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环境对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农村如何普及最基本的现代金融意识,如何使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大体上达到当代水平;如何为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这些都是农村金融急待研究的问题。
总体来看,这基本上是一个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大纲,也是笔者下一步组织研究此问题的基本立场、视野、思路和框架。
参考文献索引
1.杨骏:“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争论——一个近期有关文献的综述”,《金融参考》2005年第6期。
2.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4.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货币金融评论》2004年第6期。
5.何广文:“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专刊。
6.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8期;
7.池小萍:“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6期;
8.程漱兰:“农村金融体系设计别忘了农民才是主角”,《经济学消息报》1997年2月7日。
9.温铁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何破题”,中国金融网2004年11月8日。
10.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11.党国英:“如何理清农信社产权改革方向?”,博客中国网2004年7月11日。
1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金融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其金融服务”,《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7期。
13.陆磊:“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研究》2003年第6期。
14.冯兴元:“农村金融不能靠一条腿走路,需多元化发展”,中国金融网2004年10月13日。
15.叶兴庆:“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当代金融导刊》1998年第3期。
16.乔海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3期。
17.曹力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课题报告,2000年。
18.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2期。
19.房德东、王坚等:“试论我国农村领域的金融抑制问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年第8期。
20.何志雄:“解决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有效途径”,三农数据网,2003年11月2日。
21.赵安、雷梅香:“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弊大于利”,《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第16期。
22.杜朝运、许文彬:“制度变迁背景下非正规金融成因及出路初探”,《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年第3期。
23.杜朝运:“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3期。
24.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25.吴国宝:“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讨论”,《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4期。
26.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秋季刊。
第四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对四川省首批试点机构情况的分析
阮小莉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在农村新设立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三类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农村金融一直存在的覆盖面太窄、供给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四川省首批试点机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 贷款子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 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二十多年来,农村金融改革一直都在不断推进,但成效不尽如人意。从短缺经济角度看,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农村金融抑制而且主要是供给型的抑制现象成为常态。面对总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丰富的农村金融需求,制度安排的农村金融供给却一直是刚性,甚至是相对萎缩的。按照麦金农的理论,消除供给型的抑制,必然要求通过以放松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深化手段,对我国现存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以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对金融供给所提出的多样化需求。所以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多层次”是指要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在此体系中,不仅应该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还要发挥一些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广覆盖”是指农村金融服务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必须要有适应农村经济和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可持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做到可持续,就要商业化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风险,保证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单方面地理解都是不完全、不正确的,既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有多种多样的农村金融机构,同时要求在面上涵盖很广,也要求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是一个紧密的、相互联系的整体。
为适应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改进和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在农村新设立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三类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批试点选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区)。四川选择了6个试点地,其中:仪陇县金城镇(村镇银行)、北川县通口镇(村镇银行)、仪陇县马鞍镇(贷款子公司)、平武县龙安镇(贷款子公司)、阆中市江南镇(资金互助社)、苍溪县岳东镇(资金互助社)。所有试点地金融机构预计将在2007年8月底前相继开业。
二、四川试点实施情况
(一)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1.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开业,这是四川省也是全国第一家挂牌营业的村镇银行。该行是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海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西藏珠峰伟业集团、南充康达汽配集团、南充联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从行长到员工只有10人,惠民村镇银行是一家新型的农村小型银行。仪陇是朱德元帅的家乡和国定贫困县,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随着国有银行的全面改革,纷纷从县域经济中撤出,工行、建行就撤并了仪陇县的分支机构。在首家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诞生地金城镇、马安镇仅有农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少数金融机构,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当地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强烈需求。所以,选择仪陇县试点村镇银行是为了探索“金融惠农”的新模式,也是为了促进朱德元帅家乡县城经济的发展。到4月25日,已经吸收存款413.5万元,发放贷款140万元。这个数字虽然无法与当地农信社近十亿元贷款规模相提并论,但是村镇银行的成立却如同一石击水,带来了农信社的明显变化。经过近5个月的运行,对于改善当地金融服务、促进适当竞争、增加资金供给产生了积极影响,“汤水效应”和“鲶鱼效应”已在仪陇县初步显现。
2.四川北川富民村镇银行于7月19日在我国唯一羌族自治县——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正式揭牌,这也是四川第二家村镇银行,此举标志着中国民族地区迈开新型农村金融试点步伐。在民族自治县设立村镇银行,可以有效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增加民族地区资金供给。富民村镇银行注册资本531万元人民币,由绵阳市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主要发起人,会同绵阳市家福来电器有限公司、绵阳市同立实业有限公司、北戴河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文泉集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法人和43个自然人共同出资5元组建。其中,绵阳市商业银行出资110万元,占总股本的20.72%,国家开发银行出资100万元,占总股本的18.83%,4家企业法人合计出资180万元,占总股本的33.9%,43位自然人合计出资141万元,占总股本的26.55%。目前,富民村镇银行包括行长、客户经理在内一共只有六个人。值得关注的是,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制度以后,作为四川省第二家开业的村镇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起并参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是国家开发银行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作出的具体体现。
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富民村镇银行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业务;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委托存、贷款业务;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贷款业务主要包括小额农户贷款、微小企业贷款、专业农户贷款三类,其中小额农户贷款可以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二万元,另两种贷款最高金额不超过资本金的百分之十,贷款利率则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但不会高于民间借贷利率,此间民间借贷利率均在百分之十二以上。
(二)贷款子公司
贷款子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川仪陇县惠民贷款公司也与惠民村镇银行同日开业。该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为南充市商业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由社员股金、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以其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根据其业务经营需要,按存款和股金总额一定比例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社员以其股金和在本社的积累为限对该社承担责任。
四川省首家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的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于7月8日在广元市正式挂牌营业。这标志着四川省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第一批试点的三类(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部落户并正式运营。
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岳东镇文林场附近文坪等10个村的群众,本着“自愿入股、民主管理、服务社员、共谋利益”的原则,发起组建的一家新型社区性银行业机构。注册资本31万元,共有社员1767名,农户参与面接近80%,入股最低的100元,入股最高的3万元。经营范围为:办理社员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办理同业存放;办理代理业务;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在资金发起筹建和开业组建过程中,岳东镇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互助合作的精神,民主推荐和选举产生了发起人代表、社员代表。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办社宗旨——“互助受益,诚信为民”,达成“爱社、守约、敬业、兴家”的社训。选举产生的33名社员代表组成了社员代表大会,7名理事组成理事会,5名监事组成监事会,其中2名为非社员监事,民主推荐并聘任了3名工作人员。此外,33名社员代表中的23名为所在村(组)社员之间的联络人员和召集人员,负责农村资金互助社与社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信用分组与资金互助合作等事务。为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监管部门代为起草了26项主要管理制度和办法,帮助互助社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