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工作的前十年,拉格朗日把大量时间花在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的解法上,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他提交给柏林科学院两篇着名的论文:《关于解数值方程》和《关于方程的代数解法的研究》。把前人解三、四次代数方程的各种解法,总结为一套标准方法,即把方程化为低一次的方程(称辅助方程或预解式)以求解。
他试图寻找五次方程的预解函数,希望这个函数是低于五次的方程的解,但未获得成功。然而,他的思想已蕴含着置换群概念,对后来阿贝尔和伽罗华起到启发性作用,最终解决了高于四次的一般方程为何不能用代数方法求解的问题。因而也可以说拉格朗日是群论的先驱。
在数论方面,拉格朗日也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对费马提出的许多问题作出了解答。如,一个正整数是不多于4个平方数的和的问题等等,他还证明了圆周率的无理性。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
在《解析函数论》以及他早在1772年的一篇论文中,在为微积分奠定理论基础方面作了独特的尝试,他企图把微分运算归结为代数运算,从而抛弃自牛顿以来一直令人困惑的无穷小量,并想由此出发建立全部分析学。但是由于他没有考虑到无穷级数的收敛性问题,他自以为摆脱了极限概念,其实只是回避了极限概念,并没有能达到他想使微积分代数化、严密化的目的。不过,他用幂级数表示函数的处理方法对分析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成为实变函数论的起点。
拉格朗日也是分析力学的创立者。拉格朗日在其名着《分析力学》中,在总结历史上各种力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达朗贝尔、欧拉等人研究成果,引入了势和等势面的概念,进一步把数学分析应用于质点和刚体力学,提出了运用于静力学和动力学的普遍方程,引进广义坐标的概念,建立了拉格朗日方程,把力学体系的运动方程从以力为基本概念的牛顿形式,改变为以能量为基本概念的分析力学形式,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为把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物理学其他领域开辟了道路。
还给出刚体在重力作用下,绕旋转对称轴上的定点转动(拉格朗日陀螺)的欧拉动力学方程的解,对三体问题的求解方法有重要贡献,解决了限制性三体运动的定型问题。
拉格朗日对流体运动的理论也有重要贡献,提出了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方法。
拉格朗日的研究工作中,约有一半同天体力学有关。他用自己在分析力学中的原理和公式,建立起各类天体的运动方程。在天体运动方程的解法中,拉格朗日发现了三体问题运动方程的五个特解,即拉格朗日平动解。此外,他还研究了彗星和小行星的摄动问题,提出了彗星起源假说等。
近百余年来,数学领域的许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溯源于拉格朗日的工作。所以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44.傅立叶数学理论的创立
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立叶(1768年3月21日~1830年5月16日)也译作傅里叶,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768年3月21日生于欧塞尔,1830年5月16日卒于巴黎。9岁父母双亡,被当地教堂收养。12岁由一主教送入地方军事学校读书。17岁(1785)回乡教数学,1794到巴黎,成为高等师范学校的首批学员,次年到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执教。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任军中文书和埃及研究院秘书,1801年回国后任伊泽尔省地方长官。1817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822年任该院终身秘书,后又任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和理工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傅立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研究热的传播时创立了一套数学理论。1807年向巴黎科学院呈交《热的传播》论文,推导出着名的热传导方程,并在求解该方程时发现解函数可以由三角函数构成的级数形式表示,从而提出任一函数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傅立叶级数(即三角级数)、傅立叶分析等理论均由此创始。
其他贡献有:最早使用定积分符号,改进了代数方程符号法则的证法和实根个数的判别法等。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首先由傅里叶提出,所以以其名字来命名以示纪念。
从现代数学的眼光来看,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积分变换。它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函数表示成正弦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或者积分。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傅里叶变换具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如连续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傅立叶变换属于调和分析的内容。“分析”二字,可以解释为深入的研究。从字面上来看,“分析”二字,实际就是“条分缕析”而已。它通过对函数的“条分缕析”来达到对复杂函数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从哲学上看,“分析主义”和“还原主义”,就是要通过对事物内部适当的分析达到增进对其本质理解的目的。比如近代原子论试图把世界上所有物质的本源分析为原子,而原子不过数百种而已,相对物质世界的无限丰富,这种分析和分类无疑为认识事物的各种性质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在数学领域,也是这样,尽管最初傅立叶分析是作为热过程的解析分析的工具,但是其思想方法仍然具有典型的还原论和分析主义的特征。“任意”的函数通过一定的分解,都能够表示为正弦函数的线性组合的形式,而正弦函数在物理上是被充分研究而相对简单的函数类,这一想法跟化学上的原子论想法何其相似!奇妙的是,现代数学发现傅立叶变换具有非常好的性质,使得它如此的好用和有用,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的神奇:
1.傅立叶变换是线性算子,若赋予适当的范数,它还是酉算子。
2.傅立叶变换的逆变换容易求出,而且形式与正变换非常类似。
3.正弦基函数是微分运算的本征函数,从而使得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可以转化为常系数的代数方程的傅立叶求解。在线性时不变的物理系统内,频率是个不变的性质,从而系统对于复杂激励的响应可以通过组合其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来获取。
4.着名的卷积定理指出,傅立叶变换可以化复杂的卷积运算为简单的乘积运算,从而提供了计算卷积的一种简单手段。
5.离散形式的傅立叶变换可以利用数字计算机快速的算出(其算法称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
正是由于上述的良好性质,傅里叶变换在物理学、数论、组合数学、信号处理、概率、统计、密码学、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傅立叶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是傅立叶定律的创始人,1822年在代表作《热的分析理论》中解决了热在非均匀加热的固体中分布传播问题,成为分析学在物理中应用的最早例证之一,对19世纪的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5.数学王子高斯
高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1777年生于德意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高斯是数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很多人都认为伟大的科学家和才子都出自书香门第,家里人可以对他的智力进行较早的开发。可是,高斯的出身却正好推翻了这一论断。高斯的祖父是一个朴实的德国农民,父亲也以种果树为生,母亲则是一个穷石匠的女儿。由于家贫,他的母亲在34岁时才做新娘,而他父亲这时已经40岁了。父亲根本就没有指望他能读书长学问,也根本不可能对他进行早期教育。幸运的是,高斯有一个聪明的舅舅,他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绸能手,虽然文化不高,但知道许多故事。这位舅舅也十分喜欢高斯,常常通过给他讲故事来教育他。
高斯的父亲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账。而小高斯则经常在旁边一声不响地看父亲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父亲算账。父亲一边算,一边直摇头,算来算去也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才自言自语地报出一个结果。父亲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了,点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边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在一旁却用小手敲击着桌子,不停地摇头,向父亲示意这个结果是不正确的,然后自己从小嘴中慢慢地说出了一个数字。父亲感到十分惊异,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灵感一现,莫不是高斯说的是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父亲抱着好奇的心理,重新进行演算,答案竟然真的和高斯说的一样,高斯对了!
父亲高兴极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就会做数学了。此后,高斯的父亲发现高斯具有良好的天赋,于是决定全家省吃俭用送他去读书。
1795年10月,高斯远离家乡来到他渴望已久的哥廷根大学深造。很快,那里丰富的数学藏书深深地吸引了他。
在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年,高斯就用代数方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对正几边形用直尺和圆规几何作图的世界性难题。同时,他还证明了单用圆规和直尺根本不可能作出正七边形、正九边形、正十一边形、正十三边形和正十四边形。也就是说,高斯用一般性的方法归纳证明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直尺和圆规做出来,哪些做不出来。他的这种思想已经超越他所在时代的方法论水平,具有很高的创意。少年高斯的这一数学思想,将数学的方法论研究带入了一个新领域。有一天,高斯带着他正十七边形可以用几何作图的代数证明去找哥廷根大学的数学教授卡斯特请教。高斯说明来意后,卡斯特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他根本不相信一个19岁的少年能解决这道两千多年来的数学难题。
为了让卡斯特对他的证明感兴趣,高斯换了一个说法:“卡斯特教授,我曾经解出过一道十七次方的代数方程。”
“年轻人,别开玩笑了。科学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卡斯特一脸严肃地说。
“但这是真的。教授,我把这个十七次方程化简成了一个低次方程。”高斯冷静地答道。
“噢,那好吧,让我看看你的‘杰作’吧!”卡斯特略带怀疑、甚至嘲讽的口气说道,把高斯的手稿接了过去。
不看则罢,看了之后,卡斯特大吃一惊:这个少年太神奇了,其中的运算推理极其严密,看不出半点漏洞。卡斯特马上让高斯把证明过程重新整理,然后由他推荐到一家着名数学杂志上去发表。高斯小小的年纪就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注意,他自己也对这个发现十分得意。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多么干净利索、周密漂亮!我死以后,要在墓碑上镌刻一个正十七边形,以纪念我在少年时代最伟大的发现!”
高斯是数学领域继欧几里德、牛顿、欧拉以后最伟大的数学家,有人称之为“数学之王”。
46.法国应用数学家柯西
柯西,1789年8月21日出生生于巴黎,他的父亲路易·弗朗索瓦·柯西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官员,在法国动荡的政治漩涡中一直担任公职。由于家庭的原因,柯西本人属于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派,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柯西在幼年时,他的父亲常带领他到法国参议院内的办公室,并且在那里指导他进行学习,因此他有机会遇到参议员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两位大数学家。他们对他的才能十分常识;拉格朗日认为他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数学家,但建议他的父亲在他学好文科前不要学数学。
柯西于1802年入中学。在中学时,他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参加竞赛获奖;数学成绩也深受老师赞扬。他于1805年考入综合工科学校,在那里主要学习数学和力学;1807年考入桥梁公路学校,18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前往瑟堡参加海港建设工程。
柯西去瑟堡时携带了拉格朗日的解析函数论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后来还陆续收到从巴黎寄出或从当地借得的一些数学书。他在业余时间悉心攻读有关数学各分支方面的书籍,从数论直到天文学方面。根据拉格朗日的建议,他进行了多面体的研究,并于1811及1812年向科学院提交了两篇论文,其中主要成果是:
(1)证明了凸正多面体只有五种(面数分别是4,6,8,12,20),星形正多面体只有四种(面数是12的三种,面数是20的一种)。
(2)得到了欧拉关于多面体的顶点、面和棱的个数关系式的另一证明并加以推广。
(3)证明了各面固定的多面体必然是固定的,从此可导出从未证明过的欧几里得的一个定理。
这两篇论文在数学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柯西在瑟堡由于工作劳累生病,于1812年回到巴黎他的父母家中休养。
柯西于1813年在巴黎被任命为运河工程的工程师,他在巴黎休养和担任工程师期间,继续潜心研究数学并且参加学术活动。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是:
(1)研究代换理论,发表了代换理论和群论在历史上的基本论文。
(2)证明了费马关于多角形数的猜测,即任何正整数是个角形数的和。这一猜测当时已提出了一百多年,经过许多数学家研究,都没有能够解决。以上两项研究是柯西在瑟堡时开始进行的。
(3)用复变函数的积分计算实积分,这是复变函数论中柯西积分定理的出发点。
(4)研究液体表面波的传播问题,得到流体力学中的一些经典结果,于1815年得法国科学院数学大奖。
以上突出成果的发表给柯西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成为当时一位国际上着名的青年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