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首章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意在澄清生命哲学这门学问所探讨的对象与范围。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则意在说明研究生命哲学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哪一种形态的语言。
一般学问(科学)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概念语言或科学语言;但生命哲学所使用的却主要是象征语言,象征语言不是科学语言而更较为接近文学语言。
什么叫做概念语言呢?就是可以给予明确定义(可名)的语言。一般所谓概念,一定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就是所谓定义,例如“杯子”这个词语(指它的字形、字音),就代表了“杯子”这个概念(指它的字义,这当然是由人为赋予或规定的);而“杯子”这个概念的定义就是:“杯子是一种容器,通常用来盛装饮料以供饮用。”(这称为功能定义法,当然还有别种定义法)它的外延就是所有符合这定义的东西(因此它们都可以被称为杯子)。换言之,一个概念(仅指字义)或概念语言(包括形、音、义)一定指涉一群或一类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所以也可以更明确地称为“类概念”。它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为散漫的世间事物分类。而分类一定要有标准,找到散漫事物中的某一项共同点(这称为“抽象”),就可以将具有这共同性质(符合某一定义)的一群事物从其他事物中区隔出来,成为特殊的一类。当然大类中又可以再区分小类,这样一层层区分,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系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学上所谓的“生物树”,借着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层次的概念,表示了如树枝般层层分化的分类系统。例如“人类”,就是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的一类生物。
这种分类的活动当然会要求精确,以免相近的两类间发生定义不明、指涉混淆的弊病。于是需要有思考上的训练,而有所谓“思想律”的要求。这就是所谓“同一律”(A就是A,用式子A=A表示),“不矛盾律”(A不是非A,用式子A≠A表示)和“排中律”(不可以又是A又是非A,或又不是A又不是非A,用式子A十(一A)=1表示)。这思想律虽然分为三律,其实是一律(同一律)的分化,其基础就是“二分法”。原来“分析”或“概念分析”就是科学的思考方法的基础。它最简单的模型就是将世界分成两半(将一圆划分为两个半圆,如图),一边是A,另一边是非A。这界线要非常精确没有模糊地带,才能A是A,不是非A,才能A加非A刚好等于一,也就是整个圆。换言之,A加非A不能大于一,那表示两个半圆有重叠,才会有些地带又属于A又属于非A。它也不能小于一,那表示两个半圆间有空隙,才会有些地带又不属于A又不属于非A。这才表示定义明确,分类精准。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谈概念语言呢?没办法,因为要了解象征语言,得先认识概念语言。今天字数已经超过,什么是象征语言就留到下回再谈吧!
——2001年12月13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