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1373年)前后的某一天,刚刚登上帝位不久的朱元璋接见了江南首富沈万三,在这次会面中,国家之主与财富之王有过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话。能够得到帝国新主人的召见,沈万三的内心自然有着极大的满足和得意。这时候的沈万三,还无法预见十年后自己的人生结局。在他的观念里,一个拥有财富的男人,和一个拥有权力的男人,就算不是平等的,最起码也是利益伙伴。帝国首富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所拥有的财富有一天会被权力血盆大口吞噬,而自己也就此沦陷于万劫不复的泥沼。
中国有句老话“富贵险中求”,也就是说商人是一群风险偏好者,他们的富贵往往伴随着风险。在古代的商业环境中,商人们险中求来的并不是大富贵,只是赚些活命之资罢了,大的富贵只能在权力系统中寻求。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官商这个共同体。官商,一半是权力,另一半是经济势力,是权力与经济的畸形结合。买卖关系是官商结合的基础,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寻租,是权力集团的社会效益,与市场经济的平等契约精神没有多大的关系。官商的出现,使社会商业完全成为一种特权者的游戏,生产经营并没有按照商业定律在运行。古代政治制度放大了这种以官商关系为基础的行为,这样就等于打破了正常的市场规则。
在秦朝统一之前,商业虽然不是社会结构中的主流,但还是足够发达的,所谓的商业网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商业活动受到了权力集团的抑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这一倾向也是反反复复。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抑商政策达到了巅峰,在当时但凡能够盈利的行业基本上都被权力集团所控制。
中国封建时代是典型的官本位社会,权力集团作为国家政治势力的代理人,他们手中掌握着对老百姓生杀予夺的权力。为了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会选择将权力直接兑换成财富。商人地位处于“四民之末”,由于其社会地位及其在权力结构中的不稳定性,使得自己的利益无从保证。他们既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要承担买卖亏本的风险,另外还有各级官府的盘剥,地方黑势力的敲诈和掠夺。为了乱世求得生存,他们就要在权力集团中寻求庇护。因为只有权力才能超越经济力量。而这种庇护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我出钱你出权,然后谋取利益再共同分割。这样就造成了官商勾结的恶性关系,在商人们看来,要想获取更大的利益,就要奉行“是官当敬”游戏规则。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那些口袋鼓鼓的富商大贾就有“游诸侯”、“交将相”的光荣传统。一个商人要想立足于规则大于法制的时代,肯定要用手中财富打开权力的通道。
有了权力的保驾护航,商业在盛唐和南宋时期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到了明正德、嘉靖以后,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改观,国家允许商人子弟进入官家的权力系统,这样就打破了长久以来不许商人子弟入仕为官的禁锢。随着商人子弟不断进入官场,其家族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抬高。而这些进入权力系统的商人子弟,又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反哺商业。这样就使得官商一体化愈演愈烈,权力与财富一起水涨船高。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影响力最大的商人,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沈万三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镇的沈家漾,后迁居苏州昆山的周庄。他最初投身商海的时候,与很多商人一样,对于政治,他采取的是一种既不远离,也不亲近的态度,只是一门心思地研究“市场调节”。相邻吴江县的巨富陆老先生一句话点醒沈万三:“经商之兴衰与国家之兴衰紧密相连……那些元人,只怕是兔子尾巴长不了。风烟四起之际,既为经商设置关卡重重,又平添了许多机遇,是英雄还是枭雄,这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综合各种史料来看,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帝国巨富,是因为他很好地利用了“官商互动”规则或者说是官商博弈之术。沈万三的成功之道很简单,归结起来无非是机遇、时势和个人的投资眼光。
一是粮食生产与土地兼并成为沈万三攫取的第一桶金。史料记载“躬稼起家”继而“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有资料显示,沈家拥有苏州府三分之二的田亩。在财富的累计与权力的递增之路上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机遇也同样重要,尤其在动荡的乱世里博取生存之资。沈万三在发展的路上,还继承了一位巨富的财产,据杨循吉《苏谈》记载,吴江富商陆道源富甲江左,晚年意气阑珊,决心出家为僧,就把所有的资产都赠给了沈万三。
二是依托时势,让沈万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战争是商人快速崛起的一条捷径,沈万三的财富王国也是建立在战争的废墟上。元朝末年,各地农民军风起云涌。沈万三抓住机会,将苏南的粮食和丝绸非法贩运到苏北地区,提供给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然后再依靠张士诚的武装保护将其提供的私盐倒卖出去(张士诚的队伍大多具备盐民身份)。可以说沈万三发的是战争财,两头赚的都是销路有保证的暴利商品。几单生意做下来,沈万三摇身一变成为百万级(资产超过百万两银子)富翁。他以跳楼价买下大半个苏州的商业,投入数百万两银子很快就翻了几番。起因是,张士诚要攻打苏州,苏州城内人心惶惶,所有生意人都想尽快变现以躲避战祸。沈万三和张士诚很熟,凭着他对张的了解,他相信张士诚来苏州不是路过来劫掠的,而是要以苏州为根据地,与他人一争天下。他认为,张士诚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苏州,他进城后一定不会烧杀抢掠,而是尽快恢复秩序,发展经济。根据这一判断,沈万山在同行们争先恐后将商铺和存货出手之际,用自己手头的500万两银子,加上变卖和抵押所有财产得来的资金,吃进了这些商铺和存货。结果,他赌对了。凭此一战,沈万三一跃成为千万级富商,成为天下首富。
三是借助皇家权力管道实现财富累积。在元朝政府明令禁海的不利条件下,沈万三居然可以打着皇家的龙旗,开着十几条船扬帆出海,到东南亚大肆走私。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张士诚曾经降元,元政府令他从南方向北京运送粮食,于是张士诚则将这件事交予沈万三具体操办。沈万三知道,政府长期禁海,出海贸易必定是一场暴利之旅。于是,沈万三在朝廷的船里,一半装上粮食,另一半装上自己的私货,皇船打着龙旗,大摇大摆,一路畅通无阻。出了长江,沈万三便兵分两路,装皇粮的北上复命,而承载私货的船则扬帆南下直接开往东南亚去发财。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货物,卖到东南亚,都是数十数百倍的暴利。沈万三船队随行人员中,有人带了一些成本只有5两银子一筐的桔子,居然漂洋过海到了南洋可以卖到几两银子一个,一筐桔子,卖到了1000两银子。从南洋回来,沈万三的财富已经滚雪球似的达到十几亿两银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首富。
沈万三的财富之路,每一次都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对政治机遇的准确把握。有勇气和造反者张士诚合伙做走私生意,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是其关键所在。这样的生意,做早了风险性太高,随时都会有掉脑袋的可能性,而做晚了就有可能丧失机会。
沈万三敢于在张士诚打苏州前,倾其所有,买下大半个苏州商业,靠的是他的政治敏锐性。他在社会的恶风大浪中,准确判断了形势的走向。至于走私南洋大发洋财,则更是直接利用了政府资源,特别是皇船和出海通行证这样的政策资源。财富和政治资源给沈万三的人生带来了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可是最后也让他输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