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理由】
平遥古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
平遥古城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非常值得一看。
先睹为快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千米。自有筑城活动开始算起,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平遥古城以其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之多、密度之高、跨度的时间之长,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是我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一部分,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城内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外观封闭、大院深邃。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城内,有大量的清朝末年民居、寺庙建筑、街道铺面等,与古城墙共同组成完整的平遥古城。直到19世纪的中后期,平遥古城逐渐成为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和金融业总部所在地。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时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旧时的平遥城住宅布局严谨而不呆板,透漏出精美和古朴的建筑工艺,这些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景点导览
●平遥古城墙
古城平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平遥古城墙,以它古老、雄伟的风姿屹立在晋中平原上。平遥古城墙位于平遥县城中心位置,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
平遥古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10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
古城墙起到防护的作用,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现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数字修筑的。显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孔圣人的尊敬和对儒学的尊崇。
古城墙周围原本还有护城河,在战乱年间,这条护城河为保护城内百姓安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墙东西有四座方形瓮城,两两相对。在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
这座县城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现存城墙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经过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
●日升昌票号
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北方一座商业重镇。在19世纪中后期,平遥的商业地位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
1824年,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城内首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它采用票号汇兑,代替了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解款方式。不仅如此,他还最早在汇票上特制水印,用来识别真伪。
在日升昌的影响下,19世纪末山西票号发展到33家,分支机构遍布国内85个城市,以及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分号总计400多个,号称“汇通天下”。
在这一时期内,仅平遥城内的南大街和西大街,就设有20多家票号总部,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一半以上,基本垄断了中国的金融汇兑业务,简直就是一座“票号城”。票号成为了平遥古城强大的支柱,带动了平遥古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
日升昌票号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的时光,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各地各大银行的“乡下祖父”。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曾经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迁址到察院街。
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平遥文庙的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
平遥文庙至此一直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
●平遥城隍庙
平遥县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东侧,初建于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修葺补筑。城隍庙在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续修。
现存庙宇由城隍庙、灶君庙、财神庙三组建筑群组成,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各占左右。庙宇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占地共7302平方米。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大殿、寝宫楼阁。中轴线建筑两侧是:游廊、官房、钟鼓二楼、配殿、灶君、财神二庙。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前殿后寝,是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
平遥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集艺术与文化知识于一体,是平遥古城耀眼的明珠,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它与县衙署对称设置,是古代“阴阳各司其职”、“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是研究古城思想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延伸阅读
●宋梦槐的传说
宋梦槐,字位三,平遥北三狼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历任知县、知府、武卫军副统领、吏部主事等职,官至四品大员。宋梦槐晚年弃官经商,久居乡里。在平遥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下面讲述一个他智退“兵匪”的故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有一股被打败的零散部队路经平遥。这股“兵匪”非常嚣张,他们所经之地均被洗劫一空。他们来到平遥的消息传出后,当时的知县和各界人士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宋梦槐当时在平遥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但人仍精明强干,才思敏捷。大家请来宋梦槐来商议此事,不一会儿,宋梦槐身着长袍,手提文明棍进了县衙,知县及众人忙起身见礼。
宋梦槐知晓了事情的经过后,略一沉吟说道:“我们不妨采用‘借尸还魂’之计来试试。”众人都大惑不解,接着,他解释道:“我们将城门紧闭,准备二百个小瓮,瓮用红布蒙上,分置四面城墙垛口上,将城内所有大炮全部搬到城墙上。兵匪们一看城内有了准备,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说着,宋梦槐用目光扫视了大家一眼说:“另外,各商号还要捐一些银两。如果这些装备能吓住‘兵匪’,他们必然会提出来要些银两,这样大家出点银两就可以打发他们走了。”宋梦槐说定,众人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妙,于是分头准备去了。
第二天中午,“兵匪”来到西门外,一见城上有了准备,果然没敢轻举妄动。于是派出一些军官带着随从前来喊话:“我们是国民革命军,途经此地,快快打开城门。”
这时,精神矍铄的宋梦槐站在城墙上朗声说道:“我乃前清京都吏部主事,守卫天津大口的武卫军副统领宋梦槐,关于你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早有耳闻,本应大开城门夹道欢迎,但又怕你们手下的弟兄不听号令,骚扰百姓,所以万不得已我们作了防范,请多谅解!”
喊话的军官听到这话大骂起来,他说:“大胆宋梦槐,你竟敢强词夺理,拒不开门!只要我一声令下,管叫你平遥城变成一片废墟!”
“如果强行进城,我们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尹坦,大炮侍候!”宋梦槐大喝一声。尹坦是宋梦槐多年的贴身保镖,这时,只见尹坦将手一挥,城墙上的一门门大炮都被揭去了盖头,炮口对准了那位军官。那军官一见,吓得狼狈逃去。
过了一会儿,“兵匪”中又窜出一人喊道:“宋大人,久仰大名,刚才那位兄弟说话多有冒犯,请多多谅解。这次我们路过贵地,人困马乏不能前行,只要你们能供给我们些吃喝银两,我们绕过去就是了。这个想法你看如何?”
宋梦槐听了,不由心中暗喜。于是立刻吩咐人们将准备好的东西银两从城上吊下。“兵匪”们得了许多银两,于是绕城而去。由于宋梦槐的这次出面主持,施用巧计,平遥城免遭了一次大兵灾。
小贴士:
●最佳旅游时间:
这里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冬季风沙较大。夏季是比较合适的旅游季节。
●门票:
平遥古城套票120元,残疾人可购半票。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人免票。票为当日有效并印有持票人姓名的信息票,如需第2日继续游览,需持票到小十字、县衙、北门售票处办手续。
●开放时间:
8: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