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苏然就讲完了声波的那一套理论。
迎接着苏然的,是熊孩子们一如既往的羡慕和敬仰的目光。
“先生好厉害呢!”
“他不厉害,怎么能当先生呐!”
“可是……可是先生讲的东西,我听不懂呢!”
苏然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便问道:“哪里听不明白?”
“有一个地方没有想通。”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那个叫做土生的孩子。
毫无疑问的,土生,就是传说之中的,【学神】一样的人物。
自古以来,学霸和学渣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生物。
一般来说,一天里,一个学霸在学习的时间,加上一个学渣学习的时间大约等于24小时。
大约,学霸们,在梦里都会学习的。
因而,考试时候,学霸们比学渣们考得好的多。
只是,跟学霸相比,学神,是另一种次元上的生物了。
一般来说,一天里,一个学霸在学习的时间,加上一个学神在学习的时间大约也等于24小时。
但是,无论是学习的质量还是考试的成绩,学神都要甩出学霸好几条街。
因而有一个说法,说某一张卷子,学霸考100分的原因是实力如此,而学神考100分的原因是,卷面的分数只有这些。
“是哪里没想通呢?”苏然问。
“是关于振动的问题——”土生给出了回复:“空气振动是机械波,水面振动也是机械波——可是,我们总是喜欢说,有人把话当作耳边风,这说明声音在空气之中的传播是,传递到耳中的声音的长度只能跟声源发声的时长相同——但是为什么,在搬动一下水缸之后,水缸里的水面久久不能平静呢?明明若是按照常识的话,水缸振动的声音已经停止了呢。”
【又是这个熊孩子……】苏然皱了皱眉头,想了想,给出了回复:“应该是类似‘回声’的原理吧——水面波的振动被包裹在水缸之中出不去,在里面来回反射,自然会振动很久很久的。”
“啊,是这样呐——我大约明白了,如果将回声吸收掉的话——嗯,我明白了,因为水缸的水面有类似‘回声’现象的存在,所以看待水缸的水面,不能像观察空气之中的说话声音那样。如果真的要观察这种‘振动停止,发声消失’的现象的话,只要注意到,甩两滴水在雨后地上积水的水坑之中,水珠荡起的涟漪会很快消失——就可以了吧。”
苏然对此,只好夸赞了一句:“土生,你真的很聪明呢。”
————————————————————
注:还记得苏然对马恩列斯的那句话的评注么……这里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并不是苏然不知道,而是苏然没有意识到。
很多问题都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不知道这样不对,而是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不科学。
以及,我不会告诉你苏然的解释错在哪里——但这并不意味着,熊孩子的提问并不是我胡乱编出来的……只是因为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很高深的数学功底……
当然,不怕死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们……如果你们真的想满足求知欲,可以在你们的物理老师讲声学【振动和波】那一节的时候,按照这两章的提问顺序将问题抛给老师……
大约,15%的老师会告诉你,你要的答案超纲了……有70%的老师虽然自己不知道答案但他们有信心说自己不知道答案的中考高考肯定不考所以这问题超纲……还有15%的老师很可能就会像苏然那样胡乱给你一个解释……
当然,搞物理竞赛的老师或许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说这道题的解释严重超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此我不会马上告诉你正确答案……这大约就是上一章的那四个字:【留做习题】吧……
我唯一能够确定的告诉你的是,那个“回声”的解释很好,但这并不是Root-Cause……这个词的意思是,用“回声”解释【土生提出的现象】,就像是用“B策划并执行了一场对A的谋杀”来解释“A的死因”。
而事实上——A的死因是,因失血过多导致(各种医学名词一大堆);A失血过多的原因是,B割破了A的手腕,B割破A的手腕的原因才是,B策划并执行了一场对A的谋杀。
按理来说,我们的解释并没有错误……如果B不想杀A的话,A就不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但问题是,如果存在一个叫做“警方”的东西,在B给A割腕之后将A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那么A多半死不了。
所以说,“回声”解释只能说是针对这个特殊问题(前文中A已经死了)的一个解释,这种解释更偏向于法律,将一切原因都归结为能处理的范畴。(理论上说,A的死因可以是,失血过多治疗无效,但法院永远不会据此将抢救A的大夫判罪或者判刑……因为这不是法律能够处理的范畴……)
但在科学之中,这种解释,是最为信不过的……
所以,如果想问Root-Cause的话,熊孩子们还是先尝试着往平静的湖面之中扔几颗石子观察现象好了……
如果令石块宽度乘石块入水速度作为石块“发声”的时间的话,大家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发声时间,之后通过水波波纹的大致宽度和传播速度来测算一下“实际的”“发声时间”……
我用的样本是水房之中,池子里的水(很浅的一层),那层水上面滴水,观察产生的水波的运动速度和宽度。
测算结果是,水滴入水速度大于一点五米每秒,水波宽度至少是水滴长度的五倍,但水波行进速度绝对没有五米每秒……
所以说,我们至少错了一个地方:
(1)水面波并不是机械波
(2)发声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将水滴滴到水中就算结束
(3)其实数据都对,但是我们眼瘸……
……
诸如此类的问题,具体错在哪里,熊孩子们自己尝试就好了……
对了,千万不要问你们的父母……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验……这一次也不例外,按照原版的提问方法给老爹提问,老爹的回答跟苏然的回答一样,而我用了简化方法问老娘,老娘的回答也很简单:“空气阻力比较大”……
我很期待你们物理老师的回答……
最后,关于我为什么称那只提问的熊孩子为学神,是因为,苏然讲,物理是了解世界,于是熊孩子找到了世界之中的一个例子;苏然讲,波是振动,于是熊孩子就找到了几个与振动或者波的事情,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最关键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之内。
熊孩子只是说了自己这一点不明白,但没人知道他用类似的思想联系了多少东西,又明白了多少。
这样的人物,大约称得上“神”的称号。
我之所以用注释写这只熊孩子,只是想写一下对“学神”这个名词的理解。
神,可以是目标,可以是方向,但不能是信仰。
你可以像这只学神一样,在课堂或者生活之中举一反三,将知识化用到生活之中(走火入魔?)也可以学会向这只学神一样坚强,不以自己是学神而沾沾自喜——事实上这个熊孩子学到的知识可能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多,但是,第一个提问的还是他
……这很能说明问题——或者说,学神,大抵就是如此积累出来的。
当然,老师对付学神的态度,跟苏然对付熊孩子是差不多的。毕竟,一般老师,并不具备分辨学渣和学神的本领——毕竟两者都是同样的不听话……
所以,若是误将“学神”做了信仰,只学其形而忘其神……结果大抵会很悲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