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局里,高国鹏算不上出类拔萃。应聘一段时间后,他知道局长的家在外地,自己孤身一人,但不像有些有权就变坏的领导对酒色有着特别的嗜好,因而工作之外的时间显得清静了些。高国鹏因此对局长多了几分敬重,得知局长喜欢下象棋,便常常邀请一些朋友与局长对弈。在酒桌上应酬时,对不善饮酒的局长格外保护,有时利用自己海量的优势,对要向局长敬酒的人立下“规矩”:先过他的三杯大关。相处久了,他和局长常能说些在办公室里不说的私下话题,有了良好的感情沟通。但他有个“规矩”:上司没有主动谈起办公室里的事,他决不会提起,不去评论其他同事和副职领导。由于多了沟通,局长对他的为人较其他下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为信任。当办公室主任退休后,局长提议让高国鹏接替他的工作,负责局里的对外联络和财务。
我们应该看到,上司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对感情沟通较多的下属自然会产生亲近感,并进而产生认同感,与那些缺乏情感沟通的下属相比,上司在考虑晋升时心中的天平当然会偏向你了。要想晋升,最怕与上司存在着隔阂,而情感的沟通则是打破隔阂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善于运用这一人性法宝。同时我们要记住,与上司进行的是情感的沟通,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上司的附庸工具,不是无原则地投其所好,更不是用金钱物质讨取上司的欢心,把上司视为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否则,即使你的计谋一时得逞,可最后终会被人识破,下场并不美妙。
我们在进行感情投资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进行感情投资一定不可丧失原则,态度不可低三下四,要不卑不亢,否则只会让领导看不起你。
进行感情投资不可过于张扬,如果你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四处宣传,领导是极为反感的。
当领导的有时为了联系群众,常常和自己的下属在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打打球、下下棋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要不要客气一些呢?也就是说,给予一点照顾,让上级赢几回,给他一点面子,这也是一种感情投资。
某公司李经理是一个棋迷。每到午休的时候,他总要扯上办公室的老王杀一两盘。这一来是老王的象棋下得不错,二来也是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调剂。可是,老王却并不太愿意与李经理下棋。原因是李经理的棋艺实在是不高明,和他在一块儿下棋,根本没有什么意思。要是使出真本事,李经理根本无还手之力,准得回回输。可要是让他几招,自己又觉得乏味,人家也说不定会说自己拍马屁、讨上级的好。无奈,他只得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有时赢他,有时也输几盘。
类似于老王这样的情况还真不算少。那么,在与领导一块进行娱乐活动的时候,要不要客气一点呢?一般来说可以不予考虑。因为,上级既然打算与自己的下属一块儿玩,就表明他是放下架子的,也不是以一个上级的身份进行娱乐活动的。而且,有些,卜级恰恰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娱乐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进行感情的联络、沟通,缓解工作中的某些紧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要把他作为一位上级看待,处处客客气气的,什么都让着一点,反而违背了上级的初衷,使之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如果你真正地以一个同伴的方式和态度与上级在一起娱乐,上级反而会觉得你对他是坦诚的、信任的,这同样会提高他对你的信任程度。
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具体对象。有些上司属于争强好胜一类的人,你要让着一点,对这种上级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在一起娱乐。另外,有时上级跑来娱乐则是出于另一种目的,他可能是工作中有些不顺心,也可能是受到其上级的批评,正闷着一肚子气,想找一种方式调剂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其形象和态度都会有些反常。如果是这样,出于对上级的体谅与帮助,则应该客气一些,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使其能够在娱乐中得到某种放松和调整。
尽管是客客气气地与上级在一起娱乐,或做出某些让步,你也得有一定的、适当的方式。即在形式上仍然是认真的、不客气的,最好是让其不觉察出你在让他,使之感到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获胜。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太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个政治家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部长级),如何物色这么多的人来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一般来说,要和上司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上司不知道,便不会提拔你。
所以,要想升迁,与上司的关系很重要。与上级攀附关系,可不比找朋友、亲戚那么随便,这其中还是大有讲究的,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
(1)对上级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要有所了解
任何一位上级都有自己的人情关系网。这个“网”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和人生经历有直接的关系。要想与他攀附关系,必须暗地里多留心他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包括他的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亲属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等等。掌握了这些关系之后,鉴于直接与某上级建立关系多有不便,则可曲线迂回、另辟蹊径,设法同一两位与这位上级关系甚笃的人建立关系。这样,在必要时,便可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使上级不好拒绝、不能拒绝或不便拒绝。
(2)不可生拉硬套,要委婉自然、牵动旧情
攀附关系不是生拉硬套,本来没有亲戚关系,偏偏七拐八绕硬说有亲戚关系;或者本来与上级的某位朋友无甚关联,偏偏鼓吹自己与人家情深义重。如此这般,很容易引起上级的厌恶和鄙视。所以,与上级拉关系要循序渐进、顺理成章、委婉自然,让上级感受到虽是不经意地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上级的旧情,甚至让上级陷于对旧情旧事的沉湎中。如果能把与上级的关系攀附到这份儿上,那么何愁上级对你托办的事情袖手旁观呢?
(3)分清场合,讲究技巧
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上级攀附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上级是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的。非但如此,上级本人还会顾忌你多事儿和多情,而旁观者更认为你是在有意巴结上级。所以,在公开场合攀附关系不但对上级有碍,也对自己有失。与上级拉关系最好是在背后与上级扯家常、唠闲嗑的时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或者在上级情绪好而且还具有拉关系由头的时候,在类似这样的时间和场合里与上级套关系最容易切中上级的心意,最容易令上级买账。
(4)一些手段必要时可以使用
作为上级居高临下,下边常有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人时刻寻找巴结上级的机会,因而与卜级攀附关系也存在着一种畸型的竞争关系。那么,怎样在这种不可告人的竞争中取胜呢?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手段,因为任何一位上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这些矛盾有的是对他有利的,有的是对他有害的;有的是他自己一目了然的,有的是他无从觉察的。那么,你为了攀附于他,就应该认真关注这些矛盾的风吹草动,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或特殊机遇,便可通过协调或委婉干预等手段随即成为上级的心腹之人,既成其心腹了,还何愁有事儿办不到呢?
所以,想升职就不可太本分,要多动动脑筋。只要在攀附关系上下了功夫,就一定能在上级那里收获一些感情,凭借这种攀附出来的感情使自己获得升迁,也确乎不失为一种追求上进的方法。
8.对关键人物下功夫
杜甫《前出塞》组诗之六中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突然袭击敌人的指挥机关,捕杀敌方指挥人员,可以使敌人立即陷入群龙无首、不击自溃的困境,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同样,在晋升机会来临的时候,要想梦想成真,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工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这样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势如破竹了。
说到“关键人物”,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这是指主管人员或上级领导。是的,主管或领导的意图对解决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影响的威力。与其唇干舌燥地和具体办事人员交涉,再心急火燎地等待办事人员向上级主管请示汇报,不如想方设法径直向有关上级主管申请洽商。这样或许能争取到当场拍板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减少辗转获悉上级主管审批意图的时间。
但是,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正如光绪当皇帝、慈禧掌印玺,幕后人物往往才是真正的“权威人士”。民间所谓“全公司听厂长的,厂长听老婆的”,就是最通俗的注解。公司内有些要员你是需要加倍留意的,因为他们对你的事业发展往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先来认定谁是目标人物很重要。
(1)人力资源部总管
让你洞悉公司的内部职位空缺,有了第一手资料当然能更容易调到属意的部门;他们更有可能影响职员的薪酬调整和职位调配等重要决定。
(2)部门的主管、助理和秘书
在大公司工作,人职时所属的部门未必是心目中最理想的。这时候,你就要与有关部门人员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可能有助于你调职。此外,秘书有时比部门主管更重要,尤其当他/她为你安排面试的时候。
(3)公司内的“明星”、“名人”
公司内人气很旺的、老板很重用的人,他们日后极有可能成为公司的要员,及早和他们搞好关系,自己也有好处。
(4)公关、传讯经理
善于宣传的公关部人员,将你的名字带到公司各个部门,让你人气急升。
(5)员工培训主管
他们对你的称赞和嘉许比其他职员更有说服力。而且他们通常都了解各部门所欠缺的是什么,当他们知道你有哪些公司需要的特征时,你的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6)高级管理层
他们是公司的最高决策人,当然对你有帮助!但切记不要阿谀奉承,以免有擦鞋之嫌。
要与以上的重要人物建立良好关系,你可以从小事帮忙开始,例如在秘书忙得透不过气时帮她接一个电话,在内部培训时替员工训练主管移动桌椅。当信任建立后,他们便会乐意与你交往。懂得善用人际关系,是步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盯住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目标周围的那些“边缘人物”,也要多多花费心思,有时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找准幕后人物别忽视了第二领导,我们常说的“二把手”是相对于“一把手”而言的,相当于一个单位中地位居第二的领导。职场中人都知道,“二把手”虽然和“一把手”的级别只差一级,但实际地位相去甚远。很多事“二把手”一定要和“一把手”商量,而“一把手”往往只是征询一下“二把手”的意见,最后还是必须由“一把手”来拍板决定。
可能是基于传统心态的考虑,许多员工往往忽视了“第二把手”的作用,他们以为有劲儿要使在刀刃上,要找关键人物,要找说话算话的人。只要“一把手”点了头,还有什么事不好办呢?至于“二把手”不得罪就行了。须知这样一来,反而欲速则不达,忽视二把手所造成的后果,会成为一些职员在职场晋级之路上难以预料的障碍。
有这样一个职员,他刚满24岁就已经是科长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科长开会的时候,满屋子的老年和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亩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能说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机关里的“一把手”对他很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一把手”倒不那么恭敬,对“二把手”却出人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上一点家乡的土特产。
大家很奇怪,“一把手”明明是一个很难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二把手”明明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为什么一个劲地对后者好呢?
于是,有关系亲密的朋友问他原因,他说:“‘一把手’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二把手’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一点小果子,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对他比较亲近,就是希望他不要给我起不好的作用。”
这一番话语,让朋友恍然大悟,仔细想想平时确实是如此:一把手看到他年轻有为,自然是赞许有加;而同时,这个“二把手”由于小伙子对他平时的恭敬之举,也对小伙子十分不错,经常向这位小伙子通报一些情况。所以,小伙子就算年轻,在工作上也基本上没有受到过来自上层的排挤。
这个小伙子做法之所以明智,在于他明白很多“二把手”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对人事关系却十分知情,对“一把手”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副手、上级的秘书、上级的太太,他们也往往对一些事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职场上一味以权取人,结果只会处处绊脚、处处受制。
历史上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印证了忽视“二把手”会带来不利后果的说法。
三国时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争夺太子的宝座。曹丕素日尊敬一切父亲身边的人,连曹操的一个宠妃也替他说话,这样曹操就把他立为继承人,最终他也顺利地登上了宝座,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文帝。曹植因为平时只信任父亲曹操,对父亲的部属及左右的人不屑,人气不足,因此在太子争夺中失利。后来他也饱受兄长的威逼,终究郁郁不得志而亡。
现在看来,曹植对父亲的作用过于夸大了。他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他人了。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二把手”为自己说话。终于登上了皇位。
“二把手”出于其地位的原因,比“一把手”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敬重的东西,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
无论什么时候,“二把手”都是员工不应忽视的人物,聪明的员工应该在极力与顶头上司保持好关系的同时,也与“二把手”保持合适的距离,最起码使他不至于在上司面前说出做出不利于你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