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也是必见的症状,特别是背部怕冷,但发热、无汗却不定。有发热者,也有不发热者,甚有低体温者,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体温均较常温为低。无汗常见,在寒冷的冬季,出汗更少。但在“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情况下,有的患者可以见汗出,但不可能大汗淋漓。而且,虽然咳喘不休,但神志尚清,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精神萎靡等证。
另外,前述的“麻黄体质”多见本方证。故了解其平素的好发症状对识别方证有帮助。
——小青龙汤证多见于以咳喘为主诉的呼吸道疾患。20世纪70年代笔者在医院病区工作期间,每年冬季寒流一来,不少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便旧病发作纷纷入院,其中不少即表现为小青龙汤证。笔者随夏武英老中医治疗多例,见有恶寒发热者,有无热而诉背中寒者,也有头痛干呕者,共同的症状是痰液清稀且多、苔多白滑。小青龙汤对改善症状作用明显。日本森岛氏用本方的颗粒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属肺寒型者31例,结果发作停止而获显效者4例(12.9%),有效12例(38.7%),稍有效4例(12.9%),无效8例(25.8%),未见服药后发作次数增加或程度加重者,3例疗效不明,总有效率为64.5%。此外,有效患者血中IgE降低(15)。王氏报告调整本方剂量,重用麻黄、细辛、半夏、芍药,治疗效果更好。1980~1981年共治6例哮喘,服药后半小时~1小时内哮喘即平,听诊两肺哮鸣音大减或基本消失,服完2~3剂后病情趋向稳定。所用处方为:蜜炙麻黄15g,桂枝9g,五味子9g,干姜6g,制半夏30g,细辛6~9g,甘草9~15g(16)。后该报告者又用同法治疗24例,平均病程11.4年,寒喘者15例,热喘者9例,合并右心肥大1例,肺气肿2例,其中20例服药1剂后哮喘逐渐平息或当晚哮喘未再发作,其余4例分别在服6、7、9、10剂后见效。经治后仅1例有反复,其余23例均基本控制(17)。可见本方对哮喘的疗效是确实的。
——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水样鼻涕等症状常是小青龙汤证的指征之一,故过敏性鼻炎用小青龙汤的机会颇多。日本这方面的临床报告较多。冈崎氏治疗60例,其中顽固性患者33例,新发病27例,结果显效18例(30%),有效14例(23.3%),无效25例(41.7%),恶化3例(5%),总有效率53.3%,其中重症的有效率为85.7%,对中等症为49.9%,对轻症为28.6%,对用脱敏疗法的患者也有52%有效。有效病例终止给药后,疗效可维持4~8周,最长为2年(18)。今井氏用小青龙汤颗粒剂为主治疗鼻炎2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16例,急性上感2例,急性副鼻窦炎和急性鼻炎各1例,结果显效1例,有效12例,微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症状改善以中止鼻涕为最快(19)。栗山氏对屋尘性过敏性鼻炎经1~3年脱敏疗法而未见改善的29例患者用于小青龙汤颗粒剂进行治疗,连续给药3周,结果自觉症状改善21例(72.4%),鼻镜检查改善14例(48.3%),并见血中IgE、组胺下降、cAMP上升(20)。
此外,小青龙汤对感冒、花粉症、春季眼炎、胸膜炎、急性肾炎等也有有效的报道。
本方虽然为辛温大剂,但只要辨证正确,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宫田氏报告治疗53例小儿患者,发现不按证给药的25例中5例出现恶心头痛,停药后迅速消失,而按证给药的33例平均服药达两年九个月未见副作用(21)。若方证不符,施于舌红苔干燥者,或有出血倾向者,或咽干口燥者,或干咳无痰者,或身热多汗者,则极易引起头痛、动悸、大汗、失眠、出血等副作用,应加以注意。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15g)杏仁五十个(15g)石膏半斤(4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有临床经验的读者可能知道,咳嗽气喘的患者中,并非个个是恶寒无汗、痰液清稀、舌淡苔润的,相反不少是身热出汗、痰液黏稠色黄、口干渴、舌红苔黄的。这类患者便不适宜使用小青龙汤及麻黄汤,因为这种咳喘是“热喘”,中医常称为“肺热”或“痰热”。对这种热喘,以麻黄与石膏相配合为主的麻杏石甘汤最为适合。
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的组成仅桂枝与石膏一味之差,而方证便发生变化。麻黄汤主治“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石石膏的矿石,是中医重要的清热药,用于治疗热病壮热、大渴引饮、烦躁、热喘、头痛、齿痛、发斑等症。其药证为身热、汗出而烦渴,形象地说,这种状态与在炎热的夏天或洗桑拿浴时人体的生理机能反应十分相似。汗出,也是古代许多石膏方的主治病证,如《肘后方》石膏甘草散,两药等分为末,以来浆送服,治大病愈后多虚汗。《伤寒总病论》则用于治疗湿温多汗,妄言烦渴。《普济方》也用石膏甘草治疗“暴中风,自汗出如水者”。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相配,既能平喘,又能止汗清热,抑制了麻黄发汗的副作用,这种配伍十分契合病情。麻杏石甘汤证如下: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而气急鼻扇,胸闷;
3.脉滑数,苔薄腻较干。
本方证与麻黄汤证的鉴别点在于:两方证皆有喘,然麻黄汤证为“无汗而喘”,即患者面色时而发赤,时而苍白,肌肤粟起,抚之干燥,绝无汗意,同时咳喘不休。而本方证为“汗出而喘”,虽无大汗,但抚之皮肤湿润,故扪之不灼手,患者面色红润。此外,麻黄汤证口不渴苔润,麻杏石甘汤证口渴能饮水,苔干。
本方证尚需与小青龙汤证鉴别。除参考以上与麻黄汤证的鉴别要点以外,还可以从痰液性状上来区别:小青龙汤证为水样痰,量较多,麻杏石甘汤证为黏稠痰,色黄白。
桂枝类方中有桂枝汤的加减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治疗咳喘,因桂枝汤证有汗出恶风,故临床也是“汗出而喘”。区别点为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证有汗出恶风且不口渴,而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且口渴。口渴与否,是反映内热有无的指征之一。
——麻杏石甘汤证多见于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天津中医学院报告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229例,挟热型184例用本方加味,治愈168例,挟寒型45例用小青龙汤,治愈31例(24)。庞氏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62%。若以本方合小陷胸汤加减有效率可达88%(25)。还有报告治疗支气管炎172例,临床治愈34例,显效62例,好转63例,有效率为94.8%,以喘息型和热燥型疗效为佳(26)。有人观察男女各半的7岁以下的小儿咳喘患者,发现多具麻杏石甘汤证。麻杏石甘汤对发热的疗效最佳,其次为平喘,再次为止咳及促进炎症吸收。观察者报告本方虽以身热咳嗽为主证,但对无发热的患者也有效(27)。
——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麻杏石甘汤证颇相似,故本方被用于治疗多种肺炎,如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麻疹肺炎、流行性哮喘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等。有报告治疗136例麻疹患儿,对其中合并肺炎的危证险证,均以本方取效(28)。
——本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有人用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治疗228例,治愈195例,占85.5%,好转25例,有效率为96.5%。不论在炎症期或痉咳期都有良效,尤以炎症期为佳(29)。
——本方治疗多种鼻病有效。但以药测证,当有鼻塞、涕黄、头痛等证。有报告本方加地龙治疗副鼻窦炎11例,治愈3例,显效4例,进步4例,服药少者4剂,多者60剂(30)。
——本方治疗荨麻疹、痤疮、玫瑰糠疹、湿疹等皮肤病也有效。
越婢加术汤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