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庆刘公馆在益阳二堡最西端的聚庆街北侧。
大约从明末清初开始,聚庆街聚集了宝庆府一带来益阳谋生的普通水上船簰人家,几处木材和船运商人的宅第间杂在其中。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巷里有一刘宅,房子占据了小巷的一大半。这条被称作聚庆街二组的巷子,远不如刘公馆的名声大。宅院轮廓如今保留还算完好,被正式命名为聚庆刘公馆,并成功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聚庆街地处三堡,虽然商业繁荣、市井热闹,但经济状况不如头堡二堡,这从民居建筑可见一斑。靠放簰和船运为生的人家,基本是简易木结构或木架竹壁结构的平房,河岸皆为吊脚楼。即使是宝庆籍的富户,仍以木房子为主,砖结构的极少,与二堡“楼房宽厦”的大商铺不在一个档次。不过,在经常遭受水淹的大水坪,普通人家能在三年两涝中剩个窝下来,也算相当幸运了。只有刘公馆例外,它是砖木结构,且规模很大。
刘宅的户主名叫刘理顺,是宝庆府新化人。大约在清代晚期,刘氏来益阳经营起了生意,并在聚庆街买地修宅。据了解,刘理顺的生意有纸业、粮食,也开有钱庄。由于经营有方,刘理顺做生意发了财,累积了不少资金,成为民国时期益阳城里叫得响的富商之一。
刘公馆虽然不是楼房,但面积不小,看上去颇有规模。它离聚庆街不过数丈,前门到后院,一共五进,往北延伸几十米。进入石库门,穿过开阔的厅堂,左右两边对称分布着一对长方形的天井。虽说是平房,但前进厅堂属于架梁式结构。梁上有彩绘,嵌入的木壁上雕刻仍清晰可见,显得蛮精致。四周是磨损的封火墙,显然不如以前高翘有气势了。但据住在里面的老人讲,如果不是这些封火墙发挥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三堡的轰炸早把房子毁了。当年日本飞机扔下的燃烧弹只烧毁了第四和第五进,因有封火墙阻隔,其余房子都保住了。刘宅的东边是小巷,西与人和巷的丁建堂残墙相邻。
刘理顺有一个女儿叫刘秋容,据她回忆,此房已有一百多年了,最初大约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后来有所扩建。新中国成立后房子被政府收缴充公,如今住在里头的人家,其实都是从房管所租用的。房子架子还在,内部格局却做了不少改动,能撬的撬了,能拆的拆了,大部分细件和家具流失一空。由于缺少维修,房舍破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