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战争史也可以讲得很有趣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陆、海、空立体战争,是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
在一战之前,战争是平面的,要么在地上,要么在海上,一战时天上、地上、海上、海底都是战场,这在战争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战刚爆发的时候,飞机上还没有武器,到了1918年歼击大空战的场面就出现了,今天所有的空军战术动作,基本上在一战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现代的“陆战之王”坦克,就诞生于一战的烽火之中。潜艇也在一战中大规模投入战争,德国的U艇神出鬼没,战果累累,有了一个令无数海员闻而丧胆的称号——“水下杀手”。今天的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也在一战中崭露头角。看过电影《战马》的朋友,想必对德国马克沁机枪记忆犹新,这是一战中大显神威的大杀器之一。此外,巨炮、毒气等大杀器,也在一战中广泛使用。人类为了互相屠杀,无所不用其极。这还不够,根据最新资料,德皇威廉二世一直在秘密援助列宁,在十月革命前甚至用专列将列宁送回了俄国,去颠覆俄国的政权。百年前的这场世界大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思考的事儿。
在我决定创作这套书的时候,有朋友对我说,真实的战争残酷而枯燥,写真实了,就容易枯燥;要写得好看,就变成戏说了;要想写的既真实又好看,很难。
确实如此。现在市面上有关战争史的书很多,但大体上分为两类:学院派和戏说体。学院派所讲的战争史过于严肃,一大堆外国人名、地名、军队的番号,从这个格勒进攻那个斯克等,往往看得人晕头转向。这样的战争史,更适合做军事院校的教材,不太适合大众读者阅读。而戏说体又过于调侃,就跟《地道战》《地雷战》一样,一个小毛孩就把日本人给打败了,很好玩儿,但可惜这不是历史的真实,只能说是艺术作品。
怎样让一战史既真实又好看呢?我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沿用讲二战的“史话体”风格。什么叫“史话体”呢?说白了就是在叙述大事的同时,照顾细节——讲故事、讲段子。教师出身的我,这也正是最擅长的。我不是历史学家,不是专家学者,我大学读的是历史教育学,说白了就是怎么教历史,而不是怎么研究历史。我讲战争时,不是按年代把发生的战役一一陈述,而是将大事交代清楚之后,多讲战争中有典型意义的故事,讲述战争中人物的命运。比如俄军总司令上任之后哭了很久,德国铁24团的缺点就是太勇敢,法军坚持穿着红裤子上前线,沙皇皇宫里的淫僧等。这种风格,可以为枯燥的战争史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
二是多采用别家史书没有的史料,尤其是国外的第一手资料和近几年披露的最新资料。比如德皇陛下的革命家,阿拉伯的劳伦斯,老式帆船“海鹰”号的海上传奇,德国人在东非以少胜多的战斗,早期飞行员用石头和铁链当武器……相信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能给读者带来不少新的收获。
三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我们常说读史让人明智,中国人也有重史的传统,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读历史书呢?就是因为以往的历史书,大多是正襟危坐、板着脸说话,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找不到读史的乐趣。我认为历史写作,就是要把严肃的历史写得生动,把枯燥的事情写得好看,从而激发更多人读史的兴趣,让读者笑着读懂历史,开心地学到知识。
写这套战争史,是了却我的一大心愿,也是我的一个尝试。讲二战的两本书陆续出版后,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也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非常感谢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提出的宝贵建议。读者的认可,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本书的出版,还是要感谢精华学校的廖中扬、李峰学两位老总;感谢中南博集天卷公司的领导和编辑马占国先生;感谢本书的特约策划徐杭先生为我搜集材料、编定大纲、整理文字。
希望这本书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