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主要任务提纲: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2010年
百姓关注“五大”热点:
1.养老保险;
2.依法拆迁;
3.反腐倡廉;
4.调控房价;
5.贫富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主要任务提纲: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1年
百姓关注“五大”热点:
1.社会保障;
2.司法公正;
3.反腐倡廉;
4.个人收入;
5.房价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主要任务提纲: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工作。
2012年
百姓关注“五大”热点:
1.社会道德建设;
2.食品安全监管;
3.缩小贫富差距;
4.房产市场调控;
5.加强反腐倡廉。
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主要任务提纲: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三、组织决策过程中的目标整合
如果说多目标是决策产生基础的话,多目标之间如何有效整合并防止目标“替代”或目标偏离问题呢?现代系统论观点提出了很多关于多目标的权变思想,基本都是将多目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转化,统一为一个目标来进行处理。对于公共决策而言,大量目标之间存在不可比性,无法实现全部转化,如市政工程建设、道路交通运行、城市环境协调、房屋拆迁、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等目标重要程度相当,往往相互交叉,难以抵消。如何在多目标管理之间寻求整合的方法,是管理学的一大课题。
多目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交叉关系、互斥关系,又有部分重叠关系。简单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图表明了一种交叉关系:目标A和B在某一时间或环境延长线上存在交叉关系。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爱情与事业双丰收就是交叉关系的一种例子。b图表明AB两个目标互斥或互相牵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这是公共组织经常面临的决策困境。c图表明AB两个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部分重叠,甚至互相促进,但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之后则互相冲突,互相掣肘,走下坡路的关系,所谓“过犹不及”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对于公共决策而言,上述三种关系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目标整合。在这种大背景下,目标管理理论就产生了。
目标管理的概念(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此前,传统的企业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上,而现代企业由于普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注重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寻求“长期稳定的利润”,或者“适当的利润”、“满意的利润”的目标。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强调通过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目标管理在企业中广泛推广后,德鲁克又将这一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形成了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理论。
从提高决策科学性的角度来讲,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对目标的过程进行分解,从环节上提高目标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1)目标建立: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上级制定,然后逐级分解形成下级目标的。目标管理理论要求组织成员参与,自下而上地确定目标。在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求保证质与量有机结合,并尽可能量化目标。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信息是围绕目标实施情况转移、传递的。目标的实际值是信息,量化目标实质上也就是增加信息量,某项目标所传递的信息量越大,则该目标在决策中的作用也越突出,越值得引起决策者的重视。怎样增加信息量呢?加大备选方案之间的差异。某一目标,各个方案值的差别越大,传递的信息量也就越多。
(2)目标分解: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目标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沟通和宣传的过程,要使组织成员和利益集团接受组织目标,形成共同愿景,同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注意:①目标体系的逻辑性要周沿,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②目标分解过程要突出重点,与总目标无关的其他工作不必列入目标体系当中。③鼓励参与,尽可能把目标分解中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④目标一旦分解完毕,要进行严格的决策审批。
(3)目标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进行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主动修正。
(4)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虽然目标管理理论并不可能完全解决决策中遇到的多目标平衡问题,但它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采用目标管理模式调整组织结构的积极意义在于:(1)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益意识,以任务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优化配置部门的内部资源。(2)能够增强部门危机应变能力。为了达成目标,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制衡机制,在决策和组织行为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激发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使每个人面对环境的变化时,能适时合理地做出判断和决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和自下而上逐渐凝聚的双向互动。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子目标集中到实现总目标上来。部门的目标体系实质上是围绕总目标层层展开,逐层逐项落实。可以看出,目标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是互补的。
案例选读
美国校车和“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改革
2011年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发生后,校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开始研究美国的校车——通体黄色、外形厚重,配有明显指示灯的校车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整套有着完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公共服务体系。
据统计,美国有40多万辆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的校车,每天接送2500多万名中小学生,年均运力高达100亿人次。大多数州都立法规定,其它车辆在遇有儿童上下校车时,必须双方向停下来等上下车结束之后才能行驶。校车是除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以外,少数享有额外特权的车辆之一。
校车在美国解决种族歧视,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上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虽然从宪法上废除了奴隶制,但种族歧视的烙印依然存在。1896年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后创立的“隔离但平等”原则认为,黑人和白人分区居住并不代表种族上不平等。虽然很多反种族歧视者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包括诉讼等各种形式进行反抗,但都收效甚微。1954年发生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判例。
琳达·布朗是一名住在堪萨斯州托皮卡的学生。她每天都要走一英里距离到公共汽车车站,搭车到距离家五英里的黑人学校读书。琳达要求到离家较近的白人学校萨姆纳小学就读,却遭到托皮卡教育局的驳回。于是,琳达的父亲在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律师的帮助下开始着手层层诉讼,直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原则在公共教育领域是不适用的,因为隔离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为此,黑人学童进入白人学校就读的权利不得被拒绝。判例虽然作出,但真正付诸实现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68年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暗杀,一个月后,最高法院才借助其他案件审理,最终裁定允许黑人儿童进入白人学校就读。
在如何实现黑白合校的问题上,开明的决策者面临重重困难,最大的障碍就是黑白居住区分离。黑人居住区社会治安混乱,混乱的原因在于受教育质量差。解决黑人居住区学校教育质量差,最好的手段是把黑人孩子送到白人居住区的学校上学。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校车,成为了决策者的最终选择。
“让我们把那些孩子弄到一块儿——即便他们每天必须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在推动合校过程中,很多白人家长在学校门口抗议。政府出动警车护送校车进入校园。在强力推进下,校车慢慢拉动了教育公平化的进程。
多目标决策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189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提出了多目标最优法则,把很多本质上不可比较的目标转化成单一的最优化目标。随后,很多学者引申阐发了帕累托的思想,提出了多目标决策的优化方法。
解决黑白分离的种族歧视,治理黑人居住区治安混乱,提高黑人子女受教育质量,所有这些目标通过一辆校车实现了。这样的例子在决策实践中比比皆是:荷兰为建设旅游城市出台过很多办法,但乱扔垃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卫生部门为此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方案一是加大处罚力度,实施后收效甚微。方案二是增加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也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会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每两周更新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很多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是2006年正式启动的一项“数字北京”工程。实施初衷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免去货币找零的烦恼。“一卡通”建立后,取消了原先的“月票”,同时调低了乘车费用标准。这项政策的实施,除了达到便民利民的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成效,就是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养。以往坐公交车,不论出于“嫌麻烦”,还是“贪小便宜”等心态,逃票的人不在少数。而今,这种现象巧然消失了。小小一张“一卡通”推动了公共道德建设的进程,这也是多目标决策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