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8900000034

第34章 天下第三十三

【原典】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①,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②,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蓄藏③,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④,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太过,已之太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⑤,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⑥;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⑦。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qiáo)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⑧,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⑨,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股、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驩⑩,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 (guō)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予(yuán)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句。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馀,岿然而有馀。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fān)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宏大而辟,深甲 (hóng)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郅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辗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zú)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注释】

①方术:特殊的学问。②熏然:温和的风轻轻地吹。③蕃:繁殖。④靡(mí):浪费。⑤泛爱:爱一切人。⑥觳(hú):苛刻。⑦橐(tuó):盛土的器具。耜(sì):掘土工具。⑧谲(jué):矛盾,相反。⑨觭(jī):单数。⑩聏(ér),柔软。驩:同“欢”。泠(líng)汰:听从自然,任其自然。謑髁(xī kē):儿戏,随便的样子。輐(wàn):与下文鲩断同意,即没有棱角。韪(wěi):是。澹(dàn)然:指了无牵挂的样子。谿:沟壑。不以觭见:不偏不倚。諔(chú)诡:奇异,变幻。舛(chuǎn):差错,错字。睨(nì):偏斜。隩(yù):曲折,狭窄。骀荡:使人舒畅。

【译文】

天下研究特殊学问的人非常多,并且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无以复加了。古代所谓普遍的道术,到底何在呢?回答说:“是无处不在的。”问说:“天道从何处降临,地道从何处产生?”回答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都来源于道。”不背离大道本质的,称为天人;不背离大道精纯的,称为神人;不背离大道本真的,称为至人。以自然为主宰,以德性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预知变化的征兆,称为圣人;以仁爱来施行恩惠,以义来分别事理,以礼来规范行动,以音乐来调和性情,充溢着温和仁慈的言行,称为君子;以法度分别各自不同的名分,以名号标明各自不同的实际,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事物,用考察的方法来决断事物,就像一二三四数列那样分明,百官的序列就是如此确定的;把耕作劳动作为常业,把衣食作为关注的主要问题,用心于繁衍生息和积蓄储存,关注老弱孤寡的生活,让他们都能得到抚养,这是民生的道理。

古时的圣人是很完备的了,他们配合神明,效法自然,养育万物,泽及百姓,以天道为根本,以法度为末节,六合通达而四时顺畅,无论小大精粗,其作用无所不在。古时候的礼乐制度,很多还保存在传世的史书中。那些保存在《诗》《书》《礼》《乐》的,邹鲁的士绅儒者先生们大多能明白了。《诗经》是表达志向的,《书经》是记载政事的,《礼》是规范道德行为的,《乐》是陶冶情操的,《易经》是预测阴阳变化的,《春秋》是讲述名分的。这些数度散布于天下而设置于中国,百家学说时常宣扬它。战国天下大乱,贤圣不能明察,道德规范不能统一,天下的学者多是各得一偏而自以为是。这就好像耳目口鼻一样,各种器官都有它的知觉功能,但却不能相互贯通。好像各种各样的技艺一样,都有一技之长,不时都有所用。虽然如此,却既不完备也不全面,都是些片面看问题的人。分割天地的完美,离析万物的常理,放散古人的全理,很少具备天地的完美,不能相称于天道地道的包容。所以内圣外王的道理,幽暗不明,抑郁不发,天下的人各自以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方术。可悲啊!百家皆各尽迷途而不知返,也就不能合于大道了!后世的学者,不幸在于不能看到天地的纯真,不能看到古圣人的全貌,道术将要为天下所割裂。

不要用奢侈教育后世,不要浪费万物,不要炫耀于等级制度,用规矩勉励自己而备于当世之急务。古代的道术存在于这方面的,墨翟、禽滑厘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非常喜欢它,实行泛爱兼利太过分了,非乐、节用也太过分了。作《非乐》篇,讲《节用》篇;活时不唱歌,死时无丧服。墨子泛爱一切人,使一切人都得到利益而反对侵略战争,他讲对人不怨怒。他又好学而博闻,不立异,也不求与先王相同,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黄帝时有《咸池》,尧时有《大章》,舜时有《大诏》,禹时有《大夏》,汤时有《大漫》,文王时有《辟雍》的乐章,武王、周公时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不同的制度,上下有不同的等次,天子的棺椁七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二层。现今墨子唯独主张生时不唱歌,死时无丧服,桐木棺材只三寸而无外椁,作为效法的样式。用这种主张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用这种主张自行其是,当然也不是爱护自己。莫毁墨子的学说。虽然如此,当唱歌时而反对唱歌,当哭泣时而反对哭泣,当奏乐时而反对奏乐,这样果真合乎人的感情吗?人活着时勤劳,死后那样瘠薄,他的学说太苛刻了;使人忧伤,使人悲哀,他的主张难以实行,恐怕这种主张不可以成为圣人之道,违反天下的人心,天下人不堪忍受。虽然墨子能独自实行,然而他把天下人又能怎样呢!背离于天下的人,这种做法离开外工之道也太远了。

墨子宣扬说:“过去大禹堵塞洪水,疏通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三百,支流三千,小沟无数。禹亲自拿着盛土的器具和掘土的工具,而聚合于天下的河流。累得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没有汗毛,暴雨淋身,疾风梳发,安定了万国。禹是个大圣人,他的身体为民劳苦到如此地步。”使后代的墨者,多用粗布做衣服,穿着木屐草鞋,日夜不息,以吃苦耐劳为准则,有人却说:“不能这样,不是禹的道,不足以把他称为墨者。”北方墨者相里勤的弟子、伍侯的门徒,南方的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一派,都诵读《墨经》,然而却相互背离,相互矛盾不相同,相互指责对方是“别墨”;以坚白同异的辩论相互诽谤非议,用奇偶不合的言论相互应对;把巨子当做圣人,却愿意为他而尽死,希望为他的后世继承人,但至今没有决断。墨翟、禽滑厘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们的作为却是错的。他使后代的墨者必定要刻苦自励,搞得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没有汗毛,相互争进罢了。这样乱天下有余,治天下不足。虽然这样,墨子是真想把天下治理好的人,即使求之不得,虽然累得形容憔悴不堪也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一位治国的贤能之士啊!

不受世俗所牵累,不以外物来掩饰,不苟从别人,不违逆众志,希望天下安宁,以蓄养民生,他人与自己的奉养够用就可以了,用这种主张来表白心意。古代的道术有关这方面的,宋钘、尹文听说了这种古代的道德风尚便欣悦不已。他们制作了状似华山的帽子,以此来表白自己主张平均的心迹,应接万物先去除藩篱偏见。他们强调心的包容,把这叫做心的行为。认为要以柔顺的态度迎合他人的欢心,以此来调和海内,还请求大家做事要以心的包容为主。认为被欺侮时不应感到羞辱,力将百姓从争斗的苦海中解救出来,禁止攻伐杜绝用兵,平息世间的战争。带着这种主张遍行天下,对上说服诸侯,对下教诲百姓,虽天下的百姓并不接受,但他们却为此而游说不止。所以上上下下的人都厌烦他们,但却都勉强接近他们。虽然如此,他们为别人做得太多,而为自己做得太少了;他们说:“姑且给我五升米,我能吃饱饭就足够了。”宋、尹先生恐怕不得吃饱,弟子们虽然在饥饿中,也不忘天下人。

他们日日夜夜不知道休止。他们说:“我们必须得活下去呀!”精神境界之高好似救世之人!他们还说:“君子不用不合理的观点明察万物,不使自身受外物的役使。”认为对天下没有益处的,阐明它还不如停止不做。他们把禁止攻伐停止战争作为对外的活动,以减少情欲作为内心的修养。他们学说有的小大精粗,及其所述所行也就如此罢了。

公正而不偏党,平易而无私欲,随和而无主见,随物而趋不有二意,不虑过去,不谋未来,对事物无选择,参与事物的变化。古代道术有属于这方面的,彭蒙、田骈、慎到听到这种治学风气而喜好它。齐同万物以为首要,说:“天能覆盖万物而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万物而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包容万物而不能分辨万物。”他们认识到万物都有可以肯定的,也有可以否定的,所以说:“选择就不能周全,教化就不能备至,按照道就不会有遗漏了。”所以慎到主张抛弃知识和主观成见,却因顺于不得已,任其自然,作为他的道理。

说:“知识就是无知,要鄙薄知识然后把它毁掉。”随随便便,无能为力而讥笑天下的尚贤,放任解脱不修德行而非难天下的大圣。刑罚的轻重,顺从事物婉曲相应变化;舍弃是与非,且可免于拖累。不用智巧谋虑,不知什么是前后,巍然独立不动就是了。推动而后前进,拖曳而后前往,像飘风的往还,像羽毛的旋转,像磨石的转动,自全而无非难,动静而无过失,未曾有什么罪责。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智慧的东西,也就没有树立自己之敌的忧患,没有使用智慧的拖累,运动和静止是离不开规律的,因此要终身去掉名誉。所以说:“达到像没有智虑的东西罢了,用不着圣贤,哪个土块都有自己的规律。”豪杰们都讥笑他说:“慎到的学说,不是活人能施行的,却是死人的道理,应该得到责怪。”田骈也是这样,求学于彭蒙,学得不言之教。彭蒙说:“古代得道的人,达到无所谓是非罢了。好像风迅速刮过一样,哪还用得着说什么呢?”

经常违反人的意愿,不为人欣赏,仍然不免于无棱无角。他们所宣扬的道并非是道,而所肯定的东西也不免于错误。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的实质是道。虽然如此,他们还是知道一些道的概要的。

将天德看作精要,将具体的物视作粗犷,将积蓄看作不足,没有牵挂的样子单独与神明共处一体。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关尹、老聃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非常喜好它。常常建立有、无的观点,并归之于道,以柔弱谦下为表现,以空虚不毁弃万物为实质。关尹说:“在主观上不囿于成见,有形的物体让其自行显露。其运动像水,其静止像镜,其反应像回声。恍惚像无有,寂郁像清虚。有得就等于有失。未曾争在人先,而常常随在人后。”老聃说:“认识雄性之强,不如坚守雌性之弱,成为天下的沟壑;认识光彩,不如坚守黑暗,成为天下的山谷。”别人都争先,自己独居后,叫做甘受天下的垢辱。别人都求实际,唯独自己求空虚,没有储藏因而就是有余。高大独立而充实,他全身行事,舒缓而不浪费,无所作为却讥笑机巧。别人祈求福佑,唯独自己委曲求全,这叫做苟且免于祸害。以深藏为根本,以隐约为纲纪,叫做坚硬就是毁坏,锐利就会受挫折。经常宽容对待事物,不损害别人,可以说达到最高境界了。关尹、老聃,古代的博大真人!

空寂广漠无形的道的本体,变化无常的道的运用,死呀生呀,与天地并存,与神明同位!惚惚恍恍向什么地方去,万物与我为一,不知哪里是归宿。古代的道术有属于这方面的,庄周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很喜好它。他用虚远不可捉摸的理论,广大不可测度的言论,不着边际的词汇,有时放纵无拘,不用一隅之见来表述。他认为天下一派浑浊,不能用庄重的言论来评论它,所以就用卮言肆意推衍,用重言揭示本意,用寓言加以阐发道理。只身跟天地精神相沟通,从不轻视其他万物。不追究孰是孰非,力求跟世俗共处。他的着述虽然奇伟怪丽,然而宛转随和不会伤人。他遣词造句虽然参差错落,然而奇异好看。他的内心世界充实,喷发出来难以抑制。他上跟造物者同游,下跟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计较终结开始的人做朋友。他对于本原的认识是,博大旁通,深广通达;他对于宗主的认识是,可以叫做调和适合上通大道。当然,他对事物变化的反应和对事物的分析,由于事理会层出不穷,事物的出现也会连绵不断,因而他只能在茫茫然、昏昏然之中探索,还没探寻到尽头。

惠施懂多种学问,他的着作能装五车,他讲的道理错综驳杂,他的言辞不当于道。观察分析事理,说:“达到没有外部的无限大,叫做大一,达到没有内部的无限小,叫做小一。没有厚度,不能积累,却可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泽一样平。太阳刚正中就偏斜,万物刚出生就死亡。大同与小同的差异,叫做‘小同异’。万物全同全异,这叫做‘大同异’。南方没有穷尽而又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经来到。连环是可解开的。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的北方,越的南方。广泛爱万物,大地是一个整体。”惠施把这些当做最大的真理,显示于天下而引导于辩者,天下的辩者都愿意和他争论:蛋有毛;鸡有三脚;楚国的郅城包容天下;大狗可以是羊;马有蛋;蛤蟆有尾巴;火是不热的;山是有嘴的;车轮碾不着地;眼睛看不见东西;概念感觉不到,即使感觉得到也不能达到穷尽;乌龟比蛇长;曲尺不能画方,圆规不能画圆;卯眼不能围住榫头;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过;箭头疾飞却有不能行进而停止的时候;狗不是犬;黄马骊牛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马不曾有母亲;一尺长的鞭,一天截去一半,万世也截取不尽。辩者们用这些论题和惠施相辩论,终身辩论不完。

桓团、公孙龙都是善于辩论的人,蒙蔽人的思想,改变人的意见,能辩胜别人的口舌,而不能折服人心,这是善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以自己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与天下的善辩者创造怪论,这就是他们的概况。虽然惠施的口辩自以为是最高明,说“天地能比我更伟大吗”,但惠施有雄辩之才却不了解道术。南方有个奇怪的人叫黄缭,问天地为什么不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不谦虚地回应,不假思索地对答,并遍及万物加以解说,又说个不停,多而不止,还以为说得少,更增加一些奇谈怪论。把违反人之常理的作为实情,而要以辩胜别人取得名声,因而与众人的看法不协调。消减德的修养,并强调对外物的分析,他所走的道路是深曲的。由自然规律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如同一只蚊子一只牛虻的徒劳之功罢了。其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他充当一家之言还算可以,说他尊重大道,也差不多。但惠施不能以此一家之言自安于道,分散心思追逐于万物而不厌烦,最终以善辩成名。很可惜!惠施的才能,使人舒畅却没有所得,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就像是用声音去制止回响,让形体同影子竞走,这是多么可悲呀!

《天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看做是《庄子》一书的导言,其中没有寓言,没有小故事,只有论述,这种风格在整部《庄子》中是唯一的一篇。在本篇中,庄子对先秦时期几个主要的学派作了简明扼要的追溯、回顾和批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哲学史论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在一开篇,庄子做了一个总体的概述,提出学术有“道术”和“方术”之分。庄子指出,古代的道术是近乎完美的,它是由不离于自然之宗本、精神、纯真的“天人”“神人”“至人”及“圣人”“君子”所体现的。而方术则是具体的各家各派的学问,这种学问都是各执一词的片面的学问。

首先,庄子阐述了对儒家学派的看法,认为儒家主要是明传《诗》《书》《礼》《易》《春秋》的。在后面的内容中,接着阐述了墨子、禽滑厘的墨家学派的学说。对墨家的非攻、节用、兼爱、节葬以及后期墨者的墨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赞同。因为墨家的这些思想与庄子的轻物思想有共通之处,也算半个知音吧。在“不累于俗”一段中,介绍了宋钘、尹文的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的观点。在“公而不党”段中,着重介绍了彭蒙、田骈的思想。在“以本为精”段中,介绍了关尹、老聃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道的观点和谦下的处世态度,称他们是古之博大真人。在“惠施多方”段中,叙述了“历物十事”和名家的二十一事的命题,反对了名家的诡辩。庄子在书中虽然也吸收了一些诸如方生方死的对立转化观点,但总体上他与惠施的观点是相反的。

把这些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天下”就是庄子眼中的社会万象,也是一个大舞台,而庄子就像个冷静理智的看客,但他绝对不是那种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人。在庄子看来,“天下”就是责任,怎么让芸芸众生活出人的意义,这是庄子给自己出的难题。“天下”还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这种胸怀足以装得下整个天下,也只有这种胸怀才能让人作冷静理智的思考和判断。如果说庄子异于常人,那么,这应该就是他最值得我们敬仰的一面。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热门推荐
  • 君临魔主

    君临魔主

    都说世间的正恶最难辨,穿越重生为家族的弃子,随身携带魔道系统,开局就是一把刀,“来,屠灭家族所以的人?”你杀还是不杀呢?
  • 总裁的漫漫追妻之路

    总裁的漫漫追妻之路

    顾御泽,霸道总裁,不慎伤了自家媳妇的心,从此踏上了追妻的不归路。沈莜,富家小姐,从小喜欢顾御泽,奈何伤的太深,让顾boss追的心力交瘁,(宠文,前面会有点虐)
  • 种田致富养忠犬

    种田致富养忠犬

    前世,姜暖和父母都被渣男谋害致死一朝穿越,成了一个无户籍无身份的黑户,本想平安度日,却没想到被被一个看似乖巧的男人悄悄拐回家了姜暖大着肚子生气的看着对面的男人:“是谁告诉我只有成亲才能重新办理户籍的?”男人一脸心虚:“不不知道”姜暖:"哼,你这个骗婚混蛋,我要和离“男人一听迅速的拿出搓衣板在姜暖面前跪下了“媳妇儿,我错了!你别生气,气坏了身子怎么办?饿不饿?我去给你做饭,等你吃完饭我再回来跪着”姜暖:“哼~”文案二:明明准备混吃等死,可为什么最后却玩成了城镇养成?注:披着虐渣外表的种田文发家致富(会适当虐渣男)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文笔略渣请多指教
  • 致痴情的自己

    致痴情的自己

    擦肩而过,就像陌生人一样,但谁知道我们之间发生过的太多太多的事……
  • 王爷的幼师王妃

    王爷的幼师王妃

    话说:‘人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缝’。散发一次母爱都能穿越,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在这个家庭里父亲不喜,姐妹的欺凌。最最不能忍受的是要代替自己的姐姐嫁给云国冷酷无情的逸王爷。他与她会有怎样的感情纠葛。她所希望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否如她所愿?
  • 至尊血皇

    至尊血皇

    【起点五组签约作品,请朋友们放心阅读。】血之禁忌,千年噩梦。血族的没落源于一名来至东方的吸血鬼。他们躲藏于无底渊薮,退避千年……千年之后,血光蔽日。血族再现,一切皆会颠覆?教廷的强大令大地颤抖,他们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一名东方后裔身上......(每天一到两更,偶尔万字爆发。求推荐,收藏!)
  • 他心尖尖上的人

    他心尖尖上的人

    陆以言A市出了名的学霸,是个面冷,心也冷凭这一副好容貌获得了许多女生的芳心。从小在陆以言的身边总是会有女生围绕,漂亮的丑的都爱挨着他,所以总爱摆着一副臭脸,仿佛写着生人勿扰几个字。迟暮暮一个在A市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女孩子,成绩一般般,长相一般般,身高也一般般。可是就是这样的女生,喜欢了上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相遇仿佛就像命运的齿轮,要么相遇要么错开。他心尖尖上的人持续更新中....
  • 从姑获鸟开始

    从姑获鸟开始

    身如鸿毛,命如野草。见过最黑的夜,所以心中炽烈明亮的火焰,从不动摇。企鹅书友群724804514(已满)二群746668840全订群790852436
  • 神指网文

    神指网文

    被隐藏的历史。小说界的正史。网文界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

    和TFboys同闯娱乐圈?苏曌sama[注:曌(zhào)]故事简介:周家的小女儿周芷寒是铁杆四叶草,为了想见到三小只求姐姐和自己一起去重庆,王俊凯表哥也是某企业大少爷海憬欧为了周芷沐也跟着去了重庆,当古灵精怪两姐妹遇上三小只,轻松愉快的故事就发生了……(关于TFBOYS戏份):本文主角王俊凯,但是王源出场戏份也不会差得太多,毕竟小爷也不是过分凯唯的四叶草~只是千玺由于在北京,出场会少一些~当然只是一些而已,为了均衡小爷还写了不少千玺场景,千纸鹤福利!双胞胎姐妹和三小只的故事,主王俊凯和双胞胎妹妹周芷寒,王源和,易烊千玺和羽音,还有原创男主海憬欧的出现(cp双胞胎姐姐周芷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