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你还要在简历的最末部分注明自己的学历以及所参加过的其他培训项目。比如,你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课程,或是在哈佛大学政治系进修过一星期“公共关系”等等。
有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学历放在简历的开头部分,如果你不是应届毕业生的话,最好不要这么做。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你为某一位老板工作了很长时间,或是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或者你是在大公司或大机构工作,那么还要提醒你一点:要让“外行人”也能读懂你的简历。
你工作多年以后,已经习惯用专业术语来进行思维和表达,而你的话往往会让圈外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所谓的“公文术语”、“公司语言”、“计算机行话”、“技术术语”等等。
比如,销售人员常说的“销售机会杠杆”“与客户结对”,处于困境的公司里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所说的进行“斡旋”,新闻记者嘴里的“有效新闻”以及资料中心或电子通讯部门的工作人员喜欢说的与各部门所有人员“接通”确保“连接性”等等。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简历能被别人理解的话,最好将这些专业“术语”从中删掉,因为它们往往会成为你寻找工作途中的“绊脚石”。
使用过多的“行话”、“术语”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如此,你不妨请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帮你检查一遍写好的简历。如果他说:“天哪,你到底在说些什么?”这就意味着你还得继续修改。
此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运用“接吻法则”编写简历,这是一位新闻撰稿人经常使用的手法。为了让所有的普通观众都能看懂他写的新闻,他总是用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来衡量他的写作标准。实际上,这也是新闻工作的要求之一。
你也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玩深沉”此时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问问你自己你的简历能否让一个中学毕业的人看懂,这样就会逐步把术语、缩略语降到最低水平。
你可能遇到的另个一个问题,就是“头衔”问题。如果你过去一直从事销售、会计或是数据处理工作而且仍旧想干这行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你可以自称为销售代表、出纳或会计以及数据处理人员。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强调过去的头衔就不是很有意义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你的确需要给自己重新冠以更为妥当的抬头。
一位大公司的白领人士在简历上称自已为“部门沟通人员,负责东部地区的综合性管理问题。”这一头衔实在令人费解。什么叫“部门沟通”?在这里“综合性管理”又指的是什么?还有,哪里的东部地区?后来他将这一冗长艰涩的描述改为两个字:“经理”——而他也的确是一位经理。
还有一些工作是不便直接提及细节的。一位求职人员,他以前的工作是专门负责处理鸡的内脏并以此为生。对于这样的工作,简历上还是将自己称为“食品加工员”为宜,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面试时再说得详细些。
选择什么“头衔”呢?它是否易于理解?同行们是否很容易从中了解这一工作的性质?如果是的话,而且如果你也不想改行的话,不妨沿用这一头衔。否则,最好选择那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头衔,以便使那些阅读简历的圈外人也能看懂。比如:
不说而说
部门沟通人员,负责东部
地区的综合管理问题经理
监管高级经理
客户服务及联络客户服务代表
鸡禽内脏处理员食品加工员
当你草拟好简历之后,最好请值得信任的人看一看。如果你觉得要听听专家的意见,也可以去找就业指导或顾问帮忙。但不要请人家代写。你得自己构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毕竟将来接受面试时需要根据简历加以发挥的人是你自己。
还有一点忠告:你不是在写《战争与和平》,也不是在写自己的墓志铭——你不必为自己做的每件事作出总结,你要做的只是找出某些重点。所以简历的篇幅不宜超过两页纸。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的简历就会带给你面试的机会,而不会像其他简历一样被丢弃在公司人事部的废纸篓里。
挑选证明人
在准备简历时,选择妥善的证明人也是十分关键的。不过许多求职者都忽略了这一问题。
首先,自己列出三到四个可以为你美言的证明人。但请记住,只有当你未来的公司老板提出要求时,你再把这些名字告诉他。
证明人应该是了解你的人,而且能为你说好话。证明人也不一定全由你过去公司老板来担任,可能的话最好选两位部门主管。
千万要躲开那些会说你坏话的上司。有的人误以为应把过去所有的上司都列为证明人,事实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当其中某位是个真正的“恶魔”时更应加提防。
此外,你还可以从在某些特定的工作项目中合作过的同事、上司里挑选证明人,也可以在一些专业组织协会中挑选。
关于个人生活的证明人,最好不要选择你的母亲、保姆或是水暖工来担任,而要请教师、教父或者其他通过教会活动及健身俱乐部结识的朋友来担任。他们往往会提供有利于你的证明,所以一定不能把他们遗漏了。
下一步,要给你的证明人预先通通气。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说什么,或是不希望他们说的又是什么——例如你过去的薪水是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隐私问题。
如果你们之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的话,最好想办法重新唤起他们对你的印象。别忘了给每人寄一份简历,甚至你还可以为他们列好回答有关咨询的“提纲”。有人听从了这一建议,不但给每个证明人寄去了自己的简历,还针对不同的证明人为他们准备了“发言提纲”。内容包括:本人概况,与证明人的关系,主要成就,性格特点以及全面评价等等。这么做是值得的,而且也给你的证明人省去不少麻烦。
人们通常忽视了证明人的重要性,请你别这么做。每当寻找工作的时候,都要跟他们联系。一旦向未来的老板说出他们的名字,一定要记得打个电话通知他们。而且,当你的工作确定下来以后,也要向他们通报一声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自己做出决定
先量自己再作决定
在跳槽之前先对自己有清醒认识,对自己作一番自我评价。从自己的形象、素质到学历、工作能力、业务专长等应作客观的评估,最后才好作出抉择。
把握时机
根据日本劳动部的调查显示,“跳槽成功的案例中,以30岁至40岁的人数较多,占全部的60%”。可见年纪越轻,跳槽的成功率越高。而且翻开就业信息的杂志来看,30岁以前的年轻人到处受欢迎;但是一超过35岁,就业的机会相对的减少了,最大的原因在于某些中老年人普遍缺乏适应新环境及新工作的能力,既使在跳槽之后埋头苦干,依然赶不上年轻人1/10的干劲。
年轻的时候跳槽,目的在于在工作中找出生活的意义,对于薪资的高低较无计较,就算不尽理想,也不会感到有任何的压力,且能轻松自在地享受人生。但是到了35岁至40岁的年纪,生活就会加上家庭“责任”二字,此时不但会涉及于事业、地位的追求,还要负起养家活口及付钱缴交各项贷款的家长职责,更要培养逐渐成长的孩子。所以这个年龄的人,不能再持有姑且一试的心态,没有经过慎思就草率地跳槽。
因此,你若真的打定跳槽的主意,最好能在35岁之前,先亲身体验一下不同公司的工作环境,磨练自己的工作实力。同时在这些过程中,尽可能地培养出自己洞悉企业趋向的专业眼光,充实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具信心和睿智。
再者,你若考虑自立门户,应以40岁作为事业的转折点。因为此时,各方面知识、经验、体力甚至财力,已有相当的基础,然而要使自己的事业完全稳固地步上轨道,至少也须5年的时间。尤其在这5年之内为自己事业所投入的心血,不知将消耗掉多少体力和精神。因此创业也得选择适当的时机,千万不可瞻前不顾后地鲁莽行事。
注意禁忌
在企业中担任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试者,对于前往应征的人,下意识地有一个审核录取的标准,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普通人也能成为内行人。因此他们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要求看应征者履历表,即是要看此应征者是否有同样的工作经验,或是做过相关性质的工作。
在某次应征人员的面试中,一个非常自大的家伙在面试时把自己所有的履历大肆吹嘘一番。据他表示,他是企管专科毕业,一步人社会就担任企管专员,负责整个公司的经营生产计划;经过3年以后,发现自己好像比较适合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业务部门,因此便向公司提出调职的申请。
他在业务部门大约呆了4年,最后受到业务经理的提拔,被派到总务部门担任总务主任一职。经过3年之后,又觉得总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太沉闷,不适合自己活跃的个性,于是他又开始运用手腕,如愿地当上公司广告部宣传杂志的总编辑,那时候他已经32岁了。
然后在他35岁时,他又有新的灵感。他认为过去在学校学的是企业管理,无法学以致用实在太可惜了。于是当他在报上发现本公司招聘企管人才时,便下定决心要回到他的老本行,所以便持着令人看后为之瞠目的丰富履历,前来应征。
当他在说明自己的经历时,不愧是宣传杂志的总编辑,自我宣传的技术实在高明。说真的,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他的确是个具有相当魅力的人才,可是公司却没有录用他。理由是他虽然有12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公司所要招聘的人才是“专家”,必须是这项工作的内行人。他欠缺这样的条件,且年纪也不小,若录取他时,能否很快地适应这份他较陌生的工作,也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美国有一句谚语——“公司改变但工作不能改变”。这种见解和前述的状况意义相同。如果在过去10年的工作经历中,没有一项工作能令你透彻地去了解它的内容,而只懂得皮毛的话,就不能算是这份工作的“专家”。一个真正内行的人,必须有长时间对一份工作的体验和经验,因此虽然常常跳槽,但改变的是工作的环境而不是工作的性质。
因此,经常朝三暮四做一百八十度跳槽的人,可说是缺乏耐心。跟“邻居的草坪看起来比自己家的草坪绿”的道理相同。老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别人的工作才好,因而三心二意的三天两头换工作。
你应有如此的共识,以旁观者的立场看事物,往往会产生偏差。唯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透彻地阐明事情的真相。所以,看似颇具乐趣的工作,当真正投入其中时,就能感觉出它的困难所在。因此作一百八十度的跳槽实非明智之举,这一点你务必铭记在心。
作好安排
先来一个实例:
经过一连串的初试之后,只剩下两位旗鼓相当的角逐者:其中一位是现任某家公司科长级的人物;另外一位曾任某公司副处长职务,他们的年纪也都是38岁。论起经历、实力真是令人难以分别他们的优劣。他们所要求的待遇也都一样,的确叫人难以取舍。
其实在公司的立场上,早已有某一程度的定案。当主考官和应征者双方论及待遇问题时,主考官会向目前有工作的人:“我们针对你所要求的年薪还可以再加上5000元左右,但是你所要求的职位的等级,能否再降一点?”另一方面,主考官会对目前失业的副处长说:“当我们决定录用你时,会妥善处理一切问题。不过,对于你所要求的待遇,我们需要再考虑一下,但是如果你愿意接受稍低一点待遇,我们欢迎你加入本公司。”至此真相已经大白,即是采用目前有工作的人。可是那位目前失业的人,如果愿意接受公司所提出的条件,也可以录用他。这是企业界常用的手段,通常他们对于现职人员和失业者,有着不同的评价。尽管在公布名单之前,出现难分胜负的竞争局面,但事实上,对于现职的人员已抱着期望的态度,所以公司极愿意出高价来挖墙角。
相反的,对于目前没有工作的人,看准他急于找一份工作的弱点,往往摆着“愿者上钩”的态度,以较低的待遇诱使失业者乖乖就范。
由此看来,还是先找好跳槽的目的地,再向公司辞职比较有利。然而即使沦为失业人口之后,那也是容易翻身的。不过失业的时间愈久愈难找到工作,恶性循环之下,不仅坐吃山空,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到后来甚至有些人在“饥不择食”的窘境中,出卖自己的人格,只要有钱不管什么差事都干,像这种情形的确太可悲了。所以我再次奉劝诸位,想要在失业之后就立刻找到自己的所中意的工作,是要靠运气的,更何况在年过35岁之后才想跳槽,在“年轻”的先决条件下,已被大打折扣。只会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辞职时做得完美一点
辞职理由
事实上,既然打算跳槽就必须下决心,证明若是继续留在公司,对自己确实会造成损失。如果找到这种证明,认真分析,就能以较为客观的立场,阐明自己想要辞职的理由。以下根据众多应征得到的转述,为辞职归纳出10个原因:
1.公司属于家庭企业,任凭自己再努力,也决无成功的希望。
2.公司的负责人无意扩大公司规模,再继续呆下去,也是徒劳无功。
3.公司向来不注意开发新产品使得业务状况局限在某限度中,难以突破,所以跳槽另谋发展。
4.公司营运情况不佳,几乎濒临赤字,薪水无法再提高。
5.待遇比其他的公司低了20%,没有调整的机会。
6.优秀的人才不断相继离开,留下的都是缺乏进取自信心,在这种缺乏前瞻性的公司中,只要自己仍有积极进取的信心,不如另谋高就。
7.整个公司上下,缺乏活力、暮气沉沉,再继续呆下去,就会被周围气氛感染,变成一个缺乏斗志的人。
8.无论认真地工作或是敷衍了事,薪水待遇都一样,不是一个“能力主义”的公司,只要求不要请假,不要迟到,不要不做的“三不主义”公司。继续留在这种地方,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不如辞职算了。
9.每天上班好像泡温水般地不冷不热,继续留在那里,根本没有半点好处。
10.认为若继续留在原公司里,恐怕会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降低,因此不能再待下去。
以上,就是10个不得不辞职的理由,你若对跳槽辞职理由抱着不知如何启齿的态度,不妨把前述这10项理由分类图示化,就可以归纳出自己想辞职的真正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