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建议虽然给你指明了方向,但也划定了界限。建议常常就是建议者的痛处。
9.树立有益的信念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
10.你可以在30分钟内改变任何一种信念。
11.每个人在过去都曾经改变过观点或想法。当时的无意识或偶然行为,现在同样可以变为自主行动。
12.决定信念的准则只能是:这种观点能否帮助我成功?
13.只要生活与想象出现矛盾,你就应当找出在内心作怪的观念。
14.为了变愿望为决心,我们往往需要使用杠杆。使用杠杆是为了避免痛苦和体验快乐。你可以自己制造杠杆,将痛苦与半途而废联系起来;将快乐与实现目标联系起来。
15.每个实现了大目标的人,在开始时都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解决为什么,而只用百分之十的精力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对照以上几点建议,如果你还没有创造财富,那么,马上行动起来。开始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解决为什么,然后就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去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你在此之前之所以还没有财富,就是因为你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做,而只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去思考为什么。因此,你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
致富意识要超前
钱多钱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树立挣钱的长远目光。挣钱是天经地义的,但为了挣更多的钱,必须要培养这种意识,眼前的利益必须放在长远的规划中来看待。
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的一代华商霍英东,在香港的富豪中,他不是最有钱的,但他一直无私地支持国内的公益事业,所以他最负盛名。
霍英东主要经营博新公司,还有地产、建筑、酒楼、航运、石油、酒店、金融、航空和公共交通等项目,持有40%澳门娱乐公司及信德船务的股份和40%的董氏信托股份,通过董氏信托持有东方海外国际企业与奥海企业50%股份等,他投资珠江两岸汽车轮渡服务,拥有广州白天鹅宾馆、东方石油主要股权和漠尤航空少数股权及加拿大一批物业。其总资产已超过130亿港元。
在香港华商中,霍英东的起点可能是最低的。他本是船民之子,当许多人已腰缠万贯时,他每天还在为吃饭苦苦挣扎。同李嘉诚一样,他没有祖业可以继承,也没有靠山可资荫庇,完全凭借自己的远大胸襟和永不气馁的创业精神,赤手空拳打天下,创建了自己的商业王国、大胆、勇敢、冒险、创新再加上坚忍不拔,成就了一个香港商业界传奇,霍英东吃苦耐劳的作风是广东商人精神的典范。他性格开朗,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他境界高远,不因小成就而满足,永远追求创业生活;他不甘渺小,意志坚定,从不转移目标,永远忙忙碌碌,用事业体现自身的生存价值。
他上中学三年级时,日本侵华,时局动荡,他辍学加入了苦力行业,从事了各种不同的苦力工作,虽然他表现不错,但无奈收入太微薄,看看出头无望,他自动辞职了。一个人当被生活逼到绝处的时候很容易委靡不振,但也有可能更加顽强、更加发奋。饥饿、劳顿没有使他屈膝,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本投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渐渐平息,人们生活趋于稳定,各行各业也渐次走上了发展轨道。霍母以其生意人的眼光,看准了运输业务急剧发展的前景,便放弃了杂货店经营,把股权卖了8000元,租下了海边的一块地皮,再次经营起驳运生意。霍英东替母亲管账,代她去收佣金,工作十分勤奋。母亲虽然精明稳健,是一家之主,但妇道人家仅以小生意为满足。霍英东却不然,他不满足于现状,一心想做成一番大事业,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弥补母亲的不足。他领会到这样下去很难有太大的发展,便开始留心观察,等待机会。
1948年,霍英东得知日本商人以高价收购可制胃药的海草,他更加具有先见之明,以自己从小在舢板上长大的经验,他知道这种海草生在海底,而且是在太平洋柏拉斯岛周围才有。于是他当下买来一艘61英尺长的摩托艇,并联络到十多个想赚钱的渔民,一同驶向柏拉斯岛。
他的判断没错,但海草全部卖完结算时,他们在海上6个月的含辛茹苦的所得竟然只够开销,等于一无所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从这年10月起,中国数10万志愿军相继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打响了历时4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战争当然意味着破坏,也意味着巨大的伤亡,是拼储备、拼资源的重大武装冲突,但对于商家来说,却意味着商机。朝鲜战争使当时的香港成了中国对外物资的中转港,大量的军用物资堆积在码头上,在这里处理的剩余物资也无法估计。出生于驳船世家的霍英东自知这个机会的宝贵,迅速紧紧抓住,在香港展开了驳运经营。头次创业时他仅凭热情,却疏于谋划,这次他认真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行动之前先进行了精心的筹划,而后才按既定方针投入营运,并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随机应变。
由于牢牢抓住了机会,生意搞得十分顺利,他的拖船也很快由1条、两条变成了10条、几十条,成倍增加。在这次创业中,他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抗美援朝历时4年,而在这4年当中,霍英东崛起的速度几乎可以说是一夜之间,他一举成为香港业界新贵。
商人就是商人,无不想要赢得更多的利润,将生意做得更大,霍英东正是如此。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商人,始终不肯歇息,狂热地追逐着利润,并不以已有的成就为满足,总是在追寻新的商机。航运上获得成功后,霍英东又看准时机,大胆涉足香港地产市场。
1954年,霍英东创建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放手从事地产业的投资经营。当时香港从事房地产投资的人很多,因为这是一个赚钱又多又快的行当,但真正在地产生意中获得成功的人却总是有限的。
从买进第一宗房地产起,几年内,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所建的楼在香港已到处可见,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霍英东名下有30多家公司,大部分经营房地产。
霍英东说:“今天,一个佣人也可以拥有一层楼,他只需要付一笔小钱。不需要住房者还可以‘炒楼花’,若半年或一年成交,往往能赚个对本。但是若用5年完成一项建筑计划,那就每年只赚5%了。这种预售楼宇的方法,很像内地的集资建房,买卖双方都有方便之处。”霍英东的这一成功发明,引来了香港地产界的纷纷效仿,港岛地产业由此刮起了一场具有“革命”意味的旋风,有力地推动了地产业的发展。小册子的宣传形式使“炒楼花”的方法尽可能详尽地广为人知,也使霍英东的地产生意越做越活。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和侨眷,以及劳累了半生、略有小积蓄的职员,加上赌博暴发户和做其他生意胀满了腰包的商贩,都来投资房地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要有更多的人关心房地产并了解它,我们的生意就有希望。”
霍英东的真正突飞猛进,其实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他经营房地产的同时兼“淘沙生意”开始的。6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楼、码头建设兴盛,对河沙的需求量猛增,霍英东本人也在经营房地产的过程中为建筑材料的紧缺伤透了脑筋。也许正是因为他出身于水上人家,有着与其他房地产商不一样的参考系,他非常具有远见,想到了另一条财路——海底淘沙。
海底淘沙是一种费工多、收获少的行当,商人们不仅不愿轻易问津,甚至视之为畏途。但霍英东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从海底淘沙,不仅可以获得大量建筑用沙,而且可以挖深海床,填海造地,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只不过要想在海底淘沙中赚大钱,靠一般方式不行,需要加以改革,运用现代化的设备。
为了实现海底淘沙的设想,霍英东派人到欧洲订购了一批先进的淘沙机船,用现代化手段取代落后的人力方式。凭着为人所不敢为的果敢精神,霍英东从香港商界的视野盲点找到并挖到了宝,创出了奇迹。与此同时,霍英东奇招独出,又与港府有关部门订立了长期合同,专门由他负责供应各种建筑工程所用的海沙,这无疑是享有了淘沙生意的垄断权,成为香港淘沙业中的王者。此后,香港各区的大厦建筑、各处码头的建筑,以及填海工程,均由霍英东的“有荣公司”负责供应海沙。
霍英东做生意的基本战略讲究的是“超前”意识,在思考上要有超前眼光,在落实上要有超前行动。因而他一旦思考成熟,便迅速动手,“填海造地”设想的实现过程也是如此。主意既定,他便开始紧抓落实,从美国、荷兰等国购进先进机具,放开手脚地承造当时香港规模最大的国际工程——海底水库淡水湖工程的第一期。此举打破了外资垄断香港产业的旧局面,并使霍英东“房地产工业化”的格局又增加了一项“填海造地”。及至后来,这一壮举不断地为香港房地产同业商人所沿用,成为香港地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远大的目光加上超前的行动,是霍英东的经营智慧。但回顾他的创业经历,宝贵的还有他所具有的屡挫不馁的事业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其实也是许多商人的共性。
总之,要想成为一位富豪,必须具备长远的挣钱眼光和致富意识,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有钱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能否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有钱人的条件。一个人一旦对财富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并具备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就能迅速改变他的财务状况。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6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过活,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3年后,他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后,他们全家搬离了贫民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比尔的家庭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很多的利润,才能彻底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在金钱法则中: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有钱人不赞成过分地节俭。在他们看来,钱是靠赚的,而不是靠攒的,过分地节俭、克扣自己是成不了有钱人的,那只会使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穷!
商人有白手起家的传统,现在世界上许多犹太大亨,其发迹时间也不过两三代人。但商人没有靠攒小钱积累的传统,再加上商人的投资大多集中于金融业等回收较快的项目上,他们崇尚的是“钱生钱”,而不是“人省钱”,他们热衷的是冒险而不是勤俭持家。
当一个人接受了人生给他的剧本角色——穷人或有钱人之后,他们总是要找出一些逻辑关系来使自己表现得更加自然:因为我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所以我是穷人,这是应该的;或者说我生在这个富裕之家,因此我的命运是注定的。殊不知,正是这一错误的逻辑推论,使他一辈子无法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从来不是固定的,穷人可以变富,有钱人也可以变穷,是玫瑰总会开放,是金子总会闪光,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有钱人明天就可能不是有钱人了;今天的穷人明天就未必是穷人了。
由此可见,贫穷与富有并非上天注定,不可改变,二者之间可以自由转化,转化的时机全在当事人的选择。
要想富有,就必须向有钱人学习。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有钱人生活的那么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有钱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3年,我不要一分钱,只要你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有钱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3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有钱人的家。
又过去了10年,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有钱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有钱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里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原来那个穷人用了3年时间学到了有钱人的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有钱人还富有。那个有钱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那个穷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