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清堂”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不久,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分共。在蒋、汪联合镇压共产党后,宁汉两政府的合并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为了争夺中央领导权,国民党各派展开了激烈斗争,蒋介石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处于各种矛盾旋涡中的蒋介石不得不于8月13日离宁赴沪,14日,在上海发表辞职宣言,在一番“进退生死,一以党之利益为依归”的冠冕堂皇言辞下黯然下野。
对蒋介石的下野,二陈虽感十分惋惜,却也无可奈何。8月14日,蒋介石要离沪到老家奉化溪口,陈果夫与张群亲自护送返浙。在溪口,陈果夫陪蒋介石登武岭,游剡溪,徜徉于高耸的危崖和潆洄的流水之间,赏隔溪之绿竹,观岭上之苍松,似乎其乐无穷。实际上,他们的心思,不在山水之间,他们在积极筹划,准备蒋介石的重新上台。
蒋介石下野后的第二天,即8月15日,北洋军阀孙传芳领残部偷袭京沪路龙潭一带,南京局势日渐紧张,陈果夫与陈立夫这时对南京方面采取不合作主义。当陈果夫陪蒋介石到奉化时,陈立夫退居上海。不久,陈果夫也来到上海。而南京方面因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吴倚沧病逝,电催陈果夫即到南京代理组织部部长职务。对此,陈果夫大耍滑头。他想,接受任命,对不起蒋介石,不接受任命,南京方面会任命其他人,因此他欣然接受,但却一直呆在上海,迟迟不赴南京上任,致使组织部长虽有名而无其实,部内工作处于混乱之中。
此时的陈果夫与陈立夫正在上海紧锣密鼓地开展拥蒋活动。他们上下串连,各方联系,逐渐聚集起一股强大的拥蒋势力。
还在北伐战争时期,陈果夫与陈立夫为了反对国共合作,建立自己的嫡系势力便与曾养甫、陈肇英等一些浙江籍国民党员于1926年11月在广东成立了一个组织——浙江革命同志会,这个组织以地域为纽带,以拥蒋反共为目的,很快得到发展。后来,陈果夫随蒋介石到南昌后,便与江西的反布尔什维克组织头目段锡朋搞到一起,并使这两个组织联合起来,成为国民党内右派势力的核心组织。为了使这股右派势力迅速控制整个国民党,陈果夫经与蒋介石密谋后,便以中央组织部长的名义,将这个秘密组织成员委派为一些尚没克复的省市党部负责人,使这些地区一克复,便由他们的势力控制起来。但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北伐一度停止下来,于是,这些拿着空头任命的人一时好梦难成,只好从广州、武汉来到上海,寻找他们的主子,此时蒋介石与二陈都自身难保,岂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只能惺惺惜惺惺而已。但他们在同病相怜之中,也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即要想求得一官半职,必须蒋介石再起。而陈果夫与陈立夫也从这些散兵游勇中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于是极力鼓动他们联合起来拥蒋。这样,以二陈为中心,这股拥蒋的势力抱成了一团。
9月28日,蒋介石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偕张群一道赴日本访问。还在下台之时,蒋介石在军事上抓住黄埔系,把黄埔学生交给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朱绍良负责,以保持自己对军事实力的控制权;在党务上,则抓住陈果夫,让他控制各地党务干部。在访日前夕,蒋介石在上海召见了陈果夫与陈立夫,蒋介石希望陈立夫一起去日本,但陈立夫以身体健康欠佳,极需休息,且不懂日语为由没有应允,蒋介石也不强求,只是向他们面授机宜,要求他们带动拥蒋势力大造声势,使南京陷于困境,并看准机会,实行反击。对此,二陈心领神会。在蒋介石出访日本后,他们更加紧了国内的拥蒋运动。
桂系白崇禧曾专门找到陈立夫,希望聘请陈担任他的顾问,陈立夫因蒋介石下台,对政治没什么兴趣,因此没答应白崇禧聘任,他想放弃一切政务,重去当矿业工程师。虽然如此,他还是希望蒋介石有朝一日能上台,因此,在机要科交接时,蒋介石的机密文件、密码及其他一些高度机密的文件没有交出。然后离开南京,回到上海。
蒋介石的下野,促进了宁、汉、沪的合流。9月11日,宁、汉、沪三方中央党部代表终于坐在了一起,在上海戈登路伍朝枢的寓所举行谈话会,经过三天讨论,决定在国民党三大前先成立特别委员会,“汉宁沪三方中央党部将其职权委托于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委员32人,候补委员9人”。9月16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后,正式在南京成立,决定接收宁汉沪的中央党部及中央政治会议,改组国民政府,宣告“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执监委之职权,改组国民政府”,“以前峙立三党部均不复行使职权”。由于国民党的一批元老派人物如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等均辞职,声称“各为故里游,一了百了”,使得党务大权由西山会议派所掌握,谢持、居正、林森、张继、邹鲁等人均进入32人的特委会,谢持居然成为特委会3名常委之一。军政大权则操于桂系之手。
青白团入团者需面向孙中山遗像宣誓,孰不知,他们所信奉的三民主义早已非孙三民主义之本意。时刻窥测南京动向的陈果夫与陈立夫见时机来到,便率滞留在上海的那帮拥蒋势力揭起了反对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旗帜,尽管陈果夫已被特别委员会推为农民部委员,但他表示决不就职,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拥蒋上台方面。为了使他们反对南京方面的行动形成一股有纲领的政治力量,二陈经过多次策划后,于11月初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取名为“中央俱乐部”。因其英文缩写是CC(英文为CentralClub),故该组织也简称为CC。中央俱乐部以反对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为名,实际上是以拥蒋、反共、清党为主要职责。
二陈兄弟表面上搞得似乎很热闹,而实际上是一个架子。中央俱乐部开始成立时,就只有滞留上海的一些人,加上邻近上海的一些省区党部骨干,计不到40人,“以浙江、江苏、山东、山西、南京、上海等省市的党部执行委员张强、洪陆东、许绍棣、潘公展、苗培成、马元放、郑异(后以字行,名郑亦同)、萧铮、程天放等为主干……并拥护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等为领导人,负指挥责任”。戴季陶和丁惟汾虽然被推为中央俱乐部领导人,但却很少参与其活动,其主要负责的实际上是陈果夫与陈立夫。在二陈的领导下,其成员主要通过在一些刊物上写文章,反对南京中央特别委员会,为蒋介石上台大造舆论,如陈果夫当时与戴季陶等人创办的《新生命杂志》,就是作为其宣传的阵地。
正当二陈兄弟为拥蒋上台多方奔走,大力鼓噪的时候,蒋介石也完成了在国外的活动,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于11月10日回到上海。蒋介石对二陈的举动给予了赞扬,并要求他们把活动开展到南京去。于是,陈果夫专程来到南京。这时,南京方面已发生桂系与汪派争夺中央权力的斗争,导致桂系出兵讨唐,并击败唐生智。11月22日,陈果夫运动一些国民党人举行“庆祝讨唐胜利大会”,实际上,矛头直指中央特别委员会。会议“通过促开四中全会,拥护蒋总司令复职,打倒中央特别委员会及西山会议派”等议案。会后还举行了游行,结果遭到西山会议派分子葛健所指使的军队枪击,击毙4人,伤20多人,这次事件使中央特别委员会和西山会议派声名狼藉。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带领陈立夫等人,得意洋洋地回到南京“主持大计”。1月6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谭延闿、陈果夫、丁惟汾接收了中央特别委员会。7日,中央党部正式办公,特委会宣告取消。9日,蒋介石向全国通电,宣告复职,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组织部长等职。
对二陈兄弟在拥蒋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耿耿忠心,蒋介石当然不会忘怀,他认为二陈是经过患难的忠臣,因而,对他们更加信任。此后,陈立夫继续留在身边参与机密事宜,陈果夫仍然回到组织部任副部长,并代行部长职权。
至于为拥蒋上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中央俱乐部成员,也都一一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将他们分派到一些地方省市担任党部负责人,去取代汪派或西山会议派在各地的势力。于是这些人也就皆大欢喜地分赴各地上任。这样一来,中央俱乐部似乎烟消云散了。其实不然,二陈由于掌握了中央组织部的大权,更加紧了对这些人的控制,而这些人也体会到,只有服从二陈,他们的乌纱帽才能保住,而且还可以升官晋爵。因此,这股拥蒋反共势力更加紧密地抱成一团,他们除了继续拥护蒋介石,排斥国民党内其他派系外,更主要的是开展反共活动。他们主持各地的清党委员会,大肆迫害和摧残共产党人与各级组织,在政治上起了更加反动的作用。在二陈兄弟炙手可热的权势下,人们开始把CC解释为二陈(陈字英文译音的第一个字母是C)的简称,CC系也就成为以二陈为首领的国民党内一大派系,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嫡系。“将共产党遗留作风扫空”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在上海、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市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清党”运动,在“清党”运动中,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惨遭杀害。
蒋介石崛起于军界,在党方可以说毫无基础,这也就造成二陈兄弟在国民党中地位迅速上升。4月17日,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两个权力很大的委员会,一个叫中央宣传委员会、一个叫中央组织委员会,陈果夫分别成为这两个委员会的委员,并且具体负责主持“清党”活动,领导各级清党委员会,专门对付共产党人。
4月底,蒋介石在第一期“清党”的基础上又开始第二期“清党”,他认为,第一期“清党”虽“以极敏捷严厉之手腕,扑灭共产党徒之逆谋,摒除共产党徒于党外”,但并没有将共产党斩尽杀绝,“各地仍有该党余孽暗中活动,或仍匿居旧时共产党机关,藉口已经改组,巧自粉饰,或插入新兴团体,从中捣乱”,因此,还必须继续清党。
对于“清党”运动,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极力赞成,他们认为,光从中央机关清除共产党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国民党各基层组织中,清除隐藏的共产党,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共产党。陈果夫此时已不在组织部任职,其代理组织部长一职由他推荐右派人物吴倚沧担任,组织部的大权仍然由他所控制。7月,蒋介石指令成立全国“清党委员会”,陈果夫、陈立夫都没有在委员会中担任职务,但他仍极力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清党委员会”,在7名“清党”委员中,就有曾养甫、段锡朋、吴倚沧、郑异、肖佛成等5人是他们所信用的人,对他们是惟马首是瞻,所以,二陈兄弟实际上是“清党”运动的主持者。
国民党政界,尔虞我诈,相互残杀,蒋介石却似一僧人般坐看风云起。“清党委员会”成立后,在二陈指挥下进行工作,陈果夫事事过问,事事插手,整个“清党”的程序,由他一手安排,以至蒋介石下野后,陈果夫依然能暗中操纵各地的“清党”运动。
1928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他接受陈果夫的建议,其首要任务仍然是继续“清党”,“乃欲移其势力之重心于党部”,基于此目的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就是要使“清党”的理论、组织、方法、程序更加完备,更加系统,更加严密。
在二届四中全会上,陈果夫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他多次发言,陈述自己对“清党”的主张,他强调,要使“清党”运动收到实效,必须与整理党务结合起来,把整理党务作为“清党”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以前虽然也整理过党务,但收效不大,这次应该彻底整理,为此,他与蒋介石、丁惟汾一起拟定了一个整理党务的提案交会议讨论。他还强调,要为“清党”制定法律条文,基于此,他还与蔡元培等提出了《制止共产党阴谋案》等,陈果夫参加拟定的提案几乎占了会议所有提案的一半,这些提案,对“清党”的理论、方法、程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为什么要继续“清党”呢?陈果夫等认为:“清党时间倏逾半年,共产党之逆迹固以大暴国中,本党之精神亦日就淹没”,现在国民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所持理论均沿用过去国共合作时的一套,“是昔者以共产党操纵国民党,今则以国民党继承共产党”,因此,“非将容共期中之理论与方法,一举清之不可”。继续“清党”就是要清除共产党的理论与方法。
如何“清党”,整理党务呢?陈果夫等的提案作了具体的布置。
第一,关于基本理论。陈果夫等攻击共产党的理论“为破坏,为阶级斗争,为反科学,为虚伪不择手段,为以民众为工具,为分裂三民主义为三个一民主义,为造成全民恐怖,为使中国产业由落后而至于绝灭,为遮断中国在国际间取得平等优裕之机会,为打破国民革命军的基本力量以培植爪牙”。因此要彻底清除,“一反其义”。他们提出国民党要树立自己的理论,即树立被他们篡改了革命内容的“三民主义”,为此,要“制定管理党报及党的一切刊物条例”,以利于宣传“三民主义”。
第二,关于组织。陈果夫等主张:“废除容共期内一切民众运动方式”;“严厉取缔农工间武装集团及潜伏暴动性之秘密结合”;“各地畸形农工集团一概取消”;“取消省党部以下一切畸形、残破的党部”;“省党部未正式成立时,由中央指定各省登记委员,专办全省党员登记,限期完成整理党籍工作”,“废止中央及各级之农民、工人、妇女、青年、商民等部,只设组织、宣传、训练三部,于必要时得设特种委员会辅助之”;“厉行监察委员会职权,监察委员会得指导中央及地方特种刑事法庭”。
第三,关于整理党务的方法。陈果夫等提出:整理党务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总登记、总考查、彻底训练、彻底改组各级党部。先由中央成立考查委员会,考查各地曾任省级及与省同级党部的委员;再由中央选派指导员组织各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然后由省党务指导委员会选派指导员组织各县市的党务指导委员会,分级考查各地的国民党员。凡经登记合格者为预备党员;凡经考查合格者为正式党员;凡经长期考查与训练合格者为基本党员,在此基础上成立各地的国民党党部。
这些“清党”的方案提出后,陈果夫不遗余力,在会议的各种场合反复解释、说明,使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他们的提案。会议决定首先改组国民党中央机构,开除撤销共产党员和所谓“附逆”共产党的谭平山等人的国民党籍和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职务,选举蒋介石等36人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中央取消农民、工人等五个部,只设组织、宣传、训练三个部,并决定对各地的国民党党部进行整理,对党员重新登记。陈果夫由于在全会上的出色表现,他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在会议闭幕后,他又被任命为中央民众训练委员会委员、常委,主持该委员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