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谱指法流变
减字谱是指用简化的汉字记录古琴演奏技法与演奏过程的记谱法。《广陵散》三谱均是以减字谱记谱的。而减字谱从唐代曹柔(730~?)创立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就《广陵散》三谱的减字谱而言,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指法的减字谱就有着不同的变化与区别。还有一些指法,虽然减字谱记法相同,但表示的却是不同的两种指法,这一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如管平湖先生在《从“幽兰”、“广陵散”的谱式谈到减字谱的时代问题》中提到的,“神本”中的“女”,相当于文字谱中的“案”,即按弦之意,与后期其他谱本中的“女一”完全不同,后期的“女”作“如”字解,即两弦如一声的意思。历代琴曲中《广陵散》属于典型的声多韵少。从演奏技法来看,左手较为刚直凝练,右手复杂且磅礴有力。以“拨剌”指法为例,宋楼钥在《弹广陵散书赠王明之》一文中提到:“此曲多泼攦声,盖他曲所无者。二序,正声,乱声或以此始,皆以此终……那尤致意于宫商二弦。”这里的“泼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拨剌”。说明此曲独特的手法,是加深其哀愤感慨的重要因素。有关《广陵散》三谱指法的流变,笔者结合王世襄先生《广陵散说明》一文。
“神本”最为古老,其所用的减字谱有一些还带有文字谱的痕迹;“西乙本”次之,除了个别指法还未彻底脱离文字谱的影响外,其余已符合较成熟的减字谱;而“西甲本”与前面两谱相比,指法最为简化,也最为接近近代的记谱法.
二、三谱结构布局与标题比较
(一)段落结构
关于《广陵散》各谱本的段落情况,从现存材料来看,除了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神本”和“西乙本”为四十五段,“西甲本”为四十四段之外,唐李良辅(约8世纪初叶)的《广陵止息谱》为二十三段,到唐吕渭(734~800)《广陵止息谱》增为三十六段,北宋景祐时(约1035)的《琴书》记载为四十一段,南宋楼钥(1137~1213)与元耶律楚材(1190~1244)弹的都是四十四段的谱。王世襄先生《广陵散说明》一文中的推论认为:“我们虽不能根据这些史料去推断《广陵散》每次增续的年代,也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证明每次的增续都是同一个传谱,但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相信《广陵散》是由短到长,经过多次的丰富发展,才达到明代《神奇秘谱》所刊印的四十五段的规模。”本文研究的三谱,各段落均以汉字“一、二、三……”依次分段,且大部分段落皆有小标题。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谱本分句标记的不统一。“西甲本”全曲均有以句号为分句的标号,而“西乙本”除了“慢商品”、“长虹”两个段落有句号分句外,其他部分都没有分句的标号。“神本”也无分句标示。这一异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三曲古老程度的不同。由于记谱年代越远,其分段标记越原始,甚至根本不做分句标示。反之,记谱年代越近,其分段标记越详尽、明确,也为后人的打谱分句提供了方便。故由此反映出“西甲本”的成谱时间最晚。
《广陵散》三谱段落结构与小标题大体相同,其中:“神本”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共计四十五段。除第一段外,各段均有小标题。
“西甲本”没有开指(但曲名前另附“慢商意”不计为段数),分为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五个部分,共计四十四段。除第二段第三段无小标题外,其余均同于”神本”。
“西乙本”无“开指”,但小引前另加“慢商品”一段,其余段落结构和“神本”一致,全曲共分开指、小序(小引)、大序、正声、乱声(契声)、后序六个部分,各部分的段落总数也都相同,共计四十五段。小标题上第十段“取韩”作“取韩相”,第二十二段“烈妇”作“别姊”,第二十三段“收义”作“报义”,第二十四段“扬名”作“扬明”, 第四十二段“长吁”作“长呼”,第四十四段“恨愤”作“愤恨”,其他小标题同“神本”一致。
(二) 标题异同
传统琴曲多有小标题来体现故事内容或主旨思想。《广陵散》一曲的小标题是我们探寻曲意的重要依据。当然由于乐曲本身是一个经过历代发展的过程,所以其小标题也应是历经变迁。在看待小标题的准确性或者与音乐的一致性问题时,免不了要对其几个版本的异同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三谱的小标题大同小异,其小标题的区别在于:“西乙本”第十段“取韩”作“取韩相”,第二十二段“烈妇”作“别姊”,第二十三段“收义”作“报义”,第二十四段“扬名”作“扬明”, 第四十二段“长吁”作“长呼”,第四十四段“恨愤”作“愤恨”。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神本”、“西甲本”第十段小标题均为“取韩”, 能反映出此曲表现内容与汉蔡邕《琴操》《大周正乐》《琴书大全》等文献的记载中的《聂政刺韩王曲》的故事密切相符。其故事内容主要记载了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怀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上述两个谱本的小标题符合聂政刺杀韩王的内容。
而“西乙本”第十段小标题为“取韩相”。《战国策》《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是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相交甚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西乙本”的小标题恰好符合聂政刺杀韩相的故事,这就与“神本”和“西甲本”中刺杀韩王的内容有所不同了。
为什么三个版本小标题上会有这样的差异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各个谱本所载的文献资料的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差别。“神本”、“西甲本”的小标题应是根据《琴操》等文献的内容而来,“西乙本”的小标题更符合《史记》等资料显示的故事内容。而“取韩”还是“取韩相”也是学术界历来喜欢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乐曲音调的张力对比,以及音乐情绪上的慷慨激昂来断定,“取韩”这一小标题更为精练准确,符合聂政替父报仇的愤慨之情,也更能体现《聂政刺韩王曲》的乐曲内容。
“神本”、“西甲本”第二十二段小标题“烈妇” 表现的是《聂政刺韩王曲》(汉蔡邕《琴操》)中聂政母亲冒死认尸的故事内容,而“西乙本”的“别姊”则更接近明蒋克谦《琴书大全》中《报亲曲》(俗名《聂政刺韩王曲》)中聂政姐姐认尸的故事内容。两个小标题描写的是聂政不同的两位亲人,虽尚不能肯定到底是聂政的母亲还是姐姐,但是在音乐表现与抒发故事悲壮愤慨之情上却是一致的。
(后记)
随着我这篇论文的完成,我在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从附中到硕士研究生毕业长达十三年的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该文从2008年9月开始动笔写作,历时六个多月。虽然中间遇到种种困难,但最终都能加以解决并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衷心地感谢我的恩师李祥霆教授,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我严谨、细致与耐心的指导,这是我最终能完成这篇文章的最大动力,没有他言传身教的引导与关爱也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
(赵晓霞,四川成都人,幼年琴师于川派著名琴家俞伯荪、俞秦琴父女,后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祥霆教授,现任中央音院教师,著名青年古琴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