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承认,人类自身是有局限性的,如同我们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过程中改变的对宇宙的认识,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股民对股市的了解很少,但未知的事物并不是你不了解就不存在。比如由于股指期货具有较高的门槛,很多普通股民无法直接参与,所以对其就不闻不问,但实际上股指期货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股市的走势,尤其是在股指期货做空时代。所以当股民碰到看不懂的行情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对自身已有的体系进行一番质疑,很可能是市场出现了我们已知知识体系中所没有的因素,所以我们才感觉到了困惑。
最常见的例子是,以前的股民往往就是盯着 A股市场的股指与个股看,但有些时候会突然发现,市场经常走出一波非常异常的走势,莫名地高开,莫名地低开。后来股民才知道,随着 A股市场资金构成的丰富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各国股市间的联系增强了,港股、美股、欧洲市场都会对 A股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很多股民每天早盘时都要浏览一下隔夜美股走势,午盘开市后还要看一下港股走势。当然这样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很多时候 A股市场的异动也会影响到港股、亚太市场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我国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力也在加大。比如从 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央行连续、频繁地上调准备金率、加息,期间对欧美股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为投资者担心我国收紧货币流动性之后对其他国家央行产生示范作用以及对于进出口方面的影响等。所以说,如今全球股市是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就逼迫着股民要做更多的功课,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其实说到投资领域中的未知,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投资者都应该知道投资领域中的“黑天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将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以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未知因素,称做“黑天鹅”。“黑天鹅”颠覆了我们的已知圈,将我们带入了更大的未知圈,这对于投资领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股市一直都处在动态变化中,所以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一贯的经验是否有用,尤其是类似技术指标、图形这些本身就具有非常大局限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跳出固有思维体系,这样才能看清市场真相。这里笔者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股市中最常见的“被套”,很多股民总是固执地认为只要大资金、机构、基金和自己在一起,那么就是安全的,因为大资金肯定比自己更急着解套。但在如今的股市中,股民却越来越多地发现,很多有大资金被套的个股不仅没有走强,反而会越来越弱,并且其中的筹码似乎不知道怎么就蒸发了,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实际上这里我们忽略了三点(如图 4–1所示):其一,大资金的赢利模式和我们一样吗?其二,解套方法有哪些?其三,大、小资金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如果股民仔细思考了这些问题,就会发现看上去所谓的已知经验,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未知因素。
首先,大资金赢利模式与普通股民不同。很多时候它们不是靠买股做多的方式来赚钱,比如很多机构、基金持有被套的新股,表面上是亏损了,但它们可以通过其他业务方式(战略合作伙伴、提高某地区的销售份额、获得销售某上市公司产品等)来弥补,这一点在农业银行上市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样的赢利模式普通股民是不可能做到的,股民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单向做多赢利模式。同时大资金往往采取分仓操作,即被套部分实际上只是其整个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容易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但对普通股民来说却很可能是重仓部分,不可能轻易地舍弃,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未知因素。
其次,解套方法不同。对大资金来说,解套方式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就是直接通过股指期货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这样个股虽然被套,但股指期货方面的赢利可以弥补,总体上并不亏,甚至一旦市场转暖还有可能赢利。再有就是通过融资融券方式,一方面放大资金杠杆快速实现赢利以弥补被套亏损,另一方面直接融券做空也可以完成变相解套。说到解套,大家不要忘了,大资金在 ETF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资金量大,那么被套筹码只是从股市和大宗交易平台出手困难,但其可利用 ETF股票篮将被套筹码兑成 ETF份额,然后轻松转身,这样的操作别人几乎是察觉不到的。而最为传统的方式,也是股民经常使用的,就是所谓的补仓、股票止损等,这些仅仅局限于个股,不仅解套速度慢,且风险也增加了,效果往往还比较差。
最后,大、小资金的优势与劣势。大资金的优势在于其能分散投资、可选择的套利品种多、赢利模式丰富,而其劣势也同样明显,那就是身躯庞大,进出不自由,遇到风险时需要及时作出判断,否则容易失控。因此大资金往往在遇到被套时会尽可能多地运用赢利模式和套利操作来规避风险,全身而退。以普通股民为代表的小资金,优势就是船小好掉头,进出自由,对于机会把握的灵活性强,而其劣势也是源于资金量不足,无法进行多项分散投资,在套利品种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研究能力也不足。因此对于股民这样的小资金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作出抉择,凭借自己的优势,快速脱离套牢的泥潭,转向其他正确的操作。很显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相关投资品种的增加,过去的一些股市操作体系已被彻底颠覆,股民必须对其进行一种质疑式的、批判式的应用,才能够发现更多未知领域,从而在市场中时时处于优势地位。
股市中常见的“黑天鹅”效应
上一节中我们只是揭开了“黑天鹅”的冰山一角,下面来进行更多的探索。“黑天鹅”效应虽然不经常出现,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其一旦出现就可改变一切,让所有对其视而不见的人印象深刻。美国当地时间 2010年 5月 6日下午,临近尾市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演了一场令所有投资者惊讶的跳水表演,几分钟之内股指一度重挫 998.50点跌至 9 869.62点,创下该指数 114年历史上盘中最大跌幅纪录,如图 4–2所示。随后又快速上行收复失地,但收盘时依然下跌了 347.8点,以 10 520.32点收盘,跌幅 3.2%。由于事出突然,很多投资者甚至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也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仅投资者如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当时也是一头雾水,因为市场并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利空消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没有异常,很显然这就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其超出了人们当时的认知范围。
当时人们猜测是一位交易员在执行股票交易时,错将百万“ M”(million)打成了十亿“ B”(billion),因此导致相关成分股大跌,并触发一系列程序化的交易出现。但从当天的交易数据来看该交易员所在公司的成交量远远不够达到相关交易的量,或许事实的确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但那并不足以导致股指如此大的动荡。而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12天细致的调查和长达 151页的报告结果中,我们依然没有找到具体的定论。
不过为了避免相关事件的再度发生,管理层宣布了一项补救措施,针对标准普尔 500指数成分股试行“熔断机制”,即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交易所会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其一,将特定股票的交易暂时中止,直到事态明确时,交易所再重新开放股票交易;其二,特定股票的交易继续进行,但大幅降低交易频度,使其进入缓慢模式。这两条可保证市场中大部分个股不失控,从而确保股指的安全。通过这个事件能够肯定的是,原本市场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导致出现了极端的走势。作为交易所和监管层,这次事件让其进行了反思,人们一度认为交易所相关设置是完美的,不会出错,但实际上依然存在着较多的漏洞,所以监管层必须不断地完善市场,避免系统性风险。而作为股民来说,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事件虽然不经常出现,但一旦出现,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相当巨大的,纵然我们可以抱怨市场,抱怨事件本身,不过这些对于已成事实的结果来说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股市一天,我们就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股市中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被股市狠狠地“教训”。
与这种市场本身系统性风险的“黑天鹅”事件相比,自然灾害、地区冲突以及战争等不可抗力的不可预测性就更强了。 1998年 6月中下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特大洪水的威胁下,直到 9月相关危险才告解除,而在这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上证综指从 1 365点一路跌到了 1 150点,最大跌幅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