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撤过程中,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党政机关干部不断受到国民党顽固派和反动道会门的干扰破坏。他们制造事端,挑衅堵截。10月5日,丹阳导墅镇附近的反动道会门组织--大刀会会徒300余人,在反动会首符振铎的纠合下,在大坝头肆意向张堰区大队挑衅,挥舞大刀,疯狂向区大队战士杀来;国民党交警部队在丹阳窦庄庙附近袭击骚扰北撤队伍;国民党“镇波军”一部在句容企图堵截北撤部队。面对敌人的挑衅,北撤部队和地方武装被迫进行还击。丹阳县副县长高俊杰率领张堰区大队在新四军第四十八团一部的配合下,开枪还击,当场击毙疯狂进攻的大刀会会徒18人,击退了大刀会的进攻,并协助部队逮捕了该会会首。收缴了全部武器。11月上旬,高俊杰带领短枪队员10余人,袭击了不断前来骚扰的国民党交警部队,毙顽警2名,缴获汤姆机枪、卡宾枪、手枪各一支。企图堵截新四军和党政人员北撤部队的国民党“镇波军”一部,也被击毙百余人,俘五六百人。
(第四节留守组织的建立
一、组建留守机构
1945年10月16日,苏中第五地委在镇江县新华区段家桥聂家埭村,召开了县以上(含县)留守人员工作会议,镇江县周忠、丹阳县宦德胜、江镇办事处朱某等出席了会议。镇句县因北撤时没有来得及安排县级留守人员,所以没有人出席这次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五地委书记金柯作动员报告。他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讲清了北撤原因,阐明了留守坚持斗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坚持斗争的方针、政策、策略、任务,部署了各项具体工作。
会议根据上级决定,新四军北撤后,中共苏中第五地委和苏中第五专员公署等机关相应撤销,改建成丹北中心县委(对外称新四军江南留守处),领导原第五地委、第五专署辖区(下称丹北地区)内各县的留守坚持斗争工作。会议宣布,丹北中心县委由书记陈云阁(原任五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康迪(分管组织工作)、委员高俊杰(分管军事工作)3人组成,对外称“新四军江南留守处”,陈云阁兼主任。中心县委下设一个百余人的警卫大队,大队长马文钦,副大队长顾正卿,教导员李顺之。警卫大队分3个排。排长分别是刘腊生、耿龙根、陆水根。另设一个警卫班(班长徐金保)、一个长江交通组(组长何敬培)和一个通信站(站长张长寿)。
会议还宣布:新四军北撤后,镇句县和江镇办事处分别由华中工委江南办事处和苏中第二地委领导,其他如镇江、丹阳、武进、澄西、扬中等县均属丹北中心县委领导。此外,增设铁道特派员。由葛文英担任,负责铁道一线的坚持斗争和中心县委同各县以及太滆与茅山两个地区的交通工作。
苏中第五地委会议结束后,镇江县即在圃山区华阳观村(现属镇江市大港经济开发区)召开第二次北撤会议,传达地委会议精神,部署全县留守工作。会议由县委书记程中和县长赵文豹主持,主要留守干部全部参加。会上宣布了镇江县留守机构的组成人员:周忠任县特派员,负责全县留守坚持工作;李济任新华区特派员,兼该区党的单线联络员;朱一鸣、李景福分别担任圃山区和越东区党的单线联络员,王郑区因没有选派留守干部,暂由李景福兼管。会议还决定建立一支短小精干的县武工队,聂老虎、吕旺儿分任正副队长。队员有马正贵、赵鸟根、何邦富、缪纪根、陈荣生(兼周忠的警卫员)、孙桂生(兼交通员)等6位同志。至此,镇江县的留守机构组成人员共12人。后来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留守干部与武工队员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至解放前夕已发展到47人。
丹阳县特派员是宦德胜。该县分东、中、西3个片开展坚持斗争活动,宦德胜和谈宇、谈梅芳、赵树海等在西片辛(现丹徒区辛丰镇)胡(现丹阳市胡桥镇)区。江镇办事处于1946年9月任命赵雨林为县特派员,负责该地区的坚持斗争工作。扬中县也组建了留守处,由张恒柏、黄万余、朱松华等13人组成,张恒柏为主要负责人。担负起该县的坚持工作。
与此同时,在原苏浙区党委和苏浙军区地区留下的少数党政干部组成苏浙皖边区特委(对外称苏浙皖新四军留守处),陈立平为书记。下辖4个分工委:茅山工委,书记徐明;大滆工委,书记孙章录(后徐行);郎广工委,书记张思齐;浙西工委,书记杜大公。中共茅山工委下辖句容、茅东、江宁、溧高、溧南、横山等县。每县各建立一个党支部和一个武工队。句容县武工队队长为朱年坤。宋亚欣为武工队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为了便于行动,武工队分别组成短枪组、长枪组和武工小组。在组建句容武工队的同时,又联系到地下党员、基层干部和基本群众100余人,组成单线联系的秘密性组织。此外,县以下各区建立武工组、情报组。茅东县亦于10月底委任县特派员、县武工队长和区武工组长。茅东县特派员张仲英(原任县委副书记)兼武工队长;陶宝区(现丹徒区上会镇的陶巷和宝堰镇的一部分地区)武工组长凌荣炳,凌牺牲后,于1946年底由赵阿山继任;九宝区(现丹阳市的九里镇和丹徒区宝堰镇的部分地区)武工组长汤连保;汤因身份暴露于1946年5月撤往苏北,年底由吴金坤继任。镇句县没有来得及组建留守机构,由黎明、孙英、张勇和短枪队员杜连三、彭玉才等分别在镇丹、东北两区坚持斗争,张勇任东北区联络员;同时,个别任命胡英为县级联络员(一说县特派员)。不久张勇牺牲,胡英因身份暴露撤往苏北。1945年12月,为加强该县坚持斗争的力量。召回已北撤的王傲毅任镇丹区武工组长,在该区开展坚持斗争;1946年9月,又任恽白为该县武工队长。
至此,各地留守组织及留守人员均已建立和确定,为以后的留守工作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明确斗争方针和任务
留守组织和人员坚持斗争的方针是:坚持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争取胜利。
坚持斗争的任务是:1.建立隐蔽点,坚持原地斗争;2.保护烈军属,保障党、群、民兵组织和没有北撤的干部的生存:3.妥善埋藏好留下作坚持斗争用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换回群众手里余存的抗币;4.相机开展锄奸斗争,建立灰色武装,打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反动分子;5.做好统战工作、两面派工作和开展打人敌人的内线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原地斗争,不失掉阵地。
三、留守坚持的准备工作
新四军主力北撤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各县留守组织建立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大力宣传北撤的伟大意义。北撤初期,许多人对新四军北撤不理解,认为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浴血奋战8年,把天下打下来让给国民党,思想上转不过弯来;决定随军北撤的基层干部也有恋家思想和埋怨情绪,迟迟不愿北上。针对干部群众中的思想实际,中共茅山工委和丹北中心县委分别在丹阳延陵、段家桥附近的许家村召开留守干部会议,进一步宣讲北撤的伟大意义,具体部署北撤后的工作任务。张仲英还在新河镇召开了有数百人参加的各界群众大会,宣读《江南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同时,张仲英、王傲毅等人还亲自与地方上层人士个别谈话,宣传党的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以及江南新四军主动北撤、避免内战、争取实现和平的诚意,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动员隐蔽谋生,建立秘密联系。对面孔已经红的基层干部,除尽量动员他们北撤外,对那些北撤确有困难的,就动员他们去外地隐蔽谋生。对没有暴露的地下党员,重新进行整理登记,建立单线秘密联系。
建立密室和联络点。根据上级布置,每个留守干部都要建立公开、半公开和绝对隐蔽的宿营地各20处。除在可靠的党员骨干家里砌隔墙、挖地窖建立密室外,还在野外挖了地洞、地窖,利用山洞、石堆、芦苇丛等高秆植物及庙堂佛座建立密室,以备隐蔽之用。同时确定联络暗号,建立联络点,掌握社会动态,伺机开展活动。
以上这些准备工作,为尔后的留守坚持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