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火炬点亮生命──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巡礼
■文/黄得来
利用午餐时间,各个支部书记聚在一起,交流工作,互通有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起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种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午餐会”,对于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的各位支部书记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结合形势,立足学院;因时因利,雷打不动。”生科院党委副书记汤海旸这样描述这种独具一格的“午餐会”制度。谈到“午餐会”的由来,汤海旸说:“我们的研究生党员占全院研究生总人数一半以上,分散在十个党支部里。要将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核心在支部书记。利用‘午餐会’来启发、指导好支部书记,让他们发挥出表率作用,就能带好团队,就能把工作做得实,做得具体。”
学生党支部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人才。如何发挥好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实现“普通学生—优秀党员”这一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各个学生党支部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午餐会”制度就像一个黏合剂,黏合了各个原本分散的支部;又像一个指明灯,组织的各项指示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到基层,在最大程度上引领了支部建设,为其他学生党支部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范本。
领航人生,“火炬”先行
“午餐会”是生科院研究生党总支“火炬”计划的内容之一。火炬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充满热量和力量,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火炬”计划作为党总支的一项特色活动,其用意便在于此。
“火炬培训入我心,畅所欲言一家亲!”“火炬”计划的一位学员在谈到自己的感想时这样说道。火炬计划即党总支党建骨干系统培训计划,包括党建骨干研讨会、工作考核制度、基层联系人制度、对外考察交流等。从2010年冬学期启动以来,已在党员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其中的党建骨干研讨会,即“午餐会”,更是两周一次,雷打不动,内容涵盖工作通报、工作答疑、阶段总结、业务培训、支部交流和具有生科院学术特色的时政专题报告。这些专题报告中,既有“党支部发展工作培训”、“支部活动报道的写作规范”这样实用的工作交流与指导,也有“共话核泄漏”、“冤死的面粉增白剂”这样生动有趣的时政新闻,还有“追忆长征、学习红军精神”、赴上海****一大会址参观学习这样的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红色寻访话题。研讨会形式新颖,主题多样,对于党员骨干来说,既能开拓他们的全局视野,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他们往往在聊天之中就迸发出许多工作上的灵感。研讨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分享读书心得、工作经验或是对于时政问题的看法,一种“家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经过将近一年的顺利运作,包括研讨会在内的“火炬”计划,已然搭建成为党员骨干的交流培训平台──主题报告新鲜、有效,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工作团队不断成熟,成功经验如实验室联系人制度等得到推广,党支部书记、兼职辅导员两支党员骨干队伍能力不断提升。这些真正在实践层面上创新了工作机制,提升了党建骨干队伍的战斗力。
领航人生,同心同行
“火炬”计划实行以来,从学生党建骨干到普通党员,都感受到了“火炬”的力量。“同心同德,薪火相传;互帮互助,共创未来。”细胞发育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沈瑶瑶道出了所有“火炬”计划学员的心声。
“火炬”计划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火炬之光,不仅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也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火炬”计划的基础之上,一系列大胆的革新、科学的规划开始稳步执行;党组织对党员的引领作用也全方位、全角度地逐步提升。
这个引领作用的提升体现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
学院学生群体分散、实验室间交流少,生科院党委、研究生党总支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一情况,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在各学生党支部建立了实验室联系人制度。每位总支委员联系一两个相关专业研究生党支部,结合党员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经过半年努力,党支部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明显加强。通过党群结对、三困帮扶等举措,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厚。此外,“党总支委员—积极分子谈话”这一谈话机制的引进,使得总支委员能够充分了解积极分子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助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保证党员政治思想的先进性。
这个引领作用的提升体现在一个更广的范围上。
至2010年秋学期末,各研究生党支部的结对制度均初步建成。植物所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与光华法学院法硕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结对,结合专业优势,从植物种类调研、采样到挂牌,着力将之江校区打造成最美丽校区,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中。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举行“热爱祖国,奉献青春”红歌会,在歌声中提高觉悟,凝聚力量。生态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浙江大学******教工党支部于2010年5月共建结对,开展了“教育教学大讨论”,对学校的发展提意见;与海外归国的唐晓武教授、杨卫军教授共话成长讲座;与******的赵文波部长共同参与“重温历史,同心同行”主题教育活动。
这个引领作用的提升体现在一个更深的程度上。
建党90周年之际,在“坚定信念、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指引下,党总支发起“红色寻访,党旗引领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各支部党员先后奔赴革命圣地上海****一大会址,回顾我党的创建历史;奔赴******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实践创先争优”;奔赴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烈士;奔赴辛亥革命纪念馆,追思这一段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闪耀着血与火的战斗篇章。
领航人生,谱写华章
“探其根源、取精用宏;总结教训,砥砺斗志;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党员如此写道。
在生科院研究生党总支每一位党员的身上,都能感受到这种“砥砺斗志”的决心,“继往开来”的责任和“锐意进取”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党组织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在人才培养,尤其是精神引领上取得了实效。以党员骨干为核心,支部组织为骨架,10个支部同时开展起工作来就像十个手指协同运作、灵动飞舞。由此,学院党建工作全面开花,在学术与社会服务上实现了双丰收,谱写出了一曲成才华章。
学术起航,领跑人生。据统计,2010年,生科院研究生党员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共17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7.343,占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58.6%。例如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党员、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张倩,就在一年之内连发4篇高质量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14.759,同时被评为2011年省级优秀毕业生。
科技反哺,推动服务。以生态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所在研究所为例,严力蛟老师接手首例藏区生态文明规划,在历时一年的研究、规划过程中,倾注全力,免费为该县做生态规划,使西藏自治区迭部县由最先的“生态立县”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成果显著。陈欣老师实验室与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结对共建,支部党员多次深入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稻田养鱼”,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创收新途径。王根轩老师实验室的党员多次深入甘肃天水、张掖以及内蒙古等干旱地区调研采样,充分凝结自身力量,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发展节水农业作出贡献。
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两不误,在党总支的引领下,更多的优秀事迹不断涌现。党总支培养出的英才们,正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发挥着作用,如火炬般热烈辉煌,照亮前方。
党的事业需要年轻干部来继承,党的未来需要年轻干部去开拓。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的年轻党员们,正在用他们的汗水浇灌这片土地,将青春奉献给这项伟大的事业。他们正高擎火炬,点亮生命之光。
■快评
教好排头兵,做好引路人
“队伍大了不好带。”不少党总支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党员人数多、人员分散,带来了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如果没有一股核心力量在支撑,如果没有一种模式来凝聚人心,那么人数再多,也终如一盘散沙,风吹即散,又谈何堡垒作用与战斗力?
对于生科院研究生党总支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是队伍越大,总支所能发挥的力量也越大,正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深入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生科院研究生党总支的秘诀就在“引领”二字。由总支委员这些老党员把关新党员发展,同时组织各类活动引领党员骨干;骨干们又在“火炬”计划这个交流学习平台上锤炼能力,同时以身作则引领好支部成员;全体党员更是在学院全体学生范围内发挥表率作用。如此一来,仿佛就有了一根主心骨,自上而下撑起整个组织。
骨干得以成长,组织得以健全,那么力量就能发挥,任务就能完成,长此以往,又何愁队伍不好带?
(本文编辑陆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