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指出老板的工作计划的疏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板再厉害,他的计划也难免有出错的地方。你想要得到老板的重视,那么,请将老板有疏忽的计划或方案进行推敲,再向老板提出你的修改建议。良药苦口,或许老板开始不会很高兴,但你是站在他的利益上进行的劝告,老板焉有不知之理?
一、细细推敲计划的完美性
实施计划分为准备实施计划的条件、实施计划、完成计划这几个步骤。你若想挑老板的计划中的矛盾,那么你先得考虑他的计划是否有足够实施的时机和基础,实施中是否会遇到困难,能否在预计中完美完成等。
古时候的魏王,计划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楼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并将这座楼阁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都知道魏王的这个决定很荒唐,便纷纷前来劝阻。魏王正痴迷此事,对任何异议都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传下命令:“谁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缠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锹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造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楼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缠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造的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缠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楼之前必须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否则很难。”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许缠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其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楼,那么楼基就得方圆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作楼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要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但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楼基的土地。另外,造楼所需要的材料,人力,造楼的人需要吃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大王您应该先大规模地打仗。”
许缠说到这里,魏王立时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放弃了建造中天台的想法。
魏王根本没有想到自己造一座楼还需要动用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缠从这点上分析后,判断魏王的计划实施不了是因为其缺少实施的条件和基础,因而才一举说服成功。
任何计划,缺少了实施的条件,那么这个计划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再笨的老板,当他发现自己无力实施自己的宏伟目标时,他也会及时改进的,同时他会佩服提出忠告者的远见。
二、找到老板决定的理由
有时老板因为在仓促间作出某个计划,其计划具备实施的条件,实施起来亦不算困难,但其决定计划的理由却有些荒唐,自然这个计划也就谈不上什么正确性了。
齐景公很喜欢打猎,让人养了很多老鹰和猎犬。有一次,负责养老鹰的烛邹不小心给逃走了一只。齐景公大怒,要把烛邹杀掉。晏子听说后连忙说:“烛邹有三条大罪,不能轻饶了他。让我先数说他的罪状再杀吧!”景公点头称是。
晏子就当着齐景公的面,指着烛邹,一边扳着手指数说道:“烛邹,你替大王养鸟,却让鸟逃了,这是第一条大罪;你使大王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大罪;杀了你,让天下诸侯都知道我们大王重乌轻士,这是你的第三大罪。三条大罪,不杀不行!大王,我说完了,请杀死他吧!”齐景公听着听着,听出了话中的味儿。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不要杀了,我已听懂你的话了。”
晏子列举的三大罪状,实际上是说给齐景公听的,说烛邹犯了三大罪,暗示如果因此而杀死烛邹会给齐国带来不好的影响,人人都能听明白,齐景公自然也不例外。其实,晏子声东击西,费了半天口舌,仍然一直围绕着齐景公作出杀烛邹这个的计划的理由上来展开的。其目的就是让固执己见、执迷不悟的齐景公从中领悟到他作出决定的理由是多么不合理。
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庄宗,有一次打猎兴致来了,纵马奔驰。等到中牟县,鞭急马快,老百姓田地的庄稼被他践踏了一大片。中牟县令为民请命,挡马劝阻。没想到引起庄宗大怒,当面斥退县令,并要将县令斩首示众,随行大臣没有一个人敢进谏言。过了一会儿,一个叫敬新磨的从背后转到庄宗马前,并立即率人追回被砍头的县令,押至庄宗面前,指着县令骂道:“你身为一个县官,难道还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你为什么纵使老百姓在田地里种庄稼来交纳国家的赋税呢?你为什么不让你们县的老百姓饿着肚子而空着地,好让天子来此驰骋打猎取乐呢?你的罪该死!”
怒斥之后,他请庄宗对中牟县令立即行刑,其他随从也随声附和。庄宗听着、看着,然后哈哈一笑,纵马而去,遂免了中牟县令的罪,让其回府了。
这个敬新磨对皇帝的一段谏言,真是奇特,而且取得奇效,他指桑骂槐,指东说西,逗乐了庄宗皇帝,又免去了中牟县令的死罪。由此也可见敬新磨的煞费苦心。其说服的方式方法上与上例中的宴子同出一辙。
你的老板列出了计划后,你先考虑其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而后再考虑其计划实施的理由,如果两者都可通过,那么,基本上这个计划就可以实施下去。否则你则围绕其失误之处进行劝进。你要你有理有据,这样我相信你的老板能理解你并采纳你的建议。
三、积极与老板沟通
有的老板非常顽固,无论你如何劝进,他依然充耳不闻。面对这样的对手,你不妨反复申请、反复渲染、反复强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一种应对顽固不化者的有力的武器。但运用此武器的前提是,你必须确认老板的计划确实有错,你所指出的毛病确实存在。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个性格坚韧的人。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史,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扭动的纸片——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出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手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同样的内容,两次、三次不断地反复向对方说明,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运用这种说服法,须有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对一度的失败,绝不灰心,找机会反复地盯上门去。
有一次,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因长得太肥而死了。庄王竟命令全体大臣致哀,要用棺椁装殓,还要用大夫礼节隆重举行葬礼。文武百官纷纷劝他别这样做。优孟听到这事,也去劝进。优孟说:“大王,你这样做会天下人耻笑的。”
楚王十分反感,下令说:“谁敢为奔马的事来劝说我,格杀勿论!”众大臣部惊惧得不敢说话了。
第二天,优孟突然嚎啕大哭进入王宫。楚王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说。“我是为葬马的事儿哭呢!那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一定要用国王的葬礼才像样呢!依我看来,要拿白玉做棺材,用红本做外椁,调集一大批士兵为其挖坟,发动全城男女来挑土。出丧时,要齐国、越国的使节在前面陪送,鸣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
优孟开始直言劝进不成,后来称赞、赞颂楚庄王“贵马”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种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楚王“贱人”的昏庸举动,如此三番五次地劝说,从而促使楚王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一,运用此法要有分寸,超过限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得到相反效果。所以要谨慎处理,以不过度为限。
真诚建议:
一、找准老板计划的疏漏处;
二、有技巧地指出老板计划的错误所在;
三、你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你既打算指出老板计划的不合理性,你就必须做好惹起对方不愉快的心理准备。
§§§第二节 指出老板不当的言行
老板在自己工作计划之外的诸多行为,也极大的影响着下属。假若老板对这些事处理不好,也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一、直言相告
齐景公喜欢穿紫色王袍,于是全国的人都跟着穿紫衣。但齐景公并不知此事是因自己而起。弄得全国紫布紫绢大涨价。这与楚王喜欢细腰女子,于是全国的女子都用不吃饭的办法减肥是一个道理。
街头小儿唱儿歌:“人人穿紫衣,穿上就神气;升官又发财,不用再费力。楚王好细腰,细腰多苗条;三年不吃饭,饿成水蛇腰。”
一天,齐景公问矮小而机智的晏子:“爱卿,我昨天看了一本书,上说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
晏子说:“主公,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效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甜得腻人,甜得不好吃了。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使得世风懒惰,投机取巧,即使有周公制典,尚父领兵,也不能有多大作为。”
齐景公:“寡人治国,有没有这样的危险呢?”
晏子:“主公,现在我们齐人不论男女老少,听说主公爱穿紫衣,所以人人穿紫衣,以致全国一片紫色,民趋其利,士求其好,物价腾飞,产业单一,于时无补,与国不利,臣每日面对这一片紫色,窃以为如居累卵! 天下一色,反而失色。先太史史伯说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和谐配搭,就很好看。单调的颜色使人疲倦,单调的声音使人烦躁,单调的味道使人反胃。这就是‘同’的不足。史伯是先太史,他看到先朝‘去和而取同’,搞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存在,从而预言朝政一定会衰落,果然被他言中了。”
齐景公:“卿言极是。寡人不察,该如何补过呢?”
晏子:“先王时代,管子说:‘千里之路,不可以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以干以准。’就是说不要搞干篇一律,干人一面,而应该是‘乡有俗,国有法,饮食不同味,衣服异彩’。他的本义,就是君甘臣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