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银行的投融资行为。对每一时刻应考察需要支付的义务和获得收益的权利,同时考察将来每一时刻到期应支付的利息和收到的收益。这时,当前决策就可以看作是对价差期权的执行与否。比如,考虑发放一笔贷款,只要我们当前为该笔贷款融资的单位成本比贷款利率足够低,存贷款利差足够大,能够弥补经营成本,然后再考察该笔贷款以后的收益与为其融资的成本的利差在今后保持足够大,则可以发放该笔贷款。换言之,从价差期权的角度来看,只要当前的存贷款利差足够大,而今后的价差期权的当前价值为正,则可以考虑进行筹资而发放贷款。
②存款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差。从商业银行的负债角度来考察,我们可以将负债业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吸纳存款,支付存款利率;二是到银行间市场融资,支付同业拆借利率或债券回购利率。吸纳存款的行为可以看作是被动融资的行为,而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等业务则可视为商业银行的主动融资。通常,拆借、回购期限要短于存款的到期期限,而且拆借利率与存款利率也是各自变化,不相等的。这样,就可以把这两种方式的利率差异视为价差,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利率风险。银行可以根据同业拆借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来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而且,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既可以作为资金的供给方,也可以成为资金的需求方,而利用价差期权的价值可帮助银行决定是否做这样的转换。这时的价差期权相当于执行价格K为0的情形。利用主动融资和被动融资之间的利率差异,银行可以在两者之间作选择。
此外,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随时而变,可以分别将其视为日历价差。不过,要利用这样的价差期权来管理利率风险,需要将其期权价值计算出来,而这又依赖于银行间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的跨时分布函数。
③不同收益资产之间的转换。类似地,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可以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其利率风险。银行不同形式的资产,其收益率是不一样的,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差异看作是价差,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利率风险,实现不同资产收益之间的转换。当资产之间的转换无须支付其他费用的时候,就相当于K=0的价差期权的情形,即置换期权,我们可以方便地将一种资产置换成另一种资产。假定商业银行打算将资金投放于两种资产S1和S2之中的某一种。而目前的信息并不能告诉银行谁将来的价值更高,银行也对两者无特殊偏好。但银行希望在将来某个到期时刻能拥有两者之中最好者。这就可以用价差期权来管理,从而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可以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其利率风险。当利率大幅度上调时,借款人可能为了避免过高的利息支出而倾向于提前还款。当前,一些商业银行要么不允许提前偿还,要么收取一定的违约金。这样的做法让借款人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如果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看,实际上是银行给予了借款人一种权利,即前面所说的隐含期权。隐含期权可看作是新旧利率差的价差期权。银行作为该期权的空头方,可以通过明确的计算该价差期权的当前价值,将其纳入贷款利率中,自然不担心借款人提前还款而执行该期权了。或者,银行也可以在贷款合约中事先明确规定需要支付多少费用方可提前还款,这个金额相当于价差期权的执行价格K。
用价差期权来给这样的隐含期权定价,则一方面可以给出一个更准确的期权费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比较现在各银行对提前还款的处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套利活动。
④不同地方资金的转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率也可能出现差异。从价差期权的角度看,也就是同一种指数在不同地方价格不同,可利用位置价差期权来管理利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中国目前银行业组织形式所采取的总分行制度为价差期权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便利。总行可以在各分行之间调动资金,这类似于K=0的价差期权。银行利用各地利率差异牟利,从价差期权的角度看,就是执行位置价差期权。它所支付的期权费,可能并不像期权交易那样支付一个明确的数值,而是以各种面目出现。我们可以站在价差期权的角度将其看作是为获得价差期权而支付的期权费。银行有时甚至连期权费都不用支付,它可能就隐含在银行的经营决策中。在当前的总分行制度下就赋予了银行这样的权利,不同地区的资金可以方便地进行调拨,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但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把资金利用率相对较低的地区的资金悉数调走。
前面的分析为我们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一种启示,但要真正运用于实际的投资融资决策,利用不同期限、不同位置、不同方式之间的价差来牟利,还需要对这些价差期权的具体价值进行较为精确的测算。而这,既需要市场的充分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更真实的信息,提供更多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又需要我们对利率价差期权有更深入的认识。
就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发展的阶段来看,价差期权还不大可能在市场中直接交易,尽管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起步,2005年5月开始进行债券远期交易试点,2006年2月又开始进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尚处于初级水平。不过,这并不妨碍商业银行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管理利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价差期权价值,对一些项目总的经济价值重新认识,也许会使原来以为不具可行性的项目变得可行。第二,各商业银行可以针对自身的优势,设计出利用价差期权价值的合约,进行场外交易,管理利率风险。不过,如果是场外交易的话,需要注意交易对手的风险。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价差期权的估价技术,为其经营业务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价,帮助银行更科学地决策,从而达到规避风险,获得赢利的目的。
8.3、结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价差期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市场,如固定收益市场、货币与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有相当多的研究考察了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中的价差期权问题。价差期权在本质上相当简单,然而,如何对价差期权定价,则涉及到当今数理金融领域内某些最为复杂艰深的问题。关于价差期权,已有一些文献探讨如何应用它们来减轻风险,比如在能源市场中的应用。价差期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随着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加深,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其形式也会变得更具多样性。
在本章中,我们回顾了价差期权的思想,如何给价差期权定价以及现有的应用。关于价差期权的定价,我们针对基础指数的运行变化特征考察了三种特殊情形。当执行价格K为0时,价差期权实际上就相当于置换期权。这种期权在实际中具有很直接的应用。而基础指数具有泊松跳跃的价差期权,其定价公式较为复杂。但在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改革进程中,它可以描述很多经济变量的运行变化模式,包括有形商品的价格和能源价格。因此,在利用价差期权进行风险管理时也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在对价差期权的定价和应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根据商业银行实际业务中可能存在的价差,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探讨利率风险的管理。首先是存贷款利率差,这是银行最基本的利率差,利用价差期权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投融资决策。对不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也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利率差异来管理利率风险,采取最经济合理的融资手段,减少成本,提高效益。虽然在中国目前还不具备直接利用价差期权来管理利率风险的条件,但我们可以利用价差期权的思想来进行合约设计,达到管理利率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