出航的情报向首相汇报后,撒切尔夫人立即召集人马商讨对策。同日,第一海务大臣亨利·利奇向首相建议组建一支特混舰队,以便在必要时能即刻出航南大西洋。30日,外交大臣卡林顿在议会中提到了南大西洋局势,并说国防部正在根据内阁的决定拟定组建一支特混舰队的计划。4月1日,参加“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部分舰只已离开直布罗陀向南运动。就在这一天,英国代表团在联合国要求安理会讨论马岛危机,并声明阿根廷舰队已驶向马岛。撒切尔夫人派人去见黑格,还给里根总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制止这场入侵。显然,这些努力没有成功。4月2日,阿根廷军队占领了马岛。
就在阿根廷占领马岛的当天,撒切尔夫人3次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当时,首相的得力助手卡林顿正在出访以色列,而国防参谋长在新西兰访问。国防大臣在会上说:“即使外交努力失败了,而这一过程也可以向世界表明英国是被迫使用武力的。”经过紧张的研究,作出如下决定:1、宣布与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2、立即冻结阿根廷在英国的全部资产;3、向联合国控告阿根廷的侵略行为;4、要求欧共体对阿根廷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5、成立战时内阁;6、派遣特混舰队去南大西洋。
同一天,刚完成指挥地中海“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海军少将桑迪·伍德沃德接到伦敦联合作战总司令部的命令,命令他作为特混舰队司令立即率舰队向南大西洋进发,准备武力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这是一支十足的远征军,因为马岛距英国本土遥遥8000英里,即便是从直布罗陀出发,也要航行6000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