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浩劫期间,因为流行歌曲一律被斥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黎锦光遭受批判斗争,扫了多年厕所。
1983年,76岁的黎锦光退休了,第二年他又被返聘回社,编辑三十年代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在原百代唱片公司模版的基础上,配以新的立体声音响效果,出版了《金嗓子—周璇》盒带一、二集。著名影星李丽华1985年回国探亲,上海唱片公司为她录制的一本盒带,也由黎锦光编辑,其中的《百鸟朝凤》和《花锣花鼓》两首歌,由已经73岁的严华和李丽华对唱。黎锦光、严华、李丽华是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合作的老友,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合作,为中国的流行歌坛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1986年9月,上海电视台主办“水仙杯”通俗歌曲创作大奖赛,史俊作词,黎锦光谱曲的《我们一同去溜冰》荣获一等奖。那一年黎锦光已经79岁高龄,依然宝刀未老,又一次显示了“曲王”的实力和风采。
1993年1月15日,黎锦光病逝于上海,享年86岁。
黎锦光曾用笔名:李七牛、金钢、金玉谷、农樵、吉美、银珠、银珠子、巾光。
明星风采,魅力独具的“歌圣”严华
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严华比黎锦光更具个人魅力和明星风采。舞台上他能唱、能跳、能表演;舞台下他能编剧、能导演、能写词、能谱曲,还是歌舞演出团体精干的组织者,身兼“歌舞明星”、“歌舞剧的名演员”、“红歌星”、“著名作曲家”等多个头衔,被誉为“歌圣”。
明月歌舞团的台柱小生—出道时的严华
1931年的初春时节,18岁的严华告别了故乡北平和“明月歌舞团”在北平招收的第二批学员—白虹、英茵、路曦、于斯咏(黎明健),以及老团员薛玲仙等人,在黎锦光、严折西的带领下,乘火车前往上海,开始了他在上海长达60年的生命之旅。
严华原名严运华,1913年出生在北平一个书香门弟的旧式大家庭。父母早逝,一直在大哥严清华的照料下生活。1929年,16岁的严华毕业于北平尚志商业专科学校。为谋生路,他来到天津,在一个储蓄会里作职员。他从小喜欢唱歌也喜欢京剧,还学会了多种乐器,在学校里经常参加演出活动,对枯燥的职员工作没有兴趣,只希望将来能去唱歌、跳舞,登台演出,当一个演员。1930年,严华的命运出现了他梦寐以求的转机。5月间他得知“明月歌舞团”来到天津,16日将在春和大戏院演出。严华曾在春和大戏院客串演出过京剧旦角,认识“春和”老板高士圻,于是就请高士圻领他见了“明月歌舞团”的团长、大名鼎鼎的音乐家黎锦晖先生,要求加入“明月歌舞团”。
严华拥有天生的演员形象—一米八十多的身高,形体均称,浓眉大眼,皮肤白中透红,文静中透着英气……站在黎锦晖面前的是一个英俊潇洒又很有教养的青年。第一印象黎锦晖已经满意了,但他还想了解一下严华的声乐水平,严华唱了黎锦晖的歌舞剧《春天的快乐》里面的一首插曲。唱歌是严华的强项,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然而,黎锦晖没有马上让严华入团,原因是“明月”在北平的清华、北师、协和、汇文等高校演出时,对要求加入“明月”的人,一个也没有接收。对严华他也要选择时机。直到1931年春,黎锦晖派黎锦光再次赴北平招生时才把严华带回了上海。
当时,“明月歌舞团”的男演员都兼任乐队的演奏员。严华入团后也在乐队弹钢琴,吹大号,同时参与演出歌舞剧和表演唱。由于他勤奋好学,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天赋,很快成为“明月歌舞团”首屈一指的男小生。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和王人美对唱《银汉双星》,这是黎锦晖创作的一首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曲。他和王人美的首次合作,博得了满堂喝彩,他的歌唱和表演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肯定。百代唱片公司为这首歌灌录了唱片,这是严华的第一张唱片。
“明月歌舞团”著名的歌舞剧《小小画家》、《小羊救母》……严华都曾参与演出。1932年5月他和王人美一起主演歌舞剧《野玫瑰》,入团两年的他已是著名的“歌舞明星”和歌舞剧的“名演员”了。这一年的7月,他又参加了由黎锦晖编剧的影片《芭蕉叶上诗》的演出,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歌舞片,也是严华一生中唯一一次走上银幕。他没有在电影演员这条路上走下去,还是把自已和歌舞拴在一起,他还是“明月歌舞团”的首席小生。这时的“明月歌舞团”已经走过了“联华歌舞班”时期,1932年已是“明月歌舞剧社”了。此时的严华在“明月”已是举足轻重的台柱了。
歌舞演出团体的组织者—严华
1933年初,“明月歌舞剧社”基本瓦解。严华多方奔走,经一位在体育馆做事的黄森先生资助,组建了“新月歌舞剧社”,取“明月”虽去,“新月”又来之意,并请黎锦晖出任名誉社长,他自己担任剧务主任。几个月后“新月”又因入不敷出而停办。不久,严华又在金佩鱼先生的支持下,组建了“新华歌剧社”,继续歌舞事业。为“新华”的生存和发展,严华开始了歌舞剧的创作。他和黎锦光一样,都是从创作歌舞剧开始创作生涯的,这也是从黎锦晖那里一脉相承的“黎派音乐”作曲家的一大特点吧!
严华和龚之方、唐大郎合作推出的歌舞剧《秋风落叶》,写的是一个女人因爱慕虚荣而抛弃自己丈夫的故事,由严华和周璇饰演男女主人公,在上海金城大戏院演出后,二人的歌声和演技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如今我们已看不到这部作品的本来面目,但可以肯定的是,歌舞剧有情节有人物,比创作歌曲更要求作者的“功力”。
1934年,时代曲的传播形成了风卷残云之势,歌舞演出团体不再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为主要演出形式。严华领导的“新华歌剧社”为谋生存,开始组织演员到电台播音,在大中华、友联、“李树德堂”等几家电台往返奔波,很快使“新华社”成为播音界仅逊于“明月社”的播音团体,无论是歌星人数还是演唱的水平,都可与“明月”一争高低。在1934年的“三大播音歌星竞选”活动中,“新华歌剧社”参赛和上榜的人数都超过了“明月”。“明月”的白虹夺得冠军,“新华”的周璇获得亚军,但“新华”还拿了第五和第六名,“明月”拿到的是第七和第十名。严华本人虽然只拿到一个四十二名,但他作为“新华社”的组织领导者,在播音界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这一年的7月18号,“新华歌剧社”在上海《申报》作“首次公演”广告,特别注明“金佩鱼主办、严华领导”。演员名单中除了周璇、严斐、徐健、虞华、欧阳飞莉等十几名本社的歌星外,还请来了“明月社”的白虹、黎明健和当选“三大歌星”第三名的汪曼杰以及电影演员黎莉莉、袁美云、胡笳等多人参与客串演出,显示了“新华社”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实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严华在当时的歌舞界和播音界的巨大影响和知名度,只有他才有可能请来这么多的明星。
“新华歌剧社”活跃了一年多的时间又走向了“停办”。1935年8月创刊的《歌星画报》第一期,发表了一篇严华以《无题》为题的文章,对于创办、领导歌舞演出团体可说是感慨万千。文章很短,全文录下,以便大家了解严华当时的心境。
无 题
严 华
东一个团体,西一个团体,为了个人目前的私利,两相不立,冰炭不溶地自相残杀,到后来两败俱伤,势趋危亡。能够用稍远的目光,合力的精神,团结起来,图整个儿事业的进展,实在出乎万万难难,结果,造成了什么解散啦!改组啦!凋零毁碎的不堪其苦,同声呐喊起来!
五年前,我是一个大学不曾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学的商科,为了要使生活有兴趣,所以,用音乐弦律来发挥我心中的思想:喜怒哀乐。
更为了锻炼健美的体格,所以,离开了家庭,抛弃了以前的事业,而负起从事于歌舞的使命。
五年来的经过,创办,领导,就是:明月,新月,艺联,新华,零零碎碎的多少个歌剧团体。但是,成绩呢,那只好让人家来批判我吧!
(注:明月社不是严华创办领导的)
同一期《歌星画报》刊出的《歌坛点将录》上严华领导的已是“上海歌剧社”了。这一期还刊出一份严华、刘衡之先生领导的上海歌剧社“招考社员简章”。当时的“上海社”很活跃,其成员每天从早6时开始到晚10点,往返于“大中华”、“新新”、“李树德堂”等几家电台播音。由于当时的歌星流动性很大,原在“新华社”唱歌的叶英、叶红、欧阳飞莉等人都已离去,“上海社”只剩下严华和他的妹妹严斐,以及周璇、徐健等人,他只好发广告再招新人。这一年春天黎锦晖已经恢复了“明月歌剧社”。1936年初严华回到“明月”,他自己组织领导歌剧社,在歌坛闯天下的历史至此结束。
严华时代曲创作的重要贡献
严华创作时代曲,目前查到的最早的一首是1935年他在《歌星画报》第二期上发表的《劳燕相思》。从这时开始到1941年5月他和周璇分手、基本上离开流行歌坛,他为中国时代曲的创作和时代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黎锦晖离开上海后,严华是为周璇创作时代曲最多的作曲家。周璇唱红的时代曲一首接一首,推出的唱片一张接一张,周璇的火爆走红,严华的贡献最大。
1936年的深秋时节,严华和周璇订婚后,两个人去杭州旅行。西子湖上的良辰美景,使他从心底流淌出来一首歌,这就是至今历久不衰的名曲—《扁舟情侣》。这首歌经他和周璇在电台播出后,胜利唱片公司抢先灌录了唱片,迅速风靡全国,流传海内外。和《扁舟情侣》灌录在同一张唱片上的,是严华专为周璇创作的《送情郎》,这首歌从周璇送别情郎的角度,写出了周璇对他真挚又淳朴的爱,唱片问世也是火爆走红。
严华为周璇写的歌,由“百代”灌录的第一张唱片是他用东北民歌改编的《新对花》,也由他和周璇对唱,又是红极一时。由“百代”灌录唱片的还有《五更同心结》、《花花姑娘》、《花开等郎来》、《麻将经》、《银花飞》、《留兰香》、《跳舞场》等多首;由“胜利”灌录唱片的还有《海月情花》、《趁芳春》、《四季等郎来》、《一颗甜心》、《明月相思夜》、《小鸡小羊》等多首。这些唱片使周璇在歌坛越唱越红。
第二,捧红姚莉,提携姚敏,姚莉至今称严华为“恩人”。
1937年,严华和包乙合作,写了一首《卖相思》,姚莉因这首歌红了起来,《卖相思》是姚莉的成名曲,这首歌一直走红到1949年,伴随姚莉走过她上海时期歌唱生涯的全过程。和《卖相思》同时走红的还有陈栋荪词、严华曲的《金丝鸟》,这首歌也由姚莉灌录唱片,同样走红到1949年。
姚莉的哥哥姚敏,1935年在“大同歌剧社”担任曼陀林琴师时,有时也为严华领导的“上海歌剧社”伴奏,早已相识。后来姚敏拜严华为师,向严华学习声乐和作曲。1939年,在严华的帮助下姚敏推出了他的第一首时代曲《相思泪》,和严华的《金丝鸟》灌录在一张唱片的正反两面,歌词也是陈栋荪写的,旋律是典型的“黎派”风格,说这首歌的曲作者是严华,大家都会相信。严华为中国流行歌坛培养了一位非“明月”出身的作曲家。
姚敏进入百代初期也是歌手,严华连续为他和姚莉写了男声独唱歌曲《半夜三更调》、《穷富之爱》;女声独唱歌曲《断肠花》、《一朵残花》,以及男女声对唱的《我怎能不爱你》、《月媚花娇》等多首时代曲,严华的歌对姚氏兄妹从歌坛起步到成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出歌星、唱红影星,严华的时代曲响遍歌坛。到1941年5月严华基本退出歌坛为止,灌录过严华时代曲唱片的歌星有白虹、严斐、周洁、赵美珍、董妮、都杰和曼萍,其中,周洁演唱了严华的第一首歌《劳燕相思》;董妮的第一张唱片是严华的《明月上高楼》;都杰的《丹桂飘香》、曼萍的《回想》都很流行。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出道的梁萍、秦燕和张露也都录过严华时代曲的唱片,梁萍和秦燕还都曾和严华对唱,由此可以断定,1941年以后严华并未完全退出歌坛。
此期间,著名影星龚秋霞、李丽华、周曼华和张翠红、韩兰根也都灌录了严华时代曲的唱片,严华和龚秋霞对唱的《人生多岔路》、和李丽华对唱的《百鸟朝凤》、张翠红演唱的《哪一天》、韩兰根和周璇对唱的《麻将经》都曾红极一时。他为歌星影星们写歌,也为自己写歌,他自作词曲自己灌唱片,最走红的是《野花朵朵鲜》和《警蝉谣》。
严华的时代曲中名曲多,灌录严华时代曲唱片的歌星多。30年代下半叶,在一些作曲家还没有出道或默默无闻时,严华已是流行歌坛著名的作曲家和红歌星了。
严华的时代曲继承了“黎派音乐”的传统,十分注意歌词的文学色彩和音韵美,唱来朗朗上口,流畅自然又富有诗意。曲调则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的韵味和民间小调的风格,易学易唱,易于流行。
严华能词能曲能唱,是流行歌坛的全才,被誉为“歌圣”。他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唯一可以和黎锦光平起平坐的音乐家。
第四,严华用他谱写的优美旋律,为流行歌坛培养了词作家。
1939年,一位在电料行任职的年轻人—陈栋荪,写了四首歌词,送到了严华手里,严华立即为他的《怨情郎》、《金丝鸟》和《少女的心》三首词谱了曲,另一首《相思泪》则安排他的学生姚敏谱曲,和由他自己谱曲的《金丝鸟》灌录在一张唱片的正反面,一经问世就火爆走红,使陈栋荪十分风光地登上了流行词坛。从这时开始到50年代初,由陈栋荪创作歌词的时代曲,已查到近八十首,是30—40年代流行歌坛写歌词最多,时间最长的词作家。当时流行歌坛著名的作曲家严华、黎锦光、严折西、姚敏、李厚襄,以及1946年出道的徐朗等人都曾为他的词谱曲。和他合作最多的是姚敏,整个上海时期,陈栋荪的歌词由姚敏谱曲的有四十多首。他的词成为名曲的有几十首。陈栋荪是因严华的发现和推出而成名的词作家,这也是严华为流行歌坛做出的重要贡献。
严华的电影歌曲
从1938年末周璇进入国华影片公司,到1941年5月周璇离家,严华共为周璇主演的9部影片写了30首歌,他的电影歌曲创作,没有徘徊、试写的阶段,登上这个舞台立即唱响,显示了他的功力和实力。
周璇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孟姜女》,片中插曲《百花歌》和《春花如锦》,一经问世就红极一时。从此,很多人都为听她的歌而来看周璇主演的影片,不少人反复几遍进影院,直到学会她的歌为止。周璇在连续主演的《李三娘》、《七重天》中演唱的《梦断关山》、《春风秋雨》、《送君》、《难民歌》、《歌女泪》……首首走红,这些歌使周璇成为“国华”的台柱,上海滩上首屈一指的歌影双栖红星。加上她灌录的时代曲唱片整天在电台热播,她赢得了“金嗓子”的美誉。
1940年6月,“艺华”影业公司起用新人李丽华拍摄影片《三笑》,由于严华的电影歌曲十分走红,导演岳枫请严华为李丽华从影的处女作写了片中插曲《深闺吟》,遗憾的是这首歌没有走红,但它是李丽华的第一张唱片,在中国电影歌曲的历史上,有着不应忽略的历史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