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炎热的上午10时整,蝉发表了它的第一篇作品。它讲到世事:“炎热。”同一天11时,它还在鸣叫,并没有改变它的调子,且扩大了它的主旋律。
它讲到清晨:“爱情。”在酷热的午后时分,当爱情与炎热带来的伤感动摇了它时,它心灵的交响乐进入了伟大的乐章,于是它说:“死亡。”但是这事还没有结束。晚餐以后,它把炎热、爱情、死亡编织成最后一节,比其他各节更为精妙,而且没有那么嘈杂。它还掌握着最后一个英雄般的单音节词。生命,它回忆着说:“生命。”
生命,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只要学会珍惜,它便冰封那一刹最美的瞬间。蝉的生命是短暂的,甚至都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它用自己的生存方式演绎了自己生命的精彩。人不是也应该这样吗?人活着不可能只为白白走这一趟,与时间赛跑,活出自己的真我本色。
生命是绚烂辉煌、香气袭人,或者苍白暗淡、寂寂无声,一切在于你珍惜与否。生命也是脆弱的,面对脆弱的生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不虚度任何一天。
海伦·凯勒的故事大家都知晓,她生存的意志和精神是令人折服的,正所谓身残志坚,就是因为她珍惜自己那一刻跳动着的心脏,所以她顽强地生存着。她曾经这样说过:“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把活着的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活,便有了一种临危受命的紧迫感,她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
珍惜生命和时间不是停下来回忆过去,也不是对未来的一种空想,因为过去的已成事实,我们无法挽回,未来尚未可知,我们无法穿越时空,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把握当下。卡耐基说:“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就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过今天。”
人生哪有时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感慨,我们自己都知道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是不是每一天就精神饱满地过了?是不是每一天都充实?是不是每一天都开心?思考吧,思考自己人生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出发,让自己不难过、不后悔、不懊恼。
有人说:“眼前得到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不回来,死使你变成空人,就像那些树木落掉叶子后的空枝一样;终于愈来愈空,连你自己也凋谢了,也落了下来。”把握住现在拥有的,用曾经的辉煌作动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吧!朋友,记住,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勇敢地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贫富,逆顺穷达,都少不了要与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淡泊名利。回望古今,很多着名的学者都是淡泊名利的代表者。他们都实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目标,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居里夫人是着名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享有很高的荣誉。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在科学研究上,她有着如此让人佩服的豁达胸襟,同样,在生活上,她对孩子也非常注重淡泊名利的教育。有一天,一位朋友到她家做客,那个人无意中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于是,非常惊讶,问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让孩子这样拿来玩呢?”居里夫人只是微微一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这种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居里夫人如此严谨而负有责任心的作风,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精神,以及视名利如浮云的态度,只会为自己增光添彩,让人们更加佩服。俗话说“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只有学会淡泊名利,人才会更加高尚。
回忆过去往往会引发悲伤,而想象未来则有可能引发恐惧。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不要让此刻悄然流逝,不要让无谓的烦恼加重自己的负担。
——网易网友薇颜浅笑
健康
单纯体力上的疲劳,即使它并未过度,往往会成为幸福的原因之一。它使人睡眠充足、胃口大开、玩乐游戏的劲头倍增。然而一旦过度,就会变成一种极大的危害。
——罗素《悠闲颂》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事最基本的保证。事业的忙碌使许多人不知自爱,常常在无意中损害自己,欺骗自己。他们外出办事总是饮食无定,有时竟一点东西也不吃,就是吃也不注意营养的均衡,毫无一副成功者必备的神定气闲的样子。
他们还总是想方设法缩短、再缩短自己睡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显示出一种为了成功而拼命的架势。由于他们经常摧残自己的身体,所以,他们的头发早白,额上的皱纹早现,心灵早衰,沉沉暮气早早到来,似乎不知道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需要相应的体力作为支撑。所以,一个人对自己的体力切不可随意消耗,对自己的身体要注意保养。
在饮食和生活起居上,如果我们能应用常识,维持适当的营养,简单、节制而又规律,那么我们几乎永远都不需要服用那些难咽的药品,过着一种违背生活规律的、有损身体健康的生活。无视健康就是对生命的背叛,也是对成功之敌的归降。
很多人为了节省金钱,便无视身体上必需的营养。他们往往站在饭店的柜台旁,匆忙吞一块面包,喝一杯牛奶,便算解决了一餐。他们以为这样省时又省钱,殊不知如果走进一家好的饭店,从容地享用一道美味而有营养的食物,然后休息片刻,这对于他的身体和其他方面大有裨益,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合算。否则,不但没有节省,反而是一种最令人痛惜的浪费。
史特威夫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前几年他身板结实,做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后来他为了挣够1000万元,没日没夜地工作。有人建议他去锻炼身体,他总说没时间。3年后,史特威夫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和脑血栓,经常住进医院。史特威夫虽然成为了超级富豪,可他吃的食物却不及他家饲养的宠物狗。那只狗每周吃100元钱的食物,可他每周的饭费却花不了30元钱,他每天只靠少量的牛奶和饼干打发,人因此瘦得像一根麻秆,还病怏怏的。
史特威夫的病全是他自己闹的。人常说:“缺什么也不能缺健康”。这话千真万确。
一个人最经济合算的做法,就是积蓄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作为获取成功的长久资本。世间没有别的东西比我们的身体更为宝贵,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好它,保证我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
是健康使得郭富城和蔡依林在舞台上热劲四射;是健康让李嘉诚及比尔·盖茨在经营企业上冲劲十足。体弱多病,步履蹒跚的人想进入卓越之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精力充沛之人的四周几乎整日充满各种各样的机会,忙得他们分身乏术。若能抓住机会且善于利用机会,便能走在成功大道上。有些人有热情、有信念,也拥有成功的做法,更不与价值观抵触,可惜就是缺乏那股活力,无法做想要做的事。所以要成功,就得保持在体能上、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活力,那才能使我们尽情地发挥。
有一位治疗残疾病人的医生,他专门治疗一些因心理因素而导致残疾的疾病,在医学领域内很有名望,因而慕名前来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使他每天的工作量都要超负荷,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家人时常埋怨他,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因此,他时常感到心力交瘁。
后来,这位医生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每年都要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接受任何求诊。他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带着妻子和儿子出去度假。等他回来工作时,神采飞扬,精神焕发,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的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不敢浪费一分钟时间,力图把自己的时间空间填得满满的,整日忙来忙去,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即使在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也会去找些毫无价值的事情做。甚至在他梦里也还在工作,工作……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完成工作的全面性是可以保证的。在相同时间里也许别人做的事还不及他的一半。在工作的数量上,他绝对可以向别人炫耀,他可以对青年们倚老卖老:“小伙子,别以为你做的事情很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他这样说,固然不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因为众人的眼睛雪亮,谁都能看到他的工作做得最多。除此之外,似乎很难找到好处了。其余的弊端却不少。
当一个人把全部时间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所导致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人不是铁铸的。精力有限,超过了限量,身体各方面功能便受到挑战和压迫。长期如此,便“积劳成疾”了。就是机器都还有个停机保养的时间,更何况人呢?
中国人以勤劳为美德,但绝大部分人对勤劳有着一种极深的误解。那些终年劳碌的商人,不分寒暑地在市场上打拼,他们的面容是多么憔悴;那些笔耕不辍的作家,长年累月不停地写作,笔写秃了,头发掉尽了,身体垮掉了;业务繁忙的律师、医生也忙得疲惫不堪,尽管他们仍然在勉强支持,但他们的心中在呼喊着要有适当的休息;家庭主妇们一年到头困在家中,为家务操劳,为琐事困扰,也需要到大自然中去休息;渴求知识的学生们终日学习,时间长了必定弯腰弓背,就像枯萎的花朵。劳碌者在每一个城市中都有,他们都需要田野和森林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调养他们的身心。
每一个人都需要奋斗,奋斗就是生活,但聪明的人会不惜代价去换取一个休息的假期。他们休完假回来,带回的是清醒的头脑、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和崭新的希望。他们简直像一个个新人,不再感觉疲劳和厌倦,而是充满了愉悦和快乐,使接下来的奋斗变得高效。
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玩”掉一些时间,我们就可以重新获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重获应付各种问题的更大力量,使自己对生命、对工作、对事业有一个愉快的感觉。这难道不好吗?世上还有哪一种投资比适时的休息更划算呢?
休息当然必须是适时的,必须是和工作交叉进行的,同时又需要安排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调适,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彻底放松。如果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竟然不能为自己安排一个假期,那么他一定有些反常,或是因为他的工作缺乏条理和秩序;或是过分吝啬,以为离职几星期会减少自己的收入。当然,如果他做事没有条理,缺乏系统性,那么他的暂时离开必然会影响到全部的工作。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休假,对工作而言的确是弊大于利,对健康而言却又是必要的。如果他是个具有管理才能的管理者,那么几个星期的假期不仅对他的健康大有裨益,而且毫不有损于他的工作。
平时的零星休息是小投资,一年一度的休长假是大投资,而且这些投资是零风险的。人们能从休假中获得更大的益处、更多的生命资本,至于对精神和身体上的好处,那就更不用说了。
人类的天性向往着娱乐和游戏,缺少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不完整,我们的人生就有所缺憾,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牵累。
恰当的游戏娱乐可以让员工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健康,从而提高工作的绩效。健康是生命具有活力的标志,没有了这份活力,我们工作的效率就归为零,或者说锐减得接近于零。身心的健康不仅有害于个人,也有损社会;身心的健康是莫大的幸福,甚至可以作为人生的目的,而不仅仅作为事业的基础。
“既工作,又游戏”,做老板或者做员工都要这样。在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就有那么一些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却因为身体欠佳而不能充分运用他的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对于那些身体羸弱或者抱病在身的人而言,工作不是一种美丽而是一种痛苦,不是一种至高的享受而是一种残酷的折磨。这样的人,抱负越大,包袱越重,失望越多,痛苦越深,人生越败。不如把抱负先放一放,把事业先搁在一边,把身体先养好再说。
事业的奋斗者不可不知调适身心的重要,不可不知身心调适的方法。要知道,“既工作,又游戏”是对工作最具效能的全神贯注。如果一个人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到工作上,缺乏必要的娱乐和休息,工作内容又刻板,工作环境又不变,那么他不是成为一颗锈死的螺丝钉,就会成为一颗日益松动、最终“逃离”
工作的螺丝钉。如果他的位置很关键,那他的“逃离”将让一台机器瘫痪。
只知工作不知游戏的人大部分是刻板的人,也没有什么创造力,即使拥有一些创造力,也会在呆板无聊的空间内变得一无是处。他们注定了早衰,如果是一位天才,也注定不过是一颗流星。他们往往是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工作中,把人生最为宝贵的爱情、友情和亲情也统统抛弃,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好独自悲伤,连一个安慰的人都没有。
“既工作,又游戏”是很多人事业成功的法宝。有一位商人就是这样,原本疾病缠身,却通过这种悠闲的工作方式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他每天都要工作,但每天工作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而且很多决策是在游戏娱乐中完成的。
遇到什么难题,他就带着秘书出门游历一番,在乡野幽静的环境中调适自我状态,以做出最明智的决定。他手下的员工也是一些“既工作,又游戏”的人,这些员工每天七个小时的工作竟然胜过别的公司员工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他们的点子真是花样百出,令人应接不暇,又叫人惊喜不断。
“既工作,又游戏”,这是一种谨慎的生活,是对活力丧失和事业失败的提防;“只工作,不游戏”。这才是对困难和挫折放松警惕的表现。是一种内力无谓的消耗,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的帮凶。耗尽了我们的内力,我们凭什么去迎战困难和挫折呢?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只好束手就擒,只能让人们徒然慨叹。