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收藏是一门博火精滦的学问,可供收藏的物品也五仡八门。投资者完全可以撇开书画收藏而进行别的物品的收藏,这是收减者个人的爱好和选择。
古今中外书画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人仿制。仿制的作品出现在市场上就成了赝品,投资书画的人最怕的就是买到赝品。所以,对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定就成了书画投资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简单说来,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看印章或签名
印章是艺术品的证明物,作用足取信千人,书画家以此表示确属自己的创作。由于印章的质地比较t坚硬,许多书画家的某螳印章可以延续许多年。书画家的印章虽多,但总是有限的,比起他创作的作品来说,就更微不足道了。所以,许多书画家的好多幅作品叮能用的是一枚EIj章,这就为我们鉴别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鉴别印章来鉴别书画作品。
但仅靠印章鉴别还有一个漏洞:如果主人去世后,印章流传下来,别人很有可能将它盖在伪作上。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印章,我们也有太多的知识需要了解,诸如名属章、闲章、阳文、阴文、材料、篆法、印色等等。投资者必须通过阅读一些专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才能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近现代的一些书画名家开始重视起签名。对艺术家的签名风格,尤其是对其中精细的独到之笔加以辨别,也有助于投资者鉴别艺术品的真伪。
2.关于材质
书画作品凭借一定的材质而存在,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材质上书画显现的效果截然不同。
时代的风尚也影响到书画家对材质的选择,宋代的书法家多用熟宣,取其光滑适意。生宣是在元代受到书画家的青睐的。受绘画技法影响,中国早期的绘画多用绢,如南唐的宫廷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即为绢本。
材质对鉴定有一定的帮助。前代的材质,后人可用,但后代的材质,前人绝对不会用。弄清材质}i{现的年代,至少可以排除刚后代材质伪造前代书画的那部分赝品。
3.题跋
题跋可分为三类,即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及后人的题跋。
题跋多是为了说明该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赞扬它的美。有许多作品都是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
字画作品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作伪的现象。题跋作伪的手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完全作假,其中又有照摹、拼凑、摹拟大意肢凭窄臆造四种方法,另一类是利用前人的书画用改款、添款或割款来作假。一般来说,伪造小名家的作品比较少,人多是伪造人家作品。
4.收藏印
收藏EIJ对书画鉴定也有帮助。一屿人名家的作品,被许多有名单的人收藏过,这螳人就会在藏品上盖上他们的收藏印,依据这蝗收减印,我们也可以鉴定作品的真伪。
但收藏印和艺术家的印章一样,也不十分可靠。一来,一些收藏家虽有名望,但未必就是艺术鉴定家,所以他收藏的作品未必就是真品;再者,著名收藏家的印章,也定然是作假者极力仿制的对象。
所以,投资者要凭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只凭收藏印真伪来判定作品的真伪。
5.装裱
装裱是中国字画的一个特点。所以,对装裱特点的分析研究,也可以找到一些鉴别真伪作品的依据。
中国各个时代的绫、锦等字画材料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多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一般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也有作伪者利用装裱来制造假冒伪劣的,他们的做法是: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入内。
所以,收藏者也不能单凭装裱来判别真伪。
综上所述,收藏者在鉴别其真伪时,不妨将以上诸点综合起来,这样你的鉴别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另外投资者还要注意的是:
(1)通过拍卖会购买,是可行的一条路,小过价格上可能要高许多,但不要因便宜而买黑市上的货。
(2)如果自己无法鉴定,不要购买辨别不了真伪的所谓名家作品。
(3)弄清自己所要购买的作品是不是国家级文物,受不受国家保护。
(4)名家作品的买卖流动性较差,所以购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未来的出货。
(5)要注意风尚的转变。
(6)投资理财名家字画要有长线投资理财的心理准备,最低限度5~10年为期。原因很简单,同一幅作品在很短时间里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太小。
留意收藏小古董
俗话说,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值此盛世,我们要想投资,还可以涉足收藏。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如果机缘巧合或者独具慧眼,我们很可能会赢得意外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收藏古董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的专利,而且那些动辄十万元、百万元的古董也不是普通百姓敢于问津的。然而事实上,收藏绝非仅针对那些艺术珍品而言的。专家指出,在这个全民收藏的年代,几乎所有的收藏品都可以成为一种投资。也许很多你不曾留意的小物件,往往就是他人的最爱。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其中很多都是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愈加珍贵,而且散落在民间的宝物俯拾即是,但多数人常常是视而不见,只有到了有心人的手里才能化作滚滚财源。
当然,有买的就有卖的,有卖的就有骗的,时下很多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使,往往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大施骗术,很多人甚至专家稍不留神就会堕入其中。尤其是那些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人,更容易掉入骗子的陷阱。专家指出,为了规避收藏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1.不断完善自己
收藏是一门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鉴赏”门类,它不仅需要我们了解收藏品的一般专业知识,谙熟藏品的来龙去脉,而且需要我们研究收藏品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等。要达到这一水准,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相应的知识水平是不行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收藏家也不是一天就能变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看书、多实践、多向内行请教。
2.淘宝要看机缘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有经验的收藏爱好者都有这种体会:一件让人爱不释手的古玩珍品,往往可遇不可求。这就要求收藏者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多与古玩市场的摊主交朋友,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如果有时问,尽量多到古玩市场、附近的村镇转一转,走多了转多了,终究会遇到好东西。对于收藏品来说,刻意去追求,甚至花高价去购买,往往适得其反,只要有心就会有所得,所以说,搞收藏一定要做有心人。
3.严禁冲动莽撞
对于初涉收藏领域的人来说,即使经济条件再好,也不要刚一开始就激情澎湃,急于把手中的现金变成收藏品的做法尤其要不得。现实生活中,花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买到一屋子假货的大有人在,如果要收藏价值较高的收藏品,我们最好请专家帮助鉴定。
4.谁都不要相信
对于收藏品的真伪,行家有一句箴言:“谁的话也不能全信。”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对要买的东西拿不定主意,就算专家在你身旁,也同样存在风险。这是因为专家也有局限性,走眼在所难免。而那些卖主的话,就更有水分了。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只看货,不听话。尤其是听到一些信誓旦旦地说辞时,更应该提高警惕。
总而言之,在我国广大地区存在着很多宝贝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暗中潜伏,我们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因此,我们应该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涉足收藏业,否则,即使有真品,也很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
投资古钱币的技巧
中国的古钱,从春秋战国时的图形币到民国时期的铜元,跨度达20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以及外国钱的杂入,更使得中国古钱异彩纷呈,让众多收藏者眼花缭乱。
收购古钱不像瓷器、字画,一眼就能看到精品所在。赆管现在民间散存有大量古钱,但普通者太多,堪称藏品者甚少。用物以稀为贵的观点来看,能称上藏品的都是历史上发行数量少的钱币,随着时光的流逝,腐朽、散失等不可求者居多,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精品就更少了。
对古钱的搜购,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可以说,收藏古钱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一点古钱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有大部分专门介绍古钱知识的书籍,介绍得非常详细具体,投资者要仔细研读。我们在这里,只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1.形状
春秋战㈤时铸造的是图形币,如铲形币、刀形币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收形状为圆形方孔钱,俗称“孔片兄”,圆形方孔的形状延续到清朝,才出现了圆形实钱,如清朝铸造的银币便是。
2.材质
人们一般称古钱为铜钱,因为铜质的占钱最多。最早是青铜,后来冶炼技术提高后,才出现了纯铜钱。铜受潮腐变后会生满绿锈,所以,是否绿迹斑斑就是鉴别古铜钱的一个标准,而那些光洁闪闪、艳亮如新者绝对不是真品。
除铜质外,更多的是铁质,汉和北宋就铸造过大量的铁质钱,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质、银质的古钱。一般是改朝换代或特别重要的年份,才铸造金质钱。如王莽当上皇帝时就铸造过金五株;唐开元初年,也铸造有少量的金质钱。银币在清朝才大量铸造。
3.重量大小
古钱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为1厘米,大者直径多为3厘米,有少量直径达4厘米,当然是极少的。一般说来,同一模板铸造的大小一致。
4.价格
“物以稀为贵”,同样也体现在古钱的价格上。罕见者为极品,衡量的标准也并不是越早就越好,例如北宋,铸造了大量的铁质大观通宝,因为民间散失的较多,所以就不值钱。再如开元通宝,开元年间经济发达,一连几十年铸造的都是开元通宝,所以这样的普通型也毫无收藏价值。
5.外来钱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商业活动频繁,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钱币也流通在中国的市场上,如日本、高丽等国。现在的民间仍然可以发现少量的外国钱币,据说,都没有多大收藏价值。
与投资理财书画瓷器不同,古钱币是投资小、收益大。一枚有价值的古钱币,花几元甚至几十元就能买下,如果行情好,常能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投资理财古钱币的好处是它不但能赚钱,而且还町以增长知识,通过钱币可以感知历史。
老照片收藏有窍门
老照片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目前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一般的收藏品相比,昔日不引人注目的老照片已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宠。
1.收集有多种渠道
老照片作为一项崭新的收藏门类,收藏难度很大。造成难度大的原因很多:如一家庭中缺乏老照片的保存意识,认为老照片不是艺术品,没有增值的可能,故对自己家中留存的老照片不加爱护,特别是隔代人认为老人已逝,保留当年照片意义不大,因而随时间推移大多流失或损坏。
目前,收集老照片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从亲朋好友家中收集。每个家庭都留有一些祖辈传下来的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将认为有收藏意义的照片复制一套。得亲友同意,最好是将原作送你收藏,将复制品留给亲友作纪念。
(2)从古玩和旧货市场中收集。在一些旧货市场里有时会收集到比较满意的老照片。在南方一些城市,老照片却很少见,可能是因为南方天气潮湿,老照片不易保存,大多随岁月流逝而霉烂。相反,北方因气候干燥,老照片容易得以保存,现在市场上见到的一些老照片大多是从东北、山西、山东一带流传出来的。
(3)从拍卖会上获得。近年来,一些拍卖会已将一些有价值的老照片纳入拍卖范围,一般是放入古籍善本拍卖项目中,从成交的一些拍品看,大多为早期照相帖册,单幅的较少。除个别重大题材外,拍卖底价并不算太高,也许是老照片的买方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火候的缘故,收藏爱好者或许能在拍卖会上淘到价廉物美的老照片珍品。
2.收藏价值有高有低
老照片作为某个时代、某个事件、某个物、某处景物、某种时尚的真实记录,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收藏珍品。在林林总总的老照片中,哪些老照片的收藏价值更高呢?
(1)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按时间划分,年代越久远,照片的存世量就越少,其价值自然就越高。以圆明园建筑景观照片为例,1900年以前,完整的建筑群照片目前没有发现,如果真存在,其价值不可估量。目前清末原版老照片每张价位一般在10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清宣统二年(1910年)拍摄的1册28张的《北洋大学堂摄影集》,在中国书店2002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以3.6万元的高价成交。
(2)题材越重大越生动价值越高。由于老照片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越是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中国书店举办的98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的拍品中,有一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仓粮验米的照片,反映的是清末江浙两省每年送京城粮食100万担的事情。粮食由轮船运至塘沽后,改用火车进,抵至朝阳门外太平仓进行验米。这本册子里共收录了当时验米照片8幅,并配有洒金纸楷书文字说明,一图一文,实为难得的史学资料,原始估价竟达8000~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