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淡泊之守须经浓艳镇定之操当历纷纭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淡泊:不看重名利,心思清静。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暗指荣华富贵,排场奢侈。
操:品行,德行。
勘:查看,调查,核对。
禅师: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坛:佛家举行祈祷法事的场所或布道的讲台。
不重世俗名利的品德,需要经过荣华富贵各种诱惑的考验;心思清静坚定理佛的德操,也需要通过是非庞杂的环境的考校。不然,品德不纯诚,就不能圆满地指导自己的言行。恐怕一旦遇到机会登坛布道,一个本来被人认为是有道高僧的人,就会现出了凡夫俗子的原形。
人的品格与素养,是装不出来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锤炼与检验,否则,一到关键时刻就可能原形毕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实践来修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而另一方面也要时刻注意分辨那些满嘴仁义道德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东西。既不要做一匹上不了阵的骒马,也不要做一头总是给人愚弄的蠢驴。
第十二节 持身如泰山九鼎应事若流水落花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
持身:对待自己人格与品行的态度。此指对心绪、言行的控制与把握。
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境内。中国五岳之首,东岳。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此喻稳重。
愆尤:过错,失误,罪过(“卒无补于凤规,只以昭其愆尤。”——张衡《东京赋》)。
思行镇定稳重如泰山九鼎,岿然不动,则失误就会自然减少;处理事情的手法像流水落花那样轻柔自然,使麻烦悄然消弭,则会体味很多的乐趣。
这里说了处世之时,临危不乱,举重若轻的功夫。
东晋时期,前秦的苻坚率领百万之师,挥师南下,要一举灭亡东晋王朝。东晋的军队相继败退,举国一片惊慌。
此时,只有宰相谢安镇定自若。他派侄儿谢玄率八万晋军去迎敌。当谢玄向谢安问计时,谢安镇定自若地说了一句:“一切均已作了安排。”
谢玄不敢再多问。回来后,心又不能放下,只有派张玄再次前往谢安处问计。
谢安见到张玄,依然不谈军事,却要张玄和他下围棋,并以一幢别墅作为赌注。平日里下棋,是谢安输给张玄的多,但当时的张玄为军情而忧惧,心神不定,很快就输给了谢安。
棋毕,谢安就出外游玩,至夜方归。然后召集众将领,分派任务,面授机宜。
正因为谢安的临危不乱与从容应对,极大地稳住了东晋的军心,再加上军力布置得当,用计正确。于是,在其后的淝水大战中,晋军以寡胜众,终使前秦官兵陷入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崩溃境地中。
谢玄率军打败了苻坚军队后,捷报很快就送到了谢安的手上。此时,谢安正与宾客下棋,他看了捷报后,并没有露出任何的喜色,只是继续下棋。宾客问他发生了何事,他才慢慢地答道:“小子们已经打败了贼军。”
从谢安两次安然下围棋的场景中,不难看到他有一种过人的胆识,从而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而同时又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泰然自如地处理好所面临的所有棘手问题。
谢安在大兵压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与行为,并不是先天遗传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恒定的一种心理素质。人一旦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那么,当面临危机的时候,别人可能心惊胆战、滚油煎肠,而你却能怡然自得、行止悠然。
第十三节 春风肝肠怜茕独秋水气骨傲王侯
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侯。
煦:温暖;暖和。
茕独:孤苦无助的人。如茕子:孤儿;茕妻:寡妇等。
气骨:气节与风骨。
秋水:秋天的水。生态环境未被糟蹋之前,秋水皆清澈而明亮。古人常用来比喻女人含情的眼晴。
若是心地善良,就算一文钱都没有,也还会怜悯孤苦无助的人;若是气节风骨像秋水一样清澈、洁秀,纵然家徒四壁,也可以傲视那些王侯将相。
很不幸,“气骨清如秋水”的人,我只在书本上见过。不知道是不是世风日下,已经下到了底。但是,自己穷得丁当响,却还能怜悯别人的人,倒是不少。这又让我觉得,世风虽在日下,但人间正道似乎还有再度升腾的一天。
大家能否做到“家徒四壁”而傲视王侯,我不感兴趣,也不必讨论这个。傲不傲王侯能管什么用?人家不知道你傲视他,知道了也不在乎你;而你家徒四壁,穷得打战,自己却清清楚楚、天天品味。所以,我们可以瞧不起他们的肮脏和虚伪,但不要把劲都用上,留些力气,先把自己弄富了再说。
关键是我们在“囊乏一文”的时候,能不能依旧“怜茕独”?如果能,那说明我们对幸福还保留着深刻的体味能力;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完了,就算将来富了,也活不出什么滋味了。此中奥妙,只有“囊乏一文,还怜茕独”的人才能有所领会。
第十四节 老要张狂少要稳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对于青年人来说,不用担忧他不精神振奋、行事迅捷,令人担忧的反倒是他因为精神振奋、行事迅捷而导致鲁莽、轻率。因此,应当抑制他躁动不稳的心性;对于老成的人来说,不用担心他持谨、稳重,令人担忧的是他因为持谨、稳重而凡事胆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振作起来,扫去衰颓之气。
汉时张良,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300人。于是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策划暗杀秦始皇。在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的时候,张良带刺客实施狙击,结果没有成功。
单从张良铤而走险,采取埋伏行刺这一简单而激烈的复仇方法来看,就说明了他的急躁和不成熟。
当这种孤注一掷的行刺失败后,他改了姓名,藏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避难。
一天,当他走到一座桥上时,见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有意把鞋子掉到了桥下,然后吆喝张良去捡回来。
张良将鞋子捡了回来,老人又要张良跪着给他穿上鞋。然后,谢都不谢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良看着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止言行,似有所悟。立即随后跟上,要拜老人为师。那老人也不多言,只约他在五天后的清晨,依然到此桥上会面。
第五天凌晨,当张良匆匆赶到桥上时,老人却已经先到了。老人怪他来晚了,就要他五天后再来。
到了五天后,张良就来到桥上,结果老人又已经先到。
于是老人要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到桥上等待着老人。老人终于来了,拿出一部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太公兵法》。他把书交给张良,要他仔细读,然后就走了。
从此,张良开始钻研老人给他的《太公兵法》,这部兵法对张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本书,张良认识到了,以往思行的谬误,并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以及处世之道。后来他成了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在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业中,他提出策略和建议多被刘邦集团采纳并且都行之有效,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老成的人,是指那些有了点年纪,具有较多的社会阅历,性格成熟而人情练达的人。这种人为人处世,以稳妥持重的特点,只是当这种特点被过分强化时,某些老成的人就可能在对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偏向于消极保守、畏缩不前,显得老气横秋,以至丧失机会,留下遗憾。
因此,少年人要谨慎小心,而老成人则应该尽量大胆行事。俗话讲的“老要张狂少要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十五节 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幽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士君子:1.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2.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3.泛指读书人。
持身:对待自己人格与品行的态度。
轻:微小、分量不大。
扰:为客体所排斥的干预。
用意:居心、动机或意图。
泥:着水之土,性黏。此引申为粘连、牵扯。
君子立身处世不可太轻浮随便,否则就会招来很多世俗的困扰,从而失去闲静从容的生活,以及由此而来的乐趣;对待事务不要心思太重,不然就会被无聊的俗务所泥固,从而使自己的心境与才情处在不良状态。
有程度的人一般都是言行恭谨,有礼有度的。然而,凡事都有个例外。就有一些修养本来很好,持身一直也比较整洁的人,却偏偏做出了与常态相悖的事情。比如,一时高兴就跟人开了个玩笑,结果,人家不高兴了,闹了个大赧然,关系弄糟了,自己也窝囊。再比如,一个确实很不错的人,半生品行端方,就因为一时条件合适,身心躁乱,就跟漂亮的妓女扯上了关系,结果,麻烦不断。其实呢,他真的就不是那种乐于寻花问柳、易于随性苟且的人。
所以,君子人持身处世,恪守品性,不能像憋尿一样,人多处,憋着,憋死也行,而一到了厕所或没人的地方就尽情方便。真正的君子,其言行应该表里如一,前后一致。无人非议,是因为无可非议。
同时,君子凡事应该少动心机。心机是牟利患失的工具,这种工具,用来有实惠,但也太累人。用多了,人也就变得猥琐、诡异了。
第十六节 内方外圆智趣有度
气度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慎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气度:气概、度量;气魄,风度。
高旷:高远,空旷;深远,超逸。
疏狂:散漫,矜傲。
慎细:谨慎,细致。
冲淡:冲和,淡泊。
偏枯:单调,枯燥。
操守:平素的品行。
人的气度要深远而超逸,但却不要散漫、矜傲;心思要缜密周详,但不要琐屑、繁复;爱好与情趣要冲和、淡泊,但不能过于单调、枯燥;品行要严正、明朗,但不可偏激、刚烈。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分。气度如此,用智如此,情趣如此,操守亦然。
明末有个堪称英雄的大人物熊廷弼,有才有德,有胆有识,伟岸高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为人正直但太过高傲,寻常官员他都不放在眼里,对于魏忠贤等辈就更不在话下。结果,弄得朝野上下对他颇多微言,总有本章弹劾他的缺失。第一次经略辽东,功勋未见,就被纠弹革职,回家种地。第二次启用后,他风范依旧,清高自持。就因为瞧不起领兵巡抚王化贞,而在战略问题上放弃了力争,结果,王化贞兵败。不久,被王化贞与魏忠贤合谋,栽罪于身,处死曝尸。纵使他有雄才大略,赤胆忠心,终究还是未能施展,到了儿也没给明朝立下与其才能相若的功劳。
本来,他可以放下架子,与奸党虚与委蛇,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然后为国出力,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他却一味清高孤傲,害己误国,只是白白便宜了努尔哈赤。
气度的把握上是这样,在心思、趣味、操守的处理上也是如此。处理事务心思不可以不缜密,不缜密就意味着责任心的淡漠,但过于缜密就琐屑了。往往会因为细节而忽略了整体。人不能没有趣味,而且,人的趣味应该冲和淡泊,全为了怡情养性。不过,趣味太淡,甚至近乎于单调枯燥了也不好。趣味枯燥的人,情必枯燥,而情意枯燥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那种让人觉得滋润可爱的人。
至于操守之严明,是绝对应该提倡的。但你的操守,是你自己对自己品行要求,不干别人的事。因此,不要表现的过分明显。否则,即便你不去要求别人的言行来符合你的观念,但也会给别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在口头上称颂你的同时,而感情上却在厌恶你,从而,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所抛弃。
第十七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霭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涉世:接触社会,经历世事。
流金:熔化黄金。形容天气酷热。
穆然:静思的样子。
翳:遮蔽。
霭:烟雾,蒸气。喻轻柔。
砥柱: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山形像柱。比喻起支柱作用的中坚人物或力量。
做人历世,不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气度和品格。应该是:天热得流火,而你却像在清凉的风中一样地安静;寒霜落叶一派萧索,而你却能温和地面对;风沙尘土遮迷了天空,而你却像在晴天一样的明朗睿智;能把大海弄翻的洪峰汹涌而来,而你却像砥柱一样屹立不动……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人品。
大火流金、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天!把人扔到这种地球末日般的境遇里,去考察他的人品,这老先生真下得了手。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的一生还真的就免不了要身陷这样令人恐怖的处境。平日里,我们的品质和素养,多少都有几分假意。如果真的到了那样的环境里,你的品质和素养到底如何,也就显现出来了。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嘛!
第十八节 爱缘不能乱识欲不能纵
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爱:对人和事物的亲恋之情。
识:认识、知道;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如:识神(心识、心灵)。
爱是引起各种矛盾的根源,应当知道割舍;识是产生所有欲望的原因,要尽力地清扫。
“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并不是要我们不去爱,而是提醒我们爱该爱的,不该有的爱,就要及时割舍放弃。
“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也不是要我们把知识和认识能力都扫除掉。真正的意思是说,所有的欲望都产生于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了解了肉,就知道了肉有营养而且香,于是就产生了吃肉的欲望。而作为人,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对我们有益,也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应该去满足,所以,对这些由于认识和知道而产生的欲望,应该尽力地甄别和清理,扫除不应有的欲望,留下合理的欲望。就像打扫禅堂一样,灰尘扫去,而木鱼和蒲团还是要留下的。
第十九节 脱俗不矫俗随时不趋时
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事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脱俗:脱离凡俗。
矫俗: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应事:做事,承担事务。
随时:顺应规律。
趋时:赶时髦。
做人要脱俗,但不可有一点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意思;做事要顺应时势,但不能起一点追赶时髦的浅薄念头。
做人脱俗一点,就会雅致几分。但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脱俗之心而故意搞出些事情来闹腾,就有点让人腻歪了。比如喝茶,清汤净水,沏上一壶,静静地品上几口,就已经很清雅、很脱俗了。可有的人还嫌不够,硬要弄出好多的讲究,拿姿弄势,扭扭捏捏,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喝到嘴里的茶水,也只够给一只蚊子洗澡,这样做,反倒弄雅成俗,而且,俗不可耐。比如日本的茶道,就这个德性。
顺应时势与赶时髦,从表面上看的确有几分相似,但彼此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顺应时势是在看清了时代的发展状态、趋势之后,而按客观规律调整和安排自己的事业与生活;赶时髦则是盲目地依从部分人所推崇、奉行的言行和习惯。孰优孰劣,孰利孰害,不言自明。
第二十节 砥节而善用情推恩而诚敬人
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贫贱:穷困又没有社会地位。
砥节:磨砺气节。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推恩:施恩惠于他人。
好礼:讲究礼节、礼貌。此指尊重人。
贫穷而地位低下的人,不难于在生活中磨砺自己的气节,而难于适当地处理和把握自己的感情;富裕而有地位的人,不难于在生活中经常施恩于人,而是难于一贯地尊重人、难于处处礼貌地待人。
小的时候,听说过一句俗语,叫做“穷急闹”,意思大概是说,穷人的脾气急、情绪不稳定,我想是有些道理的。穷人家打孩子的现象很普遍,他们不爱自己的骨肉吗?不能这样说,但他们却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殴打自己的亲如骨肉。这就说明,穷人在“穷”的重压下,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情感的管理能力。
富贵人不管出于什么思想背景,一般都能或多或少地施舍一些好处给穷人(或受难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并不难做到。然而,对于他们来说,不容易做到的是,能从心里对那些接受施舍的人,抱着应有的尊重。有些富人表面上周到有礼,可心里却满怀不屑。而有的富人则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假如我们是穷人,那就应该鼓起心志去改变贫穷的生活,但同时要在贫困中更加注意自己的修养锤炼和亲情的培养。这个世界上,说到底,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比修养更有用,也没有任何一种关系能比亲情更珍贵。我们若在贫困的时候毁掉或伤害了它们,那么,就算是将来富有了,也将难以完全地享有生活的幸福。再说,就那副“穷急闹”的德性,估计要富起来也难。
如果我们是个富人,那么,就务必清楚一点,富人其实都是很危险的。其危险不在于穷人对你的嫉妒,嫉妒永远也不能伤害你,而在于你对穷人尊严的蔑视。一旦你对穷人的蔑视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你所得到的惩罚也将是异常残酷的。要永远地记住这一点。你可以蔑视贫穷,但你不能蔑视人,而贫穷之人正好也是人。
第二十一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当猛奋翼;彩云易碎琉璃脆,达人宜早回头。
芝草:灵芝,真菌的一种,生于枯木根际。是名贵中草药。
醴:甜酒;甜美的泉水。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非常美观。
达人;睿智,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成功者。此指睿智的人。
灵芝难寻根际,而甘甜的泉水也难以找到其真正的源头,因此,有志气的人不要顾及自己低贱的出身,应该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美好的光景就像美丽的彩云和漂亮的琉璃一样,尽管好看但都是易碎易散的,所以,达观睿智的人,应该早点回头。
“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当猛奋翼”说的就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意思。
有个好的出身当然好,但没有好的出身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选择很多事情,但就是不能选择性别和出身。所以,无论出身如何,将来的一切还要靠自己来把握。刘邦乃沛县小小亭长,最后创立了大汉王朝;刘备是“织席贩屦”之辈,结果作了西蜀之主……我们可以在乎自己的出身低贱,可以在意自己的根基浅薄,但不要轻视自己的能力与心志。努力的结果无论好坏,总比不努力要好。而那些出身堂皇的人,因为躺在老子的余荫下苟且,其下场也多是凄凉冷落,少有善终。
第二十二节 众人忧乐以情君子忧乐以理
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自快意中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
顺境:顺利安乐的境遇。
逆境:艰难、不顺利的处境。
拂意:违反自己的意愿,不顺心。
快意:称心如意,心情舒畅。
大多数人的快乐都是来自于顺利安乐的境遇,而君子的快乐则多来自不顺利的处境;大多数人都害怕不顺心的事情,而君子往往在称心如意的时候却感到忧虑。总的说来,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是由眼前的情况决定的,而君子喜怒哀乐则服从于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君子都是逆境中的斗士,他们在逆境中能体味到奋斗的乐趣,同时也能看到成功后的更大的幸福和快乐,所以,逆境并不会使他们更悲哀。这是君子与多数人的不同之处。
多数人容易沉浸于眼前的好时光而不计其他,而君子在享受眼前之福的同时,更着力于检视隐藏的祸患和将来的问题。
因此,众人只看重生活现在给了他什么,而君子则既珍惜现在所得到的,也看重生活还将给他什么。
我们可能不是君子,或者不是合格的君子,然而,我们毕竟都有做君子的基因,我们做不来完全的君子,至少可以学着去做。依我看,在这个问题上学个五六分相似也就足够了。
第二十三节 真假境遇由心造春花秋月总宜人
吾人必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稀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钥,民物之根宗。
吾人:我们。
必:此为连词:倘偌:假如。
适志:做事合乎心意。
造化:福分、运气;大自然、上天。
乾坤:天地;男女。
橐钥:橐:口袋;钥:机枢,窍门。此意为门径、奥秘。
根宗:根本。
我们在花柳烂漫之时感到志得意满,在笙歌腾沸之处感到快乐有趣,其实这些都是自然的虚幻景物和人心的虚妄意念所形成的。我们因该从木落草枯的衰败景象之中,在寂静和清谈的境界之中,悟得一些道理,那才是天地的真正奥秘和关乎民众生计的根本。
“木落草枯”和“声稀味淡”之处,对沉静人的思绪,开启人的灵性,的确有着特殊的意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意念,以及真挚的感情都是在这种境况下生成的。
现实中有很多“悲秋”的人,这些人对秋天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他们认为,花残叶落的秋天能让人更加冷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更容易让人领悟人生经历的悲苦与人生意境的悠远。这些人多数都是有一定程度的人。
然而,“木落草枯”和“声稀味淡”有益于人探求生活的真谛,并不等于“花柳烂漫”之时、“笙歌腾沸”之处就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对于一个品质纯良,处世郑重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不过是他体味和了解人生的另一种途径而已。并不像洪应明说的那样怕人。
如果你的意志薄弱,意趣不良,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你都不可能获得有益的感受。“花柳烂漫”之时、“笙歌腾沸”之处你可能肆意忘形,而到了“木落草枯”、“声稀味淡”之处,你就可能颓废、沮丧。
第二十四节 心地磊落利器深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心胸,光明磊落,应该让人知道;君子的能力与本事,应当像对待珍珠美玉那样的把它们收藏起来,不应该让人轻易地知道。
这句话的意思也应该这样理解:
你若想成为君子一般的人物,那么你的心胸就要光明磊落,不怕让人知道;而你的能力与本事,就要像对待珍珠美玉那样地把它们收藏起来,不要到处显摆。
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是君子待人的原则,而谦冲守分、待时而动则是君子对事的原则。
“君子易相处”,原因就是君子对人坦诚,人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他的心地和人品,所以,君子一般都能与没有恶意的人们形成良好的关系。假如,你整天心意深藏,刻意隐晦,那么,谁受得了虚头巴脑、胸藏幽壑的你呢?
因此,做人要明朗一些,不要总是处处建城设府。总把自己的心灵圈禁起来,大家都没趣儿。
但是,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却不应该轻易让人知道。人家怎么知道你有什么本事的?那是你说出来的、做出来的。说出来的也好,做出来的也罢。关键都是个时机。
倘若事非紧急,你说出来了,那就是炫耀。炫耀,是不体面的,尽管炫耀本身的意图是为了争得体面,而结果从来都是相反的。因此,炫耀者,必浅薄。也注定要被人轻薄,遭人菲薄。
假如事无必要,你做出来了,那就不仅仅是炫耀的问题了。这首先说明你不自重,其次,很容易由于你的施为而坏了人家的好事。
再则,我们在做君子的时候用不用防着点小人呢?才华的外露,不但要遭小人嫉妒,而且,还会让小人在知道了你的“斤两”之后,更容易找到如何对付你的办法。同时,也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本事比你大的,大有人在。你表露出来了,人家会不会认为你在向他挑战呢?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气度,他可能容不下你的。
施展才华必须把握时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我们应该谨守的处世原则。
必须要懂得“才高招嫉”的道理。历史上,有过多少英雄俊杰因为才华出众而被奸佞小人设计陷害的?故事如沙,一抓一把。
在充满猜忌的人类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在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自己拿出来。“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总之,才华的施展一定要应时而有效,既要有利于公众,又要无害于自身。就算是有害于自身,那么它的价值也要最大化,而不能使它轻易葬送。
第二十五节 耳要常闻逆耳之言心当常有拂心之事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逆耳: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拂心:不顺心。
砥石:质地很细的磨刀石。
鸩毒:鸩,一种鸟,羽毛有剧毒。古人用其泡酒而成毒药。
耳中常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忠言,心里常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才是对德品与性格的真正磨炼。如果听到的全是令你高兴的话,想的全是美滋滋的如意事,这就把自己的一生泡在鸩酒里了。
如果你不是个被揭露出来的十恶不赦的奸人,可你能经常听到一些让你不高兴的话,那么,你可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因为,有人在乎你,有人关注你,有人爱你。你应该控制心绪,认真想想,人家说的对不对。对的,就去改,不对的,就一笑了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是智人风范。
人生在世,总有些不顺心的事情,更有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你也会有,那么,就不要逃避,不要忘了它。你应该经常去思考它们,去理顺它们的来龙去脉,去纠察它们的性质与状态,进而拿出解决它们的办法。
当然,虽说“忠言逆耳利于病”,但有些逆耳之言,也未必是忠言,而有些拂心之事,也的确是无法解决。但是,正是这样的逆耳之言、拂心之事对我们的人格修养才更有好处。它们更能锻炼和磨砺我们心智。察人观己,晓世悟理的功夫全在这里了。
第二十六节 夜坐观心自知自怜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惭忸:既惭愧又忸怩。
夜深人静之时,一个独自坐在那里,面对着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才能放下白日的假面具而看到真正的自我。每当如此,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可爱与生活美好。可是,就算是看到了真实的自我,而到了白日那个假面具依然还要戴上,还要继续为,那些本非己愿的俗事俗念去奔波忙碌……于是,就感到十分惭愧。觉得人生实在是无奈而滑稽。
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夜坐观心的经历。其原因不过有两个,一是没想到那样做;二是不敢面对自己。
这就说明,面对真正的自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终日忙得天昏地暗、筋疲力尽的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搞什么“夜坐观心”的把戏;而品行有亏的人,则是不敢面对自己。他们不堪的事情做多了,害怕良知的谴责。
为什么一个整天忙碌的人会突然说:“那天我仔细照了半天镜子……我怎么觉得不认识我自己呢”?
为什么奸恶之人总是被噩梦惊醒?
前者就是从来没想到“夜坐观心”的人;而后者,就是不敢“夜坐观心”的人。前者是忙其形而忘其实;后者虽然不曾有意识地“夜坐观心”,但潜意识里,他的“真我”却在时刻审视、评价着他自己。
如果他们都能在夜深人静之时,独坐静观真我,那么,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会有些改变的。
相信大家也都少有“夜坐观心”时候。试试吧,真的很奇妙的。你会觉得,你白天为之操劳的一切,是那么虚妄;你会发现,本来的你,是那么的可爱(也可能是可恶)……同时,你也会深切地感到,生活以及为生活所迫的你,是多么得矛盾与无奈。
夜坐观心,不会马上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但它会让你的躯壳与灵魂在不断的沟通中,达到完美的统一。你将成为一个坚定而和顺的人、一个小人怕而好人敬的利害角色。
第二十七节 恩里由来生害败后或反成功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恩:恩惠,别人给予、或给予别人额外的好处。
快意:称心如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顺心。
生活在别人的恩惠里,往往会便随着某种危险,因此,在这种得意的时候应该早点摆脱;失败之后或许接下来就是成功,所以,不顺利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罢手。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处在别人恩惠与宠爱里面,人家对你好,怎么还会有危险?其实,仔细想想,这是有道理的。
首先,恩惠是一种别人给予的额外的好处。“非分之福,不好消受”,它起码会阻遏你的进取精神,而养成依势傍人的惰习。这对你一生的发展,无疑将是有害的。
其次,你得到了恩惠,就有人没有得到。恩泽非广,雨露不均,这是肯定的事情。你得到了恩惠,自然得意,那么没有得到恩惠的人,是否失意?失意的人,是否会用各种手段来对你不利?
第三,恩惠因为是额外的,所以,它少有白白给予的。尽管人常说“施恩不望报”,但真的“不望报”的又有几人?况且,“有恩必报”也是做人的道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施恩的人,要你怎么报恩,用什么来报恩。一个女孩在公司里工作,老板格外照顾,高工薪,高待遇,她很得意。可是,有一天,老板却让她去陪一个关键客户过夜……
失败是成功的母亲,大家都知道的。而“胜利就在于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更是耳熟能详。胜利为什么要坚持?就是因为,在胜利之前往往会遇到最大的困难,所以才要坚持,这个时候的坚持是最艰苦,但也是最有价值的。
一个浙江小伙子被公司辞退后,就东挪西借筹集了20万元,来做电脑配件的生意。三个月下来,只赔不赚。家人为此心急火燎,都闹着要他赶紧收手,尽量减少损失。可这个小伙子却很“固执”,坚决不罢手。
一天,哥哥来闹过之后,他一个人坐在铺子里,独自垂泪。思前想后,就是弄不明白生意为什么就没有起色。他想调整策略,决定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去做一个广告。就在他刚把广告词写好的的时候,来了一个顾客。这个顾客从他这里订了300部电脑的所有配件,而且要高配置。于是,他的生意活了。
如果,这个小伙子,在此之前也和他的家人一样的想法,那么,他可能还在到处投递求职信呢。
第二十八节 苟且任欲害身误事
欲路上事,勿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勿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欲路:指欲念、****、欲望心理与生理体验实践过程。
染指: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万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指追求真理、道义、根本理想的过程。
惮:害怕、畏惧;憎恶,忌恨。
对于****方面的事情,不要因为条件方便而放纵自己,一旦放纵了自己的话,就很容易掉入万丈深渊;在道义和真理方面的问题上,不要因为忌惮它的困难而退缩不前,那样,就会离你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是个以欲望为动力的世界,如果没有了欲望,世界和人类就没有存在的动力和理由。食欲让我们去种田,暖欲让我们去织布,而****则保证了人类的繁衍。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无欲,其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一种要获得心灵安宁的欲望。只不过这种欲望非常人所能有、所能求罢了。
人的欲望是要肯定的,但不能放纵,更不能满足不该有的欲望。你见了人家的媳妇好,就想去亲近;你看了人家汽车好,也要去弄来……这就要麻烦了。
对于欲望的追求和满足要有度,失度则会贻害无穷。一放纵****就会迷失本性,堕入欲念的深渊,小则害身,大则误国。因此,古人处世修行非常讲究理性的修炼,“欲路勿染,理路勿退”、“一寸道九寸魔”,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欲望的度,是最难把握的。也正因为这样,在欲望面前才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
但不管怎么说,把握欲望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认为,凡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事业,不伤害自己的身体的所有欲望,都是合理的,不必克制。
第二十九节 仁义有能安命励志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定胜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后指贵族封号,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天:此指命运。
造化:福分、运气;大自然、上天。
别人富有,而我仁德,别人当官,而我守正,君子不为利禄所诱惑,也不为权势所养用;人是可以战胜命运的,意志也可以战胜气数,君子也不受福分、运气之类的东西所摆弄。
洪应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地道的大丈夫人格!
亚圣孟子在《滕文公下》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嫁,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首先不承认热衷功名、攀附权贵、善挑争端的公孙衍、张仪之流为大丈夫,继而提出了他的大丈夫人格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洪应明的观点与孟子的标准不谋而合,也可能是从孟子那里学来的,这个我们不必去管,反正我们要懂的是道理,只要道理不错就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大丈夫之品格固然令人心动,让人敬仰,但若真去做一下,还真不那么简单。
别人富了我不眼热,人家升官我不眼红,这容易做到;但人家富了我能仁德,人家升官我仍守正就不容易了。关键是你必须本来就已经是个仁德守正的人。你既不仁德也不守正,只是光不眼红、不眼热,这只能说你本分,与大丈夫无关。
不行仁施德、不坚持正义,就不可能是大丈夫。丈夫者,仗义之夫也(我也拽一把)。
大丈夫的进一步标准是“不为君相所牢笼”。抗拒利禄的诱惑和权势的养用,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事情,可是,还有比这更难的事情在它前面呢。那就是,要想有利禄和权势来诱惑、养用你,首先就要求你得有本事,没本事谁会给你利禄和官职?
所以,大丈夫在仁德守正的同时,还要有才能。
只能仁德守正而没有才能,不是大丈夫,是个好人;只有才能而不能仁德守正,也不是大丈夫,是个能人。因此,要做个君子、大丈夫,我们欠缺的地方还很多。我想,平日里,我们能怀点君子之心、有些丈夫之举就够了。不必拧着劲儿地要去顶天立地,如果真的需要你去顶天立地的时候,会有万众呼唤你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已经说了的。
至于“人定胜天、志定胜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理性,不可晕头胀脑、意气飞扬。其实,人是无法战胜命运的。你生来就身有残疾、你一开始就是个贫穷农民的儿子,18岁了才看到飞机……这都是你命运的一部分,你改得了吗?因此,我认为,改变命运之论,只是个理想,一个做人的境界,不可执拗。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颓废着听从命运的摆布。我们应该在承认既成的命运状态的基础上,用全部的心智去抗争!相信,我们改变不了命运,但绝对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起码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三十节 修德少理功利治学勿附风雅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事功:做事的功绩。
实诣:真正的造诣。
风雅:风流、高雅;因《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故后人也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情。
做学问的人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与心思都收拢到一个地方。如果修身养德的人却总是关注修行的成效与名声,那么,他的德行必然达不到一个真实的高度和境界;读书人,假如总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他肯定就不会有深刻的心思去取得真才实学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说的也是做人做事,用情用智都要专心投入的道理。跟洪应明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其文华远非洪应明能比。
做学问不专心的人太多了。你到大学去看看,个个心猿意马、心乱如麻。一边喊着教书育人,一边忙着赚钱出名。其专业造诣也不可谓不高,但也实在高不到哪里去。你想,一个教授剽窃外国著作,本就可怜,可竟然又把“孟子”译成了“门修斯”,这造诣怎么样?
其实,用心不专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人格背景和社会根源。社会的问题,我们管不了,也不必讨论,我们只说人格的事。做一事而不任一事,就事业而言,这是不道德,存在着广义与狭义的两种渎职的问题;而就个人而论,这是愚蠢。你不能专心就别去做,何必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换个方向,或许更能体现你的价值。
再说“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有人认为洪应明所言之“风雅”是指《诗经》的《国风》、《大雅》、《小雅》,我则认为他指的是附庸风雅的“风雅”。因为,对《诗经》的研究,本身就是个大学问,寄兴于它怎么会“不深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读书不致力于求取真知,却喜于寻章摘句,吟诗答对,附庸风雅,卖弄才情。唐诗宋词、名言警句顺嘴就来,道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惹得人家少妇长女秋波连连。可是,遇事让他拿出个见解,他却啰啰唆唆,不得要领。他爱做“绣花枕头惹怜花”,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只是我们别跟他学就是了。
第三十一节 木石之念云水情怀
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意思,若一有贪着,便堕危机。
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
贪着:过分的迷恋。
为增进自己的品德而进行修炼的人,应该有木石一样坚强的意志。不能对尘俗的荣华有所羡慕,否则,便会被欲望所困扰;管理国家事务、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有云水般清虚淡然的情怀,不要过分贪恋权位,否则,就会陷入危机。
人家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那么我们读书求学呢?同样也要有个“木石的念头”。可叹的是,现在的好多学生,尤其是大学的学生,不要说“木石的念头”,我看连个潭水的念头都没有。恐怕满脑子都是灯红酒绿、男欢女爱的念头。本该安心读书的孩子,却总是流着口水羡慕外界的花红柳绿。离毕业还有一年多,就张罗着找工作了,而且还一定要大城市、条件好、待遇高……愁人!
管理国家大事的人,的确应该有一种淡泊的情怀,这样才不会因过分贪恋权力而对自己不利。可是,这个问题光靠修养和德操是不能解决的。那些恋栈的人,其实未必就真的不想离开那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只是欲罢不能而已。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其实,上庙堂容易,下庙堂也不简单,再说,上庙堂还不容易呢。那地方不是随便上,更不是随便下的。范蠡、张良一等的人物毕竟是少数。
洪应明说的尽管正确,但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不过,也正因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些能做得到的人,才是真正英明睿智的人,才更有资格,既享有同胞的爱戴,又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