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导者
无自我之心,即是佛心。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是《金刚经》中记载的须菩提与释迦牟尼的一段对话中的一句。般若,是通达真理的大智慧、妙智的意思。波罗蜜,汉语译作“到彼岸”。般若波罗蜜的意思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到达成功彼岸的大智慧。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信众在礼佛朝拜时会做出双手合十的动作。这个动作包含两层深刻的含义:一只手代表般若,即智慧,意思是劝告众生,只有开启与生俱来的本性智慧,才能超脱成佛;另一只手代表慈悲,意思是告诉所有修持佛法的人,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你帮助的人越多,愿力就越大,成就的功德也就越宏伟。也就是说,当你依靠智慧让自己成功之后,还必须常怀慈悲之心,帮助别人解脱生死。只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他,才是菩萨根本的情怀。
同样,领导者追求结果和成功的目的也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领导者必须懂得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无我之心”。做到“无我”的领导者,才是最具成就的领导者。
然而,做到“无我”并非易事。佛说众生皆有“五眼”:一凡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凡眼,是指只能够看到事物外表,却看不清事物本质的肤浅眼光。作为凡夫俗子,大多数人天生所具备的只是凡胎肉眼。比如,我们对“领导”一词的理解和认识就是如此。
“领导”一词并非中国人所创,它来自于英文单词leader。在英文中,leader的意思是带领者、指引者以及引路人。最早把“领导”一词引进中国的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早年创立中国国民党时,在香港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他把这个机构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机关”。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粗浅地认为,“领导”就是对指挥别人的人或职级的称谓。
在英文中,有一个与leader意思相近的单词chairman,它是chair和man的合成词。chair的意思是椅子,chairman直译成汉语就是“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席”。主席当然是领导者,可是领导者却绝对不是“坐在椅子上的男人”这么简单。
在许多领导者看来,指挥就是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指”,呼之来、挥之去的“挥”。所以,当今领导者们留给下属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坐在椅子上指手画脚的男人”。
可是,当领导者在自以为是地指点江山时,是否考虑过以下问题:
这个坐在领导者椅子上的人是“我”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权力是给“我”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威信是因“我”而产生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影响力是因“我”而形成的吗?
企业赋予领导者岗位上的地位和身份是“我”吗?
如果不是,请问“我”是谁?
如果“我”不是领导者,谁是领导者?
领导者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权力和岗位职责呢?
正如《心经》的第一个字——“观”所喻示的那样,领导者的眼睛不应该只观察别人,更应该学会“观照”自我,尤其应该反观自己的内心。
《心经》中的第一个字“观”和第十五个字“照”是遥相呼应的。“观”的目的是为了“照见”自我,参透本质。
领导者的自我之“观”,含义非凡,它至少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观外。眼睛的功能是帮助我们看到事物,但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领导的表象是权力、地位、形象、行为和结果,而这些都不是领导的本质。
第二,省内。人们习惯于观看别人的美丑善恶、对错黑白,却很少有人能够反观自己,尤其是内省心灵深处的真性妙慧。
领导者的本质是境界、格局、情操、品德、修养和博爱助人的胸襟,而这些恰恰是很多领导者不太在意的。佛说:“身体是灵魂居住的房子。”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过多地注重于“房子”,却很少有人注重居住在“房子”里的心灵。
自我,权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很多领导者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领导。一旦某位下属发表对自己不尊重的言行或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时,领导者的内心就会很受伤害。这种感觉就像病毒一样在领导者的内心不断膨胀和发酵,且随着领导者地位的持续提高,膨胀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当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情境并产生相应的权力依赖后,他们做事时就往往会自负、武断。自负必然导致主观,武断容易导致片面。如果领导者不能客观、全面、系统地了解“现场、现事、现人”,仅凭个人主观臆想,片面、武断地作出决策,其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北京天安门的内外两侧各有两个用汉白玉雕刻出来的华表,华表的柱身上各雕有一条盘踞的巨龙。在封建社会,龙是天子的象征,代表着皇帝不可一世、不容置疑、不可挑战的权力。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会看到在华表的顶端还分别雕刻了两只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叫犼 £是古人杜撰出来的假想兽,是专门吃龙的。蹲在天安门内的两只犼的名字是“望君出”,它的寓意在于警醒皇帝: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更应该懂得权力背后的责任。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更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对权力和责任的敬畏之心。
当一个人位极天子时,他必须了解,他作的任何一项决策,哪怕只是一句普通的常谈,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慎重思考和反复斟酌。否则,很有可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个领导者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必须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客观、全面地掌握真实、及时和全面、系统的信息。所以,犼告诫皇帝,不应该整天坐在龙椅上,只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作出决策。天子必须经常走出皇宫,深入民间了解疾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可能成为万世顶礼的英君明主。
天安门外的华表顶端端坐的犼叫“盼君归”。“盼君归”的含义是提醒和警示皇帝,在巡视天下时不要迷恋于外臣的献媚,也不要沉溺于江河湖色、温柔之乡而流连忘返。在了解和掌握了真实的民情之后,应牢记自己身为人主的职责,尽快回到皇宫,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筹划。否则,作为龙的天敌,犼就会在天子失职时做出对天子不利的举动。
尽管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一直被后人诟病,但她却深谙领导之道。她曾两次垂帘听政,又两次还政于朝。还政时,她对每任皇帝都说了同样的话:“还政之后,我不再干涉你们的所作所为,但我希望你们在处理朝政时千万不要相信折子。”
折子是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工作情况的奏章,相当于现在的工作报告。慈禧告诫光绪皇帝和同治皇帝不要相信折子,说明折子的内容中自古以来都是虚假的东西多、真实的成分少。如同当今的领导者每天在办公室里所审批的报告一样,其中主动承担责任的报告有多少?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在1943年所写的《关于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我党民主决策的法宝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的也是领导者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决策,不可主观、武断。
权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真正的身外之物。当领导者把权力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自我的价值体现时,领导者的心态和所作所为必然是追求下属对自己外在的尊重和外表的服从。当领导者把权力与领导主体混为一谈时,领导者也必然会在心智中形成“自我”,最终因过于“自我”而忘记“真我”,也必将因此丧失领导者的权威和价值。
实我,能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有个外道,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前往释迦牟尼修行的精舍,向释迦牟尼请教佛法,希望得到释迦牟尼的亲口教化。为了表达诚意,他特意购买了两件非常珍贵的陶瓷花瓶作为礼物。
释迦牟尼问他:“你想在我这里得到什么?”
外道说:“佛啊!请您告诉我,怎样修行才能获得像您这样的成就呢?”
释迦牟尼说:“放下。”
外道于是小心翼翼地放下花瓶,接着又问:“现在,您可以告诉我修行的方法了吧?”
释迦牟尼说:“放下。”
外道大惑不解,他摊开双手:“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您还让我放下什么?”
这个外道的确已经两手空空,但是他真的放下了吗?放下,是对禅修者最起码的心态要求。只有懂得放下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在一座寺庙的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肩挑一担,浑身白汗有谁识?
放下两头,一身轻松我自知。
能力型领导者是最不懂得放下的领导者。他们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智慧、经验和水平高度自信,所以他们决不肯轻易相信别人。他们认为别人总会犯错,只有在被自己完全监控和绝对掌握之下,事情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如同九型人格分类中的“完美主义者”一样,他们严于律己、苛责他人、注重细节、难容他人的过失。他们喜欢不停地制定各种约束下属行为的规则、制度,并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循他们认同的规则和制度。他们永远不相信下属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凡事亲力亲为。他们最喜欢的格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形象,在现实中仿佛是很完美的领导者形象。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中,人们也都把这样的领导者作为最完美的学习榜样。但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由于能力型领导者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必然会导致下属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感觉甚至会阻碍下属充分发挥能力和水平。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典型的能力型领导者。自从诸葛亮进入蜀国之后,上起刘备,下到关羽、张飞,几乎所有的蜀国将领不再过多地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愿意“依计行事”。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也就成为概括蜀国失败最恰当的总结语了。这是蜀国的悲哀,也是诸葛亮式的能力型领导者的悲哀。
台湾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对富士康的管理人员讲述过这样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郭台铭有一次带着年幼的女儿前往美国黄石公园游玩。黄石公园里有一处景点免费提供各种食物以供游客喂养鸽子。黄石公园里的绝大多数的鸽子早已习惯了被人喂养,它们根本不害怕游客。只要它们饿了,就会飞到这处景点旁,落到游客的肩上、头上甚至手上直接觅食。郭台铭的女儿非常喜欢这里。第二年暑假,她又吵闹着要郭台铭带她再去黄石公园喂养鸽子。但是,当他们再次来到黄石公园时却发现,黄石公园不但取消了这个项目,还在原先喂养鸽子的景点旁竖起了一块巨大的警示牌。警示牌上写着:严禁任何游客携带食物喂养鸽子!
郭台铭的女儿很失望,郭台铭也大为不解。经一番询问过后,黄石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了他们公园取消这个项目的原因。原来,那年冬天黄石公园突降暴雪,大雪整整封山三个多月。大雪消融之后,管理人员发现,公园里有60%的野生鸽子被活活饿死了。这些饿死的鸽子正是因为长期习惯于被人喂养而渐渐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在野外觅食的生存本能。当大雪封山、游客无法上山喂养它们时,它们只能坐以待毙。
郭台铭在讲完这个故事后,他问全体管理人员:“你们希望自己的下属全都变成被喂养的鸽子吗?”
领导者的能力并不体现在个人拥有多强的能力,而在于培养出更多像自己一样有能力的下属,让更多的下属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为团队创造价值。如果领导者不能让下属充分发挥出各自的能力,这个领导者就不能算是合格的领导者。
下属和团队能力与价值能否体现,就在于领导者是否懂得“放下”权力。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才站立起来的。领导者是否能够信任下属,并充分给予下属犯错和成长的权利,体现着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水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曾多次鼓励干部“允许犯错误”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只有懂得“放下”权力并对下属充分授权的领导者,下属才有敢作敢当的责任心;只有懂得“放下”专权的领导者,下属才能够放开手脚做事,才敢于大胆实践。
名我,魅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领导魅力,对每一个领导者来说,都绝对是个充满诱惑的词汇。
领导魅力和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他对下属的影响力一定也是超常的。所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说的就是影响别人、号召别人的领导魅力。
所谓“领导魅力”,就是让下属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并愿意追随自己的能力。
在古印度的乔萨罗国,有一个叫羁舍子的村子,村子中的居民都姓迦摩罗。由于这个村子靠近大路,所以经常有大师经过,而且每位大师都向村民宣称自己才是真理的化身。这把村民给弄糊涂了,他们不知道应该相信谁,应该追随谁。当释迦牟尼经过这个村子时,村民们就向他请教。释迦牟尼是这样告诉村民的:不要立刻接受或轻易相信任何人和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