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调价是专卖店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例如转季商品促销、节假日促销等情况都会发生商品调价。合理的商品调价会促进商品的销售,但频繁的调价会给商品带来负面的影响。
商品调价的形式有两种:提价和降价。提价即在原有价格之上追加零售价格,是在需求大于供给或成本上升时运用的。而降价是由于商品过剩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商品按原价卖不出去,所以,在专卖店进行商品的降价运作时,一定要明确降价的原因,制定实用的降价策略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调整商品的价格原因
专卖店为某种产品制订出价格以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例如库存商品过多,或者面临竞争对手强有力的价格竞争,专卖店可能需要对现行价格予以适当的调整。
很多专卖店都会常常面临商品价格的调整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专卖店都不可能拥有供与求完整、精确的信息,从而使其制订的价格发生相当多的差错,所以必须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价格调整。
1.采购差错
采购差错包括采购的商品发生差错或采购的商品数量过多。
专卖店采购会在商品种类、式样、价格、品项等方面发生差错。因为,对需求估计过高或没有预见将要出现的经济衰退,还会造成商品采购的数量过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错,其结果均是需要降价销售,而且降价后常常低于实际成本。
由此可见,采购差错需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专卖店可以采取保守一些的做法,以求将采购差错降至最低,但往往也会因此失去一些获利的机会。
2.制订价格差错
这是造成商品减价的另一个原因。商品的减价是在售价太高而影响专卖店按预期周转速度、预期销售数量进行运作时采取的一种手段。即便专卖店购进商品的种类、数量都很合适,但定价太高也会影响其销售。
也许某种商品的价格大体上是合适的,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同类商品价格偏低,也会影响到专卖店此类商品的销售。
3.促销差错
即便专卖店所购进的商品对路、数量适中,价格也定得很合适,但如果其促销活动做得不好,顾客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这些商品的信息,也会影响这些商品的销售。
有时,为了适应竞争、季节性等可变因素,也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价格调整。价格调整使商家可以把价格当做工具来运用。
商品变价的三大策略
专卖店在实施降价销售时,应根据自身所经营商品种类的不同、目标顾客的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价格调整策略。
1.商品降价的策略
一般来说,顾客对商品的降价通常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1)感到商品价廉,经不住价廉优惠的诱惑而产生强烈的购买动机;
(2)因价格下降而产生对商品质量的怀疑,从而抵制其购买欲望。
为此,商品降价应着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2.商品提价的策略
专卖店的商品由于某种原因要进行提价,提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时机,适时提价。
(2)提价幅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
(3)宜被动提价,不宜主动提价。
(4)宜间接提价,不宜直接提价。
3.高中低档商品的变价策略
(1)高档商品变价策略。
经营高档商品的专卖店,其目标顾客群多是高收入阶层或用做礼品馈赠,他们的消费心理一般是把价格作为自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的象征,关注的也是质量保证与地位显示。因此,对于高档商品的价格调整,尤其对于降价,要慎之又慎。
(2)中档商品变价策略。
中档商品在多数专卖店的经营中都是主角,因此,商家应花大力气对其价格体系进行调整以获得最大的整体利润。
中档商品的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会有一个比较过程,购买之后还会有一个使用和评价阶段,所以商家应借助广告、宣传等手段把商品价格调整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当商家调低价格以吸引顾客时,实际上是促使顾客在本店购物只要其服务质量过关,折扣期间的销量一定会很可观。
(3)低档商品变价策略。
低档商品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即使微小的价格下调也会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同时,他们很容易受群体的暗示而购买自己认为实惠的商品。因此,商家对于其经营的低档商品要经常用适当的打折销售作为诱饵,配合卖场的布置和气氛的制造,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商品降价的时机选择
专卖店在确定商品的降价幅度时应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依据。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只需较小的降价幅度就可以使商品销量大增;反之,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则需要较大幅度地降价才能扩大其销售量,但由于商品降价会引起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的减少,同时还会引来消费者的猜测,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降价控制。
同时,实施降价控制时必须能够对降价做出估计,并修改最近的进货计划,以反映每次实施降价的理由。
1.降价时机的选择
降价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商家会发现某种商品须降价,但须考虑时机的选择及如何迅速地贯彻执行。一般而言,须在保本期内把商品卖掉,可选择的降价方式有早降价、迟降价、交错降价等。
(1)早降价。存货周转率高的专卖店多采取早降价的策略。早降价的好处有:当需求相当活跃时,降价可促进商品的销售;与旺季过后相比,实行早降价策略降价幅度会小;早降价可以为新商品腾出销售空间;早降价可改善专卖店的现金流动状况。
(2)迟降价。迟降价可以使商品有充足的机会按原价出售,但以上列出的早降价的好处恰是迟降价策略的不利之处。季节性商品在季末打折出售已经亏本了,但这笔货款可以投资于其他新商品,再创造商机以减少损失。
(3)交错降价。交错降价就是在旺销期间逐次降价,这种降价策略多和“自动降价计划”结合运用。在自动降价计划中,降价的金额和时机选择是由商品库存时间的长短决定的,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库存的更新和早降价。
2.全店出清销售
“全店出清销售”是专卖店定期降价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频繁的降价对正常商品销售的干扰,通常一年有两三次。在“全店出清销售”时,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存货都降价销售,这样可以吸引很多爱买便宜商品的顾客前来消费。
“全店出清销售”比自动降价策略的优越之处在于:为商品按原价出售提供了较长的时间;减少频繁降价对专卖店正常销售的影响和提升顾客对专卖店正常定价策略的信任。对有些专卖店而言,“全店出清销售”不失为一种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