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锋芒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智慧女人绝非只有聪明的头脑,而是集才情、气质、魅力、优雅于一身的完美女性。智慧对一个女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女人可以没有工作,可以没有家庭,但一定要拥有智慧,因为一旦拥有智慧,工作和家庭都是轻而易举达成的事情。
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人的一生不必太较真,遇到大事的时候分清轻重,小事不妨糊涂一点儿,这样必能活得自在坦然。
唐代武将郭子仪因屡立战功,唐代宗李豫很器重他,便把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
一天郭暧不知为什么事同公主吵起嘴来。郭暧这个人性子很直,火气很大,便没好气地数落了公主几句:“你以为你爸爸是皇帝就了不起吗?我爸爸是因为瞧不起皇帝这个职位才不做的呢!”公主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更没尝过委屈是啥滋味,一气之下坐着轿子回娘家“告状”去了。
皇上看到女儿回来了,很高兴,老远就起身迎接。但公主见到父亲,脸上并没有笑容。皇上问她为何不高兴,公主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把丈夫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皇上听完后,哈哈大笑道:“驸马讲的话你没有明白意思,如果他父亲真的做了皇帝,天下岂不是你家所有了吗?”安慰一番后,皇上劝女儿回家。
郭子仪得知儿子与公主吵架并说了些有辱皇上的话后,很恼怒,立刻派人把郭暧囚禁起来,带回宫中等候判罪。唐代宗听说女婿被他父亲囚禁了起来,连忙前去圆场。唐代宗说:“儿女们的事,父母何必那么认真?不装聋卖傻、假装糊涂,是不能当好家长的。儿女们闺房中的话,怎么能相信呢?”
郭暧同妻子吵架时,说了些有辱皇上的话,如果唐代宗火上浇油,不仅仅郭暧夫妻关系会恶化,而且郭子仪一家性命难保。然而,聪明的唐代宗却假装糊涂,简单几句话便巧妙化解了一场家庭纠纷。
其实“大事不糊涂”者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须知大事就是小事积聚起来的啊。所谓小事糊涂,只是装糊涂而已,因为真正的智者是不屑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也精明,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算计,就不可能拥有很多朋友,也不可能在团队中发挥最好的作用。诸葛亮是个至察的智者,魏延脑后的反骨都让他老人家看得一清二楚。结果,孔明先生不得不用马谡守街亭,不得不用廖化做先锋。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大“忍”方能成就凡人不能成就之事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个体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事物总是相互制约的,人在社会上同样不能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大到参政议政,小到柴米油盐的芝麻小事,要想“顺风顺水”一些,都离不开一个“忍”字。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能够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流常人不愿流之汗。这就好比体育竞技中的世界冠军,没有平时的吃苦忍耐,哪来冠盖群雄的风采?因此,要想成功,一定要能忍。
当当网CEO俞渝就是一个能“忍”的人。
1996年,互联网方兴未艾。俞渝凭借自己在融资方面的实践经验,将自己的梦想推销给了风险投资,她希望在国内创办一个像亚马逊那样的网上书店。俞渝说:“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如果中国互联网上的网民数达到300万,就开始推出我们的网络图书发行计划。”这个时机让她一等就是3年。1999年11月,由美国IDG公司、卢森堡剑桥集团、日本软银(Soft bank)和中国科文公司共同投资,当当网上书店终于开张了。
成功没有那么简单,作为女性,她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遇到了比男性更多的阻力与困难:尤其是在2001年、2002年,所谓互联网神话破灭的时候,她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孤独。她的父母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去招募员工时,还需要跟人家解释为什么要成立当当,有理没处说。但是幸运的是,那时候其实业务基本没有受影响,一直在增长。2001年,由于对网上直销失去信心,有超过半数的职业经理人离开当当;2003年,因为与股东在管理层持股比例方面的分歧,俞渝夫妇也曾面临留下还是离开的抉择。“在创业之初,我们一点儿经验都没有,犯了很多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却换来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以后的经营管理都非常有意义。”
在经历了这些艰难之后,俞渝带领当当在2003年基本达到了盈亏平衡,2004年的销售额已经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不相上下,占整个网上零售份额的40%。在此基础上,当当保持了200%的增长速度。2005年初,当当网进军百货市场,走多元化的路线,除了图书、音像外,还经营家居、化妆品、数码、饰品、箱包、户外休闲等商品;2006年,当当网C2C业务正式上线;2007年,当当网依然维持着200%~300%的增长速度。
知名品牌的建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网络品牌,当当做到了这一点。让顾客信任,敢在网上花钱,敢在当当网上消费,这是件很难的事情,但当当做到了。试想,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在面对信任危机时,俞渝如果没有选择“忍”,而是选择了放弃、逃避,那么还会有今天的当当吗?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意思是: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谢。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凡事焦躁是无用的,身处横逆之中,只要能储备精力,重展身手的机会一定会来临,所以能够持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抱着这种信念,才会跑完人生这段漫长的旅程。
以忍者自居更能战胜强者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身处逆境之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待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长久潜伏修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情感的冲动而鲁莽行事,就可能会进一步陷入苦痛与困难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通晓了忍的功效。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将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中国有句俗语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生气还是忍下这口气对自己更有利?翻脸还是适时忍辱对自己更有利?这是不言自明的。己不如人时,当面翻脸、发泄怒火只会自取灭亡,懂得适时忍辱、暗中发力才是求胜之道。
)第二节 做人有道,拿捏分寸好成事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和忍让,缺少这两样便什么事也干不了。不要斤斤计较、小题大做,在你给对方设一道门的时候,其实也把自己堵在了门外。
两个人在一架独木桥中间相遇了,桥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人都想让对方给自己让路。
一个人说:“我有急事,你让我先过。”另一个人说:“我们谁也不愿让,那就同时侧身过桥。”两人一想也对,就侧过身子脸贴脸地过桥。这时一个人暗暗推了另一个人一把,另一个人在挣扎中抓住了他,两人同时掉进了水里。
墨子说:“恋人者,人必从恋之;害人者,人必从害之。”构建平和的心境,争一步不如让一步,这也是自己得到方便的根源。做人是一生的学问,凡是在争来争去中度过时光的人,都算不上真正懂得做人底线的智者。与之相反,“求让”则是保证自己能够安心做事的重要的做人底线。
“争”与“让”的区别在于:“争”在于不失分寸,“让”在于敢舍一切。如果用“争”的方法,你绝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用“让”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高出许多。语言的杀伤力也是巨大的,如果你非要在嘴劲上争一下,倒不如让步为好。
承认自己有错让你有些难堪,心中难免有些勉强,但这样做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顺利,成功的希望更大,带来的结果可以冲淡你认错的沮丧情绪。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你先承认自己错了,别人才可能和你一样宽容大度,认为他也有错。这就像拳头出击一样,伸着的拳头要想再打人,必须要先收回来方有可能。
当你对的时候,你就要试着温和地、巧妙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真诚地认错。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会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人们最容易被“让”所打动,最容易被“争”所激怒。“让”与“争”关系的选择,可以说常为聪明的女性所把握,成为她们行之有效的成事策略。
不要时时都去争口头上的胜利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女性,她们反应快,口才好,心思敏捷,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种没“心机”的表现。口头上的赢不能叫赢,与人针锋相对,处处抬杠,无论你说得多么精彩,多么富有哲理,也很难让对方心服口服、甘拜下风。表面上看你胜了,其实是你败了。
而且这种时时争取口头上胜利的人,渐渐地会形成一种习惯: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旦要用到嘴巴,她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她有本事抓住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她无理,但你就是拿她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能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且没有“心眼”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遭到全盘否定,他的自尊心理往往使他采取以牙还牙式的反抗。这种心理反应会极大地阻碍谈判的顺利进行。相反,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和重视,人的自尊心理会引导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兴奋优势,这种兴奋优势会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亲善体验和理智上的满足体验。这种体验一旦产生,就会有利于纠纷的调处,使争执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与对方谈话时就应先说“是的”,表示同情和理解,在创造出一种较为融洽的谈判气氛,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后,再讲“但是”。由于你对对手的某些看法大加赞赏,对手自动地停止了自己的讲话,含着笑、点着头关注地欣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肯定和发挥。这时,在他眼里,你是与他站在一起的,对立不存在了,尽管你也在赞扬之后表达了不同意见,那也好商量了。
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它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房太太发现有三个人在后院里东张西望,她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房太太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最小的仅有14岁!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房太太认为不该将他们关进监狱,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吧。”
经过房太太的再三请求,法官最后终于答应了她。房太太把他们领到自己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还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半年后,三个孩子不仅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个个身强体壮,他们已不愿离开房太太了。房太太说:“你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而不是待在这儿,记住,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吃饭。”
许多年后,三个孩子中一个成了一家工厂的主人,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每年的春天,他们都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与房太太相聚在一起。
房太太就是“得理让三分”的典范。
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得理不让人”就有可能使自己变主动为被动。反过来说,如果能得理且让人,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量与水平。给对手或敌人一个台阶下,往往能赢得对方的真心尊重。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弘,更要注意别人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了,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得理且让人”就是要照顾他人的自尊,避免因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为自己树敌。
)第三节 能干不如会干,做事讲究策略
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是无可厚非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所以爱迪生就曾倡导:“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中就有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
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是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精力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杯子装满了,当然再也倒不进去了。在所有事物中都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些“意外”,给自己留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才不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做人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留有退路,才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防患于未然,牢牢把握住人生的主导权。
外柔内韧,降低别人的“防备系数”
女人要成功,就要注意培养外柔内韧的性格,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的需要,性格无论内外皆刚强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能培养自己外表柔软,内心却韧性十足,则既可以让你不得罪人而办成很多事,又能很好地把握和坚持自己的办事原则以降低别人的“防备系数”。
自古以来高明的政治家,都会选择用这种手法来从政,从不因为一时的气愤而自断生路。宋朝开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赵普,曾在太祖、太宗时为相数十年,且不说赵普的贪婪和弄权,但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坚韧,在举贤能一方面也颇有作为。
宋初,太祖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定一人,但太祖不喜欢这个人,因此拒绝了。哪知道接连几天,赵普每日都举荐这个人。太祖一怒之下,就把这张举荐的纸撕了,掷在地上,显然是无声地骂赵普多事。赵普脸不红、心不跳,也没有羞愤不已,而是无声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起来了。
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带在身边,旋即把这纸送上,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太祖惊讶地问道:“为何还是此人?”赵普遂解释这人的优点,太祖终于被说动了,起用了此人。
赵普劝太祖纳贤,虽然被太祖拒绝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选择用“据理力争”的方式来顶撞太祖,因为毕竟生杀大权掌握在太祖的手里。他采取的是软磨硬泡、无声抗议的方式,既显现了自己的坚决,又达到了让太祖纳贤的目的。他这种韧性十足、坚持不懈的心理素质,的确是我们应该培养的。不过运用这种“软磨硬泡法”也要注意分寸,以免伤害对方的情感,收到反效果。
好的心理素质,能让你成功地控制情绪,以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对于办事的成功与失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锻炼心智,做到处变不惊,遇变不形于色,才能更好地纵横于生活的各种圈子当中。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贬低自己
适当地贬低自己,也就相对地捧高了对方,这会让对方心生愉快。例如,当你听到对方说“我前天做了一件丢脸的事情”时,想必你会浮现出微笑,并心情轻松地听他继续说下去。因为炫耀自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谈及自己的失败经验,不但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更能因此打开对方的心扉,让他坦然地接受你。
在某些时间、场所,我们不便坦然地对他人说出礼貌性的赞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种方式来表达,效果是同等的,甚至会超过所期望的效果。这个诀窍就是适当地贬低自己。适当地贬低自己,也就相对地捧高了对方。即使是不善言辞、不善于称赞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捧高他人的目的。
比如说,当我们参加某店铺开张的庆祝会时,即使那是一家不怎么样的店铺,我们也要依场合不同来为庆祝增添一些喜气。我们可以贬低自己,捧高对方,说:“这店铺看起来真不错,室内的装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经营的那家店,门没做好,窗户也是一大一小的。”这样将对方和自己作具体的比较,并有技巧地批评自己略逊一筹,对方将因被人高抬而升起优越感,心中的舒坦自是不言而喻。相反的,如果以轻视的口吻对主人说:“店铺的柜台再宽一点儿会比较好,你们下次再整修时,可要记住啊!”对方在庆祝会上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定会大感不快,从此对你产生敌意,这就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要承受的恶果。
日本有位国会议员,常对别人说:“我仅有小学学历。”但是,他实际上却拥有高学历,他之所以贬低自己,无非是要给予别人心理上的平衡感。须知谦虚会让别人觉得轻松。知道了这一点,在平常的交往中,我们就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下贬低自己的诀窍来捧高对方的地位,达到感情投资的目标。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适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贬低自己,可以避免在一些场合中过分崭露锋芒,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聪明的女性要成功就必须深谙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