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容闳的改革设计相当满意,但他更看重容闳身后那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容闳曾在宝顺洋行打过工,跟宝顺洋行的买办曾寄圃关系密切,当时的曾寄圃是宝顺洋行分管财务的一等买办,在上海滩洋商之中颇有影响力。宝顺洋行在日本开设分公司的时候,曾寄圃曾力荐容闳担任宝顺洋行日本分公司CEO,但遭到容闳婉拒。
曾寄圃出生于广东,跟香山郑氏家族是亲戚关系。容闳还在宝顺洋行的时候,郑氏家族的公子哥儿郑观应到了上海,跟着曾寄圃当学徒。容闳到安庆的时候,马礼逊学校的同班同学唐廷植正在江海关当翻译,唐廷植的弟弟唐廷枢也到了上海滩。唐氏兄弟跟郑观应他们家又是姻亲,关系更为密切。
容闳跟曾寄圃在宝顺洋行共事的时候,曾寄圃还招收了一名高徒,此人叫徐润。徐润所在的徐氏家族在上海滩堪称买办豪门,伯父徐钰亭是上海宝顺洋行总办,四叔徐瑞珩在上海经营绿茶业。徐氏家族跟郑观应家族又是两百年的世交。
穷苦出身的容闳跟买办世家子弟们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尽管他们在宝顺洋行有着交集,但唯有曾寄圃才是容闳打入广东商帮的引路人。1858年,黄河泛滥,江苏北部顿成泽国,难民涌向上海滩。上海滩的中国商人决定成立募捐代表团,曾寄圃希望熟悉中英文的容闳撰写一篇募捐通告。
容闳的募捐书很快写成,募捐委员会将在英文报纸上发布。令曾寄圃很吃惊的是,不到一个星期,募捐代表团就募集到了2万两白银。[21]募捐结束,容闳以募捐委员会的名义写了一封公开感谢信,感谢信同样刊登在英文报纸上。一下子,容闳成了上海滩的名人。
黄河募捐之后,以徐润、郑观应、唐廷枢兄弟为首的广东商帮跟容闳交往变得更深。曾国藩在张斯桂到安庆后了解到,容闳的广东商帮圈子在上海滩跟江浙财团平分秋色,在洋商影响力方面,随着广东十三行商人的北上,广东商帮实力甚至超越了江浙财团。
曾国藩对容闳的改革计划赞赏有加,要想实现庞大的改革计划,那就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持。钱从何来?曾国藩权衡利弊,在安庆这座城市,通过容闳操控远在上海滩的广东商帮,那只是镜中之花。曾国藩已经秘密在上海选定了一块地皮,只要容闳按照计划行事,广东商帮就能被湘军集团掌控,自己的工业改革计划就能一步步推行下去。
军企谁家大:上海洋炮局与安庆军械所交锋
制器之器
窗外阴霾笼罩,容闳望着眉头紧锁的曾国藩,心里忐忑不安。
容闳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曾国藩心里是怎么想的。曾国藩从上海滩弄了一大帮的科学家,蒸汽机是研制出来了,但轮船模型整了很久都没有谱儿。尽管之前造了一艘轮船,可是只能坐两个人,当时曾国藩坐在船头,船行了一公里,蒸汽就没有了。现在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急于合围南京,李鸿章的部队又一直在向南京方向移动。曾国藩现在正处于军事工业改革的决战阶段,一步都不能有失。
曾国藩面对眼前这位留学生时,心里也在不断地琢磨,民富国强的那一套理论从林则徐时代就有了,容闳的改革之梦能执行下去吗?现在安庆军械所人才不少,可是生产设备老土,曾国藩现在只希望容闳能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容闳没有憋住,一股脑儿跟曾国藩说了自己的想法:根据我在美国的观察和经验,大清帝国现在政局不稳,经济也很糟糕,基础设施都没有,先进的设备更没有,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办机器厂,那就应该先办基础性的普通的机器厂,而不是建立那种只适应特殊需要的机械厂。[22]
曾国藩在安庆大搞军事工业,尽管资金都是从湘军的军饷中节省出来的,但其性质也属于国有,国有企业就应该制造现在最紧缺的枪支弹药,更重要的是轮船。在安庆城,从来没有人给曾国藩指出,大跃进的军工项目有什么不对,因为执行具体项目的都是自己的老部下,身为军人,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
安庆军械所的轮船计划是曾国藩跟奕博弈的早产儿,曾国藩现在可不想这个早产儿夭折,一方面他需要用安庆的军事工业来武装湘军集团,更重要的是为湘军集团未来的转型做护身符。容闳进一步给曾国藩描绘了他的计划:建立一个能够再派生出许多专门性分厂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控股企业,能够生产制造枪炮、机车、农业器械、钟表等机器的机器。
什么样的机器有这么牛?
当然是“制器之器”。耶鲁大学高才生的话让曾国藩茅塞顿开,没错,徐寿他们捣鼓出来的蒸汽机不能长久运行,就是因为设备太老土,导致蒸汽不够,枪炮的制造基本是手工作坊,这样的生产力怎么能够推而广之呢?有了制造枪炮轮船的机器,富国强兵的宏愿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曾国藩听完容闳这么一说,当天晚上兴奋难眠,连夜写日记记录容闳提出的“制器之器”之说。[23]曾国藩决定重用这位耶鲁高才生,他授予了容闳五品军功,让他代表湘军集团到海外采购机器设备,一定要建立一家正规的现代化工业集团。
这一天,是容闳到安庆的第三个星期。容闳万万没有想到,当初以为自己到过南京,曾国藩是要将自己诓到安庆杀头的,没想到这位“杀人如麻”的两江总督,在百忙之中跟自己畅谈富国强兵之策。三个星期的时间,一个商人一跃成为两江总督的座上宾,走进了大清帝国权力核心,耶鲁之梦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曾国藩的举动让容闳感激涕零。“曾国藩的伟大是不能用爵位来衡量的,这不在于他克服了叛乱,更不是因为他收复了南京,而是在于他了不起的品德。”容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回想到安庆的一幕幕。曾国藩的知遇之恩依然让他激动不已,“他的纯洁而无私的爱国精神、他的廉洁奉公和他的深刻而有远见的政治头脑,他在历史上以正直著称,所以死后被溢为‘文正公’。”[24]
海外采购机器的银子从哪里来呢?安庆城是没有购买机器的银子了,曾国藩给容闳开了空头支票,让他去找广东财政厅跟上海道台要6.8万两白银。广东财政厅不归曾国藩管,现在上海道台又归李鸿章管。曾国藩将容闳推到了前台,只是不愿意同李鸿章发生正面冲突,一旦李鸿章拒绝容闳用上海的资金为安庆的军事工业采购机器,曾国藩就可以两江总督之名站出来为容闳周旋。
1863年春天,太平军大肆封王,朝野乌烟瘴气。曾国藩图谋合围南京,一举剿灭太平军。这一次让李鸿章筹备专款,又加剧了师徒二人的隔阂。
围剿南京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任务,面对曾国藩的筹集专款指令,李鸿章难以违背,只能将九江茶捐指拨南京大营,又加收上海厘金一成指拨安庆大营。两项商业税每个月加在一起才3万两,这对于10万湘军将士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曾国藩急了,要求李鸿章“每月酌提4万,万不可减”。[25]
李鸿章对此也是满肚子的牢骚,因为淮军也在前线跟太平军进行最后的血战。李鸿章对曾国藩规定的每月4万两的底线很是不满意,他给正围攻南京的曾国荃写信发牢骚,甚至引用《史记·李斯列传》中形容为官遭祸,抽身悔迟的“东门黄犬”[26]典故,表达自己的不满。
海军舰队事件让奕不得不接受跟汉族武装集团结盟。奕非常清楚现在爱新觉罗皇族的尴尬,八旗劲旅已经堕落,汉族武装集团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迅速崛起,大清帝国只有利用、分化汉族武装集团,维系整个帝国军事平衡才是保卫皇权的最佳选择。奕不希望曾国藩的湘军一支独大,金钱是瓦解权力最好的毒药,李鸿章的“东门黄犬”之叹正是清政府执政集团希望看到的结果。
一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师生,从宿松会议到渡兵上海滩,宿怨在一步步加深。军费问题只是上海滩利益争斗的一个表象,军事工业竞争才是这对师生宿怨的最大症结。曾国藩之所以要挖人,图谋控制商帮,甚至派容闳到美国采购机器,都是因为李鸿章到上海滩抓住了江浙商人命脉之后,在跟曾国藩博弈的过程中,开始大兴军事工业。李鸿章的军工产业从一开始就引入了国际人才,势头远远超越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
李鸿章的上海洋炮局
当年初到上海,李鸿章就被华尔洋枪队的火炮威势给镇住了。在曾国藩的帐下,李鸿章也见识过曾国藩造的火炮,但其威力根本没办法与洋人火器的杀伤力相比。李鸿章给曾国藩写信,提出要向洋人购买军火。当时在安庆忙着造枪炮的曾国藩一听,觉得自己就在造炮,但李鸿章偏要将大把的银子交给洋人,就很冷淡地给李鸿章回信,告诫李鸿章洋枪火药并非战争的唯一利器,用兵“在人不在器”。
战争是一门血腥的艺术,这一点李鸿章自然明白。但运筹帷幄在冷兵器时代是制胜的关键,当火炮满天飞的时候,用大刀片子指挥就会失灵。他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言辞激烈:“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27]
李鸿章的回信从表面上看是抨击中国的军备,实际上是暗批曾国藩老土的军事工业大跃进。因为李鸿章解送到安庆的军费,一部分就是用于安庆军械所的创业。李鸿章希望直接购买洋枪洋炮,可是英法列强对李鸿章采取了武器禁售政策,淮军即便高价买到的也是非常普通的枪支弹药。
为了打破湘军集团一枝独大的局面,奕于1862年11月指示各省督抚派出将校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奕在中央指示中特别强调,派出学习的人员不必得到密传,能征善战就好,“以为自强之计”。[28]
在清政府执政精英的支持下,李鸿章决定派手下将士虚心学习,希望能够从洋人那里“得其密传”,学到制造枪炮的秘诀。[29]李鸿章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欧美的军火商可不愿意传授军火制造的手艺,万般无奈之下,李鸿章花高价购买了洋枪洋炮,其中炸弹成为李鸿章采购的重点。很快,李鸿章就弄到了32磅、68磅的大炸弹。李鸿章名义上是为淮军采购军火,真实目的是“设局仿制”。
上海洋炮局,是李鸿章到上海后创办的第一家军工企业。李鸿章的军工企业比曾国藩的现代化,企业从一开始就引入大量国际人才。相比之下,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就寒酸得多了。曾国藩尽管一开始就从上海搞了一批所谓的知名科学家,可是这些科学家基本都是“二把刀”,英语说得都不利索,他们依靠自己翻译的外文书籍在安庆依葫芦画瓢,这就不难理解为啥捣鼓了一两年连个模型都捣鼓不出来了。
李鸿章引进的第一位国际人才叫马格里(Macartney Halliday)。说马格里是一位军工方面的国际人才,那其实是开国际玩笑。因为这位出生于苏格兰的美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专业,他是以第99联队军医的身份于1858年随英国侵略军来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马格里给那位带领士兵抢劫杨坊钱庄的洋枪队头领白齐文当秘书。
马格里跟李鸿章结缘,与他的妻子有关。马格里的妻子郜氏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叔叔,他就是太平天国的纳王郜永宽。郜永宽献出苏州城投降,李鸿章却大开杀戒。国际舆论批评洋枪队新统领戈登帮助李鸿章蒙骗投降的太平军,英国政府下令戈登“中止给帝国(清朝)事业的一切积极援助”。戈登为讨回公道,跟李鸿章闹得水火不容。李鸿章遂让江浙财阀潘曾玮出面,找到马格里出面游说戈登。
杀降矛盾和解后,马格里觉得李鸿章还不错,跟戈登打招呼,准备去李鸿章手下打工。戈登很是诧异,李鸿章刚刚杀了马格里妻子的叔叔,马格里转身就要给李鸿章卖命。但戈登还算开明,既然英国的军营留不住马格里,就批准他脱离英国军队的申请。马格里拿到退伍批复后,立马投奔到李鸿章的帐下。
李鸿章对马格里的投奔很是热烈欢迎。正是因为马格里的到来,改变了李鸿章从欧美列强手上购买军火的想法。马格里在笔记中写道:“当时他购买外国军火所付的价格过高,买一颗从英国炮船上偷来的普通的12磅炮弹要花费30两银子,买一粒最坏的铜帽也要16两银子,即6英镑。我告诉他,欧洲都开办大工厂制造军火。中国若要为本身利益着想,也应该建立这样的制造厂。”
洋人将李鸿章当成傻帽儿给糊弄了,马格里让李鸿章恍然大悟。李鸿章让马格里带领一帮淮军将校在上海一所高昌庙里制造炮弹。军医出身的马格里根本就不懂军火制造,但是他在洋枪队的见闻让他迅速成为军火专家。马格里居然使用简陋的工具,造出了一批炮弹、药引、自来火。
李鸿章在国际人才的带领下造出来的炮弹,跟曾国藩在安庆造的差不多。炮弹造好的时候,英国驻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Charles W.Staveley)正好来拜访李鸿章,李鸿章请士迪佛立鉴定马格里造的炮弹,士迪佛立给予了好评。
士迪佛立的鉴定并没有让李鸿章安心,因为马格里之前就说了,英法人在军火方面没有诚信。士迪佛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职务是侵华陆军旅长,他能坐上驻华陆军司令的位置,可是由大清帝国无数将士的头颅铺就的。士迪佛立走后,李鸿章决定跟太平军交火的时候试用一下,没想到自己造的炮弹威力跟洋枪队的炮弹一样猛烈。
马格里在破庙里仿造出了威猛的炮弹,这让李鸿章扬眉吐气。他立即授权马格里,让他招募工人,并在松江县的那所破庙里筹建上海洋炮局。也正是因为上海枪炮局,才让曾国藩、李鸿章这一对师生的关系更趋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