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斗,游击队受到很大损失,连长卢仲祥阵亡,三、四连被打散,部队剩下不足100人,并连夜撤到麻子掌。
天明,敌人又来围攻。人无粮,马无草,枪无弹,处境不利,刘志丹决定迅速摆脱敌人,指挥部队钻进了芦峁梁大梢林。
芦峁梁是桥山山脉中段的大梢林,周围几百里内,几乎断了人烟,一眼望去,梢林枝丫交错,葛藤盘纠,阴阴森森。
鹅毛大雪,无声地飘落,高山、河流,荒原,全都披上洁白的雪被,四野一片银白。严寒和饥饿,像两根绳索,勒得战士们喘不过气来。
大雪封山,弹尽粮绝,部队驻在深山老林的破窑洞里,饥寒交加,粮食吃完了,战士守着古窑洞烧起柴火,拿着粗瓷碗轮流煮开水哄肚子。刘志丹在火堆旁,拿根棍棍拨着灰里烧的黑豆,这是仅有的粮食,看见熟了,就送给伤员,自己也喝开水。部队只能靠拣拾野核桃、打猎充饥。
刘志丹等燃起一堆篝火,围拢在一起,又笑又说。大家一天水米未进,又饥又寒,他鼓励大家不要灰心:“尔格(现在的意思)不要怕苦,我们是先苦后甜,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他还自己编歌子教大家唱:
领导苏联的革命,就是共产党,
讲主义,举革命,为了救老百姓。
苏联的革命成功,至今十六年,
全国的工农兵,人人都平等。
中国的工农革命,苏联来帮助,
我们武装起来,拥护红苏联。
雪不停地下,故事接着讲,天照样冷,大家一起烤着火,唱着老刘教的歌,拉着家常话,度过寒冷难熬的夜晚。
面对重重困难,刘志丹等负责人开会分析形势,这里不是长住之地,伤员得不到照料,粮食得不到补充,打听消息也困难,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是敌人不来,没有群众部队也无法生存。研究决定:通过哥老会龙头大爷(指开山头的,凡这个山头上的人全归他管,不分省份、县境,龙头大爷下面有行衣大爷,行衣下面有兄弟会),解决困难。派马锡五、陈鸿宾、贾生财给小石崖民团团总罗连城(也是哥老会龙头大爷)送去1匹骡子、200两大烟土,作为见面礼,与之建立统战关系,交涉粮草、子弹供应。
刘志丹闹共产,罗连城早已有闻,开始害怕刘志丹把他当做太白民团的黄二子来打,就说:“思来想去,这事麻烦,刘志丹心大、事大,麻烦也大!”
马锡五、陈鸿宾解释说:“你想想看,当初刘志丹没有一人一枪,这些人为啥跟着他走,许多人放着大官不做,硬要跟他当兵,睡雪窝子,钻烂窑洞,吃没吃,穿没穿,也不抱怨,这又为什么?不就是他一心为穷人打天下,不怕老哥生气,你谁都能得罪,就可别得罪共产党!别人的日子长不了,这共产党干事可是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一席话说的罗连城放心了。
罗痛快答应让部队开赴小石崖,得到罗连城的接济,送来了猪肉、大米,供应粮秣,补充子弹,安置伤员,休整20多天。
在此期间,失散的赵连璧找到小石崖,请示刘志丹怎么办,刘即派贾生财、赵连璧到南梁一带打游击,暂时不要过来,有事也好互相照应。
6.职田缴械
为了渡过难关,刘志丹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再次与苏雨生谈判联合,以便休养生息。马锡五、陈鸿宾通过苏雨生的副旅长谷连舫(谷连舫在榆林中学当过教员,是刘志丹的老师)到彬县与苏雨生谈判,双方谈妥,收编为其部属。
1931年3月,游击队离开小石崖,经石底子、关门子、马兰、刘家店等地,一路南下开抵旬邑职田镇,整编为陕西警备骑兵旅苏雨生部补充团,刘志丹任团长,杨树荣、陈鸿宾任团副,下辖2个连。有了合法的地位,部队不仅换上了军装,而且还领到了部分生活费。
这时,刘志丹派杨树荣前往西安,向陕西省委汇报工作。省委听取了汇报后,明确表示同意刘志丹的决定,并给予了相应的指示。
3月底,陕西省委又派高岗以巡视员身份来到部队,带来省委的指示,省委的指示是写在拆开的《红楼梦》字缝里,放在点心盒中带来的。省委同意刘志丹的决定:“利用补充团名义,尽量扩大部队,积极准备打红旗。”寻找机会把部队拉出去,打击敌人。
在职田镇,部队活动了3个多月,部队一方面加强学习和军事操练,提高战斗力;一方面与附近驻防的苗团积极发展统战关系,争取和游击队合作。同时在职田镇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群众打土豪,解决部队给养,救济百姓。
但苏雨生对部队存有戒备,既不好好拨粮,又不按时发饷,使部队面临吃粮困难,花钱没有的困境。一天,陈鸿宾带一班人到职田镇下原大地主刘日新家催粮,刘日新家存有千余石粮食,部队要刘交出300石粮食,他惜粮如命,刘只交了一部分,再死活不给,战士把刘日新拉了几下,踢了几脚。刘日新自认为被羞辱,便于当日上吊死了。
刘日新是旬邑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在国民党省党部还挂着名义,仗着有钱有势,常跑西安。他的自杀自然引起全县绅士告状,联名告到陕西省政府,说刘志丹是共产党,又在旬邑搞“渭华暴乱”,煽动百姓闹共产。再加上刘日新的一个儿子在苏雨生部当营长,直接上告到杨虎城处,杨虎城即命苏雨生严加追查。
苏雨生正欲借机吃掉刘志丹的游击队,接到命令后,先以商量军事机密为名,把刘志丹召到彬县,专门设宴招待,并同车去游彬县花果山、水帘洞。当回到苏部时,苏下令缴了刘志丹的枪,上了12斤重的脚镣,关进彬县监狱。
苏雨生派骑兵、步兵2个团包围了职田镇,勒令游击队缴械。二连突围进入了子午岭山区,被李培霄饥民武装收编;一连全体指战员听说刘志丹被押,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与敌人血战到底。但是,大家又考虑到拼起来容易,也解恨,刘志丹怎么办?弄不好敌人会对刘志丹下毒手。除此而外,敌人兵强马壮,拼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几个负责人经过反复考虑,向对方提出了5个条件:缴械后立即释放刘志丹,并保证安全;缴械后不愿当兵的外,全部在彬县旅部当兵;缴械后不许搜士兵腰包;缴械后若有回陕北的,给路费、路条;不许打骂、侮骂士兵。一连为保证刘志丹安全而缴械,被编为苏部运输队,目的是为休整队伍,伺机拉出。对方基本答应了上述条件,将一连全部缴了械。但过了些日子还不放刘志丹,部队赶快派一连党支部书记史智给省委送信。
苏雨生部队任“参议”的共产党员白冠五,在旅部见到了刘志丹。刘志丹让他通知马锡五、刘景范、刘约三他们稳定官兵,防止内部发生动乱;向17路军指挥部做工作,说那个姓刘的豪绅是在军民纠纷中受了惊吓,加上年老有病,故而身亡,和共产党没有关系;这事要快解决,不要让国民党省党部插手。
第二天,白冠五找到马锡五、刘景范等人转达了刘志丹的指示,研究了营救的办法,一是找副旅长谷连舫,他是个性情温和、处事稳妥的人,比较同情革命。17路军方面,请杨虎城的高级参谋杜斌丞先生帮助。再称刘志丹病重,要求保外就医。
正在关键时刻,杜斌丞先生因公来到彬县。杜先生当即致电17路军总部,声明这次事件乃是职田镇军民失和,行为有失检点,乡绅刘某从中调旋无效,故而气急交加,致使旧病复发,不幸身亡,并无共产党之情由。刘营长丧父,理应同情,但讼词失真,宜实事求是,善加安抚,望顾全大局,兵是为上云云。
谷连舫也对苏雨生陈说利害。苏雨生勉强答应。接着大家又称刘志丹患重病,请求保外就医。谷副旅长又愿具结作保,苏雨生只得顺水推舟,大家即把刘志丹接出来,住进后稷祠。杜斌丞离开彬县时,又给刘志丹留下1把三号盒子枪、10条子弹、100元钱,鼓励他继续创业。
游击队被编为苏雨生直属运输队,七八十人,驻在彬县城外东关娘娘庙。说是运输队,实际上什么东西也没运过,处在半受监视半受训的境地。
7.平地风波
当时,陕西省委有个计划,即准备在甘肃搞5个旅的兵变。因此,派高岗、马志贞到彬县,指示刘志丹去平凉与陈珪璋谈判,将李培霄千余人的饥民武装收编为1个旅,归属陈部,收编后,再改造成自己的部队。
刘志丹一听,皱了眉头,分明是虎口夺食,省委领导机关住在西安,不了解自己的队伍,下的指示同实际不相符,不执行,说不遵守纪律,硬去执行,就得碰钉子。苏雨生这面事还没了,又打陈珪璋的主意,这太牵强了。
刘志丹就对高岗说:“你给反映一下,请省委多研究研究,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不能太依靠这种做法,联合得自己有力量,不然联合也是纸上空谈,共产党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光凭三寸不烂之舌取相印。”高岗说:“我也想不通。省委的指示,也不能说不正确,可是一实行起来就出毛病。”
第二天一早,刘志丹一面派马锡五到南梁与刘兆庆、赵连璧、同守孝、贾生财联系,一面动身赴平凉。
刘志丹去平凉陈珪璋部队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陈珪璋有个团长叫刘宝堂,是保安县人,同刘志丹有亲戚关系,此人虽是老粗,但非常重义气,敬重刘志丹。所以刘志丹想到他那儿暂时住一段,寻找机会重新组织部队。二是在狱中他认识了陈珪璋的副官李勤甫。李勤甫受命去天津购买驳壳枪,回来路过彬县被苏雨生抓住,扣了两打驳壳枪。两人在狱中谈的非常投机,遂成为朋友。李同刘志丹一同出狱,他邀请刘志丹去陈部,并说鼎力相荐。
刘志丹、白冠五等人同坐陈珪璋部李副官找的一辆货车去平凉,在途中,趁客商歇息吃饭,单独和刘志丹在一起时,白冠五满怀激情的写下了四句诗:
未曾识面早心知,
难忘彬州罹难时。
灵犀虽通咫尺远,
团圆抚肩恨见迟。
刘志丹看后,当时挥笔答白冠五四句:
丹心绵绵欲诉君,
五中耿耿千秋铬。
西出阳关击螃蟹,
旭日东升满地红。
1931年7月,刘志丹由彬县到平凉,经陈珪璋部警卫团团长刘宝堂引荐,与陈珪璋谈判,陈委任刘志丹为新编十三师直辖十一旅旅长,陈鸿宾(后为朱理凯)任参谋长,驻防宁县早胜一带;并派刘宝堂率1个步兵营同往,协助收编李培霄部队。
陈珪璋委任刘志丹当旅长,一方面是想利用刘志丹,知道刘志丹手下有人;另一方面,因为当时甘肃各地小军阀割据,统治陇东14县的陈琏璋正在四面楚歌之中,彬县驻有包头土匪出身的苏雨生的骑兵旅;张廷芝在庆阳以东也想乘机霸占陈珪璋的一部分地盘,李培霄领导的饥民武装在正宁一带活动。尤其是张应坤、杨万清、毕梅轩3个旅开始在镇原一带联合进攻,想占陇东地盘。陈珪璋处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委任刘志丹当旅长,想利用刘志丹收编李培霄,牵制张廷芝和苏雨生,这样,陈部就得以集中兵力在北线作战,集中打张、杨、毕等部。同时,陈珪璋部的黄埔军校学生只有刘志丹1个人,因此,陈对刘志丹很看得起,在刘志丹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给他旅长职务。刘志丹也利用陈珪璋给的名义和防地,招兵买马成立军队。刘志丹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总要把陕北青年组成一支革命队伍”。
党派进陈部搞兵运的共产党员张秀山,随刘志丹来到宁县,设立了办事处,收容张皮塬、职田镇失散人员。
王世泰闻知刘志丹的确切消息,便带在苏部运输队的部分队员前来归队,彬县党组织还派来一批干部,组成一个学兵队。很快集中起四五十人的队伍。
在与李培霄谈判中,因满足不了李的条件,李拒绝收编。
当时,陈珪璋部的谢牛、蒋云台两个旅也都在设法收编,结果收编不成,将李部打散。
在此之前,陕北军阀井岳秀部、河套土匪高广仁带着七八百人在宁县境内哗变,投靠陈珪璋,被编为十三旅,驻兵早胜镇。苏雨生背叛杨虎城,欲北窜宁夏,杨要陈珪璋在陇东堵截,陈命令刘宝堂部队到宁县早胜一带进行拦击。
刘宝堂到达早胜镇三四天之后,高广仁突然再次哗变。这次哗变不仅缴了刘宝堂4个连的枪,顺手把刘志丹十一旅的枪也收了,押着刘志丹、刘宝堂及所有被缴械的人向合水退去。
高部北窜时,一路烧杀抢掠,途经合水店子塬,攻开安吉堡子,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残酷屠杀,杀伤70余人,并掳去青年妇女数人。到了合水县城东关骆驼巷,被蒋云台骑兵团打散,刘志丹及其部队被解救,驻合水东关。
第二天晚上,刘宝堂进城见蒋云台谈早胜事件经过,蒋云台对刘宝堂说宁县失守是刘志丹十一旅没有守住,要抓刘志丹。
刘宝堂回到东关,急派副官告知,蒋云台找岔子说刘志丹防务不力,丢失早胜镇和宁县,要逮捕他。其实这是借口,真正的原因一是蒋早就想收编李培霄部扩充自己的力量,没料想刘志丹先行联系,导致李培霄出走陕西,因此迁怒刘志丹;二是刘志丹率军在太白收枪时,打死的黄团总的儿子就在蒋云台手下当连长,这位连长提出要亲手打死刘志丹“替父报仇”。
刘志丹知道消息后,便带着王璧成(因为王是“哥老会”成员,对这一带熟悉,可以得到哥老会的保护)连夜冒雨脱身到蒿嘴铺贾生财处,经贾掩护躲过了蒋云台的追兵。
他们又翻了几座山,跑了几十里路,到了姚家园子,在那里正遇上姚姓人家请纸匠扎糊金斗银斗之类的祭品,人家态度很冷淡,刘志丹给画了几个画,博得称赞,说这是“贵人遇难”,便留他们住了下来。
在这里遇到马锡五,贾将刘、马等人送到太白附近夏家沟赵连擘驻地。
刘志丹留马锡五帮助赵连璧整顿部队,自己与王璧成、李万才去平定川、南梁一带。这就是“早胜事件”。
刘志丹离开合水时,指定张秀山负责部队工作,并委托张转告全体党员,留在陈珪璋部队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搞兵变,为革命拉出武装。之后部队编入刘宝堂部开赴平凉。
收编李培霄饥民武装失利,是刘志丹打着军阀旗号建军的又一次失败。
8.遍访南梁
“太白收枪”以来,奔波转战,从1930年8月的“三道川事件”,到1931年8月份的“早胜事件”,陕甘边的“兵运”工作一年内连续失败,根子在哪里?刘志丹陷入深深的苦恼和思索中。
失败的沉痛教训,使刘志丹深刻地认识到,最主要的是没有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利用地方军阀作掩护,只能是权宜之计,必须把革命武装的建立同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互相支援,共同发展。这样就必须深入山区农村,建立红色政权。他说:“一个革命军队没有根据地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家一样,难免会处于困境,甚至遭受失败。”
他深切体会到,革命要成功,必须走毛泽东、朱德开创的井冈山道路,要有自己的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赤卫大队、县赤卫部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一套办法”。只有想方设法独立自主地发展革命武装,陕甘边革命斗争才会有前途。
刘志丹一连走了几天,也没敢踏实地吃碗饭,睡个觉,进了南梁地区的平定川,已累得腰直腿硬,坐在石头上休息。
刘志丹说:“这不要紧了,进了梢林就像到了家一样。”
刘志丹在这一带曾经来过,老百姓也熟悉。
天黑摸到平定川的老场,这村子只有几家人,有个老婆婆正在喂猪,忙迎上去说:“啥风把你们吹来了,快来歇歇。”
刘志丹忙说:“你老人家还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