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3300000008

第8章 风中的平江

选个细雨的时候,走一走苏州的小巷,应该是最有味道的。经过国庆长假的喧闹,这会儿的平江历史街区安静下来。这块约1.16平方公里的区域,刚刚戴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桂冠。

寻一处临河的茶室依栏而坐,石桌藤椅,紫砂香茗,青砖铺地的角落已有些许青苔,身旁的女贞透着仲秋成熟的绿意,在微风的轻拂下徐徐摇晃,一切仿佛就倏忽穿越了时光隧道……

“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城市布局,被诗化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构成了苏州古城的个性。南宋绍定二年(1229)刻勒的《平江图》作证,依然如此完整保留着昔日河街桥巷格局甚至名称的,苏州城里仅此一处。

从北宋政和三年(1113)到朱元璋改苏州府(1367)为止,苏州称平江有二百多年。一千六百米长的平江河南起干将路苑桥,北至东北街迎春坊,沿河铺陈开来的市井,透露着昔日繁华的景象。

大宋朝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成就了一个文人趣味浓郁的时代,从皇帝到小民,文人趣味这个极雅致的话题,把中华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位处古城中心地带的平江路就在这时兴旺起来。

似乎和山塘商业码头的奢华不同,这里大户人家和深宅大院的集聚更像一个“高档住宅小区”。

丁家的宅子就坐落在这片街区里。门头已经修缮,但《中吴纪闻》里记载的“堂宇甚古,有层阁数间临其后”,却还没有见到。同行的平江区领导告诉我,一切都在慢慢修复中,现在这里动一砖一瓦都要经国家批准。这个丁家,就是大宋朝苏州人中第一个官至宰相的丁谓(966-1037),宋代这官名一长串,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感谢大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笔记《涑水记闻》里,居然把丁谓同事们描述丁氏相貌的话记了两条,说他“面如刻削”,又说“谓貌睢盱,若常寒饿者,而贵震天下,相者以为真猴形云”。这话有点幽默感,只有“睢盱”两字理解起来要费点脑筋,其实,如果用苏州话讲出来最最贴切,就是丁谓嫡嫡呱呱一副“猢狲精”的样子,瘦得像个讨饭叫化子。《宋史·丁谓传》长达五页,对他的评价却只用了九个字,叫“机敏有智谋,狡过人”,翻译成现在对干部的评价就是有本事,但人品有问题,或者叫德才不兼备。

面有奇相,必有过人之处。老话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淳化三年(992),二十六岁的丁谓中进士,名列第四,从此宦海沉浮,还回家乡做过一段父母官。

《宋史》对丁谓的才华记了不少,说他的文章自唐朝韩柳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还说他琴棋书画“无不洞晓”。而且记忆力惊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比一目十行厉害得多,简直就是过目不忘。后来做了号称“计相”的三司使,就是中央政府财政部长,从容应付文山会海,下属们“久难解”的事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别人搔头摸耳朵理不清的事情,他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可见确实才能出众。

“机敏有智谋”变成一把双刃剑,让丁谓在官场左冲右突,他不动兵马,却用政治、经济的手段解决了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初露才能。

后来主动回到家乡担任平江军节度使和地方行政长官时,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请求朝廷特批免除人口税(“特免丁钱”),这样做,大概对苏州减轻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压力有好处。苏州老百姓感谢他,特地在钮家巷里建了一座丁晋公庙。范成大在《吴郡志》里记下了这件事。丁谓死后近二百年刻勒的《平江图》上还清晰地标明着庙的具体位置。

丁谓的宦海生涯主要是在宋真宗赵恒时代(998-1023在位)。宋朝那会儿,皇帝的年号不像明清那样“从一而终”,譬如万历四十八年不改,康熙六十年不变,而是一碰到什么事情就改年号“讨吉利”,这个宋真宗不过做了二十几年皇帝,年号却有五个,便是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和乾兴。这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虽然有点趾高气扬,但斗志已不如他老爸赵匡义(太宗)、老伯赵匡胤(太祖)。真宗的“丰功伟绩”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丁谓虽没有直接参与前线战事,却显露出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本事。事情发生在景德四年(1007),已是宋辽议和后的第三年,《宋史·丁谓传》记录得比较详细。说是“契丹犯河北,真宗幸澶渊”,皇帝又亲自披挂上阵,却依旧挡不住辽军铁骑。老百姓纷纷逃到黄河渡口,“而舟人邀利,不时济”,摆渡艄公们见利忘义,要钱不管百姓死活。丁谓急中生智,把牢里的死囚押来,冒充说是艄公,“斩河上,舟人惧,民悉得渡”。然后,丁谓组织民众在河边竖起旗帜,敲锣打鼓,虚张声势,“呼声闻百余里”,辽军以为宋军有了准备,只好退兵。

如果丁谓一生都把这种“机敏有智谋”用在正道上,那历史对他的评判就会完全不同。可惜,他将这把双刃剑更多地用在了溜须拍马、宫廷斗争上,“狡过人”终于暴露了他的人品缺陷。

《中吴纪闻》记录了丁谓的一些轶事。作者龚明之(1091—

1182)是苏州老乡,又是丁谓孙子德隅的朋友,还去过平江历史街区那个丁宅,写的故事自然有真实性,那就抄几条下来看看丁谓的“机敏”马屁功夫。那时,丁谓已经做了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了。一天,真宗和大臣们闲聊,问:“唐酒价几何?”唐朝的酒是什么价?这基本上是“非常6+1”的题目。结果丁谓应声而答:“每斗三百。”

还解释说,杜甫诗里写得清清楚楚,诗云:“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看人家这水平哦。还有更绝的。一天真宗给群臣“侍宴赏花钓鱼”,但皇帝的钓竿就是不见鱼来咬钩,正无聊间,丁谓口占两句:“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看看这马屁,堪称全国一流,难怪要惹得皇帝“赏咏再三”。

当然,这些只是耍耍小聪明而已。

“澶渊之盟”后,宋辽大规模的战争平息,宋真宗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就想折腾点“大事”。他信道教,就想弄个泰山封禅的仪式。在讨论的时候因经费问题发生争论。丁谓只顾拍马屁,支持按子虚乌有的“天书”意见办。《宋史》里说,当皇帝问他这个财政部长经费问题时,丁谓回答“大计有余”。就是钱大大的有。结果一个仪式花了八百余万贯,相当于宋朝年平均财政收入近十分之一。放在现在比较,就是一个四五千亿元的项目,确实够大的。真宗又想造个气派的玉清昭应宫,仍然遭到廷臣的反对,又是丁谓跳出来拍马屁,说“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个宫殿算个啥?再要有人反对皇上的决定,“愿以此论之”。我就去和他们辩论。丁谓卖力地帮真宗造玉清宫,原计划造十五年,结果七年就完工了。连沈括也佩服丁谓的建筑工程理论水平,专门在《梦溪笔谈》里记了一笔。

丁谓一路升迁,终于进入权力核心层。天禧三年(1019),在家乡工作有了“基层工作经验”的丁谓调回中央,“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当时的政府首脑是大宋名相寇准(961-1023)。

寇准很看重丁谓的才能,说起来还是丁氏官场进步的引路人。《宋史·李沆传》详细记载了一件事情,居然把对话也写得很生动。当时李沆是宰相,寇准“屡以谓才荐于沆”,但李沆就是不用,寇准追问原因,李沆反问他:“你看他的为人,能让他爬到人家头上去吗?”寇准不以为然,说像丁谓这样的人,“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你李沆难道有本事一直把他压在别人下面吗?李沆见寇准不依不饶,只好笑笑说:“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不断提拔丁谓,一直让丁氏做到参知政事。寇准为什么这么看中丁谓呢?原来这寇老倌也吃过丁谓的马屁,而且还吃出一个千古成语“溜须拍马”来。《宋史·寇准传》记载了这件事。起初丁谓是寇准的门生,“事准甚谨。”对寇准很是恭敬。有一天寇准请客,菜羹沾在他的胡须上了,丁谓跑过去,“徐拂之”,当众慢慢帮寇准把胡须擦干净。寇准显然很受用,却又不领情地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这话说得丁谓羞愧难当,“由是倾构日深”,对寇准有了看法。

寇准生性耿直,有时说话不注意场合,尤其是喝了点老酒,更加没遮拦,关键时刻就误了大事。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看人看走了眼。

直到寇准被贬官,才不想理睬丁谓。但这时人家已经做了宰相,也没必要和你这糟老头子多嗦了。

尽管《宋史》相关人物传里多有记述,但宋人笔记《东轩笔录》卷三里详细记载了这场政治斗争。

天禧末(约1020年左右),真宗得了重病,“章献明肃刘太后渐预朝政,真宗意不能平”。事件展开之前,先有必要把这个刘太后交待清楚。

其实,刘太后这时还应该称刘皇后。她在襁褓中就没了父亲,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十五岁那年,赵恒还是襄王,看上了在襄王府做事的刘姑娘。但偏偏老爸宋太宗不喜欢,“令王斥去”,就是叫赵恒把刘姑娘赶走。赵恒没办法,只好偷偷把刘姑娘藏到王宫管家张耆家里。直到襄王变成宋真宗,刘姑娘才一步步从美人、修仪做到德妃。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并不是她的儿子,而是真宗和刘氏的侍女李氏所生。但刘氏很有心计地瞒着赵祯,一直把他当儿子抚养。直到李、刘都去世了,宋仁宗才知道真相。

真宗一直很喜欢性格机灵的刘氏。虽从小寄人篱下,却知书达理,“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景德四年(1007),三十二岁的郭皇后因病去世,真宗不顾众多大臣反对,决意把刘氏提拔为皇后。

权力真是个好东西,爱情亲情都在其次。真宗已经病倒在床上(“寝疾”,据说就是中风),太子赵祯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却仍不能容忍皇后干政。寇准本来就看不起刘皇后,当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就召集心腹大臣商量,“欲废章献,立仁宗,策真宗为太上皇”,还计划杀了丁谓、曹利用等。

这个曹利用也有必要交代几句。他就是当年被真宗派到辽国去和谈的“特命全权大使”,对促成“澶渊之盟”的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寇准却瞧不起这个武将,人家已经做到国家军委副主席(枢密副使)了,还当廷吃人家豆腐,老说曹利用“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体”。国家大事你懂个啥?弄得曹利用心里很恼火。(《涑水记闻》卷第七)

寇准的计划“帝然之”。皇帝点了头,可以想象,寇准心里一定得意万分,“弟兄们”就在一起开怀畅饮。但这么性命交关的事情,寇老倌却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因醉漏言,有人驰报晋公”。丁谓连夜乘辆牛车赶到曹利用家里商量对策。第二天,曹利用直接去找刘皇后,把寇准的密谋告诉了她。“遂矫诏罢公政事。”当天就假托皇帝的命令摘了寇准的宰相乌纱帽。

就这样,丁谓终于爬上了宰相的位置。

政治斗争残酷而无聊。丁谓上台后,把寇准重用的人一个个清除掉,为自己大权独揽铺平道路,但同时也为自己平添了一群异己。不久,在建造真宗帝陵时终于给人家抓住把柄,贬官海南,最后死在异乡,葬回苏州城西华山。

漫步踱过雪糕桥,钮家巷就在近处。《平江图》石碑已经搬进了苏州碑刻博物馆,丁晋公庙也变成了一片民居。但历史上曾经风云激荡的人物还活在故纸堆里。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对历史有一个“戏院”的比喻,大意是说,历史就像戏院,戏台上的一幕幕对戏院来说也不过是个插曲。观众和戏台的关系才成就了历史的大文化视野。因为以判断人物来判断历史,肯定有着视野的局限。如果以悲悯之心多角度来观察这个“戏院”,那么就会发现,甚至戏院盖在什么地方都是影响人类进程的原因。因此,潮生潮落,人都是配角,而主角是人类全体。

历史真就是个戏院,你方唱罢我登场。

平江河静静流淌着,不舍昼夜。看着一茬茬的改朝换代,看着一茬茬的迎来送往。但只要文脉还在,那么,当积聚到一定能量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粉墨登场的人物,按许先生的说法就是一段“插曲”。

丁谓死后差不多过了七百年,这个小小的街区又出了一位宰相级别的人物,他就是大清朝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的潘世恩(1770-1854)。

明清时期,平江街区出现的“贵潘”、“富潘”,汪氏,都和一个搅动江南社会变迁的著名商帮有关,因为来自徽州,史称“徽商”。

现在,历史街区已经或正在修复的成片深宅大院不少和这些姓氏有关。

这会儿,还是继续来说潘世恩。

《清史稿·潘世恩传》只有一页半,排在他的“黄金搭档”穆彰阿后面,对这个国朝重臣的评价虽只有六个字,但分量很重,“恪恭保位者耳”。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但只想保乌纱帽,但创新精神贫乏。

野史里把这个评价演绎得就很生动了,说潘、穆两个军机大臣,“竞以顺承旨意为工”,除了拍马屁之外,“无他语也”。当时流传一副对联:“著著著,主子洪福;是是是,皇上圣明。”(《清朝野史大观》卷七)这个“著”字是个多音词,只要看过拖辫子朝代的电视剧,所有的看官都熟悉它的发音。

潘世恩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是“幼慧”,而且极守规矩,考秀才时,在吴县县学读书,“终日端坐,不离试席”。这引起了来学校视察的吴县令李逢春的注意。“拔置前列”,喊到前面来,李县长亲自出上联:“范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应声对出下联:“韩昌黎为百世之师”。又出“青云直上”,又应声对下“朱绂方来”。“朱绂”就是红色印把子耳。活脱脱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十三岁的潘世恩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这是专门给状元的官职,从六品。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一般都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差一级。

这时候,正是乾隆晚年,和当权。《清史稿》里说,“和以其青年上第有才望,欲招致之”,就是想拉拢新科状元,“世恩谢不与通”。看来潘世恩还真是个正派人。和拉拢不成就打击,不用潘世恩。直到嘉庆上台,潘世恩才被迅速提拔起来,“一岁三迁至内阁学士”,一年里提拔了三次,速度够快的。

大清朝基本上遵循明朝的体制,依然没有宰相这个职位,所谓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个五品官,还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成“四殿三阁”七个档次,“四殿”依次是中和、保和、文华、武英,“三阁”便是文渊、东阁、体仁。只有加封了师、保、傅这样的头衔,“斯为显秩”,才算高官。再要成为军机大臣,那就是实际上的宰相了。潘世恩经历四朝,一直爬到了这个位置。

潘世恩在位时的政绩确实不怎么样,留下来的几种正史里说的,都是冯桂芬给他老人家写在墓志铭里的事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修修补补而已。野史里似乎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就这样点评了两句:“公之事业,虽不知视古名相何如,亦足愧后之模棱伴食,坏国是于无形者。”(《清朝野史大观》卷七)比不上古代名相,总归比亡党亡国不干好事的要强。这话弄得简直就像小孩子怄气。到底是正史有水平,评论得很有道理,说守摊子的年代,各项管理只要求按规矩办就行。但如果国家有了难处,需要“振敝举衰”,那么只会墨守成规是无法担当重任的。

潘世恩的晚年,已是道光、咸丰年间,大清朝开始尝到外忧内患的滋味了。他做官做事真是太谨慎了。“益慎密,有所论列,终不告人。”(《清史稿·潘世恩传》)翻译成现在的话,叫嘴巴非常紧,即使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从来不惹是生非。但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敢直率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国家有了个三长两短,保个人的位置又有什么用呢?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当时林则徐是个主战派,潘世恩心里是赞同的,但因为穆彰阿是主和派,他就避免“显与立异”了。结果林则徐被革职流放。直到咸丰上台,“诏举人才”,已经退休回家的潘世恩力荐林则徐复出。但这世界变化如此迅速,错过了机遇,一个林则徐又能力挽狂澜吗?更可惜的是,林则徐在从流放地回京途中病逝……

咸丰三年(1853),潘世恩状元及第整整一个甲子。咸丰皇帝亲书“琼林人瑞”四字匾额颁赐给八十三岁的潘世恩,并应邀参加当年新科进士宴会。十分巧合的是,那年主持会试的主考官正是潘世恩的儿子吏部侍郎潘曾莹。而在上一年,即咸丰二年(1852),潘世恩二十二岁的孙子潘祖荫(1830-1890)已高中探花。

潘祖荫这个“贵三代”和爷爷的性格完全相反,敢作敢当。《清史稿·潘祖荫传》里说,咸丰十一年(1861),他上书数千言,“请免赋以苏民困,汰以纾民力,严军律以拯民生,广中额以收民心。”这个“四民”政策深得皇帝赞许。一路平步青云,同治年间已是部级干部,光绪年间累官至太子太保、军机大臣。

潘祖荫在官场如此张扬显然离不开爷爷、伯父的关系。但他力保左宗棠,为所谓“同治中兴”留下一员重臣。《清稗类钞》里详细记录了事情经过。

当时,左宗棠遭到弹劾。肃顺有心营救,把这事密告郭嵩焘,说是要有个得力的人上奏给皇帝,解释清楚才行。郭嵩焘“怀三百金往见潘。”带了巨款找“弟兄”潘祖荫帮忙。见面后,郭嵩焘先捣糨糊,说潘祖荫你好意思喔,许久不带弟兄去莲芬家里喝酒了。莲芬是谁?潘祖荫喜欢的一个当红名伶。潘祖荫说:“近者所入甚窘,何暇及此。”最近手头紧张哪。郭嵩焘不正好带了巨款么,便强拖着潘祖荫跑到莲芬家里。酒席摆开,郭嵩焘试探潘祖荫,说要奏保个举人,愿意帮忙吗?并说不必问是谁,奏折都代写好了,只要送上去就行。说着,拿出三百金放在桌上。“潘既夙信郭,又见多金,足以应急,不能无动”,平日里关系就很铁,没钱也得帮忙哪。潘祖荫叫莲芬倒酒倒酒,“相与痛饮”。出门走在路上,却忍不住问郭嵩焘,你老兄托的到底是什么人啊?郭嵩焘这时却还清醒,生怕潘祖荫半道变卦,只是支支吾吾。“至奏事处”,潘祖荫实在忍不住又说,你老兄怎么回事啊,事情都到这份上了,“必无悔理”。不过,保的谁,奏折写点什么总要告诉我吧,“否则万一叫起,将何词以对”?“叫起”就是皇上召见。郭嵩焘这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潘祖荫。“潘无异言。”奏折送上去,“果叫起”,皇帝果然召见潘祖荫,问:“你从何识左宗棠而知其为人?”潘祖荫只好灵机一动回答:“左宗棠是臣业师。”皇上点了点头。郭嵩焘这个大外交家真是手腕了得,这时“恰好”又有大臣送奏折上来,也是保左宗棠的。“上乃顾肃曰”,皇帝回头对肃顺说,有人弹劾有人保,你的意见如何?这不是问到“圈套”里去了吗?肃顺一本正经说了一通官场相互倾轧的来龙去脉,“上恍然”,皇帝貌似恍然大悟的样子,却没想到到底进了“圈套”。于是命令复查,结果“复奏,亦为左洗雪”。左宗棠反倒升了三品官,调到北京。

《清稗类钞》史料价值的真实性多遭史学界质疑。上面这故事也有“小说家言”之嫌,但潘祖荫力保左宗棠是确有其事的。

《清史稿》里还说:“祖荫嗜学,通经史,好收藏,储金石甚富。”潘家这个收藏大家,为潘家后人捐献稀世珍宝大克鼎、大盂鼎埋下了伏笔。

2004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为潘祖荫的孙媳妇潘达于老人举行百岁寿诞,这两件西周青铜重器同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据史载,潘祖荫在京城去世后,他的大部分收藏都运回了苏州南石子街老家。抗日战争时期,有数批日军闯进潘家抢宝。潘家后人真是用生命保护了这批国宝。

潘家在钮家巷和南石子街的两片故居群都在逐渐恢复昔日的样子,“纱帽厅”书场在苏州很有名气,一种名叫“评弹”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这里传播着。庭院式的客栈、茶楼、街区文物的展示馆……无处不透露着平江的文化气息。

几乎是与潘祖荫同时代,这个街区又出了一个状元洪钧(1839-1893)。

洪家是做生意的人家,但洪钧坚决拒绝了父亲让他“弃儒从商”的要求,一心读书。二十九岁那年,即同治七年(1868),洪钧状元及第。这时,国门渐开,洪钧的名字就和中国近代外交史联系在一起了。光绪十三年(1887),洪钧出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公使,成为状元中的第一人。一本叫《孽海花》的小说让洪状元成为街谈巷议的“娱乐明星”,原因就是他娶了号称“花榜状元”的名妓赛金花(?—1936),并随他周游世界。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祖籍徽州,生在苏州。文友李嘉球先生对状元素有研究,在《苏州状元》一书中介绍了名妓与名士结识的经过。光绪十二年(1886),回苏州为母亲守丧三年期满,四十七岁的洪钧即将回京复职。有一天,朋友为他饯行喝酒,认识了陪酒的傅彩云,两人一见钟情。那时,彩云年方十五(一说二十三岁)。第二年,洪钧即将出使国外,正月十四日,洪家抬着绿呢大轿正式把彩云娶进门。不久作为公使夫人随洪钧出国,在德国还生下一女,取名“德官”,以纪念他们在德国的岁月。

洪钧位于平江街区悬桥巷的宅子桂荫堂建于光绪十七年(1892),是他出使回国后兴造的。从时间看,傅彩云应该在平江这所宅子里生活过。但第二年,洪钧就去世了。傅彩云结束了六年的状元夫人生活,重操旧业,“赛金花”的花名从此名闻全国。

洪钧外交生涯中最大的一件公案就是中俄勘界地图事件,这件事甚至影响了他的晚年。《清史稿·洪钧传》记录了这段公案。

《喀什噶尔续勘西边界约》签订的时候,“中国图学未精,乏善本”。国产地图不行,没有好的版本。洪钧出使俄国后,看到俄国人绘制的《中俄界图》和签约的边界线相符,就买了下来,翻译成中文,以备意外。光绪十六年(1891),“使成,携之归”。任期满了,就把这幅地图带了回来。不料第二年,中俄发生了帕米尔边界争端。有官员指责洪钧翻译的地图把中国的领土画到了界外,是导致边界争端的原因。后来,虽然经过多方调查,证明洪钧带回的地图不过是作个参考,并不是“专为中俄交涉而设”。但指责声依然不绝于耳。最后还是皇帝肯定了洪钧的辩解。这事闹了两年,弄得洪钧身心疲惫,不久郁闷而死,只活了五十五岁。

这片“高档住宅小区”虽出了这些官场名人,其实,到明清时社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宰相和状元也就是“戏院”里比较引人注目而已。

风中的平江已经明显夹带着商品经济的气味了。

我不止一次表述过一个观点:明清之际,一个叫“商帮”的商人阶层的迅速崛起,搅动了江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复旦大学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专家王振忠教授认为,明清以来,江南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到哪里,开起了店铺,哪里的村落很快就发展起来,这说明,“徽商对于明清以来中国市镇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前面已经提到,来自徽州的商人“贵潘”、“富潘”、汪氏成就了平江历史街区。安徽会馆和全晋会馆斑驳的牌楼和恢宏的气势至今还在诉说,不仅是徽商,当年叱咤风云的晋商也曾在这片号称“东南第一都会”的热土上流连。

关于徽商潘氏和汪氏在苏州发展,最后融入苏州社会的历史,苏州地方志研究相当丰富,如张学群等著《苏州名门望族》,唐力行等著《苏州与徽州》,都有详细叙述。潘世恩、潘祖荫的“贵潘”,原籍徽州大阜,俗称“大阜潘氏”,清初来苏经商,逐渐感受苏州温文尔雅的文化气息,门风大变。到乾隆年间,潘世恩的伯父奕隽、奕藻先后中进士,并正式加入苏州籍。潘世恩父亲奕基晚年也定居苏州。三兄弟的住宅都坐落在平江街区。“世”字辈三个堂兄弟更加了得,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一个举人。

“贵潘”在苏州城里声誉鹊起。

有清一代,苏州城里另一个潘姓徽商在商场同样搏杀出赫赫盛名,人称“富潘”。潘家的礼耕堂已经修缮,目前留下六千七百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在古城明清建筑规模中名列前茅。原先的八座砖雕门楼现存三座,集中体现了江南枕河人家的文化风貌。清代书法家梁山舟手书“礼耕堂”匾额高悬大厅。坐在大厅的圆桌上喝酒,想象着当年人家一大家子围桌吃饭的样子,全然一派中国传统“大团圆”的文化景象啊!

站在平江街区任何一座桥头,静看微风吹皱平江水的同时,脸上分明能感受到风中传递的沧桑信息。我一直想弄清楚一些问题,商人阶层为什么会在明清江南兴盛,究竟是怎样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变迁,究竟有没有一种独特的“商人精神”?他们为什么终究没能催生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呢?

因为血缘的关系,我对徽商汪氏在苏州的发展情有独钟。平江路这个建造“汪氏诵芬义庄”的汪家和潘世恩家的邻里关系十分和谐。

义庄落成时,潘世恩亲自为之记。吴趋汪氏和山塘汪氏与潘家还世代通婚。这说明,明清江南“士商相杂”的现象不仅表现为居住在一条街上,而且从文化层面已经出现了“阶层认同”的观念。但这种认同,最后只是以潘氏的转型为主流参照文本,而经商仅仅只是作为完成这种转型的手段吗?

据说,“贵潘”、“富潘”并无往来,一条街上的街坊后代也没有邻里之间的联系。这是否又说明,当年的所谓“相杂”依然不过是商人阶层为了争夺“地位”而进行的单向努力,而不是社会诉求。这就是在文化视野中,“富可敌国”的商人阶层为什么最终无法改变历史的原因吧。

用人物来叙述平江,只是观察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视角而已。还有古桥,还有街名的历史渊源,甚至还有沉默千年的古井和古树……它们组成了真正的人类生活图景。一看到它们,就会有一种想抚摸一下的冲动。它们都沉默着,沉默在历史的风中,任由世间的喧闹在街头徜徉……

同类推荐
  • 装甲少女艾丽卡Vol.03(轻小说系列)

    装甲少女艾丽卡Vol.03(轻小说系列)

    它们从何而来?人们不得而知……只是一夜之间,这种可怕生物便像洪水一样席卷全球。它们所到之处只有杀戮,它们是蝗虫,是野兽!所以人类赋予了它们一个贴切的名字——“虫兽”为了对抗虫兽,代号为“使魔”的装甲外骨骼由此诞生,虫兽的脚步开始减缓,人类的败局正在扭转……可它也有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那就是使魔装甲的穿戴者只能是女生!?于是,本应享受青春的少女们被送上战场,少女心在战场上飞扬,日常的欢乐夹杂在血腥的战争之中,这是一部专属于少女们的物语。
  •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

    史实与故事齐飞,微博共历史一色。本书带你拨开迷雾辨真相,发现历史深处的脉络关节。《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由欧阳悟道编著,精选了历史中最炫目、最耀眼的故事,用时下流行的“微博体”加以呈现,于小段子中读大历史,于欢笑声中品成败,既可以于生活中加点作料,又可以为人生指点迷津。《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适合大众阅读。
  • 日月

    日月

    苏胜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日月》,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晋南某地城乡生活为背景,以复转军人石永成一家及其所在皂荚树底下村为中心,交织了家、村、县各色人等政治、经济、情感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演绎了中国二十世纪中后期社会进程中一出人间悲欢离合的曲折而悲怆的悲喜剧。
  • 有间文库:火车集

    有间文库:火车集

    《火车集》和《贫血集》两部作品均以抗日为时代大背景,文笔亲切,情感丰富,既有对底层民众的描写,也有对官僚阶层的批判。在当下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引发读者的共鸣。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这一时期作品收入这两部短篇集。
  • 苔丝

    苔丝

    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再加上小孩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妇安吉尔·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吉尔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就在这时,安吉尔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
热门推荐
  • 集合地

    集合地

    世界很小,我也很小;世界很大,因为有许多我。这是许多小文章组成的作品哦!它们可能相差很多,可能有所关联,谁让作者脑洞大,又没经验呢。
  • 神道永恒

    神道永恒

    道之极至,是为神道,神道九重天,道之绝巅。那一年,少年白衣胜雪,拜入天剑宗,立志变强,无敌于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妖孽俏校花

    极品妖孽俏校花

    【2017火爆免费新书】出身山野,养在杀手炼狱!一朝下山,世人皆要跪伏!是救美英雄?是护花流氓?还是杀手之王?不,他是杀神!恶魔杀手之王化身校园护花使,看郝建如何纵横都市,肆意人生!【书友群:559670020】
  • 第十代的生涯

    第十代的生涯

    力拔山河,嘶啸时,阵阵马远。越天山,风雨飘摇,剑怀岭长。天命锋斩血和山,古稀器断锄与田。踏雪痕,无意长相思,孤钓寒。轻狂志,岁易短,相遇时,酒酌宴。益志鹜,常亭沃血迎缘见。万般丛林意不动,千帆沉埋月犹静。还罢了,卸甲归田饮,良春风。
  • 无悔跃迁

    无悔跃迁

    世界超一流大学——南焱工业科技大学,物理系大三男生宾子杰脑洞大开,将自己对平行世界的理解和怎样穿梭于其中的方法探讨都融进了最近写的一部网络小说中,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核心内容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可以由当前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回来后感觉、记忆、技能都还在。前期是意识的跃迁,后期才能在异界拥有独立的身体。他与恋人夏清媛携手追寻答案,证实了平行世界的确存在。在一系列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经历中他们与异界的那个自己共同对抗邪恶,尽全力维护着世界之间的平衡。最后宾子杰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帮助下炼制成“空间蒺藜”,封锁已知通道,避免了一场空间浩劫。
  • 你就是我遥不可及的梦

    你就是我遥不可及的梦

    “我时常在想,你好像是我那遥不可及的梦一般。一开始,我不奢求你能拉着我的手陪我一起跑,不奢求能与你肩并肩,甚至不奢求你等我一下。我只是想,你能让我默默地跟在你身后,看着你的背影就好。可是你,一边自己拼命加速,一边还不忘把我用力往后推。我看不清你的背影了,我累了。现在我才明白,哪是‘好像’啊?你就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沐梓言
  • 快穿之宿主别吓我

    快穿之宿主别吓我

    白茶茶觉得自己肯定是遭天道妒忌,不然怎么可能刚遇到大机遇她就凉了呢?老天真是不公不然她这样外形完美灵魂有趣的人..哦不是妖怎么遇到机缘就凉了...还绑定了个奇葩系统??系统:@#¥%#gun!
  • 纵横天宇

    纵横天宇

    少年杜月亭,纵横三千年。玄眼透视,玄影极速,意念搬物,凝气成剑。戈壁滩上另有世界,五行阵内别有洞天。神秘宝藏,尘封千年,惊天恋情,决战九天。看《纵横天宇》,精彩无限!
  • 废后重生之取你狗命

    废后重生之取你狗命

    “我与她有不共戴天之仇,你叫我如何原谅于她?她夺我孩儿杀我腹中胎儿又陷害我打入冷宫五载有余,今日我便是出了这冷宫了,我便定要她性命相还!”陈楚瑶好像很久没有这样兴奋了,她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等的都快忘了这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