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全国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开始实现。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陕北红军主力和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及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分别开赴抗日前线和敌后作战。卢沟桥畔的枪声,也极大地震动了镇江大地。八一三上海抗战的硝烟,更使镇江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迫在眉睫的亡国危险,纷纷以实际行动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镇江沦陷后,城乡各地人民群众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演进为抗暴自卫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斗争,并在此基础上纷纷组建抗日自卫团体和游击武装,逐步走上了自发抗日的武装斗争之路。
(第一节七七事变后镇江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开展广泛深入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中央,要求国民党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同时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4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此时国民党当局对抗日救亡活动的限制有所放宽,镇江城乡青年、教育、文化、工商、妇女等各界群众更以空前高涨的热情投人到抗日救国的各项行动中去。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镇江人民群情激愤。广大知识青年率先行动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热潮。在镇江城内,青年学生和教师成群结队的游行示威、街头演讲活动竞日不断,到处充溢着拥护国共合作抗日、支持政府抗战、誓死保卫国家的爱国气氛。由进步教师沙鸣鹿、进步学生范用等创办的穆源小学儿童剧社还经常上街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戏剧。设于镇江东乡黄墟的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大港席家村小学等校师生,在校内外张贴标语,画墙头壁画,“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怒吼声响彻校园和田野。爱国青年姚一青自沪返乡,在姚家桥发起组织青年抗日救亡团,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7月19日,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浪潮推动下,镇江成立了江苏省会各界抗敌后援会,下设防务、慰劳、情报、交通、救济5个委员会。20日,省会各界抗敌后援会通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要求立即出兵抗击日本侵略者,同时电慰在北平、天津地区英勇杀敌的抗日将士,并汇去慰问金900元。
日本侵略军在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即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同时集中10个师团和驻沪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狂言“3个月灭亡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行径,激起镇江城乡人民同仇敌忾,群情更加激愤。尽管国民政府于8月15日宣布京(宁)沪铁路沿线实行戒严,禁止民众游行集会。所有抗日救亡活动均得在由省会各界抗敌后援会改建的省会民众组
织委员会指导下进行,但是省立镇江师范、省立镇江中学和崇实女中等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仍然纷纷出动宣传队,在城区各主要道口作街头演讲,教唱《九一八》、《抗日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并在伯先公园五卅演讲厅等处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和话剧。师生们还深入谏壁、大港、高桥等乡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各界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将士抗日。省戏剧协会专门成立救亡演剧队,在城乡巡回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和《一颗炸弹》等活报剧。省会民众教育馆迅速组建施教队,印发大批《告难民书》、《告乡区妇女书》,制作幻灯片,深入城乡各地放映,揭露暴日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淫掠的滔天罪行,宣传前方抗日将士英勇悲壮的爱国壮举。时任省会民众组织委员会副主委的商会会长陆小波主编的《救亡文辑》刊物,及时专门辑录了各地抗日消息和宣传抗日的文章,无偿发行,鼓动民众投身抗战。9月初,各级学校开学后,均突击编、教抗战教材,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10月27日,镇江县总工会代表镇江2.5万余工人致电国民政府实业部转世界各国产业职工工会及其他劳工团体,呼吁“支持正义。对暴日采取经济绝交制裁”,以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和侵略。
在丹阳,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各进步社团即联合行动,走上街头,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号召各界民众共赴国难,支援抗战。同时,经过积极筹组,于八一三事变后成立了统一的救亡团体--丹阳青年救亡服务团,领导核心由张绍祖、倪天铎、任迈、彭炎、洪流等组成,下设组织、宣传、研究、总务、联络等组,团员最多时发展到300余人。在妇女界还专门成立了丹阳妇女救亡服务团。两个救亡服务团密切配合,并肩战斗,深入城乡各地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和促进社会各界团结抗战。
二、投入紧张火热的备战行动
在暴敌入侵、大敌当前的形势和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国民党镇江县政府根据省政府的指令,积极实施了若干备战应变的计划和措施,得到了各界民众的支持和响应。县政府及所属各单位的公务员积极参加江苏省公务员军训总部第七大队的军训活动,军训内容分学科和术科两大类。学科为学习步兵操典、构筑防御工程和防空、救护等知识;术科为参加操场训练,每周两个下午。同时建立镇江县民众训练委员会和壮丁训练总队,前者是县政府的行政机构,后者是各级壮丁训练队的统率机构。
各区、乡、保均建立壮丁训练区队、中队和小队。各区还设一所民众学校,负责对壮丁训练队进行有关抗日政治和防空、救护等军事常识的教育。全县有23389名青年参加了各级壮丁训练活动。
壮丁们对日本侵略者久怀仇恨,受训热情高涨,除政府发给一些库存旧步枪供训练用外,许多人还自愿出资购买子弹作实弹射击训练。其时,城内的公共体育场和宝盖路商团操场经常同时有数支壮训队操训,场面颇为壮观感人。八一三事变后,壮训队由一般军事训练转向防空、救护演习,并参与治安巡逻和缉查汉奸等工作,配合做好各项应变准备。据统计有167名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参加了特种壮丁训练:有700名壮丁参加了随军运输队;有500名壮丁组成警卫中队,负责警卫电灯公司,同时配合警察作战时巡逻;还有2000名壮丁配合守军修筑战壕50多公里,其余大批壮丁和广大城乡民众则配合驻军从事维护铁路桥梁安全畅通等战勤工作。
七七事变爆发,特别是八一三上海抗战打响后。镇江地区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急前线之所急,纷纷捐款献物。慰问赴前线抗日的将士和从前线来镇疗伤的伤员,掀起了救亡支前的热潮。工商界人士仅数日内即认购救国公债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城乡广大民众共向过境开往前线的部队捐献棉被8万余条、大米300包、面粉2000袋、咸菜3万斤。人民群众还热情献出家中铜铁器具,供国家制造抗敌武器。前线形势紧张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在镇江设立轻、重伤兵医院各一所及临时伤兵收容所一所,县民众组织委员会随即组织500名壮丁成立担架队,专门到车站、码头抬运到镇的伤兵。负责收治伤兵的江苏医学院因病房有限,经留美回国的胡定安院长考察选址,还在西郊蒋乔乔氏祠堂开设了江苏省重伤后方医院,乔家门村每家出人,承担了从牌湾火车站抬担架接运前线伤员的任务,遇有伤员牺牲时还承担安葬烈士遗骸的工作。为了做好伤员护理工作,县民众委员会迅速从城乡各地紧急招募一批稍有文化的妇女,经过短期集训后,到各医院和收容所担负护理工作。全城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全部医师均无条件地投入抢救伤员的工作,前后共收容治疗伤兵计2.1万余人。丹阳青年救亡服务团和妇女救亡服务团也积极配合设在丹阳的第34后方医院,开展抬运、护理和慰问伤员等工作。
11月12日上海沦陷,接着苏州、无锡、常州相继失守,大批难民蜂拥至镇江。省会民众组织委员会会同镇江(音万)字会在火车站设立输送难民办事处,在江边设立难民招待所,连同前几个月在内至11月底,共接待、转运难民60余万人。镇江水上交通发达,当战事需要,国家征调船舶为前线服务时,广大船东、船民们踊跃响应,共征发轮船30艘、民船2300余条。实业巨子陆小波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名望。团结地方名士冷御秋、严惠宇等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他带头并动员各界人士认购救国公债,指令新镇江轮和普济轮日夜运送难民过江,3个月运送难民50余万人。上海大场失守后,他积极推动工商界疏通物资,并动员轮船、民船两个同业公会担负物资运输任务。当11月下旬国民党省、县政府撤离后,他积极商请奉命撤离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江苏银行各留4万元共12万元备存地方救急之用,并为红字会购贮一批救济物资和急救医药用品。还安排留守人员组成救护队,直到12月上旬镇江沦陷前夕,他才挥泪乘船离去。
三、严惩为虎作伥的汉奸
上海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不断对京沪铁路沿线城市进行空袭。镇江是江苏省会,更是南京重要门户,自然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当敌机来袭时,人们常常发现城西京畿岭伯先路一带有人对空发射信号弹,时红时绿,丧心病狂地在为敌机指引方位。经保安部门查证,这个发射信号弹的人正是住在伯先路东侧的西医蒋怀仁的小儿子蒋孝忠,并在他家挂的一幅山水画画轴后的墙洞内搜出一部收发报机,在箱子里查获1支信号枪和多发信号弹。
蒋孝忠叛国事敌的汉奸罪证确凿,束手就擒,其同案犯也被逮捕。
这个为虎作伥的汉奸败类,早就认贼作父拜倒在以行医为名在镇江从事特务活动的日本间谍大井弘的脚下,甘心为敌效劳。
就是这个大井弘,抗战前以日侨身份匿居镇江义渡码头街,表面上开诊所行医,暗中奉命搜集中国山川地形、道路桥梁等资料,刺探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直接为日军进攻中国作准备。日军占领镇江后,这个无耻的间谍摇身一变,当上了镇江日军宣抚班的班长,其特务、间谍的身份昭然若揭。
经审讯,汉奸蒋孝忠及其同案犯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10月初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四、热血青年从戎报国
暴敌人侵,镇江一批爱国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决心从戎报国,与侵略者决一死战。1937年9月,国民政府在镇江设立征兵机构征募新兵,全县有703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10月底,上海救亡演剧队途经镇江宣传演出,爱国青年熊开民、石炎等人随队西行,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11月下旬,省立镇江中学、省立镇江师范和崇实女中的17名15岁至20岁的各校抗日救亡宣传员,联合组成江苏省会流动化装宣传队,由公推的队长李天沛率领,全副戎装,渡江经扬州沿运河北上宣传抗日,行至徐州被驻徐第二十二集团军挽留接收为该集团军战地服务团。这17名青年参军后,抗日热情不减,在翌年5月徐州会战中撤退时被打散,陶蕙荣、王汉庆、孔祥征光荣殉国。刘海燕和韦来宽则辗转分别奔赴河南、湖南参加了新四军,后来均为抗日捐躯。其他队员在战场上失散后仍一心寻找抗日队伍,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奔赴延安,多数到了重庆等地大后方,继续为抗日救亡奋力工作。与此同时,镇江弘仁医院救护班的9名学员,在院长戴秾季的支持下,携带医院提供的部分药品器械,沿江西行抗日,在安徽芜湖加入第四十九军第二〇五师,担任军医。该医院的曹家庆、倪介斌则经介绍于1938年1月转辗到达南昌,成为参加新四军的第一批医务人员。当时还有众多的热血青年急切地投奔抗日战场,有的组团西行南昌,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有的就地或在北上、西行途中应征参加国民政府军,走上抗日前线。
据不完全统计,至镇江沦陷前夕,仅镇江城区即有5批近750名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战场。
镇江城乡一些较早接受进步思想的爱国青年。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热切向往延安,向往八路军、新四军,也纷纷自觉地踏上了寻找革命救国真理的征途。最先行动的是1937年8月中旬,在城区和大港任教的束荣祖(现名于丁)、陈燮声和王北苑3名小学教师结伴西行,到达西安后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前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其后,姚家桥小学校长田先针经中共地下党员指引,也长途跋涉到了延安,投入革命洪流。田先针到了延安后,还给姚家桥小学师生写信,勉励他们教书、读书不忘救国。是年冬。一些受过田校长教诲的师生纷纷走上抗日救国之路。如年仅14岁的女学生陈莉青(现名林莺)即邀约几名女生奔赴南昌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江西青年服务团。与此同时,在镇江城内求学或工作的进步青年张彦、于在兰(现名于晶)、赵菊珍(现名赵磊)、巫之禄(即著名诗人闻捷)和韩晋孙(现名汪诚)等也结伴或独行,奔赴延安等地,千方百计投奔中共领导的革命队伍。也有些人如杨杰、王若谷、黄宗林等人则是在上海经中共地下组织介绍而参加了新四军。镇江小学教师杨瑞年,一度曾因积极宣传抗日而被捕,保释出狱后继续从事救亡工作,并于是年冬,经任弼时妹妹任季瑶的支持帮助,瞒着家人奔赴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学兵队,后调至皖南云岭新四军教导总队女生队,直至在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6月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福建
赤石。
在丹阳,1937年11月,青年救亡服务团和妇女救亡服务团的骨干33人,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分头奔赴武汉和南昌,踏上了新的抗日征途。
(第二节镇江沦陷前后抗击日军的战斗
一、抗击空袭镇江的日机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