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学习型社会?修炼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型家庭在全球化信息建设狂飙突进的热潮中,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而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资源及学习平台的构筑更是重中之重。
展望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理念
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源自美国赫钦斯在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他主张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学习资源的共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均能融入到学习的时空中,以完成个体的自我改造与自我实现。赫钦斯认为,学习型社会除了指每个人在其生涯不同阶段接受教育外,更是指一种以学习、自我实现、人性发展为目标的社会。1988年亚伯斯(Apps)进一步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涵义。
门德依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学习即生活的总体,生活的总体即学习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借学习以有效引发观念形成的社会。英国的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从多元的角度解析了学习社会的意义。其认为所谓学习型社会即是指社会中的全体公民,能够获得高品质的通才教育、适宜的职业训练与工作价值,并且在其一生中继续参与教育与训练。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它强调积极的公民权、自由的民主制度。这种观点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并促使终身学习存在于社会政策的体制中。其要旨在于提供成人学习的机会,使其能面对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挑战。
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被许多先进国家所采纳,从而存在于其经济政策的体制中。学习型社会促使机构为个人提供服务,以支持个人适应经济的竞争。也就是说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发展一个学习机会的市场,以满足个人及雇主对于更新技能的需求。
迎接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素学习型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的成长、休闲时间的增多、生命计划形态的改变是学习社会兴起的基础;社会变迁、人口结构改变、知识的加速进化是学习社会兴起的主因;科技进步、文盲问题、地球村的形成是学习社会兴起的推动力。
社会的变迁。
在这样一个高速变迁和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地方性、全国性与国际性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为充分掌握信息的脉动,不致在信息洪流中迷失人性,人人都有终身学习的需求。
人口结构的改变。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营养状况的改善,促成了人们寿命的普遍延长,导致人口高龄化。这种现象促使人类较以往有更长的工作年限,而为适应工作变迁的需要,不断地从事学习成为提升生产力的要素;此外由于寿命的延长,致使人们退休后仍有漫长的生命岁月,可以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以充实生活内涵。
经济的成长。
随着各项生产技术的改良和方法的进步,人类的经济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经济的成长,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层面,扩展了精神生活的内涵,增加了人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科技的进步。
在这样一个科技十分进步的时代里,人们随时能接触到新事物、新发明与新知识。科技的进步造成工作形态的明显转变,使得在职训练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要务。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惟有主动积极地从事学习,才能促使个人在整个变迁的大环境中良好地去适应。
知识的加速进化。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知识的迅速成长。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速了知识的成长。在传统的社会里,知识具有普遍性及长久性,而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整体环境快速变迁的影响,造成了知识的局限性与短暂性。知识的快速进化促使人们不断地从事学习,以具备适应新生活的能力。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避免专业知识的过时,才能扩展个人的知识空间。
文盲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于其本身具有更多的期许,同时由于整个社会渐趋复杂,文盲或功能性文盲将在生活适应上产生极大的困难。为充实自我和适应生活,人们日渐重视自身的学习,并期待能随时回到学习的行列。
休闲时间的增加。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作形态的改变及人生角色的变迁,现代人较以往拥有更多的自主性的休闲时间,而休闲时间的增多,使人类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学习。学习已成为一种高雅而有意义的休闲形式。
生命计划形态的转变。
生命计划形态的转变加速了学习社会的成长。生命计划形态主要有三种:直线型、循环型和混合型。
地球村的形成。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国与国之间的界线也将逐渐消失。地球村观念的形成,使人们不仅需要经由学习对自己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典范与制度典章有更深的认识,同时更需要经由学习对整个国际的现状与脉动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公民。
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今后在整个文明发展过程中,亟待实现的一项希望工程。学习型社会的实现更象征着终身学习、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多重价值的创新。
学习型社会的功能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人人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它无论是对个人、社区、社会,还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学习型社会的个人、社区、社会功能促进人性发展。
学习型社会以尊重人性为出发点,强调人人都应成为真正的“自我”。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具有可贵而独特的个性,个性虽因人而异,但也受到同等的尊重;在平等的基础上鼓励人人朝向有意义的方向去发展人性、弘扬人性,使人人均有自我实现的机会。
培养自我导向。
学习型社会鼓励个人追求新知,促使个人从事终生学习,同时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身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善用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进而培养自我导向学习的方法、能力与习惯,促使个人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提升工作能力。
学习型社会鼓励个人在社会过程中的参与,并帮助个人在生活中培养出最理想的生产力。在学习型社会中,个人借由终生学习与职业训练,促进个人工作技能升级,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
提高生活品质。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工作、休闲是一个循环的体系,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工作效能并创造有品位的休闲娱乐,实现生涯目标,从而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
凝聚社区意识。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型社会强调在自我实现的理念与社会化的需要之间取得均衡,既不偏重激进个人主义(Radical Individualism),亦不偏重激进集体主义(Radical Collectivism)。人类在社区(Community)中借着共有(Common)的事务而生活在一起,并且凭借沟通(Communication)的方式,以关怀社区事务。在沟通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展开对话与讨论,从而凝聚良好的社区意识。
塑造社区文化。
只有当社区凝聚了良好的社区意识,并经由社区事务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解决社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而塑造良好的社区文化。
促进社会参与。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在开放的过程中能不断对整个社会环境有所反应,任何社会成员的意见均同等重要。在民主的环境里,其成员具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大众的参与成为民主的本质。在这样的社会中,其成员较以往有更广泛的参与机会与空间。
促进社会统合。
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有助于增进各国的交流与合作,避免社会的冲突,使社会更趋和谐,具有社会统合的强烈影响力。
学习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功能建立民主典范。
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们有更多的民主活动参与机会,全体社会成员均享有充分的参与权。
改善决策过程。
借由社会成员的集体行动,以改善政策决定的过程,是学习社会在政治上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学习型社会中,政策决定是一项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vity),凡是对政策决定有兴趣者,均在决定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提升生产力。
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们都能获得专业的训练与教育,从而提升工作效能,提升整个组织的生产力,带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促进竞争力。
受到经济国际化的冲击,各国均试图寻找出提高该国经济竞争力的方法。近些年来,发达国家愈加体会到学习社会的建立乃是促进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实现多元的文化内涵。
学习型社会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从而产生了文化多元化的现象,促进了跨文化的了解与相异文化之间的尊重,实现了多元的文化内涵。
创造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创造的能力,同时拥有更多精力投入于艺术、文学、音乐等心灵活动中,从而丰富文化的内涵。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观,对学校教育也要求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顺应变迁而做适度的调整,并有益于各种年龄层的学习需求。
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
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教育机会都是开放的,它能同时满足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需求,兼重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建立弹性教育体制。
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制度是一个有机体,其强调建立弹性而多元的教育体制,摒弃陈旧落后的学历社会观念,建立新型教育的社会,以唤起大众对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重视。
修炼学习型组织
代表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奖”(Pathfinder Award)在1992年授予了《第五项修炼》一书,此书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这一理念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很快得到推广。
如果依据彼得·圣吉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共同学习。
1993年,Mcgill丰富了这一概念,它认为如果企业或是某些团体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便能使企业或团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