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理由】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她是一座既怀旧又现代、既东方又西方的地方,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上海既古朴又摩登,既富东方神韵又有西方风味,令人痴迷。人们被她的文化、历史、人文以及活力所吸引。上海就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一样,因此也具有“东方明珠”之美誉。
先睹为快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2000年之久。所以说,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至2003年末,上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纪念地点29处,保护地点14处。
迄今仍保留着我国唐、宋、元、明、清以来的若干古迹和富有特色的园林。既有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龙华古寺,也有建于三国时期的静安古寺和国内外知名的玉佛寺,还有号称江南名园之秀的豫园等。
除此之外,上海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这里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不少革命遗址。有诞生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会址;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居;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寓所;有文化巨匠鲁迅先生的故居等。
上海是一个不断发展日渐强盛的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其内外联系广泛,交通、通讯比较发达,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注意的目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培育出口产品的开发,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由于上海进步的步伐十分迅速,使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越来越高的经济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还相继建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功能性建筑,构成了迷人的都市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上海的旅游新景观,向世人展示了上海的新风貌。有象征上海的外滩;有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有创造了十个“世界第一”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中国第一摩天大楼金茂大厦;以及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正在热情地期盼人们的到来。
景点导览
●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东方明珠塔列亚洲第一,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电视塔,是世界第三高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设计者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是非常富于幻想的一种创意。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
筒体内有6部电梯,其中一部是可载50人的双层电梯,还有一部在上球体和太空舱间运行。塔体可供游览之处有:下球体、中间球体及环廊、上球体及太空仓等。下球顶高118米,设有观光环廊和梦幻太空城等;上球顶高295米,有旋转茶室、餐厅和可容纳1600人观光平台。
上下球之间有5个小球,是5套高空豪华宾馆;太空仓供外宾观光。灯光在电脑操纵下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产生1000多种变化,其灯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乘上东方明珠塔的电梯,只需40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观光球上,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
●上海博物馆新馆
1952年,在当时的市长陈毅同志的支持下,合并了原有的几个博物馆而成立了上海博物馆。最先的馆址在河南南路16号(原中汇银行大厦内)。
1995年底,新馆正式建成。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上海博物馆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上海博物馆整幢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从远处眺望,整幢建筑就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半。建筑总高度29.5米。
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现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以展示珍贵文物为主。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中国明清家具馆。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曾以园内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芜。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已经恢复。
全园可分4大景区,呈现了不同的特色。其构思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棵明珠。
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东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上海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多集中在这儿。
外滩的这些具有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的大楼,虽不是出自同一设计师,也非建造于一个时期,但它们的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整个建筑轮廓线的处理也很协调。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豫园的兴衰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他的父亲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由此可以看出,潘家当时在上海的望门大族。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一座长达4500米的上海城墙建成了。这使得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20余年来上海人民的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这次他们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于是,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开始享受宁静美好的生活。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公元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当时的豫园占地70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美丽。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可惜好景不长,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后至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为不使这一名胜走向没落,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20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有书曰:“一望凄然,繁华顿歇……园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这就是当时豫园的景象。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
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
小贴士:
●交通:
在上海出行很方便,地铁和公交可以把人们送到每一个想要到达的地方。
●最佳旅行时间:
上海的旅游景点很多,一年四季皆可出行。而8~9月是台风季节,最好避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