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8200000020

第20章 旷达(2)

第四十节 山河大地属微尘血肉身驱归泡影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驱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上上智:最高智慧。

了了心:了当形容词用,明白、理解的意思。

山河大地,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更不要说生活在其中的人了,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不过是一个泡影,更不用说那些身外之物了,自然是虚而又虚的影外之影。一个没有超凡智慧的人,根本弄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洪应明所说的道理,一般人都是可以明白的,不用“上上智”。但明白了,是否能认同那就不一定了。

尘也好、影也罢,任你把人及财物比作什么,可到最后,饭依旧要吃,房仍然要住。我们固然不应该贪财嗜欲,然而过分轻视物质对人的意义,其结果也不会太好。

第四十一节 石火光中争何长短蜗牛角上论何雌雄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光阴究竟几何?蜗牛角上较雌论雄,世界究有许大?

石火:石头相撞蹦出的火星。古人用以引火。

在火花一闪之际你争我夺,应该想想属于我们的光阴究竟有多长?蜗牛角那么大的地方还要比较高下,应该想想属于我们的世界究竟有多大?

洪应明在劝诫人们,不要把短暂的人生都浪费在无益的“争长竞短”之上;不要在本来就不大的地方“较雌论雄”,世界上可以让我们各自施展才华的地方还多着呢。

第四十二节 既然浮云富贵不必巗栖穴处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巗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躭诗。

巗:同“岩”。

膏肓:指心灵深处。

躭:同“耽”。指沉迷。

一个具有把荣华富贵看成是浮云敝履之气度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住到深山幽谷去修养心性;一个对山水风景没有形成癖好的人,如能经常喝酒吟诗也有一番乐趣。

这里洪应明讲了两个道理。

一是,如果内心并不贪恋荣华富贵,那么,就算身处其中也不会有亏于他的品德,因此,他根本就不用故意逃离荣华富贵,拿张做势地搞一下显示淡泊的表面文章。

二是,那些缺乏山水情趣,内心稍有风雅之乐的人,如果能适当地吟吟诗、拽拽文,或许也可以调剂一下自己的神经,滋润一下自己的心田,改善一下自己的风韵。

前者,洪应明否定了形式主义;而后者,他却肯定了形式主义。很有趣味,用心良苦。

第四十三节 争先的径路窄浓艳的滋味短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暗指荣华富贵,排场奢侈。

与人争强好胜时就觉得道路很窄,假如能退后一步让人先走,自然觉得路面宽平很多;太过浓艳的味道容易使人腻味,是短暂的,假如能清淡一分自然会觉得滋味历久弥香。

大概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人都把他写出来挂在墙上,更有人把它纹到了身上……于是,我就想,当年我们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让了多少步?可是并没有换来风平浪静,大海上几乎每天都有外侮的坚船利炮,掀风破浪地向我们冲来;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的政府都已经退到四川的山坳坳里了,那何止是退了一步,可结果呢?那里并没有海阔天空,反倒是最近的南海里来了切断我们生命线的三个倭寇师团,而天上则密布着不断投下炸弹的日寇的飞机……

可见,让一步、退一步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绝对不能成为一种哲学、一种品格、更不能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就算是对自己同胞,让一步、退一步的举动也应该以不养其非理之欲为前提;而对于不友好的外国及外族,我们则只能寸步不让!

第四十四节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退隐林泉,就会摆脱一切荣耀和耻辱;坚守仁义道德,就会淡漠人情的炎凉亲疏。

“隐逸林中无荣辱”,死掉岂不是更干净?

“道义路上无炎凉”,不历尽炎凉,如何明了道义的意义?道义难道不是平衡炎凉的吗?

第四十五节 贪心虽愚胜乞丐知足虽智逊王公

贪心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氓何让王公。

公:爵位名,古代把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藜:一种可供食用的野草。

膏粱:肥肉和细粮。比喻食物精美。

狐貂:狐貂缝制的贵重衣服。

编氓:编入户籍的平民。

贪心的人,分到金银还恼恨没有得到美玉,封了侯爵还怨恨没有被封为公爵,处豪门却如贪食的乞丐;知足的人,吃野菜也胜于吃酒肉,穿布袍也暖于穿皮裘,尽管寒微却远比王公幸福。

人心一贪,分到金银还恼恨没有得到美玉,封了侯爵还怨恨没有被封为公爵,其求财求官的心理,的确与乞丐求食的心理有相同之处,但毕竟其生活的质态与乞丐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可以口虐他们是乞丐,但是如果同时也否定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乞丐要高,那么,我们也就成了比乞丐还可连的蠢人了。

知足当然好,但在什么程度上知足才有积极意义呢?生活达到了“小康”,知足是可以的,如果衣将蔽体、食仅果腹就知足了,这种知足难道不是一种懦弱、愚昧、甚至可悲吗?

第四十六节 此心常于静中处利害是非瞒昧难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不受拘牵;此心常放在静中,利害是非谁能瞒昧。

拘牵:束缚牵制。

瞒昧:瞒哄愚弄。

只要使自己处在安逸清闲的状态,就不会受荣辱得失的束缚和牵制;只要常把身心放在安宁之中,就不会受利害是非的瞒哄愚弄。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智愚。

世人也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可实际上这是无法做到的。然而,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还是需要经常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的。这时,如果能达到佛家所说的“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暂时把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全部放到一边。这将利于身心自我调节,也防止由于对功名富贵的过分痴迷,而陷入心思迷乱的境地。

第四十七节 不知今日我后来又属谁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今朝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后来又属谁?”人作如是观,便可解却胸中罥矣。

倏忽:一眨眼;忽然。

尧夫: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

罥:捕捉鸟兽的网。此指心中的牵挂,心结。

人情世故,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尧夫说:“过去所说的我,而今却变成了他,不知今天的我,以后又会变成谁。”一个人如果能常抱这种看法,就可以除去胸中的烦恼了!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这就是人世间的本来面目。洪应明建议我们“不宜认得太真”,其实,劝我们“不宜认得太真”的古人也不只洪应明一个人。假如有兴趣历数的话,这样的劝导与感叹简直就是车载斗量。

然而,无论如何感叹,人情依然是冷暖莫测、而世态仍旧炎凉无常;不管怎样劝导,人们也总是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抱有深刻的愤懑与忧伤。这一方面说明人性的善良、一方面又说明人性的顽固。人们总是善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诚挚、应该重情尚义;同时,也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感情与感受比什么都重要,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而对于忽冷忽热的人情世态怀有深刻的不满和怨恨。

其实,说到底,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完全没有感觉,那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把感情和精力都专注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上,也大可不必。

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怎样待人处世,但不能要求别人也跟我们一样。人家怎样待人、包括怎样待你,那是人家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为此不满。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对待这种现实,我们应该怀有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做好自己的事,用好自己的情。

第四十八节 求成之心不必太坚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知道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的道理,那么,追求成功的欲望就不必过分强烈;知道有生必然有死的道理,那么,就没必要挖空心思去钻研养生之道。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有热情是应该的,但有热情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理性。志在必得,必须以相当的可能性为基础。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地过分痴狂和执拗。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失败的反面是成功,而成功的反面就是失败。因此,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一定会存在着两个可能,一个是成功,一个就是失败。成功自然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但我们的努力有的时候可能不会完全消除失败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抱有“尽人事而知天命”的超然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努力和事情的成败。成功了,就淡淡一笑;失败了,就叹口气,重新再来。

“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应该好好琢磨这句话的人很多。因为,从古至今为了长生不老而丑态百出或过早丧命的人不计其数。

最典型的基本上都是各朝的皇帝,最普遍的就是历代的道士。据说,火药的发明,本来并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那是一个道士炼长生不老丹的时候,为了配制丹药,结果,这种弹药却是火药,这种意外的发现,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广为颂扬,并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说实话,无论怎么伟大,总是有那么点让人尴尬的味道。

中国现代的保健品之所以大行其道,其原因就是人们的保生之意太过强烈。爱惜生命、爱护身体是对的,但过分了,也就要适得其反了。

人总是要死的,人生一世,两三万个日夜,大抵上也就这些时光,我们好好地过也就是了。没有必要为了延长一天的生命,而降低十天的质量。

第四十九节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败砌:破败的门和台阶。

荒台:荒芜的台。古代君王多筑台祭天或授官。

狐狸栖息的残垣断壁,野兔奔跑的废亭荒台,都是当年灯红酒绿、弦歌乐舞之地;菊黄冷落、枯草凄迷的原野,那都是从前英雄争霸的战场。人世的兴盛和衰落有什么常理,强大的、弱小的如今都在哪里?每当想到这些,不由得让人心灰意冷!

《三国演义》开篇就有一首《临江仙》,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文豪杨慎在其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后称《廿一史弹词》)中的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上片由古至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诗人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到头来都转眼成空,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空”中有“悟”,寄托深沉。

下片是白发渔樵在秋月春风中的自画像,特写镜头是“笑”。他的睿智与博学,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评说是非。历史上多少人曾经轰轰烈烈,最终无不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听命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着寄情诗酒的生活,笑谈古今。表明诗人超然物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

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下杨慎的襟怀。但是,千万别受洪应明“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这种消极情绪的感染。

第五十节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在吾侪善自修持。

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天、人、凡圣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尊。”——《佛说十号经》)。

发付:打发,排解。

徇欲:依从欲望。

吾侪:我等;我辈;我们这些人。

佛教所称的真空其实并不空,世人所追求沉迷的物欲人情其实也并不真,破除物象仍不能得到真理,请问佛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生活在世间,又想摆脱世俗的束缚,依从物欲很痛苦,断绝一切欲望也很痛苦,如何应付就只能凭自己的修行了。

洪应明老先生是“腰里掖副牌,逮谁跟谁来”,连佛主都敢质问!可乐是挺可乐,但这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佛主又能怎么样?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吃咖喱饭长大的印度王子嘛!“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我想,经洪应明这样一问,释迦牟尼也只能笑而不语。不然,洪应明就不会继续说“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在吾侪善自修持”了!

因此,世间的事,到底是真是假、是虚是实;是摒除物欲、还是保留物欲……佛主说不明白,洪应明也难以弄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说到底,还是要世人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

第五十一节 非丝非竹自愉快不烟不茗自清芬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愉快,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要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丝竹:乐器。丝即弦,指弹拨乐器;竹指笙、箫、笛……

茗:早采的为“茶”,晚采的为“茗”。此泛指茶。

形释:形是躯体,释有解脱的意思。

游衍:逍遥游乐。

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充满真情的境界,不需要美妙音乐就会自然感让人愉快,不需要焚香煮茗,就能芬芳萦荡。这需要无欲无念、意境空灵,忘却烦恼、超脱形骸,这样就可以浮游于这种境界之中了。

心情好,一切都好。

第五十二节 歌残舞罢妍丑何存

优伶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舞罢,妍丑何存?弈者争先恐后,较雌雄于枰间。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优伶:旧时的文艺工作者。

俄而:不久;顷刻。也作“俄尔”。

演戏的人涂脂抹粉,美丑都决定在画笔上,可转眼间戏终人散,刚才的美丑还有吗?下棋的人争先恐后,一决雌雄,但转眼之间棋局完了,子收人散,刚才的胜负又能怎么样呢?

矫饰出来的美,总归是难以长久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对所享受的美好的事物一定要认清其本质,不要被一时的、形式上的美好所蒙蔽。

任何争斗最终都会有个了局,而了局之后,所争斗的一切就会现出其空泛无益的一面。因此,争斗或许是无法避免的,但争斗应该尽量避免其中的无益成分。

第五十三节 卷舒自由行止在我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傀儡:木偶。

把柄:关键。

人生就像一场木偶戏,只要能把偶线握好,主线不乱,就能进退自如,丝毫不受他人操纵,能够做到这一点,便可超出人生游戏之外了。

人的行为就是人的心灵的木偶,只要心里有数,那么就会言行有度,举止有益。问题是临事而心不乱的又能有几人呢?

第五十四节 放得功名富贵就可脱离凡俗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能把功名富贵之心放下,就可以脱离凡俗;能不总是把道德仁义挂在心上,才可以成为圣人。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或许如此吧。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功名富贵呢?又为什么要脱离凡俗呢?后来才明白,洪应明说的是要我们放下功名富贵之心,就是贪恋功名富贵之心,而不一定要放下功名富贵。

所谓的“脱凡”也是要求人,要有一颗洁净的心地和一副清雅的风骨。如果我们能既有功名富贵,又有修养品德,那对于社会难道不是有益的吗?

第五十五节 苦中得乐是真乐动中得静是真静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性天:人的本性。

心体:内心世界。

在宁静的环境中能保持宁静,不是真正的宁静,只有在动荡、喧闹的环境中能保持心灵的宁静,才是静的最高境界;在欢乐的环境中喜笑颜开,那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在困苦的时候生发出来的乐趣,才是心性中本来的快乐。

依靠环境的宁静而获得的安静,尽管也是一种安静,但究其根本,这仍然不是一种真正的宁静。因为,毕竟不是发自内心,而是要依赖一定的外部条件。只有能在喧闹之中仍然保持一种心态的宁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宁静。要做到这一点,心神守一就是必需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当的定力和定见。胸无主张,心意漂浮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在欢乐的环境下,人们或许因为受环境的感染,也会跟着欢乐一会儿,但这往往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欢乐。只有那种在并不快乐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会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在感叹世界的奇妙的同时,更加喜爱自己。

第五十六节 勿自昧所有勿自夸其能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人切戒。

无尽藏:很多的财富。

钵: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

古人说:“何苦放着自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却要沿街乞讨学穷人的样。”又说:“侥幸发财的贫家子弟,切莫忘乎所以到处夸耀,谁家的炉灶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人,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人。这些都是学子们应引以为戒的。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样做的人,若不是在体验生活,那就是个骑驴找驴的傻瓜。可惜,这样的傻瓜还真的不少,也许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难于自知、妄自菲薄,是人性的弱点,很多人都急着为发掘自己所不了解的才能与潜质。只是由于某种自我的原因和外部条件的限制,而没有被自己和公众所认识罢了。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更多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是发现才能、发掘潜质的唯一途径。

第五十七节 原非奉我胡为喜原非侮我胡为怒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峨冠大带:官服。

草履:草鞋。

胡:为什么;如何;怎样。

我有权有势,人们奉承我,这是奉承我的官位和乌纱;我贫穷低贱,人们轻蔑我,这是轻蔑我的布衣和草鞋。可见根本不是奉承我,我为什么要高兴呢?同样,根本不是轻蔑我,我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这是一种何等超脱潇洒的人生态度啊!如果我们真能具备这样的见识和胸怀,那么,在现实当中肯定就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还会从别人的“奉”“侮”之间获得许多的乐趣。看着小人们情真意切、傻乎乎地在那里演戏,难道不是一件悦心的乐事吗?

第五十八节 世人以心惬处为乐达士以心拂处为乐

世人以心惬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入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由苦心换得乐来。

惬:快意,满足。

达士:豁达乐观的人。

拂:违背,逆,不顺。

一般的人,常常把心满意足当做快乐,然而常常被这种快乐引诱到痛苦的深渊;旷达的人,把与困难和挫折搏斗当做乐趣,最终用艰苦的奋斗换来真正的快乐。

能力的大小,心性的高低,决定了人之苦乐观的不同。有人以偏安为乐,有人则以奋斗为福。孰是孰非,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第五十九节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自闲,而劳攘者自冗。

自促:繁杂,繁忙。

劳攘:劳指形体的劳碌,攘指精神的困扰。

岁月悠悠,本来够用,可奔波劳碌的人却觉得时间短促;天地本是很宽阔,可心胸狭隘的人却偏要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弄得很局促;风花雪月四季的景致本是很悠然的,可那些庸俗的人却偏要把自己弄得很烦杂。

无论岁月多长,忙碌总是没错的,如果忙碌有错,那么,懒惰者该如何评价呢?不过,忙碌也不要瞎忙,要有章法、有效率、有意义。

对于心胸狭隘的人来说,任何人、任何事对他可能都是一种妨碍,好像这个世界小得不能容下他以外的任何人了。这种人,在生活中往往是苦恼的。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第六十节 事后尽管索然无味事中未必全然无益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大率类此,人奈何不早回头也!

剧饮:使劲喝酒。

宾朋云集,欢笑饮宴,真是快乐!然而,转眼间夜静灯熄,佳肴凉了,茶也冷了,不由得倒有要呕吐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无味。天下的事情大都如此,人们为什么就不及早回头呢?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件事在做的时候,大家都兴致勃勃,但做过了之后,又都感到索然无趣。如果这种事情在索然无趣之余还对人有害,那么,就应该注意“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了。

不过,情况也并不总是这样。也有许多事情,尽管做过之后感到没有意思,但做的过程当中也确实趣味盎然。事后的无趣,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人做过之后,欲望得到了满足,暂时不再需要了而已。

第六十一节 会得个中趣破得眼前机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衷;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寸衷:心里。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情趣,那么五湖四海的山光水色都可尽入心中;能看破眼前的人情世故,那么古往今来的所有英雄豪杰,都将为我理解而任我效法。

“会得个中趣”,这是要求我们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乐趣。这就需要有一个年轻的心态。

人常说:古为今用。可是,如果你对现世的事情没有看明白,那么就无法古为今用。所以,古为今用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现实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第六十二节 寒灯无焰仍可救心似死灰无药医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心似死灰,身如槁木,未免堕落顽空。

敝裘:破旧的皮裘。

播弄:摆布;支配。

寒冷中有灯的火小得几乎熄灭,裘皮老旧得已经不保温了,但这都是通过拨弄修补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的光景;心似燃尽的冷灰,身如枯朽的树木,这就难免坠入无法挽回的死亡之境了。

“哀莫大于心死”,心若死了,人也就毫无生机了。这不同于将息的寒灯,也不同于破旧的皮衣。寒灯经过加油、挑拨之后仍可复燃,皮衣经过修葺之后仍可保暖,人心一死便无药可救了。

第六十三节 忙处不乱性闲处心神清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情看得破。

不乱性:指本性不乱。

动心:指镇定、不慌乱、不畏惧。

要想在事务繁忙时有条不紊,不心慌意乱,必须在平时培养镇定的气度和清晰的头脑;要想面对死亡也不畏惧,就要求平时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开。

临事能有条不紊、不慌不乱,这是一种良好的素养使然,而这种素养是平时养成的,急来抱佛脚是不行的。

第六十四节 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不系之舟:没有缆绳牵系得船。

坎止:遇险难而止。

既灰:即将被烧成灰。

身体犹如一叶没有缆绳牵系的轻舟,任意漂流、随处停泊;心灵像烧过的树木,还在乎什么刀割香涂?

人人都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然而,逍遥自在的生活绝对不是凭空而得的,它是有条件的。起码的条件就是既要身无牵挂、又要心无牵挂,而这两点,恰恰就是很多人所难以做到的。因为,这与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不想逃避责任和义务,那么就不要奢望“不系之舟”一般的逍遥生活。

“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一颗历尽沧桑的心灵,往往是颗坚强的心灵。寻常的刺激和伤害都无法左右它的喜怒了。

第六十五节 峨冠大带羡小笠长筵广席逊疏帘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见净几疏帘,悠悠然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轻蓑小笠:蓑,用草或蓑叶编制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叶编成用来遮日或遮雨的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衣着。

咨嗟:赞叹,感叹。

火牛:尾巴着火的牛。喻指放纵欲望追逐富贵。

风马:发情的马。

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样子,难免会发出羡慕的感叹;生活奢侈居所富丽的豪门显贵,一旦置身于清新朴素窗明几净悠闲宁静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觉,难免要有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不足贵,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却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能早日恢复符合天性发展的生活呢?

在这一则里,与其说洪应明在歌颂林泉的美好,还不如说他在劝人们要经常地变换一下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方式。

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样子,会发出羡慕的感叹;那么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看到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就一定不会羡慕吗?可能他们当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可能一定在暗暗发誓:一定让儿子好好读书,将来也做这样的人!如果他们从来也没这样想的话,那么,考场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举子了,也就不会有范进那样的人物了。

漫画家方成老先生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鱼缸,每个鱼缸里都有几条金鱼,这些金鱼互相羡慕,都以为对方的鱼缸好。于是,就又隔着玻璃互相羡慕。

在现实中,处在不同环境里的人们,就像那两个鱼缸里的鱼一样,互相羡慕着。

第六十六节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羁锁:束缚。

夷犹:留连,犹豫迟疑不前。

人的身心如果被物欲所束缚,就会觉得生命可悲;人如果能悠闲自得地陶冶性情,便会觉得人生有了很多乐趣。意识到追求物欲的悲哀,庸俗的欲念就会立即消失;能够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则圣洁的境界自然到来。

知道“羁锁于物欲”的可哀,当然会马上消除自己的物欲。倘若认为“羁锁于物欲”并不可哀,那又该如何呢?物欲是个复杂的事物,既有生理的层面、又有心理的层面,而且究竟什么样的物欲,以及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羁锁”,就更是难以确定。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因物欲而觉得“生之可哀”。只要不超越法律和道德,那么,物欲就应该是合适的。而合适的物欲并不会妨碍我们陶冶性情。

第六十七节 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筏:一种竹制的渡河工具。

无事道人:指不为事物所牵挂而已悟道的人。

刚乘上木筏,便想着到达彼岸后舍弃木筏,这样的人才不会为外物所累,心无牵挂的道人;假如骑着驴还在找驴,那就证明欲心未绝,还是个尚未脱俗的和尚。

为人处世,做事的方法只是工具,最终的结果才是目的。就像过河木筏只是你借以过河的工具,过去了不要也罢,因为,你已经达到了过河的目的。

如果到了目的地,你还在想方设法处理这木筏或是像骑着驴找驴的人一样,只能说明你心中的欲望太重。

第六十八节 树木至归根日后知花萼枝叶之徒荣

树木至归根日,而后知花萼枝叶之徒荣;人生到盖棺时,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泛指财物。

树木到了枯死的时候,才能明白那鲜艳的花朵、茂盛的枝叶不过是一时虚华;人到死后进入棺材的时候,才知道子女钱财毫无用处。

这种虚无而颓唐的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

虚华当然不好,但人生所经历的一切怎么可能都是虚华呢?如果真的都是虚华的话,那只能说明你个人的人生失败。不能由于你个人的失败,而让后辈也同你一样怀有这种低迷的人生态度。仅以树木而论,假如不是因为有过繁茂的枝叶和艳丽的花朵,那么,你这颗树也早就被砍伐了……

到了临死就感叹,或者抱怨儿女玉帛没有好处。你的父亲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果他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人类之间的亲情,是不是就应该早点彻底断绝呢?难道养育子女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不是一种幸福吗?再说,人类是否都有繁衍下一代的义务呢?

说道玉帛的无益,表面上看,这样说话,好像是个淡泊之人。其实,这种淡泊是假的。既然你根本就不看重钱财,那么临死所关心的两件事里,怎么就有玉帛在内?玉帛绝对是好东西,起码它让你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还帮你把子女养……如果真的认为它无益,那就把它送给穷人,周济别人,成就你的美德,这样一来,玉帛是不是就有了点益处了呢?

第六十九节 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味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白氏:白居易。

无意之中如愿以偿,就是最佳境界;事物只有保持本来的自然状态,才能体现大自然的玄妙神奇。假如加上一分人工的修饰,就大大减少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说:“人清静无为时意志自然很安闲,按照自然节奏吹起的风,才能感到清爽。”这真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响。

崇尚自然,原则上说是正确的。但落实到具体问题,还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我们人类评价自然之美丑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人类是否有益。有益的就美;有害的就丑。而自然的事物并不都是对人有益的,很多有益的事物,也都是经过了人类后天的改造。比如,黄金虽好,但必须经过冶炼、碧玉虽美,也必须经过琢磨;沙漠作为景观非常壮观,若不改造,就将是祸害之源……

“天趣”存在于事物的内部,而不仅限于事物的外表。棉花被纺成棉线,由织成棉布,尽管失去了原来天然的形貌,但其本质属性却丝毫没有改变,它的变化,完全都是有利于人类的。因此,我们追求自然、崇尚自然,是要尽量地去掉人类无聊的造作,而不是否定所有人对自然事物的改造。

洪应明认为无意中如愿以偿,就是最佳的境界,问题是若总是不能如愿以偿,那该怎么办?农夫无意间遇到了撞树的兔子,这是自然而意外的如愿以偿,可是,结局确实为了继续等待这种好事,他却荒芜了自己的田园。

第七十节 斗室中万虑都捐三杯后一真自得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惟有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捐:弃。

珠帘卷雨:这两句话都在形容房屋的极度华丽。语出王勃《腾王阁序》:“珠帘卷西山之暮雨,画栋朝南浦之飞云。”

身居斗室,一切忧愁烦恼全都抛开,说什么雕梁画栋、珠帘轻卷的豪华殿堂,全都不值一提;三杯老酒,不由得真情流露,只知月下拂弦、临风吹笛,自是一番雅趣。

看到这一则使人不由得要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意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以寥寥81字,谱出一曲陋室颂歌,流芳千载。开头以山水起兴,仙龙一经点出,陋室主人情趣即显,读者则已入佳境。随之而来,苔绿草青,是淡雅之色,又是生机勃勃之景;弄琴读经,从容之态可掬,闲逸之致堪羡;诸葛庐、子云亭,含着引古代高士为同调的自豪;以孔子云作结,则表示对最高道德规范着意追求的坚定信念。

洪应明的观点和境界,尽管没有刘禹锡那么高旷积极,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接近的。

第七十一节 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

幽人韵事,总在自适其情。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泥迹牵文,便落尘缘苦海矣。

幽人:隐居不仕的人。

坦夷:坦率平易。

泥迹牵文:为一些烦琐的世俗礼节所牵挂拘束。

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一切只求适应本性。因此,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以不争胜负为好,吹笛子以不讲究调门为适宜,弹琴以无弦之琴为雅;美妙的旋律要靠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与朋友相会,不必约定时间,不期而遇最见真情。宾客来去自便,以不迎送为诚恳自然。如果受到人情世故的约束,就会堕入尘世的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洪应明认为,所有的一切,只有自然而然、不加任何人工痕迹才算是美的,这种心愿当然是良好的。只是有点过于执拗、有些迂腐了。

喝酒当然是不互相逼劝为好,这样大家可以自适其意,气氛也容易欢洽。可是,下棋不分输赢,那还下个什么意思?这已经违背了棋的本来的存在意义,已经是不自然了。

朋友见面不期而遇,当然好,但彼此拜访而不事先约定,或者,客人来去一概都不迎送,你倒是觉得自然了,估计朋友就会不自然了。追求自然,追求到连起码的人情礼貌都不要了,这种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尽管洪应明所说的本意是说,朋友之间好到这种程度,是一种理想的程度。但如果我们也这样去做,那估计就不可能有如此理想的朋友了。

至于“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就更是神乎其神了。吹笛子以不讲究调门为适宜,弹琴以无弦之琴为雅;美妙的旋律要靠心灵才能感受得到。真不知道这老先生是怎么想的。人当然可以品味和欣赏萦绕于灵魂深处的美妙旋律,但是,既然是欣赏内心的美妙旋律,那何苦还弄个无腔之笛、无弦之琴摆在那里做什么呢?为了追求自然,结果却弄做作至极,真是好笑。

第七十二节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野鹤孤云而起超绝之想,遇清泉白石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松寒梅面劲节与之挺立,侣沙鸥野鹿而机心与之顿忘。若一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瘤赘矣。

机心:有特定意图的用心。

胸次:胸怀。

尘寰:人世间、俗世。

瘤赘: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

隐居在深山老林能使人胸怀坦荡,看到什么事物都能引起高雅的思绪;看见无拘无束的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绝俗的观念;看到清澈的山泉冲激着洁白的山石,就会萌生清洗尘垢、净化灵魂的冲动;抚摸挺立的老松寒梅,浑身便增添无穷的力量,变得坚贞不屈;常与沙鸥麋鹿为伴,便会把投机取巧的念头忘得干干净净。一走入世俗的环境中,不但那些自然景物会被忽视,而连自家身体也会成为多余之物了。

不管怎么说,洪应明的这套说法,都有消极的意味。野鹤孤云、清泉白石、老松寒梅、沙鸥野鹿……这些象征高洁的景物,在洪应明的眼里竟然都成了逃避现实,只顾自己消闲的道具和理由。这与范仲淹的情操和襟怀,真有天壤之别。

我们都读过《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同是赏景观物,境界却迥然不同。范仲淹观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但却认识到了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我们到底应该学谁呢?

第七十三节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万钟:钟,古容量单位,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此喻大量财富。

瓦缶:古代用来装酒的瓦器,形容没价值的物品。

心意高旷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也看得像一个瓦罐那么微不足道;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把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看得像车轮那么大。

清太子胤礽在通州置办了一座庄园。太子拥有一座庄园本属正常,但他的这座庄园却是私借国库白银几十万两购买的。记得康熙帝曾就此骂太子曰:“求田问舍,庸人一个!”骂得痛,也骂得好。太子本来就将富有四海,干什么还要置办田产房舍?为什么不把心思用在国家大事上呢?

世上的人基本上都是庸人,说人们是庸人并没有贬义。所谓庸人,简单地说,就是不想、不会有大作为的人。庸人都在意财物,这是庸人的共同特点,可是,他不在意财物,怎么保证丰衣足食呢?所以,庸人之庸,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假如我们过着庸人的生活,却怀有不平庸的心性与格调,那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地说,那将是有益而无害的。我们可以拥有很多的财产,但又不像一般的平庸之人那样做个守财奴。一方面自如地享用这些财物,一方面又对财物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既不把它当成“瓦缶”,也不把它当成性命。我觉得,这样最好。

洪应明说“心隘则一发似车轮”,是说心胸狭隘就会使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变得短浅。这个道理他不说,人们也都明白,可问题是,能明白与肯实践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心里明白腿打战的人很多。很多心胸狭隘的人都是这样,嘴上说得很大方,可心里依旧是什么都没有看开。一着急他能给你写一本论述歌颂胸襟博大的书,但你若指出其中的一个错别字,他照样会忌恨你一辈子。

第七十四节 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恰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人的心灵多是在躁动状态下才失去纯真的本性,若不生一丝杂念,澄然静坐,白云来了就融入白云随它一起远飘,雨来了就化作雨滴随它共同清洗大地;听到鸟语就欣欣畅想,看到花落就开朗轻松……什么地方不是真境?什么事物没有真机呢?

动易生乱、乱易生躁、躁易失真……于是,洪应明就开出了处方:“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恰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这个方法好,但一般不会太管用。可能对于洪应明来说,是个好主意,但对于我们来说则未必。

但不管怎么说,心绪躁乱总是不好的,应该尽量保持心绪的和缓宁静,这样才能够沉稳有度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挑战,才能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不过,也不能因为怕躁乱,怕失真而心思不动,完全归于死寂。

第七十五节 纠缠荣利心如苦海

世人为荣利纠缠,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

谷答樵讴:山谷回荡樵夫的歌声。

世人被名利所纠缠,动不动就抱怨人间是苦海,却不知道,只要看淡名利不去追逐,回过头来欣赏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屹立在河水奔流中的奇岩怪石,迎风招展的花卉,欢快啼叫的鸟儿,以及渔人和樵夫的引吭高唱。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世间何处是苦海?完全是庸人欲念熏心,自讨苦吃罢了。

抱怨生活的人我们大家都见过,也许我们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我们却都难以像洪应明所建议的那样,放下身边的事情,去欣赏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屹立在河水奔流中的奇岩怪石,迎风招展的花卉,欢快啼叫的鸟儿,以及渔人和樵夫的引吭高唱。我们或许可以偶尔去放松一下,但若要完全摆脱,恐怕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个尘世中,毕竟还有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幸福;更有有我们的责任、有我们的义务。

所以,洪应明的建议,我们只能有条件地接受。

第七十六节 山林农野固有趣市井俗街亦含情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夫,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侪伍屠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饶:富有、丰足。

鄙略:鄙是浅鄙,略是粗疏。鄙略是指才华低劣粗浅。

侪伍屠侩:与屠夫掮客等同。屠:杀牲卖肉的人;侩:以拉拢买卖,从中获利为职业的人。

山林中的隐士,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拥有很多的雅趣,农夫山野之人虽然孤陋寡闻,但却不失其纯朴的天真。一旦回到市井与屠夫市侩为伍,还不如死在荒郊保持清白的名声与尸骨。

山林之士,可能逸趣自饶,农野之夫,也许天真浑具,但据此就说市井之人都是肮脏不堪,也实在是过分。

第七十七节 一念求全万绪纷起

释氏之“随缘”,吾儒之“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而万绪纷起,惟随遇而安,斯无入而不自得矣。

浮囊:用于渡水的皮囊。

佛家主张“随缘”,即根据客观条件决定自己的行为;儒家主张“素位”,即安分守己。“随缘”和“素位”这四个字是渡过人生海洋的法宝。因为人世间的道路十分漫长曲折,如果始终抱着一个要求完美无缺的念头,那么种种头绪就会纷纷兴起。只有那些处于各种环境能安心的人,才会时时处处感到快乐。

我们可以听从命运的安排,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必要的抗争。不能因为出身贫贱就安于贫贱,而不思进取;不能因为身处逆境就逆来顺受,而不图更新。

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否则,仅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意孤行,不论怎样也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

儒家所主张的“素位”,就是君子坚守本位而不妄贪其他权势,要满足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这和佛家所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是相通的。

一个努力奋斗,又正视现实的人,往往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一个不满现实,整天满腹牢骚、满腔愤世嫉俗的人,则难免痛苦不堪。这里万事随缘,随遇而安,应从积极意义来理解。

从处世角度来看。凡事不可强求,有些事,在条件不具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应该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和条件的成熟。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一味强争,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结果,反而还会破坏原有的生活状态。

第七十八节 富贵不义视如浮云真性之外皆为尘垢

尼山以富贵不义视如浮云,漆园谓真性之外皆为尘垢。夫如是则悠悠之事,何足介意。

尼山:指孔子。本为上名,尼丘或尼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是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漆园:指庄子。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说法很多,但指庄子无疑。

孔子把富贵不义视为浮云,庄子说本性之外的一切都是尘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悠悠万事,又有什么可以在意的呢?

孔子把富贵和不义看做浮云,而那些孔孟之徒却多是喜好浮云之辈,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庄子把真性之外的一切都视为尘垢,那么真性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中国古代哲学,多是以为统治者制造愚民服务的,这是这个民族最可悲的地方。

第七十九节 巨万的金钱末中之末事

大千沙界尚为空里之空名,鉅万金钱固是末中之末事。

大千沙界:佛教语。指无限的世界。

鉅:同“巨”。

大千沙界尚且是空里之空名,那么,巨万的金钱当然也就是末中之末事了。

“巨万的金钱”对于大千沙界来说,或许是“末中之末事”,但对于寻常小民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呢?这种空泛无益的超脱,还是不要的好。

第八十节 浮生可见妙本难穷

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无;妙本难穷,谓真性灵明,虽无象而常有。

浮生: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妙本:道家所认为的万物的根本(“言天地万物,皆从应道有法而生。即此应道,从妙本而起。元乎妙本,即至无也。”——《道德经》)。

人生可以看到,就像梦幻般的泡影,尽管有形但总归会化为乌有;妙本难以穷尽,那是本性的灵光,虽然无形但总是永恒存在的。

“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无”,这样说是毫无意义的。人生如泡影,那是临死时才应该有的心思,而“虽有象而终无”的感叹,只能是一种后人对前人的怜惜。如果一个人真的从心里怀有这样的认识和情绪,那么,即便不去自杀,也会出家为僧了。

“妙本难穷,谓真性灵明,虽无象而常有”,先不用考究这个所谓的“妙本”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就当他真的存在,那么,它是否真的具有实际意义?道家那种自说自话、自圆自梦的哲学,的确让人哭笑不得。除了部分可以教导人们如何应付俗事的方法和原则之外,其他的东西就只剩了让人直犯糊涂的东西了。

第八十一节 心常在定心常在慧

学道之人,虽曰有心,心常在定,非同猿马之未宁;虽曰无心,心常在慧,非同株块之不动。

猿马:语出“心猿意马”,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慧:佛教名词。意译为慧,智慧。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块:土块。

学道之人,虽说有心,但心意也要坚定,不能心猿意马那样的不宁静;虽然说无心,但心意却在于智慧之中,不能像树根植入土里那样一动不动。

学道,估计说的是出家人的事情。但其道理也可以知道俗人。我们做学问或者做事业,不能仅限于想做,应该是想做就要心意专一,不能心猿意马;同时,也不能过分紧张或过分刻意。应当把自己的心意和智慧完美地结合起来,专一而灵活地去完成既定的目标。

第八十二节 游鱼不知海飞鸟不知空

游鱼不知海,飞鸟不知空,凡民不知道。是以善体道者,身若鱼鸟,心若海空,庶乎近焉。

不知道:对天意、义理没有刻意的感悟和明显的感觉。

庶:也许;或许。

鱼在海里游弋,但并没有感觉到海的存在;鸟在天上飞翔,但并没有感觉到天的存在;百姓在天意的引领下、在义理的影响下生活,但对天意和义理也没有多深的了解。所以,真正能理解天意、义理的人,身体就像鱼鸟,而心胸就像海天,或许这样才能更接近于天理吧。

这里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人真的用整个身心投入一种理念或情感的时候,那么,他就会本能地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存在的一部分,就如同喝水和呼吸空气一样,绝对不会以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真爱儿女的父母,绝对不会有任何抱怨,也绝对不会觉得自己对儿女的爱护有多么伟大和值得夸耀;一个清廉的官员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廉洁而觉得自己有功。君子不会因为自己的美好而偷偷自诩,小人也不会为自己的卑下而心怀不安。

第八十三节 见外境而迷者愚见内境而悟者智

见外境而迷者,继踵竞进,居怨府,蹈畏途,触祸机,懵然不知;见内境而悟者,拂衣独往,跻寿域,栖天真,养太和,翛然自得。高卑绝,何啻霄壤。

怨府:众人的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跻寿域:等长寿之路。

太和:指至极的合顺和谐的状态。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被物欲所蛊惑的人,步他人后尘,处众怨之地,走艰险之路,种灾祸之根,自己却一点都没觉察到;被本性所警醒的人,拂袖而独行,登长寿之路,居天然之所,养顺和之心,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两者的优劣愚贤、高低上下之别,何止天地。

被物欲所迷惑而沉迷于其中的人,的确有丧魂失智的毛病。平时就常被心底的物欲弄得焦躁不安,一见到有利的苗头,就会不顾一切,鬼迷心窍般地扑将过去,结果,常常是血本无归,既遭埋怨又遭灾祸。那些因炒股而倾家荡产、或大量资金被套牢的人就是如此。

“见内境而悟者,被本性所警醒的人,拂袖而独行,登长寿之路,居天然之所,养顺和之心,无拘无束、怡然自得”,这分明是在赞颂那些出家或隐居“世外”的人,也是在鼓励人们都向他们学习。看着好像是超脱、淡泊,其实,骨子里却是极端的自私。洪应明说,这样的人比沉迷物欲的人要高尚睿智。我却认为,前者肯定是卑下而愚蠢的,但后者也绝对与高尚和睿智扯不上关系。沉迷物欲当然不好,而沉迷“心欲”就好了吗?

第八十四节 一念常惺避弓矢纤尘不染解网罗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惺:警觉,清醒。

心里总是清醒地保持应有的惕厉,这样才能避开如神鬼射来的箭矢般的无妄之灾;心里总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非分的欲念,那就可以解脱天罗地网般的各种束缚与羁绊。

“一念常惺”、“纤尘不染”,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做人原则。

“一念常惺”,是说要时刻警惕外来的危险;而“纤尘不染”,一方面是说心里不要脏,不要有非分的念头;另一方面是说,不要贪匿非分的便宜。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第八十五节 红烛烧残万念冷黄粱梦破叹云浮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生亦是云浮。

黄粱梦:语出“一枕黄粱”或“黄粱一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我想,洪应明写完这则时的心情一定是异常灰颓的。我们可以体味其中的道理(假如有的话),但千万不要被这种情绪所感染。

第八十六节 千载奇逢好书良友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

千载奇逢:千年难遇的美好机缘和人事。

茗碗炉烟:飘香的茶碗和散着青烟的火炉。喻指隐居林泉烹茶自啜的恬静生活。

千载难遇的好事就是得到一本好书和结交了一个良友;人生所谓的清福,只在林间的香茗与青烟之畔。

把得到一部好书和结交一个良友与千载奇逢等同看待,可见洪应明对好书与良友的态度,是多么的赤诚、热烈。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他的这段话,其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汉之张良,得一书而成为一代名相;春秋管仲,结一友而尽展雄才。所谓的“千载奇逢”也不过如此。想想我们自己,案头有没有一本好书呢?身边有没有一个良友呢?

至于“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这就是只适合他个人的观点了。因为,每个人对“清福”都有不同的理解。

第八十七节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衾:被子。

蜉蝣:昆虫,幼虫生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翅两对,在水面飞行。成虫生存期极短,交尾产卵后即死。

兴致来时,畅饮大醉,天当大被地做枕,于落花同眠;俗欲尽时,静坐盘石翻古弄今,戏笑万载皆蜉蝣。

这洪老夫子活得可真自在。似乎大明天下已经是一片欢乐净土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范仲淹的话,难道他忘了吗?范仲淹可是他奉为先贤的人啊!

同类推荐
  • 打造人生

    打造人生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对人生之道的理解与感悟。主要内容包括:磨练心智,提高素质;夯实根基,增长才智;辨识优势,择善而从;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自我把持,趋利避害等。
  • 卡耐基经验学

    卡耐基经验学

    卡耐基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勉的农夫,活到了近百岁,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这一生中,他的母亲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大成人的卡耐基当过教师、推销员、演员,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成人教育,并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他以超人的智慧、严谨的思维,在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上指导万千读者,给人安慰,给人鼓舞,使人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改变生活,开创崭新的人生。卡耐基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多达1700多所,接受培训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
  • 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力

    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力

    这个世界绝望是轻而易举的,对这个世界挚爱是举步维艰的。你要学会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怀揣着自己的颜色,去往一心向往的地方。努力努力再努力也没能完成的梦想,换一种力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听完今夜的最后一个首歌,熬过这个阶段的最后一个夜晚,尝试新的方式,继续跌跌撞撞,仍然去做这个晦涩世界里五彩斑斓的那个人。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当人的思想中不再有创新的观念,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唯有挖掘和激活人类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五彩斑斓,人类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进步与改造世界。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让读者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以创新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启发,进而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 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我们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亲疏,都与口才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成熟,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并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并相信这足以影响到我的发展前途。由此可见,具有高超的说话水平,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
热门推荐
  • 星际发展指南

    星际发展指南

    宇宙浩瀚无垠,人均一颗星球绰绰有余,开局全靠矿,挖矿卖钱然后继续挖矿,直到…
  • 大明的月亮

    大明的月亮

    大魔王朱重八:“我要望远镜,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火器,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钱。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不过这个对我也很重要。”大魔王朱重八:“我要人才,现在当官都找不到人!”马度:“人才啥时候都缺,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大魔王朱重八:“小舅子,我觉得功臣好像多了点,你咋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就要杀人了,小舅子你别跑呀!”
  • 徒儿为何如此乖

    徒儿为何如此乖

    仙界四尊之首的仙尊风诺自从捡回来一个徒弟,生活就变了一个样。每天都能听见自己的小徒弟喊:"师父,师父,你在哪。”还有谁能告诉她,自己一向乖巧呆萌的小徒弟。竟然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魔族老大。不仅如此,自己的小徒弟还要娶自己当魔后。小徒弟还一本正经的说:“师父,我喜欢你,你嫁给我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逆转:有点甜

    人生逆转:有点甜

    A市豪门叶家、沈家宣布联姻,素未谋面的两人被迫在一起。晚上,叶微凉前往订婚宴的路上,一场车祸让她和被撞女孩北小小灵魂互换,北小小附着在叶微凉身上,她也因为叶微凉的身体要与沈念结婚。爱情的火花在两人之间迸发,难道假戏要真做?!家中调情、公司调戏、公众场合大方秀恩爱……咳,小心脏快受不了了。
  • 前任难撩

    前任难撩

    两年半前。关欧:“五十万,给你,我相信你一定会度过这次难关的。”苏还捂脸哭泣,动容不已,一波三折最终创业成功以后,向关欧提出:“我们各自冷静一段时间吧。”“?”穿得光鲜亮丽的关欧没被求婚,却被冷静了。一冷静就是两年半。在她已经默认分手的时候,苏还又回来了,声称冷静够了,眉目传情,与她提结婚。“?”关欧让他滚。 后来,后来,后来,关欧猫狗双全,众所周知,此狗为:狗男人的狗。 狗男人的兄弟董昇总是大喊:“把你家绳儿牵好了!除了你没人能治这个狗男人!” 关欧一个眼神瞪过去,狗男人总是乖乖跟回家。 作者:又名《训狗记》
  • 你到底来不来

    你到底来不来

    ——“你都已经23了,赶紧找个对象回来!”——“妈,我才23,不着急的。”--------------------------------------------------——“你都已经25了,赶紧找个媳妇回来!”——“妈,她还小呢,着急会吓着她的。”
  • 半生念一世缘

    半生念一世缘

    她花了小半生的时间去报复了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等回头一看却发现那个在她身边守护的人永远都是那一个人。当她放下心结,去爱这个世界时,她发现,她爱这个世界,更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她这一辈子注定不会在这个世界待太久,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用来沉浸在痛苦与复仇之中,剩下的小三十年就用来陪他在这世上欣赏世间繁华景象。
  •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天庭的玖公主,父母的老来得独女,哥哥的掌心宝,优秀的基因跟起点就让她直接站到了金字塔顶端想要什么没有得不到的,性格有些张阳爱捣蛋直到在她五百岁及姘遇到他她说“可能我这一生的不如意就是你,可是我不怕,因为我爱你”他转身就走了她说“我的泪都只流给了你一人,你从未见过,不过没关系你能记住我的笑容就好”她看着他抱着她走了她吐血在他怀里“其实有那么一刻,我后悔认识你了,但我又舍不得,不过这是我最后一次不顾一切的爱你,不要企图让我原谅你,因为你没有机会了”他看着她在他怀里越发的透明直至消失,眼角的一滴血泪不知何时落下他说“玖儿,我错了”............
  •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的成长轻喜剧。一肚子鬼点子的哥哥李多乐,贪吃又捣蛋的弟弟李多米,漂亮姐姐顾小西,再加上麻辣妈咪刘芳和一个一肚子故事的作家爸爸李天明,从家庭到学校,这麻辣一家人的爆笑事儿,荒唐事儿,感人事儿层出不穷。李多乐服用了李多米调制的可乐神汤后陷入重重危机;儿童彩票“刮刮卡”大奖时速惊心动魄,背后又是怎样的邪恶骗局;超爆笑超感人的亲子互动“聪明宝贝俏妈咪”隆重上演;李多乐、李多米为何能凭一个错别字登上了报纸;神秘午夜出现的无脸人是谁,李多乐在古文中又发现了怎样的捉鬼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