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自然形成的黑熊石头。”李耳已端详出这块石头的形体了,“说不定它就是轩辕氏族的族徽哩!”他为自己的发现高兴得跳了起来,干脆脱掉上衣当抹布,擦起了这块石头。
“说的正是,”子产也为李耳的发现而高兴,也脱掉上衣当抹布,使劲擦着这块黑石头。不一会儿,两个人就把这块黑石头擦得油亮。
终于看清了,这是一块与真熊体积一样大小的黑石头,上边有自然形成的眼、鼻子、耳朵……完完全全和熊的体貌一模一样。这只熊石头是卧在那里的,昂首远望,虎虎而有生气。
“你快来看这是什么?”李耳又发现了一个地方很奇特,干脆趴到地上,用手掏着石熊肚下的土。
子产也趴到地上,顺着李耳的手势看。只见李耳很快把石熊肚下左边的土刨了出来,露出了石熊肚上的符号,是一个“o”。
“这个符号代表什么?”子产用手指着问。
李耳用手比划着,想了一下说:“你看这个符号像不像是熊的形状!”
“是的!”
“这么说来,这就是轩辕氏,也就是有熊氏的族徽了。古书上不是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黄帝开国于有熊,郑也。’这就完完全全地实证,黄帝的故都是在这里的。”
“你这个发现可真是太重要了。”子产高兴得站了起来,围着石熊转,“这些日子我只顾忙国家政事,看来得向您学习,搞一点儿考古,发扬光大黄帝的一些传统东西了。”
“这里还有发现哩!”李耳用脚蹬着,他觉得自己脚下很滑,根本不像是土。他转身坐到地上,用手挖着刚才地下滑脚的土,不久就发现是一个用青铜浇铸的东西。
子产也蹲到地上用手挖土,果然是青铜浇铸的东西。“看来光靠我们两人的手,是很难挖出它的。”他抬头向远处望去,刚好不远处有几个农夫在用镢头刨地。于是,子产走了过去,把那几个农夫叫来,很快用镢头把这个青铜铸物刨了出来,竖起来一看,原来是青铜浇铸的一个金人。
只见金人双目半瞥,嘴角翘的老高,嘴角上铸着的三条黑绳索,勒得嘴巴都变了形。
子产摸着金人嘴巴说:“我想起来了,这是三缄其口,是告诫人们不要多说话,祸从口出吧!”
“说的正是。”李耳已转到金人的背后,“你来看,金人背上刻着铭文哩!我想起来了,这是黄帝亲自撰写的‘金人铭’,是用来告诫他自己的。古书上是这么说的,黄帝日;‘我做天下共主,处于黎民之上,常心中摇摇不安,总怕自己有过失,不称其位,朝不保夕。故为金人,三封其口,日古之慎言。”’
“那您就快给大家念念吧!”
李耳用手摸着字,放开嗓子,宏亮地念道:
“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害。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神将伤人。焚焚不绝,炎炎奈何;涓涓不雍,终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络;毫末不扎,将成斧柯。诚能慎之,福是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守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谨慎啊!谨慎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多坏事;不要多事,多事多祸患。太舒适的人一定要警惕,不要做后悔的事情。不要说这有什么妨碍,它的祸患将要增长;不要说这有什么害处,它的祸患将要扩大;不要说这有什么伤害,它的祸患将像烈火一样燃烧;不要说别人听不见,天妖正在窥伺着人。如果微光闪烁的小火不扑灭,形成了炎炎烈火就没有办法了;如果细小的水流不堵塞,就会变成浩瀚的江河;如果长长的线不断绝,将会织成罗网!如果毫末小苗不拔,将来就要找斧头砍伐。如果说话不谨慎,就是一切祸患的根源;认为这没有什么妨碍,就是祸患的大门。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人一定会遭遇到对手。强盗埋怨主人,人民厌恶权贵。君子知道天下不能完全遮盖,所以退后一点、低一点,让人家羡慕,保持退让一点,低下一点,就没有人与他相争。人家都向那边去,我只守在这里;众人都迷惑,我独不同;内心藏有智慧,不和别人谈论技艺;我的地位虽然尊高,别人不来害我。江河能够汇集上百条山谷的流水,因为它低下。上天是无私的,它只知道常常帮助好人。谨慎啊!谨慎啊!”)
李耳念完后,又感叹着说:“人们啊!都应记住这金人铭上的铭文,它是多么实在、中肯,合乎人情,诚信不欺!”
子产摇了摇金人,说道:“我看得找人把金人搬到城里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并记住上边的教诲。”
“我同意你的看法,”李耳又提议道,“我看就再费点劲,把金人运到周朝京都去,这样观看的人就会更多,它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大。”
子产犹豫了一下,不过马上果断地说:“就按您李耳先生说的办吧!我马上派人用车把它送到周朝京都去。”
“您真是慷慨大方,”李耳抚摸着金人说,“最好搬往京都时,我当押车的。”
不久,金人就运到了京都,李耳把它放在周庙里。后来,孔子适周,在周庙里见到金人铭,才在他的家语中记录了下来,那是后话了。
李耳用帛布把金人铭文拓印下来,挂在床头前,天天有时间就观看、揣磨,引申出了如下观点:
(一)、《金人铭》:“无多言,多言多败”;李耳书:“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见后来《道德经》五章)
(二)、《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李耳书:“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见后来《道德经》四十二章)
(三)、《金人铭》:“无多事,多事多害”;李耳书:“为无为,事无事”。(见后来《道德经》六十三章)
(四)、《金人铭》:“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李耳书;“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见后来《道德经》七章和六十六章)
(五)、《金人铭》:“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李耳书:“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见后来《道德经》六十六章)
(六)、《金人铭》:“执雌守下,人莫逾之。”;李耳书:“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见后来《道德经》二十八章)
可以说《金人铭》对李耳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金人铭》中的“执雌守下”的精神,构成了他后来《道德经》中的处世基调。
引申并未到此结束,李耳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并展望前进的路,故而他提出:“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是的,李耳有了这“三宝”,在生活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风险,他都是能披荆斩棘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