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善于搜集资料、分析、记录和整理资料);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行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能力。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何提高自主学习:
宽容接纳,创设和谐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2)创设民主,合作的课堂环境
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3)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热爱尊重,建立民主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当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1)热爱
爱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师生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2)和蔼
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
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与帮助和鼓励。师生之间应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
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卡尔·罗卡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本质的态度即真诚。”这句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兴趣培养,唤醒自主意识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任何一个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教师若能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柳叶儿》一文时,可以这样进行设计的:一走进教室,我就挥着手中的柳枝说:“同学们,这是一条带着柳叶的柳枝,在这柳叶儿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盯住了我手中的柳枝和柳叶。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我就从这封信入手开始进行教学,结果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皇帝新装》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课本剧加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加以表演,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参与,而且教学任务也得以完成。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此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由激情,感情要投入,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讲解,学生只会恹恹欲睡。
其次,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再次,要激发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信心激励,激发自主力量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充分说明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语言激励
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你真了不起!”“你真不简单!”“看,我们的学生多伟大!”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自信心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4)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榜样激励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学优化,创造自主空间
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规范。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选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制定要适宜,重点、难点要突破,训练要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和展现才华的机会,精讲巧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提一些更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多关注现实和世界、社会和人生,对课堂提问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走向成功。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来。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2.指导学生热爱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点点滴滴地加以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从小就接受母语熏陶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没有新鲜感,认为知道的已经很多了。学习的动力不大,他们感到的是被迫学习。因此,导致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小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学生兴趣,并穿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参与,吸引一部分学生,引发他们参与的意识,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间接地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选取材料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安排的较多,利用书中所给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搜集材料,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知识,一方面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辩论话题,在讲到“《美猴王》”这篇文章时,对论点“美猴王是猴、是人、还是神?”加以辩论,让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加工、提炼语言文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根据需要,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引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