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
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七世,至崇祯,
权奄肆,寇如林。
李闯叛,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
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
始英法,扰都鄙,
开海禁,交互市。
继粤匪,创天理,
民遭殃,如汤沸。
有良弼,国再造,
靖寇氛,疆土保。
同光后,宣统弱,
我中国,地日削,
传九帝,满业没。
革命兴,意气雄,
废帝制,效大同,
立宪法,政共和。
愿同胞,勿操戈。
古今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
经书、子书读通了,就读各朝代的史书。
要考查帝王的世系,知道各朝代的兴亡、始终。
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号称“三皇”,他们都处在上古时代。
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他们互相推让帝位,称为太平盛世。
夏朝有个禹王,商朝有个汤王,还有周朝的文王、武王,通称“三王”。
从夏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就开始建立了家天下。
经过四百年,夏朝的政权灭亡了。
商汤讨伐夏桀,建立了商王朝,经过六百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
周武王起兵,把纣王杀了,周朝八百年天下,是最长久的。
从周平王把国都从西安东迁到洛阳以后,周王朝的纲纪就崩坏了,各诸侯之间互相打仗,不受周天子的约束,注重言词口辩而不讲仁义了。
从春秋开始,到战国结束,五个较强大的诸侯互相争霸,七个较强大的诸侯国互相称雄。
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传到秦二世,楚霸王项羽和汉王
刘邦争夺天下。
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的帝业。
传到汉平帝时,被王莽篡夺了帝位。
汉光武帝刘秀复兴,建国号东汉。
传了四百年,到汉献帝又亡了。
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争夺汉朝的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直到西晋、
东晋。
相继兴起的是宋、齐,随后是梁、陈,它们统称为南朝,国都在金陵(今南京)。
当时在中国的北方还有个北朝叫元魏,后来又分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又被后来的北周宇文氏灭亡,西魏被北齐高洋所取代。
到隋朝,统一了全国。 只传了一代,就失去了帝统。
唐高祖李渊,发起仁义之师,扫除了隋朝的乱子,开创了唐朝的基业。
传了二十代,历时三百年,后梁把它灭了,于是改换了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和后汉、后周,统称五代,都有它的来由。
姓赵的宋朝兴起,接受了后周的让位,传了十八代,统一了南北方。
辽国和金国兴起,他们都称帝。
后来元朝把金国灭了,又把宋朝灭亡了。
进入中国,兼并了边疆各民族。
传了九十年,国家的权位又完了。
明太祖朱元璋兴起,建立了大明帝国,年号叫洪武,定都金陵。
到明成祖,又迁都到北京,传了十七代,到崇祯皇帝,掌握了大权的太监肆意横行,“盗贼”多如树林。
李闯王“叛乱”,皇帝宝座被摧毁。
清太祖福临,接受天的旨意,扫平四方,安定了天下。
由康熙、雍正、到乾隆、嘉庆皇帝,老百姓平安富裕,治国的功绩值得夸赞。
道光、咸丰年间,变乱就起来了,开始是英国、法国侵扰我国的京城和边疆地方,用武力打开了我国的海口,使我国与外国互相贸易。
接着是广西的“叛匪”,还有北方创立的天理教,使人民遭了殃,如在开水里一样。
幸赖有辅佐朝廷的大臣,使国家得以重新振兴起来,扫除了“盗贼”的叛乱,保卫了疆土。
同治、光绪以后,到宣统皇帝就衰弱了,我们中国的领土日益削小了,传了九代,满洲贵族的帝业就完了。
辛亥革命兴起,国民意气雄壮,废除了清朝的封建帝制,仿效古代的大同世界,制定宪法,建立了共和政体。
希望全国同胞,不要再打内战了。
从古到今的历史,都在这里,记载着一治一乱,使我们知道国家的兴衰。
研究历史,还要考查记载皇帝宫廷活动的文献。
才能通晓古今,象自己亲眼所见的一样。
口里读,心里想,白天要这样,晚上也要这样勤奋学习
[注释]
(1)世系:指帝王、贵族代代相传的系统,即他们的家谱。
(2)羲农:就是伏羲氏、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两个氏族首领。
(3)唐有虞:唐,尧皇帝的号,也叫唐尧;有虞,有,语助词,虞就是舜皇帝,相传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4)揖逊:让位的意思。
(5)迁:变换的意思。
(6)社:即社稷,就是国家政权。
(7)王纲:纲指纲维、纲纪,即国家的政治制度,王纲指周王朝奴隶主的统治制度。
(8)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处指战争。
(9)五霸:春秋时五个强大的诸侯国: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
(10)七雄:战国时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秦、楚、齐、燕、韩、赵、魏。
(11)鼎:古代的大型三足青铜器皿,是奴隶主贵族的传家宝,用来指国家政权。
(12)祚(zhó):位置,国祚指国家政权。
(13)奄:古阉字,这里指宦官,太监。
(14)神器:帝位意,也指国家命运。
(15)膺:受的意思。景命即大命。膺景命,就是接受天所给与的使命——当皇帝。
(16)鄙:边远的地方。
(17)粤匪:是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污蔑称呼。
(18)天理:指天理教,清嘉庆时流行于农民起义军中的白莲教支派。
(19)弼:辅佐的意思。良弼,指辅佐朝廷的大臣,即封建统治者的忠实爪牙。
(20)实录:是御用史官记载皇帝宫廷的言行活动的记录,用来歌“功”颂“德”的。
第六,鼓吹“学而优则仕”,再三狂呼要儿童拼死读书,猎取功名富贵。
[原文]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
古时候的孔丘,拜项橐为师,他是古代的圣贤,还这样勤学。
宋朝的宰相赵普,爱读《论语》,他做了官,学习还那样勤奋。
汉代的路温舒编蒲草抄书,公孙弘削竹简抄书。
他们家里没有书籍,尚且知道这样勤勉学习。
东汉时的孙敬用绳子把头发扎住吊在屋梁上;战国时,苏秦用锥子刺大腿,以防读书困倦。
他们没有人教,但自学很勤苦。
又如晋朝人车胤,在夏天晚上用白丝袋装着萤火虫照着看书,晋朝人孙康冬天夜里映着雪光看书。
他们虽然家穷点不起灯,但仍然学习不断。
象朱买臣一面砍樵,一面读书,李密骑牛走路,还把书挂在牛角上,他们虽然劳累,也还是艰苦卓绝地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他年龄大了,后悔学的太迟了,你们这些后生子,应该趁早考虑好好努力。
象宋朝的梁灏,八十二岁了,还去朝廷参加考试,中了进士的第一名,他成功了,大家都称赞他。
你们这些后生子,应当立下读书的志愿。
南朝的祖莹八岁时,就能做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就能描写下棋的赋。
他们聪明出众,人人称他们是奇童,你们小孩子,应当效法他们。
东汉的蔡文姬,能辨识琴音,东晋时的谢道韫,能赋下雪诗。
他们都是女子,尚且这样聪明灵敏,你们男子汉,应当自觉警醒。
唐朝的刘晏,才七岁,就考上了“神童科”,当上了“正字”的官。
他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当官干事了。
你们从小就读书,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
有作为的,都是一样。
狗是晚上看门的,公鸡是报晓的,如果不读书,怎么能算人呢?蚕能吐丝,蜂能酿蜜,人如果不学习,就连动物都不如了。
年轻时好好读书,到壮年时就去当官干事,上为皇帝效命,下给老百姓施恩泽。
这样就名声传扬,显荣父母,光耀祖宗,造福后代。
别人遗留给儿子的,是满箱满笼的黄金,我教给儿子的,惟独就是这一本“经”。
勤快就会成功,嬉戏没有益处,警惕呀,好好努力!
[注释]
(1)项橐(tuó):据传说七岁就回答过孔丘的问话(《战国策·秦策》),但王充《论衡》和《淮南子》都提出疑问。
(2)赵中令:即宋朝的赵普,曾担任过宰相。宋朝的宰相称中书令。赵普是孔孟忠实信徒,他曾说过以半部《论语》辅佐宋太祖治天下的话(《宋史·赵普传》)。
(3)鲁论:就是《论语》。古时《论语》有三种本子:古论、齐论、鲁论。前两种本早己失传。
(4)披蒲编,削竹简:汉代有个路温舒,少年放羊时,用割来的蒲草,抄书学习,后当了宰相。削竹简是指汉武帝时,公孙弘用竹简抄读《春秋》的故事。
(5)头悬梁:东汉时孙敬闭门读书,常用绳子把头发扎起来吊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6)锥刺股:战国时,苏秦读书,要瞌睡时,就自己用锥刺大腿(《战国策·秦策》)。
(7)囊萤:晋朝时车胤夏天晚上读书,没有油灯,便用白丝袋装一些萤火虫来照明(《晋书·车胤传》)。
(8)映雪:晋朝人孙康因家贫,冬天晚上读书,没油灯,便借雪的反光看书。
(9)负薪:汉代人朱买臣少年时卖柴为生,一面担柴卖,一面还读书。后来当了会稽太守的官。
(10)挂角:隋末人李密,替人放牛,骑牛时,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面走,一面看书。
(11)苏老泉:又名苏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的父亲。
(12)梁灏:北宋时人,八十二岁中进士,宋太宗赵光义曾召他入朝廷面试,赐给第一名进士(《宋史梁灏传》)。
(13)莹八岁,能咏诗:据《魏书·祖莹传》说:北朝人祖莹八岁时,就能读《诗经》和《尚书》,亲属都称赞他是“圣小儿”。
(14)泌七岁,能赋棋: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唐朝人李泌七岁时,就能作文章,曾当着唐玄宗的面,写了下棋的赋,人称为“奇童”。赋,押韵的散文。
(15)蔡文姬:名琰,东汉时蔡邕的女儿,善于音乐。写有《胡笳十八拍》。
(16)谢道韫:东晋时谢玄的女儿。一日天下大雪,她叔父谢安问道:“这下雪的情景好比什么?”谢安的侄子咏了一句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也咏了一句诗:“未若柳絮因风起”,当时文人称赞这是咏雪的好诗句。
(17)刘晏:唐代人,七岁考中了“神童科’,八岁写了颂扬唐玄宗的文章,玄宗给他当了太子的校正文字的正字官。
(18)一经:指《三字经》,也泛指孔孟儒家的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