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直觉有时会骗人
有一家常青藤教育机构曾针对18岁-25岁的青年群体做了一项有关于“成长选择”调查,结果发现:51.4%的人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严谨的人生计划,喜欢凭直觉做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们爱憎分明,毫无心机,天性厌恶成人世界的社交规矩,追求原生态的生存方式,将青春交给内心的直觉,让自己的未来随波逐流。
换句话说,他们的身体已经成熟,但心理却还处于儿童阶段,把自己当作小孩儿,迷恋一切长不大的形象—机器猫、小王子、柯南、喜羊羊和灰太狼。每当你对他们提起某项人生目标,比如5年后准备做什么,10年后有什么必须完成的计划,他们总会皱起眉头,把你当成怪物。
一个针对年轻人的问题:面对将来,你准备怎么做?
答案并不乐观:52.3%的人表示,自己将有选择地成熟,人前稳重,人后童真,对未来要深思熟虑;33.8%的人觉得必须调节自我,适应社会规则,而且有必要牺牲自我个性;但是仍有10.7%的人选择“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
这个比例是1/10,每10个人就有1个从不制定方向的水上浮萍。他们将未来交给“自我感觉”,认为不管什么事情都会“车到山前必有路”,不需要事先谋划,只要根据感觉做出选择就可以了。然而现实会告诉他,“自我感觉”这东西并不实在,直觉有时候不仅会骗人,还会害人。
1986年出生的女孩小张,按朋友的话来说是性格直率,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她觉得自己很好,活得简单。但是这个“优点”却让她在工作第一周就把上司给得罪了。
这天的总结会议上,总监让新入职的员工谈谈心得,对公司提提批评或建议。
小张开口就说:“我觉得经理的工作方式存在以下不科学的地方……总之有些做法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她说完后,会场一片沉默。几秒钟后,总监一脸不悦地说:“新员工能力不足,有待加强”。
直觉告诉小张,公司经理不仅工作方式有问题,可能他根本就没什么本事。这在很多公司都是事实,因为裙带关系是职场难以避免的丑陋现象。小张发现了这一点,却并不意味着她可以在部门会议上公开以这种方式进行表达。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即使经理不在乎,也会有人拿此大做文章,对小张进行“打击”。从这个故事看,直觉确实会害人。
刚加入一家国企工作的小威,十分愤慨地说:“每天上班都有一堆老女人在唧唧歪歪地聊八卦,这种时候我通常正在工作。可领导却命令我加入她们的聊天,还说什么‘这叫营造工作关系’,告诉我‘你得学会社会化。’……”说到这里,他突然吼了一声:“去它的社会化!”
小威很激动,但他一定就是正确的吗?领导的做法虽然让他难以理解,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做为新晋员工,他确实有必要通过聊天营造工作关系,增强与同事的互相了解。而且,学会社会化难道不是一个年轻人的必修功课吗?难道不是一个人搭建自己人脉的入门功课吗?显然,直觉在这里欺骗了小威。没有冷静思考就盲目愤怒的他,其实在为自己的成熟付出代价。
像这样的新手不在少数,他们既是职场的“毛头小子”,又是人生的新手,还不懂得理性与冷静的价值。有一句歌词曾红过大江南北,叫做“跟着感觉走”。唱唱可以,如果真的事事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去理性分析,冷静思考,那么肯定会一头撞上南山,成为被人一枪打下的倒霉的“出头鸟”。
我在纽约时,经常听到“人人都知道美元会崩盘”或是“人人都知道美联储下次降息的时候,股市会大涨”……诸如此类的讨论。不过,这些预言从来没有实现的时候。
华尔街一位理财顾问告诉我:“投资者们相信会发生的事,99%都不会成真。对一个人来说,直觉是他聚敛财富的道路上最致命的毒药。如果你认为明天股票就会暴涨300点并因此乐得睡不着觉的话,那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沿街乞讨的叫化子!”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理性比直觉可靠,严密的计划总能比瞬间的灵感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同时还能让风险最小化。我把这位理财顾问的话记下来,经常告诉那些喜欢“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不要迷恋直觉,那只是个传说。
现在,如果你还希望找到这一辈子都不想放弃的事业的话,从现在开始,那就让自己严谨起来!
第二节 苦劳不如功劳
失败的销售员劳拉女士只做了3个月香水销售员就被公司扫地出门,在此之前她还做过鲜花销售员,啤酒推销员,橄榄球票兜售员……你已经想到了,上帝睡着了,从不给她好运。
我们每个人都承认,她是所有人中最努力的一名员工,走访的客户最多,工作的时间最长,可她的单月销售业绩也是最差的:可怜的13瓶,多不吉利的数字。所以,试用期刚结束,她就离开克威尔公司,在第五大道的一家比萨店做起了店员。
我到那家店去找她:“嗨,劳拉,我要两份比萨。”随后我就发现她兴奋极了,这竟然只是她本周卖出的第2份和第3份。“谢谢你,如果没你的光顾,今天我就会被辞退。”真是不可思议!她卖香水失败,做比萨店员也失败,那么她总结出的经验是什么?
“你应该反思了,辛苦的劳拉,不能再这么下去!”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多付出2倍的努力,才能跟别人的回报持平,你的付出就是没有价值的。我想一定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比如你的工作方式。”
事实就是这样的:劳拉的工作缺乏效率,她似乎从来不思考一下如何让自己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就像卖香水,她每天早晨都像勤劳的农民一样“装备齐全”地到街头、社区以及一切有灵长动物存在的地方,费尽口舌讲述那些香水的美妙用处,却从来不思索一下:哪些地方才是潜在客户最多的区域,最适合自己的推销方式是什么,面对不同的人应该怎样开场?她缺乏找到并说服客户的能力。现在,比萨店员劳拉还是老样子,她总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努力挤出灿烂的微笑,站到腰酸背疼、四肢麻木,仅此而已,客户并没有注意她。
没有功劳,累死也活该。因为没有功劳,就没有效益。没有利润,公司就要倒闭。无论职场还是人生,在这之前买单的都会是你。人生和市场具备同一个无情的本质,它们不相信眼泪,不相信苦劳,只相信功劳和效率!
相信我!那些优秀的标杆型企业,奉行的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的标准,统统都是—功劳胜于苦劳,业绩胜于资历。不管你多么年轻,多么具有培养价值,这一条永远都不会改变!
GE前CEO杰克韦尔奇就一直奉行这样的理论:“不断地裁掉绩效最差的10%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拔,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的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的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位。于是,他随意指着栓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对于年轻的你来说,苦肉计只能欺骗自己,无法瞒过老板的眼睛,当然也没办法博取岁月的同情。虽然辛苦的付出也很重要,但却不是“免死金牌”。它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你早晚都会因为看不见收获的瞎忙活,丢掉手中的饭碗和继续竞争的机会!
我的建议只有一个:事事求功劳,人生有效率。不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计划,都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如果你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做事方法,就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才会逐渐被委以重任,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从生存的角度讲,这说明你真正具备了被雇佣的价值。
第三节 拳头收回来才能打出去
演讲时,我给台下的听众提到了拳击手的姿势。两个实力相当的拳手,上来就伸拳猛打的人,最后倒下的八成就是他。伸拳力已释尽,所以挨打;缩拳的养精蓄锐,找准机会就是一次致命的反击。
一个男孩说:“拳头收回来只能挨打,而且样子太狼狈了!”他不喜欢一切防守反击的态势,觉得人生就应该咄咄逼人,永远都在出击,冲在第一线。
是呢!这很符合一些人的心理,满腔热血,青春激扬,不但要当虎虎生威的攻击型拳手,还要做展翅飞翔、唯我独尊的出头鸟!那就来吧,飞起来吧!他们总是用理想这么召唤自己,前赴后继地冲上天空。
我说:“把拳头收回来不是为了挨打,而是为了打出去。同理,鸟儿在腾飞之前,身体也会趴低,蓄力,然后猛冲,以最快的速度摆脱丛林中的猎枪。”
这是我想告诉他的:趴低,是为了飞得更高。因为鸟儿第一个起飞,不只是为了做出头鸟,而是为了第一个飞到终点。
洛杉矶的华人美容师蒋女士,我在美容院见到她时,她一脸和气地正给客户做面部按摩。她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高傲、权威乃至符合自己身份的派场,永远都是笑容满面地迎接你。但她却是洛杉矶地区最棒的华人美容师,许多从国内来的富商、明星都找她做面部植皮或美容建议。
蒋女士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则:“我每天都会把昨天‘归零’,忘掉以前的成绩,今天早晨就从第一个客人做起,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细心的关切去对待这一天。”
她明白我要在这本书中说明些什么,对年轻人来说,放下那点可怜的自尊心、用低姿态来待人处事并不容易,她的故事很有说服力。许多人总以为,只有混不下去了、面临严重的危机,人才能往低处走,趴下身子弓起腰,否则都是要往高处去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这么自负,“死”也要昂着脑袋,岂不知趴低身子做事,不仅不会“死”,还会让自己的“活”更有价值,更值得尊重!
“有一些客户是我以前的学生,还有的是曾经的下属。他们很难想象,我会放下身段,亲自给她们敷面膜,所有细小的环节都是我亲自处理,而且我很开心。她们就问我,老师,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做这些?”蒋女士说,“因为专业,所以我要放下身段,注重细节;因为要爬更高的山峰,所以我必须先下山谷。”
趴低身段,不仅是做人和积累人脉的需要,可以让对方觉得他自己很重要,还是做事的策略,让自己处在低处,保持冷静清醒。历史上,很多建立不巧功业的人,都有勇气将自己放得很低,懂得蓄力的意义:
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皇帝,年轻时忍辱负重,不卑不吭。因为朝政被吕不韦把持,他就相当于一个木偶。但是木偶也有不同的当法,有的是不会思考的行尸走肉,有的则是默默等待机会的盖世雄主,秦始皇就是后者。既然短时间内站不起来,何不顺势休养生息,静待时机?
汉武帝,没人不知道这个皇帝,跟匈奴打了一辈子仗,为中原建立长久和平;独尊儒术,确立两千年来中国的主流思想。就这么一个舍我其谁的霸气帝王,年轻时先是长期受制于自己的奶奶窦太后,靠娶了姑妈的女儿陈阿娇才当上太子,后来又被亲生母亲干涉朝政。但他都忍了过来,拳头一直缩着,就像一位被动挨打的拳击手。可当机遇来临,他挥拳打出时,却是雷霆万钧,乾坤立转!
人生就像弹簧,你压得低一些,弹跳起来才会有足够的高度。既然想当出头鸟,想在机会刚出现就抢跑,没有足够的蓄力和谦卑的姿态,冲刺怎么可能持久?凡是成功人物,都会“人往低处走”。姿态低,爆发力就强;放得低,飞得才高;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
第四节 别抱着教条主义过日子
如果只会按照规矩做事,你将永远是穷人,这辈子都得不到翻身的机会—即使天上掉馅饼,你也会认为这块馅饼不应该是你的,因为这不符合“规矩”。许多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首先服从了富人制订的游戏规则,在事先划定好的圆圈内徒劳奋争,做束手待缚的无力之举。
当你认为自己只配跟穷哥们打交道,不敢去向那些可能改变你命运的人张口说第一句话、或者勇敢地自我推荐时,你这辈子还能做什么呢?你所遵守的这个规则对你的意义只能是“将你锁死在社会的最底层”。
现在,你应该明白规矩到底是什么了:
良好的保证社会秩序、体现个人修养的行为规范,你要遵守!
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规则与逻辑体系,你要敢于突破和创造!
创造规矩,就是抓住支配权。
丁尼生说:“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正像他说的,陈规只是为了保证人们的既得利益—这是你力图争取的蛋糕。如果首先做一个利益分配规则的绝对遵守者,那你只能是一个“别人吃肉你喝汤”的角色,很难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特别是,当你年纪轻轻、却需要白手起家时,更不可对规则感恩戴德。你要勇于突破这些观念的束缚,哪怕它保证了你暂时的安全,给了你立足的一席之地。但对一个想得到更大机遇的人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如果一个规则并不能够让你实现心目中的理想时,你为什么还要遵守它呢?
陈小姐到我的公司来应聘时,拿出的一大摞证件“吓”到了我的人事部经理。从资历上看,她是最优秀的媒体从业者,精通媒体公关,同时还擅长技术工作,是每家媒体都求之不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她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是典型的中国80后,对这份工作拥有永不熄灭的热情。
我们聘用了她,随后她就参与了一项跟广州某模特公司合作的T台走秀的宣传活动。她的方案摆到面前时,我像看到了一份精美的艺术品。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得到我的赞许与欣赏。但我看完之后,非常不情愿把计划书还给她。
“你的整个策划十分,每个流程都无懈可击,就像一份模特走秀宣传册的范例标本,完全可以刊印成册全国发行,做为普及教材给所有的宣传人员看。”这是我对她过去几年工作经验的肯定,“但这不是重点,我们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必须拿出新的东西来操作这个项目,让客户耳目一新,使他愿意跟我们长期合作。我们不仅在主题方面要做创新,流程与细节也要突破模特走秀以往的瓶颈。否则,如果需要的仅仅是经验,对方没必要来找我们。”
陈小姐很快拿出了新方案,一个让人惊喜的创意:她把T台设置在了海水浴场的沙滩上,让人流量每天达几千人的浴场游客都成为了不请自到的“广告宣传员”。同时,她摒弃了一个旧的规则,改画册为免费赠送的音像制品,并将精美的宣传册放到了网上供人下载,让这次活动的影响力成倍辐射。
当她得到在“栅栏”之外肆意“挥毫泼墨”的自由之后,陈小姐释放出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她不仅帮助公司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还在工作的过程中突破了她自己对于“规矩”认识。
“谢谢你!”她说,“我以为这份工作也就这样了,每天拿着标尺量来量去,枯燥又无味!但是现在,我开始想做得更好,做一个跟别人不同的媒体创意人员!”
我们还不妨看看电影《楚门的世界》在讲什么:
那个名叫楚门的孩子,他生下来就被置于一个无比巨大的“摄影棚”中—提前设计好的生活的一切规则—他身处其中,变成了一只“笼中鸟”。当他得悉真相之后,尽管服从规则也会得到让他人眼红的回报,但他仍然力图走出去。因为只有逃脱这个固定的“生活逻辑”,不再做别人手中的风筝,他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不合理的规则就要果断抛弃,哪怕它会给你暂时的利益。同样,如果要想抓住人脉,抓住自己成功的命脉,我们很早就要学会争取做规则的创造者。它们都是一体的,是你需要潜心琢磨的综合的成功因素。
一个街口本来很平常,因为建了一座大商厦,陡然就热起来,成为了黄金宝地。但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宝地并不只是这一座商厦营造出来的,而是有了这座商厦,就有了某种号召力,周围就会形成一个“磁场”,吸附很多中小投资者,从而形成一个商圈。这个商圈的中心就是这个商厦,哪怕除去经营的收益,大厦本身,从当初进来时的低廉地价,到此时作为黄金宝地的地标性建筑,它也已经增值不少了。这其中,建设商厦的那个人,才是规则与机遇的创造者;从四面八方聚过来的商家,都是规则的跟从者,机遇的寻找者。
20岁,你希望自己成为潮流的领导者,就一定要学会制造机会,创造规则,而不是简单地寻找。当你能把一股潮流带动起来的时候,因为你是走在最前面的,所以也将最先尝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