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这是多少次打开家门,进屋换好鞋和家居服后,放松感油然而生。
还记得,刚搬到这间公寓的第一天晚上,给自己做的第一顿饭是西红柿炒鸡蛋和胡萝卜炒火腿。
就在这许许多多的“记不得”与“还记得”之间,我一步一步建立起在国外的生活秩序。
我开始熟悉这座城市,熟记常坐的公交车的时刻表,熟悉工作地点的一切设施,熟悉超市酸奶、蔬菜和水果等物品的价格,甚至熟悉了公寓负责打扫卫生的工人。
看着iPad上那个“倒计时”的APP,读到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那段话:“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体会到史铁生说的这样的心情。
因为终有一天,我会离开。
我曾经以为说走就走是勇敢。
可是生活和工作教会我,所谓勇敢,不仅仅是指我们追逐想追逐的,更包括我们有勇气欣然去承担应该承担的。
选择一条路的同时,便选择了这条路上的风景,也选择了躲不开的曲折。
同样,还选择了错失其他风景的可能性。
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承担自己的选择。
有一段时间,我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到底正确与否,有过放弃的念头。
幸好,幸好最后我没有逃跑。
现在的我,可以看得清来时的路、脚下的路,以及未来的路。
不茫然,不恐慌,从容安静。
我清晰地知道,这份感受来自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和痛苦,所有的眼泪和笑容。
生活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过下去的。
因为痛苦,是只能自己去承受的;因为困难,是只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的;因为眼泪,也是只有自己才能擦干的。
就比如我前几天写的一句话:“生活不语,理想不言。困难永远存在,只愿你够强大够智慧去解决。”真的是这样,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国外工作的困难与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了解。
最近在看柴静的书《看见》,里面有句柴静领导的话,我特别喜欢: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人生几十年,痛苦如荆棘,是避不过去的,因为这是真实的人生。
我们只能往前走。走过去,同样的东西就伤害不到你。
我在很长的一段灰色的日子中消沉过,甚至痛恨过。
可是,如今觉得没有这抹色彩,便没有故事,没有感悟,没有成长,也没有现在的我。
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给我的收获之一就是思考。
以前听过一个演讲,演讲者是谁我忘了,演讲中有句话却记住了,那是引用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那时候,并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
可是现在,对这句话感受却越来越深。
柴静说:“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我觉得还应该加上,独立意味着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追求的会实现,相信自己是光是希望,而不是把幸福与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由也不是为了摆脱一切的束缚。无边无际的自由,其实只是一种很深的寂寞。
Candy姐跟我说过一句话:“走的路多了,认识的人多了,看到的世界多了,自己的心就变大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心变大了也就是更自由了,更有包容力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不同的思想。去评判谁对谁错并不会让一个人就此进步,因为不是所有事情都非黑即白。
而理解和尊重,进而包容,却会让我们吸收到更多有益的思想,拥有更广阔的眼界。
前阵子过年,可以去布达佩斯参加一些热闹的活动,可是我却选择了一个人待在家里。
给自己做了顿好吃的,隔着时差,和父母视频,和朋友聊天,一起看春晚,心里依然是暖暖的。
渐渐地,对很多事已经看淡,所以对热闹之事越发没有兴趣。
虚假的热闹与缥缈的爱情一样,都是泡沫。
握在手里的、暖得了心的才是真实令人喜悦的。
一个人的日子,要的是一颗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流年,并且日益坚定的心和昂扬的意志。
对于女人而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了解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与自己对话,都是一个功课。
真正的自己,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而是需要自己去经历然后发掘。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朋友说道:“我相信老天让你单身的这些日子,是为了让你学到些对以后生活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在帮你。因为老天爱你,所以让你吃苦在前,以后婚姻会因为你现在的成熟而更平顺更幸福。看你这一年多过来,我有预感,你的功课快做足了,你真的成熟了很多。”我不知道我的功课快做足了没有,可是我特别相信她这段话的前几句。
我相信,生活让我等待,不是为了打击,而是为了让我成长,磨砺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青春不会永远停留,更不会回到最初的模样,它只会往前走,必定流逝掉。
我坚定地相信着,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中的魅力,只要自己不放弃完善的过程,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乏味的女人。因为生活不怕柴米油盐,怕的是只有柴米油盐。
我坚定地相信着,我可以给自己幸福,稳稳的幸福。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档失落的痛楚,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长度,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
因为这样的幸福,才是长久和可靠的。
2013年2月23日于德布勒森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
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
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
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
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
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
Dear journal:
周末去了朋友V家,一起在厨房做饭。
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抱着大大的枕头,她坐在我对面的床上,靠着枕头,喝着茶,聊着天。外面是冰天雪地的景色,屋里暖和得宛如初秋。
说着我们过去的很多故事。
我惊讶于原来这么多事我都还记得,原来那么多事我也已经忘记了。
原来那些好的、坏的时光,如今都好似变成了琥珀,流过的眼泪一滴一滴被反锁其中,显得那么通透和光亮。
以前的同学朋友的生活很多都尘埃落定,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有了温暖的爱人和陪伴,有的甚至有了孩子。
我看着时光流过,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会不自觉地想,怎么离开那个为高考而努力的年月都已经过去六年了。
18岁到24岁,六年的时间,漫长得可以让一个母亲体会由最初孕育的辛苦到后来孩子叫妈妈的幸福。
而我的六年,似乎被分成了粗细长短不一的两段。
前一段,很多人和事情,哪怕旁人再怎么提醒,我也想不起全貌。
后一段,却把更多人和事藏在心里,不愿与旁人说起。
这三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去过的地方,换了一个又一个。
踏过了下雪的北京,拥抱了热情的岛屿,游荡过了薄雾的巴黎,凝视过日暮的维也纳,品尝了夜的多瑙河……很多朋友问我,是否适应了在欧洲的生活。其实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全适应了。
独处对我来说,不是任何问题。孤独和寂寞,也都不是问题。
庆幸的是,V的到来让我在这座城市有了真正的朋友。
收到朋友从西班牙发给我的消息,说闲下来了,到了晚上心里却觉得特别孤独,难过了很久。很多人会觉得矫情,但是我明白,那不是矫情,那是真真实实的感受。
忙碌奔波的时候,柔软的沙发,美味的食物便可以犒劳紧绷的神经和劳累的躯体。
可是,当记事本上呈现一段空白的时候,内心的声音就会不受控制地跑出来。
再怎么喜欢独处的人,偶尔也有渴望不要过得那么孤单的时候。
喜欢在蓝天飞翔的老鹰,也需要找到支点降落休息,然后再飞回到它翱翔的天空。
这两个多月,形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天晚上关上落地灯后,习惯打开iPad,用豆瓣FM听听音乐。
渐渐地,越来越喜欢豆瓣FM,它只有喜欢、取消喜欢、下一首、暂停四个选项。
换作以前的我,是不会喜欢这样的风格。
因为我太习惯于单曲循环,习惯于在众多歌曲中,查找自己最爱听的那几首,然后久久不换。
可现在的我,却爱上这样的风格,没有后退,没有查找。干脆,利落。
总要逼着自己往前走,不是吗?
V中指上戴着一枚钻戒,我的中指上戴着我在维也纳买的水晶戒指。
不同的并不是钻石与水晶的区别,而是她的那枚戒指中,包含着一个男人给的爱和承诺;我的这枚戒指中,有的是自己给自己幸福的一个许诺。
我曾经无数次为着电影或者现实中那些求婚和婚礼的镜头,感动到流泪。
有几次跟闺蜜们开玩笑,说她们结婚我当伴娘的话,我该哭得稀里哗啦跟嫁女儿一般。
可是,会不会有一天,她们也用这样的心情来看着我?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日记。
有时候回看自己以前的日记,看着看着,会忍不住感慨。
会很想轻轻擦拭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
据说,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要历时七年。
那么,是不是七年后的我,虽然还是我,却已经不是我了?眼前的你似乎还是你,可实际已经不再是你了?
是不是七年后的我和你,连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不会再记得彼此?
以前看《东京爱情故事》,莉香说过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一刹那,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这都将变成你活下去的勇气,而且会变成你在黑暗中的一线曙光。
可是,如今我真的觉得,喜欢是一种太虚无缥缈、飘忽不定的感觉。
曾经,信誓旦旦说着喜欢的人,早就消失不见。
曾经,口口声声说着喜欢的事,早就失掉了热情。
亲爱的你,还记得年少时候你喜欢过的那个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生吗?
亲爱的你,还记得情窦初开时你喜欢过的那个穿着白衬衫在球场上挥洒自如的男生吗?
亲爱的你,小时候许下的理想和愿望,实现了多少?又还记得多少呢?
最近在看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喜欢里面的一段话:“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念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是啊,时间是筛子,为我们筛除了那些怨念和曲折,为我们注入了能量和养分,最后给我们留下了感动和温暖。
若非如此,漫长的岁月,我们要拿什么抵抗现实给予的冰冷?
我想,我真的是幸运的,因为经过时光漏斗,留在我脑海中的,都是美好的。
那些痛苦的,也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力量。
其实,为了留住生命中那些珍贵的东西,我们必然学会很多方式。
必然将心底打扫出来很多空间,然后将那些温暖美好的往事,一点一点地放在心底的盒子里。
它也许与某个人无关,只是与过往时光有关。
好日子和坏日子,也都是有一定比例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天天都是蜜里加糖,但再难再苦,也不会时时刻刻如同黄连拌苦胆。
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黑白格纹的布,安静柔和,平淡隽永。
不幸和苦难要深埋,记住那些幸福和快乐,支撑自己走下去就好。
终究会有一天,我的心开始向往安定。
如果有期待的话,我只期待当我看累了风景走累了路,还有那么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卸下所有的防备,收容我所有的疲惫;还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变成酒色石头,让我心甘情愿将余生都靠一靠。
心甘情愿,则虽苦犹乐。
2012年12月17日于德布勒森
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担有所体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
——安妮宝贝,《春宴》
Dear journal:
雪后初晴,天地间一片亮堂。
纯白的积雪藏不了半点污垢,也容不下任何无用的伤悲。
吃完饭,刷好锅碗。穿着睡裙,站在阳台,皮肤裸露在寒风之中,感受着凛冽的空气,清冷干净。
在一个与平日休息时并无太大差异的午后,我内心久违的平静与安宁,终于又重新回归。
身为南方人,印象中的冬天都特别潮湿和寒冷。
而我很不喜欢空调。不管多高档的空调,开久了,室内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后来去北京,过了一个冬天,我才知道在北方过冬天,原来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哪怕室外零下10度,在室内依然能穿着夏天的睡裙晃悠,穿着背心瑜伽裤专心练习。
来匈牙利后,经过一番波折,最后住在一个环境很优渥的酒店式公寓里。
暖气、地热和浴缸,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冬天里的享受。
只是,温暖会让人身体和思维都变慵懒,寒冷却会让人头脑清醒,连走路的步子,都会不自觉地加快。
所以说,做人切忌贪恋温暖,如《最好的女子》中的一句话:“人不要贪,要恰如其分。”我一直觉得,和关系亲密的人一起吃饭,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记得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每周都会与一两个好友相聚,一起吃饭聊天逛街。
酸菜鱼、水煮肉片、毛血旺、铁板牛肉等,还有各种干锅,都是那时我们的挚爱。
大学后面那一条长街上,因出现次数太频繁,我与很多餐馆的老板都变得熟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