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基因
由中国足球想到的
当所有的中高层管理者或者企业家认识到自己的公司必须突破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突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为什么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想获得突破会那么艰难?为什么伊利想超过蒙牛,会有那么多困难?我想通过中国足球的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
风雨中国足球
虽然中国球迷天天抱怨,但是他们依然对中国足球抱有非常大的希望,一直期待着中国足球登上高峰,并坚定地认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他们渴望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管理层也做了很多努力,不断地更换掌门人。先是从王俊生换成了阎世铎,阎世铎刚上任时雄心勃勃,但是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接下来换成了谢亚龙,但是好景不长,他跟阎世铎一样,也是被骂下课。成绩不佳,人们依然心有不甘,随后又有崔大林、蔡振华等人接连上任,继续管理中国足球,但直到现在,中国足球也未曾有实质性的突破。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突破不了,难道是因为中国足球界不积极进取?其实他们也非常努力,他们也想让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运动员也想把球踢好!但其他国家比我们踢得更好,那就没有办法了。
中国曾经想申办世界杯足球赛,路透社毫不留情地将此视为笑话,称中国足球正在委靡之中,国内联赛质量低下,观众流失,更是腐败和堕落的温床,不可能成功申办世界杯。话虽然不好听,但这确实是对中国足球的一个真实评价。
中国足球能揭示很多管理中的道理——我们想冲出去但就是冲不出去,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努力就是没有结果——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在企业竞争中也一样,你的付出并不一定有回报。你往一个项目投了1000万元,非常努力,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么你肯定会赚钱吗?不一定。为什么?因为只有你的付出有竞争力,你才能有所得。中国足球由于付出没有竞争力,并且亚洲其他足球强国的付出比我们多,因此就没有所得。其实企业经营跟足球比赛一样,你如果不能打败竞争对手,你就突破不了。
我们再来看光明乳业。光明乳业已经被蒙牛和伊利远远甩在了后面,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它也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但为什么就是突破不了?它明明知道自己每年销售收入只有70多亿元,那是赚不了什么钱的,但为什么就是达不到90亿元、100亿元?其实,我相信光明乳业的老总们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再突破不了,我们不但不能涨工资,企业甚至还可能裁员,我们要怎么办?
组织基因问题是突破艰难的根源
为什么13亿人翘首盼望中国足球能真正发展起来,但就是无济于事?为什么光明乳业上上下下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但就是徘徊不前?根源在哪里?如果不能探究根源,找不到根本所在,就永远不会有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停滞不前的根源,即使再过5年、10年,中国足球照样还是发展不起来,光明乳业依然突破不了100亿元。
我认为,如果企业总是改变不了,那么肯定是遇到了基因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动植物都有基因,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也有基因,中国足球没法进步、光明乳业没法突破,其根本原因就是基因不对。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头驴吃再好的草也成不了一匹骏马。同样是在中国大地上,同样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发展很好,有的企业却发展缓慢甚至濒临倒闭?原因就是后者的组织基因不对。
组织基因是由领导者、制度和文化构成的。
第一,领导者。在组织基因的构成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人们通常认为“群众创造了历史”,然而我认为应该是“英雄和群众一起创造了历史,英雄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领导者就是英雄,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创造了企业的历史(注意:领导者与当官者、一般管理者是不一样的,后文会有详述)。因此,中国足球和光明乳业如果产生不了领导者,则不会有起色。
小鸭圣吉奥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非常响亮的洗衣机品牌,1994年的时候,我排了一周的队才买到一台小鸭圣吉奥滚筒洗衣机,那个时候用了2800元,这种情况现在还存在吗?“小鸭”已经消失了,为什么?因为这家公司一开始有领导者,后来领导者离任了,最重要的组织基因消失了,公司的业绩、品牌的表现也逐渐变差,“小鸭”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
第二,制度和文化。有些企业产生不了领导者,是受到了制度和文化的影响。我经常说: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人的有序的能动性才是第一生产力。什么因素能决定人的有序的能动性呢?就是制度和文化。企业的激励、考评、人事任免、目标制订、监督等制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企业组织基因的优劣。
你的企业的文化如何?所谓文化就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主流人群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文化也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的文化与民营企业不一样,民营企业的文化与合资企业不一样,美国企业的文化与韩国企业的不一样……所以它们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中国足球的管理机制、组织基因与韩国和日本的不一样,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足球基因都是比较“落后”的基因。所以,这决定了我们敢于面对残酷现实的速度越快,突破的速度就越快。光明乳业也一样,尽管它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基因不如蒙牛、伊利,无法突破,所以在竞争当中落败。
“不作恶”的价值观
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说,谷歌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不作恶”的价值观。然而11年前他刚加盟谷歌时,曾认为“不作恶”只是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讲给自己听的一个笑话。
施密特回忆说,有一天他在办公室里参加一则新广告产品的战略讨论,一位工程师中途插话说:“那是在作恶。”这句话就像在屋子里扔下了一颗炸弹,大家都将工作放到一边,开始讨论道德和伦理问题。争执不下,那个产品最终被取消了。
施密特认为,“不作恶”是一种文化规则,是一种强制大家进行讨论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发展并不明朗的领域)。他重申,谷歌的首要目标不是通过销售广告赚钱(不论广告形式是横幅、搜索、视频、电视还是手机广告),谷歌的目标不是把这一切变成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改变这个世界。为此,谷歌还成立了非营利组织,发展可再生能源、预防疾病、促进政府提高管理透明度等等。
这就是谷歌的核心价值观,它不把销售广告当成赚钱的工具;而我国很多的网站只要是能用的地方都拿来赚钱,一些大的门户网站首页上满眼是广告。即便是这样,它们的品牌价值还是赶超不了谷歌。这就是基因不同,基因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业绩发展和寿命。
所以,企业突破不了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企业领导者要想带领团队获得大的突破,就必须改变基因。
可是问题又来了,中国足球发展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质的飞跃呢?光明乳业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奋力直追,其管理者也尝试着改变,但为什么一直改变不了?海尔是大企业,依托着庞大的中国市场,然而它却敌不过韩国的三星——三星在世界500强中排名前列,而海尔还没有走进世界500强——海尔应该突破什么基因呢?事实上,如果我们往下深挖会发现,中国足球、光明乳业以及海尔之所以难以突破,是因为基因中的文化存在问题。当一种文化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和固化后,就会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思维模式。就企业而言,这种文化既会影响CEO,也会影响员工,甚至会极大地制约企业领导者去发现、改变基因问题。
“群体黑洞”
为什么基因很难改变?是因为文化。
为什么文化很难改变?是因为存在着“群体黑洞”。
何谓“群体黑洞”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它体积极小,质量极大,在它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连光也无法逃逸。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也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它的存在。黑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
“群体黑洞”又是指什么?
昆明有一家国有企业,它曾经是云南省最大的机械制造企业,当时拥有员工5000人,后来却慢慢地衰落了,最后只剩下一两千人,业绩也一直无法突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实力这么雄厚的一个大规模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却慢慢地衰落了呢?事实上,不仅是国有企业,有些民营企业也是如此。后来,我发现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群体黑洞”。
宇宙中的黑洞有一个显著特点:一旦有物质掉入黑洞中,无论该物质有多大的能量,都会被黑洞牢牢吸附而无法逃逸。同样,一个组织一旦形成“群体黑洞”,组织中的个体无论有多大的创造力,都会被牢牢吸住而无所作为,并且单个个体都清楚问题在哪里,整体却无能为力。
“群体黑洞”产生的心理基础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无意识部分则隐藏着种种力量,这些力量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荣格还认为,无意识包含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面。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来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都要经过遗传。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
所以,人只有一小部分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其他大部分行为都是由无意识进行支配,并且这种无意识一旦成为集体无意识,那就是“群体黑洞”。
一般医院诊室外都有一排供病人候诊的长凳,喊到谁的名字,谁就进诊室看病。但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无视这个规定,喜欢围在看诊人旁边,他们不觉得看病是一种隐私。又例如,有些人过马路喜欢闯红灯,在这部分人看来,红绿灯仅仅是用来“参考”的,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必遵守规定。
以上这些现象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企业当中。中国实行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成本很高,成功率却很低,因为很多企业无法规范地管理客户数据,它们总是杂乱无章地随便记。很多员工存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他们不觉得应该每时每刻按照标准把数据输进CRM,他们习惯“自由地记录”。这其实说明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化、标准化意识,很多管理者认识不到问题所在,所以,都“黑”到一起去了,这就是企业发展的“黑洞”。
在“黑洞”中,大多数成年人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突破思维的能力,以至于“不会”突破了,已经被“黑洞”牢牢地吸住了。这是很多企业无法突破的现状。他们不仅麻木了,而且不敢突破,为什么?因为如果突破这个“黑洞”,它就会修理这些想突破的人,就会把他们吸住。所以思想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很多时候,你并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就是“黑洞”的厉害之处。
“群体黑洞”的特征
“群体黑洞”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第一,在“群体黑洞”里,人们看不见事实。“黑洞”里的成员看不见真实的情况,他们不觉得自己应该突破。比如,清朝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盲目自大,意识不到自己应该突破,意识不到自己应该在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上与外国交流,最终导致落伍直至衰败。
第二,在“群体黑洞”里,人们不愿意承认事实。当有人指出“黑洞”里的人的缺点和不足时,这些人会立即否认和辩解。由于不愿意承认,不肯直面残酷的现实,因此他们失去了改善和突破的机会。所以,任何公司、任何团队只要看不见事实、不愿意承认事实,它们的突破就结束了。
第三,在“群体黑洞”里,人们有意识地阻碍事实的公布。处于“黑洞”中的人们,出于某种既得利益的考虑,即便他们知道真实的情况,也会极力阻碍改革者、正确者公布该情况。比如,在中世纪时,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揭示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转的部分事实。这一学说沉重地打击了罗马教会的宇宙观,遭到其强烈抵制和禁锢,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也因顾忌教会的反对而迟迟未能发表,直到临终前,哥白尼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样书。
第四,在“群体黑洞”里,改革者、正确者很难寻找到“知音”。如果你宣布自己要突破,就会有人在旁说“皇帝不急太监急”,还有人会说“吃饱撑的没事干”……尽管你有千万条必须突破的理由,可是仍然没人认同和支持,你孤掌难鸣、难觅知音,最终只得退缩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