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持久人生常怀平常心
平常心并非深不可测的玄机,但为何如此简单的事情许多人却很难做到呢?慧海禅师曾经告诫说:“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大多数人在生命的浮华中迷失了自己,因而丧失了探求人生真谛的“平常心”。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去除差别心
出家后的李叔同在当时名声很盛,他每到一处弘法,都会吸引大批的信徒。大家都很期待能亲眼见到这位禅师的风采,得到他的指点和教诲。
拜访他的人中,许多人身份很普通。一次,一个姓庄的小学校长听说弘一大师李叔同在净峰寺演讲,就邀请朋友一同前去。岂料,刚到山门的时候便被大师的弟子传贯法师拦住了。原来,这位庄校长信奉基督教,他邀来的朋友是一位传教士。传贯法师以宗教信仰不同为由,拒绝他们见弘一大师。两人只好闷闷不乐地下山而去。
第二天,庄校长正在给学生讲课,学生突然喧哗起来,原来大家发现一名和尚跪在教室门口。庄校长走过去一看,竟是传贯法师!细问之下才明白,原来弘一大师知道了昨天发生的事,认为传贯法师没有去掉“差别心”,在当头棒喝后,让他第二天前来赔礼。
弘一法师认为所有宗派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人获得真正的智慧,正所谓“殊途同归”。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只存在一种树木、一类植物,这就是世间万物的差异性,世界本因差异而精彩、因差异而进步。然而世间万物又是一个整体,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本质上依然相同。
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众多的差异,如生活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价值观等的差异。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点呢?如何做到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真诚相对?需要的只是一颗平等心。
无论是贫贱、荣辱、得势失势,到头来,终究都是一场空。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于是,一颗心变得平和了、开阔了,人在我眼中也变得可爱了,世界成了一片琉璃色,佛心由此而生。
一心一用,活在当下
佛就在平凡的人间,而并不是脱离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的神仙。神仙是什么?神仙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在生活中激情四射。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的确,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于瞻前顾后的事情上,很少活在现在。正如慧海禅师所说:“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我们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心中不抱怨
佛陀经过了多次轮回才终得正果,他想知道世间其他生命如何看待自己这一世的修行,便询问众生,假如可以重新选择,将会怎样选择今生的生活。
众生的回答令佛陀大吃一惊。
猫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很自在。”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报晓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的答卷一律填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可以当妻妾……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可以当父亲……最重要的是可以驱使女人。”
佛陀看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为何人人只懂抱怨?若是如此,又怎会有更加丰富充实的来世?”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抱怨的事情,似乎每个人都理直气壮,但却忽略了幸福源自珍惜,生活不是攀比。当这些牢骚与抱怨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埃时,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心田?那漫天的花雨你又能看见几许?
禅思禅悟
无论是贫贱、荣辱、得势失势,到头来,终究都是一场空。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于是,一颗心变得平和了、开阔了,人在我眼中也变得可爱了,世界成了一片琉璃色,佛心由此而生。
§§§第二节 知足常乐,宠辱不惊
一个人如果整天执著于怎样去实现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执著于占有更多更好的非分之物,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就会郁郁寡欢,永无幸福快乐。若能始终保持一份知足的心,你就会拥有轻松和快乐。
清心寡欲是真福
以前,有一对兄弟,自幼失去了父母。二人相依为命,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大为感动,决定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还遇到了狂风雷电等恶劣天气。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了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便劝弟弟该回去了,但弟弟对哥哥的话置之不理,哥哥只好独自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可他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但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地留在了太阳山。
故事中,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贵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由此,贪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任何财富的取得都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妄想不劳而获者只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财富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人生在世欲壑难填
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快乐无缘。知足者常乐!人的欲壑难填,不仅追求当下享受,还想拥有更多的资产,以备永远享受,因此就产生了患得患失的痛苦。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无法填满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身心疲惫,后患无穷。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家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最后,他虚弱到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他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在物欲方面,凡是过分地追求和占有,都是贪欲,不仅会造成心理的负担,还会为自己带来痛苦。所以物质方面的少欲知足,能为你营造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处境。
做人一定要知道满足,不可贪得无厌。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劳而获的东西得之容易,用之却难——它往往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祸害。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生命就会充满和谐、平静、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就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浇灭欲望的火种
一个人去沙漠中寻找宝藏,可是宝藏没找到,所带的食物和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身上更没有一点力气,他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祷:“神啊,请帮助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神真的出现了,问道:“你想要什么呢?”
他急忙回答说:“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份也行。”神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吃饱喝足以后,又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很幸运,他找到了宝藏,那些宝藏在那里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他贪婪地将宝藏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但是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支持他走完剩下的路。他带着宝藏向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宝藏,他一边走一边扔,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临死之前,神又出现了,问道:“现在你想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人到死也离不开欲望。命运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塞给他一个更难填的新的欲望。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结果陷入了“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恶性循环。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欲望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便奔来奔去、忙里忙外,难有停歇的时候。
欲望是魔鬼免费赠送的一剂穿肠毒药,谁能免疫?饮鸩不能止渴,快快从这乌烟瘴气的泥潭中脱身吧!
禅思禅悟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生命就会充满和谐、平静、真诚。
§§§第三节 平常心观无常事
我们总是会追求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平静地安享生活的幸福。
人生如梦,何必忧百年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