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发出世界上第一条完整意义的莫尔斯电码,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什么”;一瞬间,巴尔德摩成功接收到了信息。
成功了!
无人问津的代码,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华尔街。
对比当时美国的其他城市,纽约在经济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压倒性优势,费城、波士顿,甚至华盛顿都是区域经济中心,而且都有独立的证券市场。这些证券市场之间虽然有消息往来,但更多是靠本地炒家自生自灭。
电报,改变了这一切。
信息将各地市场连成一片,纽约市场毕竟更加成熟,也更有魅力。凭借先发优势,纽约一举吸纳了来自各地的资金和炒家,成为和伦敦并肩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项刺激证券市场的创新,是铁路。
1830年5月24日,美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全长21公里。与运河相比,此时的铁路技术还不成熟,也远未得到重视,到1840年全国建路里程仅为998公里。
1853年“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整合了各家铁路公司资源,统一了铁轨和机车标准。铁路对运河的优势展露无遗:不受天气制约、无须沟通天然河流(美国本土河流多为从南到北),可以铺设到任何一个角落。此时,中国国门已经被列强打开,中国劳工也为美国铁路热付出了血汗和生命,据说美国铁路每一条枕木下都埋着一位华工的尸骨。
1848-1858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到3.3万英里,超过了其他国家铁路长度的总和。自此,铁路成为贯穿美国大陆中西部的运输动脉。至今,还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撼动它陆地货运的霸主位置。
对华尔街来说,铁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建铁路的公司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故事素材和投机工具--铁路公司股票。
最后,华尔街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
纽约在1857
牛市前期,一两个负面消息未必能遏制市场上扬,但在熊市前期,市场已羸弱不堪,平时可以承受的消息也足以成为重大利空。
所以,祸,从来都不是单行线。
1846年美国VS墨西哥,战争爆发,结果:墨西哥丧失一半领土,包括加利福尼亚等州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美国。并入美国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加利福尼亚地下的金矿。
实际上,1841-1842年,加利福尼亚地区先后两次发现金矿,当时加州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第一,大家不认识黄金;第二,消息闭塞,没有外传。
美国人来了,不一样了。
1848年1月24日,移民詹姆斯·马歇尔在当地水沟内发现金块。马歇尔的居住地(新赫尔维蒂亚)地处萨克拉门托河、美利坚河汇合点,是天然的人口集散地,也是当时最大的移民中心。
尽管马歇尔想保守发现黄金的秘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3月,当地报纸《加利福尼亚人报》首发此消息;
8月,纽约《先驱报》进行大篇幅报道;
6月,加州总督向总统波尔克报告,称金矿的价值“足以支付几百倍以上的墨西哥战争的费用”。
12月,总统致函国会,公开加州总督报告,证实加州金矿并非忽悠……
拜电报所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奔走相告,举球欢庆。最终,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涌入加州,淘金热由此开始:1849年,约3万人涌入加州,次年,又有3万人加入……
淘金的收入确实令人咋舌:在富矿区,人均收入是2000美元/天,这个数字足够一个家庭过几年好日子;即使在贫矿区,劳动者的收入也是人均20美元/天,相当于东部一个月的收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1847年美国产量只有4.3万盎司,1849年变为193万盎司;1853年,淘金热达到顶点,加州黄金产值达到6500万美元,1851-1855年加州黄金产量几乎占世界的45%,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
《加利福尼亚人报》这样报道“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洛杉矶,从沿海到内华达山麓,整个地区都响彻着喊声:黄金!黄金!”
淘金热的另一个结果:货币供给增加,钱多了!
货币扩张一旦开始,钱的数量就会螺旋式上升,把黄金生产远远抛在后面:1855年美国银行业总体铸币储备只剩下14%,而1837年前这个数字是50%。有人甚至出版银行券手册,指导人们那个银行券储备比例太低,告诉人们那家银行很不靠谱。
上万种银行券在货币市场流通,证券市场则充斥着铁路股票,各种消息通过电波在全美甚至全球传送……
时机成熟了!
牛市的故事总是相似的:华尔街一片欢乐,如同之前之后的每一次牛市。
获得财富如此容易,各种奢侈品开始充斥纽约市场,《先驱报》报道甚至有女富豪真的穿上“水晶鞋”--用钻石装潢的鞋子(这个场景在郁金香危机中依稀可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哀后人也)……
1856年,纽约共有360家铁路公司、985家银行股票,还有无数的联邦债券、市政债券在市场交易。
之所以有牛市,是因为有熊市,熊市迟早会出现,熊市的故事却各有悲欢。
交易资金量扩大,后果是灾难性的。
这些资金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牛市前期并没有进入,看到收益后才携资而入,此时往往是牛市中后期,投资额先小后大,故曰:倒金字塔。倒金字塔投资是证券投资的兵家大忌,尽管您可能从无数资料中看到过这个法则,但是,我向灯泡保证,绝大多数人没有记性的。
挨打,才会真疼;赔钱,才会领悟投资真谛。
加州淘金者多是新移民,对熊市征兆没有基本判断,对1837年熊市也没有任何记忆。他们的投资,恰恰就是倒金字塔。
实际情况是,随着铁路逐步饱和,冶铁、采矿、制造等一批行业已经开始不景气。华尔街,灾难就在旦夕之间。
1857年8月19日,密歇根中央铁路公司总裁辞职,尽管总裁辞职的理由是“个人事务”。任何时代,非正常状态更换高管对上市公司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有理由认为公司内部可能出现矛盾,甚至面临困境。
8月初,密歇根铁路公司的股价是85美元,月底下跌到67美元了;9月,公司被联邦政府接管。密歇根铁路公司股价下跌终于引爆了铁路公司股价集体下跌,9月底很多铁路公司股价较8月初跌去了80%。
牛市前期,一两个负面消息未必能遏制市场上扬,但在熊市前期,市场已羸弱不堪,平时可以承受的消息也足以成为重大利空。
所以,祸,从来都不是单行线。
8月24日,俄亥俄人寿保险和信托公司宣布停止兑付铸币;
9月12日,美国商船“中美州号”沉没于好望角,随之沉没的还有400名乘客和160万美元的黄金;
10月,一半以上的经纪人破产;
12月,全美共破产5000多家企业。
……
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纽约闪亮登场。电报迅速把消息传遍全球,纽约的悲剧蔓延到西欧甚至清王朝。
受美国经济衰退所累,70%的曼彻斯特人处于失业状态,有工作的人工资下降70%;1856年,英国消费总量从2100万英镑,1857年底,这个数字变为1700万英镑……
表面上,是纽约证券市场股灾引爆了这场危机;实际上,华尔街此时还远没有如此大的魔力。
有衰才有盛,有盛必有衰。危机,是必然。
19世纪40-50年代,西进运动、美墨战争给带来了广袤的领土,铁路、运河成为商业运输的血脉。运输成本从未如此之低、速度从未如此之快,恰在此时,丰富的黄金又提供了充足的货币。
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后的美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然而,广阔的市场也是有限度的,当铁路连接了广袤的国土、每个美国人都有了足够的纺织品,产品销量也就只能维持在日常消耗之上。市场消失,市场爆发时积累的生产能力必然过剩,这个逻辑一旦循环下去,就是危机。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毁灭了旧市场,也创造了新的市场,繁荣将再度莅临。
南北战争,为谁而战?
有人告诉我们,没有南北战争,美国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只能说:与独立战争一样,伟大的南北战争,只是结果伟大。
时至今日,人们往往将美国分为南部和北部:北部以工商业为主,南部则以农业为主。刚刚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南部多是大种植园--奴隶种植园。
奴隶很贵的!
南方诸州的资金来源是北方银行:种植园以收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每季收成之后和银行分成。借了钱,南部诸州反而对银行制度更深恶痛绝,因为利息实在是太高。也是在南方诸州议员支持下,第一银行、第二银行才先后解体。在银行制度上,南部双方的矛盾很难调和。
更难调和的,是关税。
南方诸州以农业生产为主,说白了就是英国纺织业的原材料产地,奴隶主依靠种植利润享受上流生活。北部诸州却以工商业为主,当然希望通过闭关锁国保护国内产业,方法则是提高关税。不过,提高关税也就提高了南部诸州奴隶主生活成本。
这里要说明一点,美国自己倡导闭关锁国的同时,却忽悠清王朝“利益均沾”。1897年开始美国连续提高关税,19世纪90年代美国关税平均达到57%,比当时的清王朝还高。
这才是经济学的真实嘴脸:没有对错,只有成败!
尽管南北争端由来已久,北方诸州从政治家到士兵并没有下定决心开战,银行家更关心贷款能否安全收回,更没有议员敢于承担分裂联邦的罪名。
“……我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平等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
--林肯
北方示好,南方诸州并不买账,而且它们已经为叛乱准备多时了。因为,北方是长期经济增长框架下的受益者,南方则是的受损者。林肯还没当上总统南方就有四个州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林肯当选,11个南部诸州宣布脱离联邦、另选总统,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1861~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新大陆黑奴,再造了美国经济……
有人告诉我们,没有南北战争,美国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只能说:与独立战争一样,伟大的南北战争,只是结果伟大。
战争使得北部经济突然衰退,1861年北部破产的银行比1857年(金融危机)还多。主要是南部各州欠北部银行3亿美元款项,兵锋一起,钱就甭指望要了,银行只有破产。1857年的危机本就使得证券市场有气无力,战端起时纽约市场更是一通暴跌,华尔街股价被打压的一钱不值。
林肯很郁闷:“国家的根基已经动摇,我该怎么办?”
林肯拿出来的办法简单而愚蠢:开动印钞机,以财政部的名义发行钞票,这些钞票史称“绿纸背钞”。绿纸背钞使得黄金在流通中消失了,面对通货膨胀的威胁,人们选择了把金币藏在柜子里。
1863年 国会通过《国家银行法》,规定国家有权发行3美元“绿纸背钞”,商业银行发行是必须以“绿纸背钞”作为储备,必须将“绿纸背钞”一半留存于纽约中央储备部。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林肯统一了全国货币,重建了中央银行,最终改变了战时北方混乱的货币局面。
不怕没货币,就怕货币太乱。
货币,其实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说到底货币不过是一种凭证,说它代表黄金也好,说他是价值尺度也好,如果大家都认为它是钱,那么,它就是钱了。
事情的结果是相当戏剧化的,战争需要生产物资,战前90%的制造业都在北方,如此工业基础根本不需要建设,改造一下就可以了:水管改成来福枪管、服装改成军装、收割机改成战车,美国历史上新一轮工业大投资开始了。
北方农业同样迎来了机遇:战争使得劳动力骤然减少,收割机、播种机、割草机,大型农业机械设施几乎与军工产品同步增长,战争条件下,1861~1892年北部小麦向英国出口量居然增加了3倍。
经济扩张,“绿纸背钞”被北方诸州视为理所应当的官方货币!
任何时代,货币增发都会刺激证券市场,因为,货币是证券市场的子弹。但是,只有在经济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实体经济互为动力。
华尔街发现,钞票和股票同时多了起来。此时,有了充足的子弹,工业体系又欣欣向荣,华尔街,爆发吧。
那个时代,还没有道琼斯指数,我们只能以事件、交易量和新闻来描述这个疯狂的市场。
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以前被称为“常规交易所”),当年,场内交易量达到48亿美元,场外交易量达到100万股,仅次于伦敦证券交易所;1863年,发明连续竞价;1864年,J.P摩根涉足股票交易(这点在后来很重要);1865年纽约交易所成交量为伦敦交易所的10倍……
华尔街金融帝国诞生了!
林肯很兴奋,“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
这确实是一场伟大的内战,从此,伦敦只能遥遥看着这个高高在上的“新约克”(New York)。
华尔街取代伦敦,绝非南北战争一役之功,而是新大陆移民文化力量的总爆发。在这片信仰新教的土地,人们把发财致富看成最有效的救赎方式。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与华尔街毫无关系,却反映了美国人那种植入骨髓的理念。
美国家长状告学校,因为学校告诉孩子世界没有上帝,最后学校败诉。故事的意义教育我们,美国人是非不分、精神空虚,法庭居然相信上帝。世界本来就没有上帝,法庭怎么能如此判决。
是不是有上帝,实在是个很艰深的问题。
是不是有上帝,无论是法庭还是课堂,显然,说了都不算。
法庭判决家长胜诉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能证明上帝并不存在。可以在课堂上传授科学知识,当然也可以再课堂上宣讲福音。
英美乃至香港电视剧里,法庭要求证人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当然,按照我们的理解可以一边宣誓,一边撒谎。对基督信徒来说,面对《圣经》撒谎是不可以的,如同让中国人刨掉自己的祖坟。
靠武功,只能杀人越货,没有技术含量。
没有制度保证的经济武功,会在竞争中败北。
没有文明保证的制度武功,同样会不知所踪。
清末,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慨叹西人求勇。在这位前辈看来,似乎是西人的制度为西人求勇做了保证。然而,即使清末建立了这些制度又能如何,在人人都向往权力的文化体系下,任何制度都会被改造为这种文明的自身适应品。
既如此,纸面上的制度又如何能抵一国?如果国人从心底里就不尊重制度,即使制度再完备,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