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是属于他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们走完人生之路。所以,父亲应该注意为孩子多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
不可否认,孩子因为年龄小、各个方面都不成熟,而且还处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但是他始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和自身的情感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和决定的潜能。因此,父亲应该让孩子的这种潜能充分释放。
父亲不能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受成人模式的禁锢而不能正常地发展。父亲要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并给予正确的参考意见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做决定,让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强化。
在生活中,父亲也要做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逐渐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
建议五: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将自己面对未来的生活,面对将来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所以,父亲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尊重他的选择。要在让孩子进行选择的同时,给孩子指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告诉他要承担他所做出选择的一切后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基础上,选择未来,发展自己。
对孩子而言,最大程度地尊重、培养自己的选择权利,是他人生的第一课。它不仅使孩子养成独立的意识,还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选择,学会为选择付出,为选择而承担结果。父亲应该明白,尊重孩子的选择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
建议六:引导孩子迅速做出决定
有人说,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决定是鲁莽冲动,而深思熟虑后仍迟迟不决断是优柔寡断,与果断是想对立的。那么,父亲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迅速做出决定呢?
首先,教孩子学会认真思考,审慎选择,要告诉孩子,在做决定前要好好想一想。其次,引导迟迟不能决断的孩子尽早做决定,比如,孩子在面对两个不同的玩具时,可能会难以割舍,这时,父亲需要告诉孩子选择其中一样,并告知他原因。还有一点,当孩子的选择在成人看来不合理时,父亲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如果不太重要,可以让孩子尝试改变决定;如果事情比较或很重要,父亲就应该劝说孩子改变决定。
建议七:让孩子坚持自己正确的决定
一个孩子在爸爸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决定:写完作业后才能看动画片。但是孩子只坚持了三天就坚持不下去了。鉴于孩子的意志、情绪和外界的影响等作用,这也是正常现象。但父亲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正确决定,要让孩子懂得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父亲可以与孩子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奖惩措施,把协议贴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督促。
建议八:遇到大事仍需要与父母商量
虽然说,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但是,父亲也要告诉孩子,遇到大事时,也应该与父母商量,毕竟父母的人生阅历要比孩子多,遇到事情会比孩子考虑得全面一些,能够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另外,与父母商量,也是尊重父母的表现,否则凡事孩子都是自己做主,他就会增长傲慢心,就会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这样,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教子箴言】
在生活上,父亲注意不要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切忌对孩子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强制规定,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虽然孩子年龄小,但父亲可以加以指导,切记不可代替而为之。否则,孩子长大后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时,就无法适从,难以做出自己的决定。
与孩子一起锻炼
运动可以强身,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原本郁闷的心情,运动之后就会豁然开朗。生命本身就在时时刻刻地运动着,如果父亲能培养孩子定时定量运动的习惯,那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就请父亲与孩子一起锻炼吧,最好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家教现场】
胡强是个12岁男孩,很懒惰,暑假宁愿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也懒得出去做一下运动。为此,爸爸经常抱怨:“胡强这孩子,可真是个懒孩子,不爱运动。”
☆ 家有坏爸爸 ☆
有一次,爸爸又在向妈妈抱怨:“你说胡强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爱运动,懒得要命!”
妈妈却不紧不慢地说:“懒?不爱锻炼?这不是跟你一样吗?‘有其父必有其子’呀!”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辩解道。
“他是你儿子呀,你都不运动,不给他做个好样子,他能运动吗?”
……
就这样,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孩子是否应该锻炼。可巧的是,爸爸妈妈的这一段对话被胡强都听到了。他想:“这下我有不运动的借口了!”
从那以后,胡强依然不去运动,反而比以前更有不运动的“自信心”了。
☆ 家有好爸爸 ☆
抱怨归抱怨,可胡强始终没有改正懒惰不锻炼的坏毛病。于是,爸爸不再抱怨,他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反思了一下,想起儒家经典上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眼前一亮:难道问题会出在我身上吗?我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呢?”
很快,他就找到了原因,那就是自己太懒,也懒得去锻炼。于是,他要做出改变。晚上,爸爸走到孩子的床边,轻轻地说:“孩子,早点睡,明天早点起!爸爸要和你一起去公园跑步,怎么样?”
儿子很意外地看着爸爸:“是真的吗?真去跑步?您以前不跑步的呀!”显然,儿子还是有点惊喜的。
“当然是真的。从明天开始,爸爸要和你一起锻炼,把咱们的身体锻炼得棒棒的!”爸爸认真地说。
“好的,爸爸,我这就睡。您也早点睡哦!”儿子很兴奋。
半夜,儿子在梦中说了一句话:“我和爸爸在锻炼!”
【案例分析】
好爸爸善于自我反省,并能发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从而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也变得喜欢运动了。坏爸爸只是一味地抱怨孩子懒惰,并不知道反省,在妈妈提醒他没给孩子做运动的榜样时,他仍旧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每一位父亲都应该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更应该认识到与孩子一起锻炼的重要。美国《预防》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儿童与青少年中,有76%的孩子表示想与家长一起运动。可见,孩子是非常愿意与父亲一起运动的。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如慢跑、爬山、游泳等。当然,父亲要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要是逼迫孩子“一步登天”,往往欲速不达。
与孩子一起锻炼,我们既做父亲,也做陪练;既锻炼了孩子,也锻炼了自己,真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情。另外,父亲也可以借与孩子一起锻炼的机会,与孩子在一种比较放松的氛围中与他沟通,从而能有效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和关系。
所以,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请父亲们从现在做起,与孩子一起,加入到锻炼身体的队伍中来吧。
【教育建议】
建议一:鼓励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
父亲要鼓励孩子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如果孩子的个子比较高,愿意跑跑跳跳,就可以鼓励他选择篮球、排球等球类;如果孩子不太爱剧烈运动的话,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鼓励孩子选择这些运动项目时,父亲也应该起一个带头作用,也就是让自己爱好这些运动,或与孩子一起尝试这些运动项目。
建议二: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
孩子只要参加体育运动,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好事。父亲不仅要鼓励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还应该鼓励他积极参与其中,更应该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与孩子一起分享体育运动的快乐,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孩子参加运动、锻炼自己的积极性。
一个10岁的小男孩迷上了篮球,虽然父亲对篮球没什么兴趣,但为了鼓励孩子参与这项运动,他还是给孩子买了名牌篮球、球衣、球鞋等。更难得的是,他还抽出很多时间陪着儿子一起练球,还陪儿子去体育馆看球赛。后来,当儿子惨叫比赛时,父亲总是给儿子呐喊助威,儿子也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关注,所以也打得特别好。
可见,父亲实际参与到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中,比说教更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因为父亲的参与就是对孩子运动的肯定。
建议三:与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
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可以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对身体大有好处,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越在户外多活动,孩子就长得越健康,适应力就越强。
户外运动项目有很多种,如跑步、远足、打球、游泳、做操、登山、攀岩、打太极拳等等,这些活动很常见,很简单,应该与孩子一起做这些运动,并养成习惯。因为进行一次两次类似的运动,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要坚持长期做这样的户外运动。
建议四:认识运动与学习的关系
有些父亲可能会担心,孩子运动会耽误学习。所以,尽量给孩子安排很多学习时间,而不给孩子运动的时间;如果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就会认为孩子贪玩,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运动或锻炼与学习并不冲突,反而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因为运动会让大脑变得更轻松,一旦再学习,精力就会比较旺盛,反而会比只学习不锻炼的效果好很多。所以,父亲要认清运动与学习的关系,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教子箴言】
作为父亲,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参加你喜欢而孩子不喜欢的运动,要给孩子选择运动项目的自由,让他自己挑选角色和任务。一旦孩子选定,父亲就应该给予支持,如果孩子需要父亲在精神上的支持,父亲也应义不容辞。
做孩子可信赖的人
一位成功的父亲一定是值得孩子信赖的父亲。可是,今天很多父亲却得不到孩子的信赖,得不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这些父亲很烦恼。其实,这还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改变自己,才能让孩子信赖。
【家教现场】
张冰今年9岁,上小学3年级,非常调皮。一次,他的几个同学踢球不小心把教室后门的玻璃弄破了,老师追查了这件事,但并没有结果。于是,老师就把目标对准了张冰,让他承认是他弄碎的玻璃。
张冰说:“我正在教室里写字,没看见是谁弄的!”老师不相信,认为他在撒谎,于是就警告他:“你要不承认,就找你爸爸来!”张冰有点生气了:“就不是我弄的!你找我爸爸来我也不承认。”果然,老师真把张冰的爸爸找来了。
☆ 家有坏爸爸 ☆
见到儿子,坏爸爸非常生气:“老实说,是不是你打碎的玻璃?”
张冰理直气壮地说:“不是!”
坏爸爸有点忍不住,伸出了手巴掌做出要打的姿势。张冰激动地说:“你打吧,打死我我也不承认。”
结果,坏爸爸的巴掌真打了儿子的脸,儿子没吭声,也没躲闪,任凭坏爸爸打……
☆ 家有好爸爸 ☆
好爸爸来了,看到儿子不躲闪的眼神,他就明白了几分。他平静地说:“冰冰,告诉爸爸,是不是你打碎的玻璃?”
张冰说:“爸爸,不是我打碎的。我真的在写作业的。爸爸,我相信你会知道我是被冤枉的!”孩子一脸充满信任的真诚。
好爸爸说:“爸爸也相信你!”接着,爸爸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了起来……
最终,老师查出了打碎玻璃的“真凶”。
【案例分析】
坏爸爸不相信孩子,孩子自然也就不相信爸爸,结果坏爸爸的巴掌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承认”,这种粗暴的做法确实是不妥的。好爸爸则能从孩子的眼神中看出端倪,从而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对话,这样的爸爸是值得孩子信任的,孩子也表明,他是相信爸爸的。当然,爸爸后来的转变也很有效,促使老师找到了真相。
要想走进孩子的心里,就一定要做孩子可以信赖的父亲。一位教育家指出,在今天的家庭中,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对家长的信任,在孩子看来,父亲每天就知道管着他,强迫他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有的父亲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在客厅兴高采烈地看电视;让孩子语言文明,自己却脏字不离口。试想,这样的父亲怎么能得到孩子的信任?
只有做孩子可信赖的父亲,孩子才会愿意与父亲交流,才会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亲,父亲自然就会了解孩子,就会知道孩子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做孩子可以信赖的父亲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要充分信任你的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父亲因为孩子的不信任,不肯与自己沟通,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亲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而感到苦恼。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信赖您,把您当朋友呢?很简单,父亲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给父亲以信任的回报。因为父亲的信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动力,能够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信任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还应该表现在行动上,要用信任的眼光和神态去面对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放飞心灵。
建议二:对待孩子一定要真诚
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感受什么,要把真诚心表现出来,也就是要向孩子敞开内心的思想感受。这样,孩子才会信赖父亲,才会向您也敞开自己的心扉。
建议三: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父亲虽然很忙,但也要尽可能地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知道,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包括母亲的爱,祖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都不能取代的。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孩子就会感受到父亲的温暖,就愿意与父亲亲近,从而信任父亲。
建议四: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父亲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是亲子间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会增加孩子对父亲的信任感。除了对孩子说:“吃饱了吗?”“作业写完了吗?”“别看电视了!”“睡觉去吧!”之外,还应该学会向孩子询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你认为呢?”“你心情如何?”等等,这样就能表达出父亲对孩子的情感。
当然,提出问题后,父亲还应该认真去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否则,孩子也会感觉那些问题是敷衍之词,也就不会相信父亲了。
建议五:注意把握好生活的细节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父亲用心去把握,把握得好,就能做孩子可信赖的父亲。比如对孩子要信守承诺,不蒙骗孩子,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事要有责任心,对人要有宽容心,做事要果断,有勇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给孩子,关注孩子的非知识因素,如学习方法的调整、注意力的培养、独立行为的培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高兴事,与妻子和睦、融洽相处,积极乐观,不翻看孩子的日记,不拆孩子的信件,不监听孩子的电话,等等。这样,父亲就会给孩子一个高大的形象,就会更加信赖父亲。
【教子箴言】
很多父亲喜欢端“家长”架子,喜欢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动辄训斥孩子一番,教训孩子一顿。要知道,这样做不但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反而会使得孩子敬而远之。父亲只有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才能让孩子信赖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